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骨瓣减压治疗外伤后颅内高压临床疗效观察
2016-01-12赵春香,王瑞刚,李丽等
去骨瓣减压治疗外伤后颅内高压临床疗效观察
赵春香王瑞刚李丽穆珊珊冯凯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①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治疗对于头颅外伤所引起的颅内压力升高效果。②方法选择我院100例因头颅外伤所致的颅内压力升高患者,男70例,女30例,年龄(11.5±24.5)岁,多为交通伤所致,少数是由于高空坠落。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去骨瓣减压治疗。③结果去骨瓣减压后1h内颅压(12.2±6.0)mmHg,明显低于手术前(28.5±3.40)mmHg(P<0.01)。手术24h后,颅内压(14.3±8.4)mmHg,仍低于手术前(P<0.01)。颅内压下降和减压范围呈正比例关系。④结论去骨瓣减压治疗外伤后脑水肿所导致颅内高压疗效显著。
[关键词]去骨瓣减压治疗外伤颅内高压疗效
[中图分类号]R 743[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河北省卫计委指令性课题(编号:ZL20140143) 。
【作者简介】赵春香(1976-),女,硕士,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康复医学。
【通讯作者】王瑞刚。
头颅外伤是致残、致死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伴随着国民经济以及交通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颅脑外伤的发生率及病死率也在逐年不断增加[1]。外伤后,由于脑肿胀而引起的颅内压力升高是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信号之一,因此,控制颅内压升高是治疗外伤性颅内压高的主要目标之一。近几年的研究中,使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升高得到了一些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死亡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采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00例,其中,男70例,女30例。年龄(11.5±24.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致伤原因:车祸80例,高处坠落12例,重物击伤8例,所有的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重度颅脑损伤(GCS)≤8分;环池内受压力致中线结构移位<5mm;血肿>25mL。患者在入院时,其评分GCS均在3~8分,有不同程度的瞳孔改变、呕吐、昏迷等情况。全部患者均行CT检查,显示为弥漫性脑水肿。损伤处如表1所示。
1.2治疗方法对照组及观察组手术前、手术后采用脱水、适度或过度换气、保护脑组织、止血等常规性的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运用传统骨髓减压手术。具体操作如下:①根据受伤部位,对颞顶部、额颞部进行马蹄状的切口处理;②除去(6×8)cm骨瓣,包括颅内血肿、坏死组织;③做好止血的处理;④以帽状腱膜片为基本,做硬膜腔减压缝合;⑤手术留置硬膜下、外引流管[2]。
表1 100例患者损伤部位及例数
1.2.2观察组。运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①由侧颧弓上耳屏前1cm处,切口;②由耳廓向后、上延伸至顶部的中线处,由前往正中线一直到前额;③以蝶骨嵴往深处进行咬除处理;④咬除颞骨鳞部的下缘直达到颅中的窝底,同时在上界达额顶旁开正中线2~3cm;⑤以蝶骨嵴为基础弧形或放射状切开硬脑膜。以此来清除颅内血肿及坏死脑组织;⑥去除骨瓣约(12×15)cm,硬膜腔减压缝合(以大片帽状腱膜片做填充料)。
1.3疗效标准根据GCS的标准进行评定,见表2。
表2 疗效标准对应表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颅内压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后颅内压都有下降,在手术24h后,观察组患者的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颅内压比较
2.2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环池受压程度比较各组手术后环池受压的程度与手术前相比,有了明确的减轻,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手术后环池受压程度比较,其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环池受压程度比较(例)
2.3两组患者手术后6个月GCS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6个月GCS比较,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手术后6个月GCS比较(例)
3讨论
当前,控制头颅外伤所致的颅内水肿高压一直是医学界重视的难题。该病的病死率最高可达50%以上,且恢复满意率极低,还不足20%。去骨瓣减压成为了临床所常用的治疗方案。虽治疗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还是有15%左右的外伤性颅内高压无法得到相应的控制。
有研究表明[3],对双侧去骨瓣减压患者进行脑室压监测,手术后脑室压和手术前的相比,可下降约15%左右,去骨瓣后颅内压可下降6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去骨瓣后,颅内压下降56%,同时在24h内,颅内压仍比较低。
研究显示[4],当移除的骨瓣达到了一定尺寸时,移除骨瓣面积各为肿胀脑组织所能提供容积,在手术后早期呈现出正比例的关系。计算减压范围、中线移位尺寸关系,两者并无明显联系,且手术后并未发现颅内压有所下降。由此可见,去骨瓣减压可降低颅内压且移除骨瓣面积和颅内下降呈正比例关系。实质上,目前为止,仍未有研究证明颅内压降低明显对功能结果恢复以及生命质量[5]。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来说,其致死的原因就在于颅内的压力升高,导致了高的自残率与病死率,一般是通过手术及人为的干预来达到缓解颅内高压目的[6]。在之前的传统手术当中,运用局部的骨窗处理,无法最彻底地进行止血和清除坏死的脑组织,同时无法达到好的减压的效果,同时,对于减压窗大小仍有一些问题存在。
近几年,许多报道都证明了去骨瓣减压手术有着非常好的疗效。在开颅的手术当中,要做到手术前及时对去骨瓣大小以及手术后脑肿胀进行相关评估,一定要考虑有关的影响因素。根据CT显示中线移位和原发损伤的情况再决定相关的去骨瓣方法。去骨瓣减压是否可行,一般是以血肿及挫伤脑组织清除后相应机能是不是可恢复来决定的。
参考文献
[1]Toussaint CP,Origitano TC.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Review of indication,outcome and implication[J].Neurosurg Q,2008,18(1):45-53
[2]梁玉敏,高国一,江基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创伤杂志,2010,26(1):83-86
[3]Servadei F.Clinical value of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N Engl J Med,2011,364(16):1558-1559
[4]Timmons SD,Ullman JS,Eisenberg HM.Craniectomy in diffuse traumatic brain injury[J].N Engl J Med,2011,365(4):373
[5]Whitfield PC, Patel H, Hutchinson P,et al.Bifrontal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in the management of post-traumatic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J].Br J Neurosurg ,2001,15:500
[6]Josan V, Sgouros S. Early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may be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J]. Childs Nerv Syst ,2006,22: 1268
(王一伊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