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科院校中文专业本科生就业核心竞争力调研分析

2016-01-08辛芳哲蔡佳文刘妍汤雅慧马宇珊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1期
关键词:工科院校汉语言文学核心竞争力

辛芳哲 蔡佳文 刘妍 汤雅慧 马宇珊

摘 要:工科院校文科专业在高校学科建设发展中一直有其自身的特色和定位。文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也直接影响到学校整体的就业工作水平。本文通过对北方工业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的调研分析,努力探索工科院校中文本科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为工科院校中文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指导,也为切实增强工科院校中文专业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实践依据。

关键词:工科院校  汉语言文学  就业  核心竞争力

★基金项目:北方工业大学2015年大学生科技活动项目基金支持

当前社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明显,知识经济的转型正逐步加快。在此背景下,社会对于人才有着更高的需求,也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我们针对某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调研访谈,尝试分析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多知识结构、多层次培养、多方案实施的核心竞争力,也为工科院校中文专业今后的教学发展提供适当建议。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方法

从清华大学复办中文系开始,理工科院校也开始逐步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这一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也普遍呈现出三种态势——综合性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和理工类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相比较而言,综合性院校注重宽泛的研究性教育,师范类院校以传统教学为主体,而理工类院校则更注重为企事业单位输送具有人文素养的应用型中文人才。

我们以某工科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采取自编问卷调查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统计分析;并且就调查问卷的内容,有针对性地与被调查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电话访谈。

二、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含义

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包含就业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两个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余冠军和肖友平(2012)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团体或参与竞争的个体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其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战胜的技术或能力,是组织或个体具备的应对变革与激烈的外部竞争,并且取胜于竞争对手的能力的集合。①

核心竞争力这一表述源于美国,最早是由经济学家Prahalad C. K.和Hamel G.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一篇题为《企业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y of the corporation)的论文中提出,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存技能和整合不同技能的知识和技能。” ②自此之后,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便在经济和管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所谓个人核心竞争力,是指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具有竞争优势的。独特的知识和技能。打造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其目的就是增强个人的竞争优势,保证自身的不可替代性。

自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被引入到高等教育领域中后,就越来越受到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通过认真分析专家学者有关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界定,加之对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现状的调查结果,以及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相关要求,我们采用了连树青(2013)的观点,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是:大学生个体通过学习和实践所积累的一系列知识和能力的有机集合体。它不易被他人模仿,能使自己在求职时获得成功,并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取得可持续发展。同时,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性也不容忽视,它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发挥作用,这也是核心竞争力与非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的区别之一。

三、工科院校中文专业就业现状与分析

我们自2015年8月,在专业的在线问卷调查平台上发布相关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58份。

(一)实践实习对就业核心竞争力有巨大促进作用

通过调查发现,毕业生在选择工作的过程中,更看重“发展机会”这一方面的因素,占调查比例的46.55%。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同学是从大三、大四开始初步完成自己的职业规划,绝大部分的同学认为就业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校外实践,高达82.76%。这一数据也与其他选项的数据分析不谋而合。“提供实习岗位”这一选项在“学校应该继续完善何种方面的就业指导”一题中高达70.69% ,位列榜首。在“由学生到职场人转变的过程中,做了何种准备”一题中,“主动寻找就业机会”有79.31% ,“兼职实习”有65.52%,分列一二。从数据上基本可以看出,同学们希望能通过实际的工作经验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二)实践实习机会与工作需求不对等

