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历史“互动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
2016-01-08刘雪梅
刘雪梅
【摘 要】历史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用“互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此外,教师还应在课堂中探索贯彻师生互动的体验式教学路径,最终真正达到尊重学生,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堂;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式;学习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育者已经意识到了传统教育方式给教师和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以学生为本”是学校教学的出发点和最后的目标,因此新的教学方式必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做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得地位呢?这就要求教师采用“互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需要。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实施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能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师生互动的含义
从现代教育信息论的角度来看,师生互动方式大致呈现为四种类型。一是单向型,视教学为教师把信息传递给学生的过程,教师是信息的发出者,学生是信息接受者。二是双向型,视教学为师生之间相互作用获得信息的过程,强调双边互动,及时反馈。三是多向型,视教学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强调多边互动,共同掌握知识。四是成员型,视教学为师生平等参与和互动的过程,强调教师作为小组中的普通一员与别的成员共同活动,不再充当唯一的信息源。教学是一种信息交流和情感互动,其间必然涉及上述四种信息互动过程和模式,缺一不可,是一种复合互动关系。
二、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构建的途径
1.创设轻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学是教和学的统一,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双向努力。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双向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前提就是要创设轻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样才能让“互动体验式”教学顺利开展。
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所抱的不同态度和不同体验。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对“互动体验式”教学的开展特别重要。情感是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课堂气氛的轻松平等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这无疑能激起学生积极上进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自信。反之,师生之间关系紧张,学生会厌恶学习,即使是难度不大或者很有趣味的历史知识内容,也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2.科学的课堂管理,有效保证师生互动的开展
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师生互动与日常对话交往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经常是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互动,而不是像日常生活中一对一的互动。一对多的互动包括一位教师与多位学生的互动,或一位学生与多位学生的互动。多对多的互动则是多位学生与其余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正是课堂互动的这种多重性对师生互动提出了开放而有序的要求。开放而有序是指课堂互动既是开放的,又有着严密的结构和顺序,不过这种结构和顺序不是教师的,不是教科书的,也不是学生的,而是教师在理解教科书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出来的。它充满着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却又要求教师在关注这种不确定性的同时,又能组合这种不确定性,在不确定性中重建课堂的逻辑结构。
3.尝试在课堂上运用多种“互动体验式”教学方式
教师在传统课堂中一直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则坐在座位上听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动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课程改革后,传统课堂教学中加入了很多互动元素,历史教学也同样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做到把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占主动的地位,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课堂教学有兴趣。最后,教师就学生的讨论做强化讲解和要点补充,对课堂上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正面肯定和鼓励,进一步肯定他们的学习成效。这样,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既吸取了知识,又锻炼了自习能力、综合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纠错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
4.改进教学评价,积极推进师生互动的进程
课堂中,如果教师不注意引导,很多学生会由于害怕被别人发现错误而掩饰自己真实的学习过程。有的学生本来有自己的想法却人云亦云,有的学生本来有疑问也不敢提出来让大家讨论,于是原本很好的交流机会也错失了。因此,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创造多元、多维、全面的评价方式:如奖励发表异议的、鼓励大胆发言的、批评讥笑别人错误的等,让每个学生都敢于暴露真实的思维,愿意表达真切的情感体验,大胆实施自己的学习策略,以促进师生间产生更广泛更深刻的互动。因此在上历史课的时候,一堂课上能够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同学往往都有三分之二,让尽量多的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就会沉浸在和谐、纯洁、疏朗的氛围中,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
参考文献:
[1]胡冬梅.浅谈课程改革与初中历史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0,1(01).
[2]刘艳敏.课程改革对初中历史教学地位的影响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