加减归脾汤对改善夜班护士睡眠障碍的效果观察
2016-01-14李莼
李 莼
Observation on effect of Plus or minus of spleen soup for
improvement of sleep disorders of night shift nurses
Li Chun(Nanfang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dong 510515 China)
加减归脾汤对改善夜班护士睡眠障碍的效果观察
李莼
Observation on effect of Plus or minus of spleen soup for
improvement of sleep disorders of night shift nurses
Li Chun(Nanfang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dong 510515 China)
摘要:[目的]观察加减归脾汤对改善护士的睡眠障碍的效果,为归脾汤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40名有睡眠障碍的夜班护士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人,观察组采用中医加减归脾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护士PSQI评分和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SQI各因子得分及总分、焦虑及抑郁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减归脾汤可有效改善夜班护士睡眠障碍。
关键词:归脾汤;夜班护士;睡眠障碍;焦虑;抑郁
睡眠障碍是由内源性的昼夜生物节律(睡眠—觉醒节律与新的休息—活动时间)不同步所致。随着人们对医院健康服务期望和需求的增加,以及医疗模式的转变和诊疗技术的发展,医院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要求也日益提高,睡眠障碍成为夜班护士工作压力逐渐增大的最显著和最突出的症状之一。虽然管理者从创造优雅的值班环境、人性化排班制度、优化护士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改革,同时加强护士家属的心理及社会支持等多方面进行应对,但由于其工作性质的长期不规律性,睡眠障碍对夜班护士这种职业人群仍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如何通过有效的措施去改善夜班护士的睡眠障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研究采用加减归脾汤对夜班护士睡眠障碍进行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艺术家的“文化人”身份首先意味着艺术家是了解和掌握了哲学、宗教、科学、技术、文学、社会心理、民间风俗相关知识和信息的人。哲学、宗教、文学和民俗风情等启迪艺术家的创作;艺术创作中又体现着哲学、宗教、文学和民俗风情。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某院从事护理专业夜班工作的护士进行体检并采用匹斯堡睡眠质量调查表(PSQI)评价睡眠情况。根据睡眠障碍的诊断标准,对量表及临床客观指标进行评分。纳入标准:①无器官器质性疾病及精神心理疾病;②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7分[1];③ 自愿参加,并可全疗程配合本研究。排除标准:①通过体检发现处于疾病状态者;②妊娠和准备妊娠的妇女、哺乳期妇女;③患非重大疾病且需用药维持者;④正在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者;⑤不愿合作者。最终确定研究对象140人,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人。
而且,随着智能手机、移动支付的普及,2015年前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智慧医疗水平不断升级,患者自助服务也越来越倾向于移动端。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观察组护士给予加减归脾汤,即生气血中药复方(人参、白术、黄芪、当归、龙眼肉、茯神等),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餐前服用,4周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治疗,每次1 mg,每天1 次,睡前1 h 口服。
1.2.2评价方法于干预前后采用PSQI量表和焦虑抑郁量表评价干预效果。①PSQI量表。该量表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催眠药物、日间功能7个维度。②焦虑抑郁量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价,于干预前及干预后30 d各测评1次。
2.1两组夜班护士干预前后PSQI评分比较(见表1)
2.2两组夜班护士干预前后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比较(见表2)
2结果
表1 两组夜班护士干预前后PSQI评分比较±s) 分
根据国内外的发展,2012年底我国财政部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此规范对我国医院内部控制的界定有着积极地指导意义,并在理论和实践上大大地推动了我国医院内部控制的实施。
表2 两组夜班护士干预前后
3讨论
3.1夜班护士发生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良好的睡眠对于解除护士日常工作带来的疲劳,保持良好的体力、精力和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更有效地保证护理工作质量和病人安全都十分重要[2]。睡眠是人的一生中耗时最多的活动,它的发生受自我平衡和昼夜节律两种机制的调控[3]。睡眠不仅具有维持个体生存的功能,还有促进生长发育、异化学习、形成记忆、免疫功能等一系列改变[4]。对于睡眠量的需要因人而异,一个健康人每晚睡眠的平均时数是7.5 h,但睡觉时数有很大个体差别[5]。众多学者针对长期夜班护士的睡眠状况做了调查,Dorrian等[6]研究表明,26.8% 的护士存在睡眠问题,34.0% 的护士有频繁的觉醒,且睡眠障碍的发生与班制、岗位等有相关性;冯湛华等[7]应用睡眠质量调查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对520 名护士进行了睡眠质量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睡眠好者占12.3%,睡眠差者占12.9%,以中老年人居多,其他则为睡眠一般者。