然而,有一道题的选项经过数据分析后,又与上面的结论有明显的矛盾。在获取工作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困难有如下几个方面,其中“缺乏工作经验”所占比例最大为56.9%。如果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同学在工作前都有过校外实践经验,那这些稍有矛盾的数据结果,或许也可以从某一层面反映出一些问题——学生在校外实践工作岗位的选择问题上稍有偏差,缺乏明确的就业目标,导致曾经的实习岗位和工作内容与最终的工作有些出入。这样的结论,也可以和毕业生认为什么时候大体上形成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这道题的选项情况相互关联。“大三大四才开始规划”的占到了39.66% ,排名第一;而排名第二的则是“工作以后”这个选项,达到了24.14%;“目前还没有规划的选项”也有5.17% 。这样的结果显然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三)学习与创新能力对就业核心竞争力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具体针对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问题上,“学习能力的养成”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适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在另外一道关于“毕业生认为在工作过程中,仍然发挥重要的核心竞争作用”的问题中,“学习能力”仍占首位。由此我们也可以粗略分析,认为学习能力是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因素。而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特殊性,写作能力也是毕业生不可忽视的。在受访者中,有43.1%的毕业生认为,“写作能力”在其工作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个传统专业,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化,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方向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学校和学生应当共同努力,在教学和就业上创新实践,为工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寻找新的发展思路。我们从此次的调查报告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毕业生目前从事的行业类型繁多,教师、出版、新闻、文秘、行政、媒体、戏剧影视、广告等均有涉及。在就业相关度上,一半以上的同学认为“目前从事的职业与汉语言文学专业比较相关”。由此可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范围非常广。传统的就业方向,如语文教师等的社会需求已有所局限,并逐渐趋向于饱和。相较于传统职业,文案和策划类的岗位正随着文化产业的繁荣而不断发展壮大,纸质媒体的编辑类岗位也逐渐向网络运营的新媒体行业转型,行业所需的专业能力也有所变化。因此,在“在以下本科专业课程中,哪些使您在工作中受益”一题中,毕业生们首推“文化创意产业类课程”,也不无道理。

(四)就业核心竞争力的获得要内外兼修

早在设计题目之初,我们就曾参考过一些文献资料,“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缺乏”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在调查问卷中,我们也设计了其他相应的问题,希望能从数据结果中得出一些解决办法。“在本科阶段,得到过学校如下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方面的帮助”一题中,“大学教育对整体人格的培养”、“专业课的学习以及实践展示类课程对能力的培养”的比例基本持平,均达到50%以上,而“相关讲座课程的学习”这一选项只有22.41% 。不难看出,实践性的帮助远比相关课程的设置更受学生关注。在最后一项开放性问题——“学校和院系在培养我校中文系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上还有哪些不足”中,我们也收到了不少毕业生的回复,其中不乏中肯意见,总结出来也多与课程设置和实践经验有关。在参与问卷调查的,我校2006级到2011级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生中,认为能供职于目前的工作,优势之一为“掌握的专业知识”所占比例最大为48.28%,而“具有校外工作经验”则为37.93%。可见就业核心竞争力的获得要内外兼修,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缺一不可。

综上所述,对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需要学生与高校间的共同努力,这两点的相互支持密不可分。其中,专业技能是核心,学习能力是基石,创新能力是灵魂,人际交往能力是保障,团队合作能力是关键。学校应当加强就业心理辅导机制,完善自身的就业指导体系,帮助学生寻找更符合自身需求的实践实习机会。具体到工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把目标定位于培养应用型的高级中文人才上,密切关注社会需求的实际情况,大力开展实践创新类课程,保证学生在应用实践方面具体突出能力。而学生自身也应当积极努力,树立就业核心竞争意识,③努力用学校和社会上的各种资源,打造自身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与学校和院系携手,让工科院校的中文专业形成自己的特色。

注释

① 余冠军,肖友平.略论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8):34-37.

② 资建民,朱学召.西部普通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研究——以绵阳师范学院文学与对外汉语学院为分析个案[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9):151-155.

③ 连树青.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D].江苏:江苏大学高等教育学,2013.

参考文献

[1] 连树青.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D].江苏:江苏大学高等教育学,2013.

[2] 资建民,朱学召.西部普通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研究——以绵阳师范学院文学与对外汉语学院为分析个案[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9):151-155.

[3] 刘素萍,任立新.工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略——以石家庄铁道学院为例[N].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79-82.

[4] 余冠军,肖友平.略论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8):34-37.

猜你喜欢

工科院校汉语言文学核心竞争力
工科院校《概率统计》课程的几点教学体会
试析汉语言文学教学如何提高实效性
体育美学对工科院校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
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育的反思与出路
探析汉语言文学中国学文化的魅力
影响跨境外贸电子商务的企业竞争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