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中学语文的情感教学

2016-01-08陆涛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情感因素语文教学

陆涛

摘要:情感能展示语文教学的精髓,突显语文内涵的情感因素,赋予不含情感教学内容以恰当的情感色彩,从而打造、提升、增添语文教育丰富的情感元素。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因素;情感色彩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389-01

实施情感教学,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传播思想观点的同时,伴以积极的情感,从而突出展示情知交融所产生的教学法魅力。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考虑的是如何教好自己所教的学科,而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对所教学科的情感对学生的影响。因而,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态度,也就被排除在教学控制的变量之外,未引起传统教学理论的重视。其实,在教学过程中,不管何种情感,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其所教学科和内容的情绪,并由此进一步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理智感的发展。因而好的教师在这方面的感染作用往往超出一般的言语说服力量,且有持久的乃至终生的影响。

情感教学中,情感性地处理教学内容,体现以情施教原则的基本做法是:充分展示教学内容中的显性情感因素,发掘隐性情感因素,并尽可能地赋予不含情感因素的教学内容以适当的情感色彩。

1.充分展示教学内容中的显性情感因素

教师把那些内含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加工、提炼而展示出来,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感染,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影响,达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这是体现教学艺术性的一个极为突出、显著而典型的方面。教师应把握好四个环节。一是善于深入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相当于演员看剧本的过程。只有自己体验深刻,才能表演入微。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把握教学内容中的要点、重点、难点、疑点,也要分析教材中作者和某些人物的思想感情,并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努力体验其中的情感,以便真正把握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来打动、感染学生。二是善于用言语来表达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在情感教学中,教师语言的通俗易懂、明晰是不够的,还须强调言语的生动,活泼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甚至有一定的幽默感,使得讲课语言不仅传知,也能传情,获得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三是要善于用表情来传递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它可以配合教学言语,更好地帮助教师充分展示所要表现的情感;它可以通过反馈作用,帮助教师在教学情境中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有利于产生真挚的情感;它还可以通过移情作用,使教师的情感更易引发学生相应的情绪反映。当然教学中的表情要求自然、恰当,而过分做作、失当的表情反而会破坏学习气氛,影响正常教学。四是善于用情境来烘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气氛,以使学生更好体验内容中的情感。

2.赋予不含情感因素的教学内容以适当的情感色彩

教师应尽可能从外部赋予它们某些情感色彩,让学生在接受这些科学性很强的教学内容时,也会感到某些情趣,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可将学生的有关情感迁移到这类教学内容上;用富有情趣的言语讲解这些内容;将这类教学内容中的物拟人化;揭示这类教学内容背后隐存着的人物轶事。在教科书中出现的科学知识,也都是人类在长期征服科学的道路上,经过无数的挫折、失败,反复琢磨、探索后所取得的,甚至经历数代人的努力,才逐渐趋于完善的。内中不仅凝聚着前人的智慧和创造才华,也凝聚着他们对真理、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和百折不挠的毅力、热忱和献身精神。这些知识背后往往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在教学中,教师结合有关内容,给学生介绍这方面的资料,将科学知识与人的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创造性活动联系起来,无疑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亲近感。

3.以文本导情诱发教学方式情感提升

梁启超曾说:"用情感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份量的磁,便吸引多大份量的铁,丝毫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东西,可以说是人类一切的原动力。"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语文课本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戏剧文学,占相当比例,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都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在导入课文时,精心设计导语,把学生领入作品的情景中,有位老师在教学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时,曾用这样的导语: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曾写过赞美母亲的名诗佳篇,唐代诗人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颂扬母亲的诗篇,情挚意浓,脍炙人口,历经传诵。同样,人门也经常把祖国、黄河比作"母亲"。母爱历来被公认为是世上最无私,最神圣的爱。下面笔者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马上请几位同学分别用一分钟时间叙述一下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次母爱。寥寥数语,启发学生对母爱的思考,无疑如投石击水,从感情上激发了学生感悟课文情感的兴趣和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注重挖掘出课本中极富感情的内容,经探析、理解、品味、鉴赏的思维过程,感染学生心灵,陶冶学生的性情。教师的这种引导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深刻挖掘,不必面面俱到,但求深而有得。同时要让学生收集一些作家的个人经历,让学生了解他们的艰辛与勤奋,刻苦与睿智,从而激励自己前进,还应对作品的背景作适当的介绍,并结合现实进行点拨,尽量让文章中的人活起来,直接和学生对话,和学生的心灵对话。好的作品是作者用心血和人生经历浇灌出来的。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信念就不仅仅是掌握了一门工具,而是已超过了语文本身学科而成为一门极富感染力的综合教育。

4.以诵读悟情升华情感的含金量

郭沫若在《文艺论集》中描述道:"立在海边,听着一种轰轰烈烈的怒涛卷起吼来的时候,我们不禁要血跳腕鸣,我们的精神便要生出一种勇于进取的气象。"听节奏有力的涛声,能引发人的情思,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自然能引起审美情感。诗歌、散文的精彩片断和神韵会通过朗读这个媒体,变成一种时空艺术,使学生忘却自我,融入作品的意境之中。当然,有表情地朗读,要求语文教师有较高的艺术功底,有真情的投入,只有如此,才能激起学生的感情涟满,形成"物我同一情融融"的意境,产生求知的渴望。国学大师梁实秋先生在《散文的朗诵》一文中说:诗不仅供阅读,还要发出声音来吟,而且要拉长声音来吟,这样才能陶冶性情。吟也就是朗诵。吟咏背诵,不但能博闻强记,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能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受到文章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毛泽东喜爱韩愈诗文,一部《韩昌黎集》大部分能背诵,晚年坚持背诵李白、李贺、李商隐及辛弃疾的诗词,正是在这吟咏之间,才涵养了他"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浩然之气。现行语文课本中很多古今中外名篇,其深蕴的意味不借助于诵读则体会不出的,还有一些课文所渗透的谦和、友爱、爱自然、爱家乡、爱祖国、爱劳动等强烈而真挚的感情无一不是通过铿锵有力的语言、节奏和谐的韵律表达出来的。对此教师可通过范读或指导学生诵读,读出节奏,读出意境,读出感情,读出美感,读出"弦外之音"等,变无声的文字为有声有情的语言,这样更能使学生受到强烈的艺术熏陶,很快的进入审美的情感之中。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人活在树林和水塘之间,活在劳动与精神的自由之中,活在诗歌与艺术的边缘,活在有尊严和挚爱的生活之中,定然会活得更加舒服些。"让我们营造一汪被人性光辉所笼罩的深潭吧,让学生徜徉其间,沉醉其间,咀嚼生活,品味生活,乐而忘忧,从而打造出其丰富的精神世界。

猜你喜欢

情感因素语文教学
浅析情感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及启示
浅析品牌设计中体验营销的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与外语教学
情感因素对高校训练队训练影响分析
落实“两个关注”,促使课堂评价走向有效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