张安琴等[8]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 对177名护士进行睡眠状况问卷调查,结果SRSS 睡眠因子总分≥23 分者113 名(63.8%),总均分及各因子分与常模比较,除睡眠时间及觉醒不足外,均差于常模,已婚及轮班护士睡眠问题发生率高于未婚及白班护士;一项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对广州地区4家三级甲等医院119名急诊护士的睡眠状况进行调查的研究显示,急诊护士觉醒不足、睡眠时间、噩梦惊醒与常模差异无显著性,服药情况少于常模,SRSS 总分、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入睡困难、睡眠不稳、早醒、失眠后反应得分高于常模[9]。这些研究提示,护士是睡眠障碍的高发人群,临床表现以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感到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为主的一系列症候群。由于特殊工作性质,护士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环境中,加之无规律夜班工作性质的影响,夜班时间的叠加,多致营卫不和、心血不静;饮食不规律则致中焦受损、生化之源不足,故血虚不能上奉于心,心失所养而成不寐。因此对长时间值夜班的护士来说,倘若对其长期睡眠障碍不加任何干预措施,极有可能促进其向心身疾病状态转变,进而对夜班护士的健康产生不可逆的严重危害,增加个人、家庭及社会的物质与精神负担。
3.2加减归脾汤可有效改善夜班护士睡眠障碍目前西医学对治疗睡眠障碍多用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但长期使用会有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并容易形成药物依赖。中医学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核心,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的和谐统一,注重从身体、心理、社会多方面的调理,因此在睡眠障碍的治疗方面有很大优势。传统中医药在睡眠障碍的诊治方面虽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未见针对夜班护士工作者这一特殊工作群体睡眠障碍的中医药干预报道。中医学认为,白天属阳,主动,故日出宜作;夜间属阴,主静,故日落宜息。入夜后“阳入于阴则寐”。睡眠障碍属于中医“不寐”的范畴,正常的睡眠依赖于人体的“阴平阳秘”、脏腑调和、气血充足、心神安定、卫阳才能入于阴。诸脏腑中,不寐主要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因血之来源,由水谷精微所化,上奉于心,则心得所养;受藏于肝,则肝体柔和;统摄于脾,则生化不息;化而为精,内藏于肾,肾精上承于心,心气下交于肾,阴精内守,卫阳护卫于外,阴阳协调,则神志安宁。归脾汤始载于宋代严用和《济生方》,用于治疗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经明清医家的多次修改与充实后沿用至今,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等功效。正如《类证治裁·不寐论治》所云:“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现代中医观点也如此,陈宝田教授认为治疗睡眠障碍应从心肝论治。心神不安是睡眠障碍的重要病机[10]。可见夜班护士不寐主要病因病机在于心脾不足而至血虚。针对夜班护士睡眠障碍的这一病因病机特点,本研究基于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佐以安神的治疗原则,提出补养心脾、以生气血的治疗大法,以经典方剂归脾汤为基础进行加减化裁。由于夜班护士多为经年不寐,加夜交藤、柏子仁养心安神,甘草补气养心、调和诸药。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夜班护士经治疗后,PSQI 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有改善,焦虑、抑郁评分也低于对照组。
4小结
总之,护士作为医疗行业的特殊职业群体,不仅要促进病人恢复健康,而且更重要的是保证自身良好的健康状态,进一步提高睡眠质量,防止睡眠障碍的发生,运用加减归脾汤能有效改善夜班护士睡眠障碍,有助于保障护理工作质量及病人安全。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订版):375-378.
[2]黎雪梅,李继平,王国蓉.护士睡眠研究现状分析[J].现代护理,2006,12(2):118.
[3]王琳.睡眠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23(7):387.
[4]宋国萍,苗丹民,皇甫恩,等.睡眠剥夺对大鼠行为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21(6):663.
[5]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社,2002:1.
[6]Dorrian J,Lamond N.A pilot study of the safety implications of Australian nurses’sleep and work hours[J].Chronobiology International,2006,23(6):1149 - 1163.
[7]冯湛华,冯华扬,扬志江.护士睡眠质量的调查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3):206-207.
[8]张安琴,何平,陈敏智.护士睡眠问题及其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4,19(5):49-50.
[9]陆红,周佩如,张宁,等.三甲医院急诊护士睡眠状况的SRSS评定分析[J].广东医学,2006,27(1):1775-1776.
[10]腾晶,张继香.谈失眠从心肝论治[J].山东中医杂志,2005(24):6-7.
(本文编辑崔晓芳)
收稿日期:(2014-05-13;修回日期:2015-01-25)
作者简介:李莼,副主任护师,本科,单位: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基金项目:广东省中医药强省项目,编号:20131236。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5.06.026
文章编号:1009-6493(2015)02C-07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