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痛汤配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2016-01-09汪新华,黄方,姜功道
脊痛汤配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汪新华1黄方2姜功道1△
1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430065
2湖北省中医院,武汉430061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严重的颈椎退变性疾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变刺激压迫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等临近组织,引起头晕、头痛、颈肩痛等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本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现在随着电脑的普及以及人类劳动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其发病年龄也提前,许多青壮年也出现颈椎病,而神经根型是其常见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是指由于颈椎退变,神经根受压迫等因素导致其支配区域出现一定程度的疼痛、麻木、感觉缺失和反射改变,其主要症状为根性痛[1]。神经根型是颈椎病的主要类型,约占颈椎病的50%~60%[2],其治疗以非手术疗法为主[3]。近年来,笔者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脊痛汤配合推拿手法进行综合治疗,收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本科门诊共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34例,纳入本研究统计分析为240例,其中男131例,女109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53岁;急性神经根型颈椎病97例,慢性神经根型颈椎病143例。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汤药组80例、推拿组80例、汤药加推拿组80例。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①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②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颈部僵硬;③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④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⑤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⑥颈椎CT示椎体后赘生物,神经根管变窄。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②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
1.4排除标准
①有明确手术指征者;②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原发性疾病者;③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④合并脊柱结核、肿瘤者;⑤脊柱畸形或肢体残疾者;⑥有精神病史者;⑦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⑧预计依从性差者[5]。
1.5治疗方法
1.5.1汤药组根据临床辨证,以脊痛汤为主方加减治疗。脊痛汤组成:葛根30 g,黄芪60 g,猪苓20 g,泽泻20 g,鸡血藤20 g,延胡索20 g,当归15 g,川芎15 g,杜仲15 g,三棱15 g,莪术15 g,白芍25 g,车前子10 g。头晕头痛者加天麻10 g,钩藤30 g;高血压者加夏枯草、决明子各15 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口服。连用10 d为1个疗程。
1.5.2推拿组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作出颈脊神经根受压节段定位诊断,根据颈脊神经根受压情况对患者颈段脊柱以及上肢局部进行推拿手法治疗。操作步骤:①患者取端坐位,医者立于其后,用双手拇指指腹按揉、弹拨肩背部斜方肌、肩胛提肌局部,重点操作风门、肩中俞、肩外俞、曲垣穴、天宗、肩贞、秉风、肩井等穴,每穴各1 min;②用双手拇指指腹按揉、弹拨颈项部两旁颈夹脊以及颈后正中间棘突局部韧带等软组织,重点操作风池、风府、哑门、完骨、天柱、大椎等穴,每穴各1 min,双手中指弹拨两侧缺盆穴,然后一手拇指抵按住偏歪的颈椎棘突,手掌紧贴颈项部,另一手掌按压于患者前额,两手相对用力,缓慢摇转颈项部,顺时针、逆时针各10次,左右两边交替进行;③医者立于患者体侧,用一手托起患者肘部,另一手拿捏、点按患者单侧上肢,重点操作患侧上肢,点按肩髃、肩髎、臂臑、曲池、手三里、支正、内关、外关、合谷等穴,每穴各1 min,弹拨腋下极泉、肘后小海穴,使患肢有放电样麻木感;④用法施术于上肢局部,然后环转腕关节,拔伸指间关节,牵抖上肢;⑤最后医者立于患者体后,用法、按揉法施术于患者肩背部,用拳或掌叩击法叩击患者肩背部。以上推拿步骤,每日1次,每次30 min,共治疗10次。
1.5.3汤药加推拿组(组合组)以上2种方法联合应用,共治疗10次。
1.6观察方法
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次和治疗10次后,采用长海痛尺对疼痛进行综合评定[6]。经治疗,有部分患者痊愈,对需继续进行治疗的患者再次进行评分(治疗后痊愈者,即长海痛尺疼痛评估为0者,不再接受评分)。所有评分工作由专人负责。
1.7统计学处理
2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评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次和治疗10次后,组合组的疼痛评估值同其他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推拿组和汤药组的疼痛评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治疗前后疼痛评估值比较
与其他2组比较**P<0.01
3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临床以气虚血瘀、痰湿阻滞多见,表现为颈项部疼痛,并伴有上肢放射性疼痛或者麻木、舌质淡、苔黄腻等,治宜益气活血利水、通经活络消肿,方用脊痛汤加减[7],能够减轻或消除神经根水肿和炎性反应。而现代脊柱解剖学、生物力学、推拿手法等研究[8]表明神经根型颈椎病多由脊柱小关节紊乱破坏了脊柱内源性、外源性、神经性稳定所引起的一组证候群,治疗上以纠正脊柱解剖关系,恢复其力学平衡为主。中医理论[9]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又认为其病理关键是“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不但系统阐述了颈肩腰腿痛的发病机制,而且指导了临床。直接作用于患椎,有疏经通络、理筋整复的功效,能纠正小关节错位、缓解肌痉挛、减轻对神经的刺激,恢复脊柱的解剖关系及力学平衡。然而笔者发现临床上汤药或推拿单独运用时,见效慢,局部症状改善欠理想,且缓解期有时不稳定。究其原因是治本不彻底、论治不全面。中医强调“标本兼治”,然而本症“本”有二:一是脊柱小关节紊乱;二是血虚(不荣则痛)或经脉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而感湿热之邪而发为标,是兼症。有的患者或居其一,或兼而有之,而治疗时独取其一,疗效当然不理想。
本研究发现,脊痛汤配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与单独推拿手法或脊痛汤治疗相比较有显著差异性,脊痛汤配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优于单独推拿手法或脊痛汤治疗,临床上两者应结合起来使用。脊痛汤配合脊柱局部推拿治疗颈肩臂疼痛起到“荣则不痛,通则不痛”的作用,不但调理了全身,而且调整了局部,真正做到了“标本兼治”,有起效快、疗程短、疗效稳定、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庆军,付治安.颈椎病的定义、分型与发病机制[J].中国全科医学,2001,4(7):511-512.
[2]吴燕,姚新苗,徐守宇.运动疗法联合口服消炎镇痛药及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J].中医正骨,2014,26(1):24-26.
[3]鲍铁周,孙树椿.颈椎病的分型牵引治疗[J].中医正骨,2005,17(5):53-54.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5]徐蕾,李志强.电针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73例[J].中医正骨,2012,24(7):64-65.
[6]赵继军,陆小英,赵存凤,等.数字疼痛量表和描述疼痛量表的相关性研究和改进[J].现代护理,2002,8(9):657-661.
[7]张景祥,曹秋茹.脊痛汤治疗颈椎病289例[J].中医药学报,2000,28(3):43.
[8]李义凯.脊柱推拿的基础与临床[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1.
[9]娄玉钤,娄高峰,娄多峰.中国痹病大全[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收稿日期:(2015-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