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数学开放题教学
2016-01-08邹淑衡
邹淑衡
【摘 要】数学开放题教学应注意低起点、趣味性,重过程,重小结,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关键词】数学开放题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
随着开放性试题在中考和高考试题中频频出现,数学开放题越来越多地被师生所关注,也越来越快地成为数学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因此,加强对开放题及其教学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实施开放题教学时,在新课的引入、课堂结构设计、例习题的处理、课内外作业等方面应注意采取不同的形式,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在新课引入中融入适当的开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必须以学生兴趣为起点。为此,在新课的引入上,应通过设置适当的开放性问题,使学生较快地进入新的学习情境。如对三角形全等的ASA公理的教学,可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块三角形形状的玻璃被打碎成两片(如图1),配一块同样大小的三角形玻璃要不要两块都带?若只带一块,则应带哪一块?为什么?学生思考上述问题时,已感知到ASA这一判定公理,并且兴趣很浓。
图一
二、在课堂结构设计中融入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
在课堂结构设计中想方设法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造成“情意共鸣、沟通信息、反馈流畅、思维活跃”的最佳情境,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提倡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敢疑、敢动手操作、敢于探索,教师在帮助学生解疑时要善于、敢于暴露思维过程,营造一个开放的情境。如在教学“二次函数的图像”一节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如图2所示,由图可以得到的哪些关系和结论?通过“放开”,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索,这对理解概念、性质,掌握数形结合思想大有裨益。
图二
三、改造例、习题为开放性问题,为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
在例、习题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添加猜测过程,不给出命题的结论,抽掉命题的部分条件等方法,将课本中例、习题变“封闭”为“开放”。例如在教学例题:“求证顺次联接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我们可以把它改编为“画出一个四边形,顺次连接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观察所得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并加以证明”,这时我们可得如下变式:变式1,连结长方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各边中点,让学生画图→观察→探求规律,从而发现结论。变式2,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让学生画图→猜想→转化,从而得出结论。变式1,当一般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满足什么条件时,顺次连接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为菱形?矩形?正方形?会是梯形吗?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使学生余兴无穷。
在教学中老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开放题的教学内容应满足起点低,切合学生的实际或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是通过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够解决的问题,有趣味性,是学生愿意研究的。
(2)注重过程。开放题有多种解题策略,不同的答案,学生能否找到全部的解法,是否找到了最佳的答案,寻找结果不是关键。老师的首要任务应该是注重开放性教学的过程,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一种创新意识,一种独立思考的习惯。
(3)重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教学前,老师应该首先对学生的思维过程作大致的估计,对课堂结构做总体构思。课堂上提倡先个人探索,老师做适当的引导,然后小组讨论,进行学生间的交流,最后由老师组织全班交流。
(4)重视小结。开放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创新,因此,老师要做好小结。当一道开放题的各种策略都运用了,各种结论都推断出来时,老师应带领学生一起小结,比较各种策略间的优缺点,找找结论间的层次性和规律性,这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参考文献:
[1]宋训邦.开放题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中学教学参考,1997(6).
[2]胡仁德.数学开放性试题三例[J].数学通讯,2002(1).
[3]俞求是.中学数学教科书中的开放题[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9(4).
[4]张奠宙.题型开放与思想开放[J].数学教学,1994(3).
[5]刘士勇,李宏军.数学开放题型浅析[J].中学教与学,2000(7).
[6]曾昭成.数学开放题类型分析[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27).
[7]张彦.数学开放题及其编制方法[J].数学教学,1999(6).
[8]张琼.试析中考试题中的数学开放题[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1(3).
[9]王琛.例谈传统题形成开放题的五条途径[J].数学教学研究,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