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小学体育教学点滴
2016-01-08杨维东
杨维东
摘要: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求新、求异的心理较强,这就要求我们每节课都要有新意,用新鲜的事物、形式或角度来刺激学生,启动学生活动的动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从而达到"健康第一"的课程目标。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心得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62-01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目的。我认为快乐体育强调情感,兴趣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改进陈旧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质,这将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1.应从学生的心里进行调整,放正自己
目前,我国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已占绝对多数。因此研究独生子女的身心特点,并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和组织方式等方面适时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这不仅是一项关系到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和学校体育发展战略的宏观研究,同时也是学校体育如何适应社会需要,怎样扩大教育功能,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紧迫课题。
要让独生子女从"独处"的环境中解放出来。独生子女与同龄人的交往机会相对较少,易产生孤独和寂寞感,因此,独生子女有强烈的交际欲望,追求集体活动。体育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调整体育教学内容,提高集体项目的比重。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分组练习,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有一定的优势。分组练习就是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全体学生的练习。以小组为主体进行体育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顽强进取的精神。分组练习是一种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是以各个小组在达到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这有利于培养独生子女集体主义的观念。小组练习将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相互作用视为教学活动中赖以进行的动力源泉。小组练习不仅讲合作,而且还要竞争。学生之间是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关系,有利于培养独生子女全力以赴,与同伴和睦相处的能力。分组练习能够增加独生子女之间的接触,使得优、差生在帮助和被帮助的过程中,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有利于改变独生子女不合群和胆小的不良性格。
2.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体质
体育运动本身就有强身健体的作用,而能否通过体育教学实现增强学生整体体质水平的效果,其重点在于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与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说到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可能很多教师会觉得只要在体育课堂上带领学生开展体育活动自然就会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效果,但这样的理解显然是不完全正确的,除对体育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也是关键,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体育教师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1.体育教学内容选择要具有科学合理性,并不是所有运动都适合每个阶段的学生,也就是说教学内容一定要符合当前所教年级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拿篮球运动来说,其对参与者的身高、体能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对一至三年级的小学生进行篮球学习显然是不合适的。2.体育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并非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的,而是要通过日复一日的持续学习与锻炼,若在体育教学内容选择上体育教师太过于急功近利,则极易因运动时长与运动强度过大而对小学生的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得不偿失。
3.协调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3.1 协调学生学习、生活、训练之间的关系。我们在对队员进行体育训练时,促进了队员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出较高的竞技水平,但也难免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学生其它各科的学习。队员学习与训练产生了矛盾,这就是我们经常讨论的"学训关系"的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此问题,小到影响训练队的生源问题,大到影响队员的终身。本着"一切工作为了学生"这一原则,作为体育教师,要有正确的态度,力争想办法把此问题的负作用降低到最小。
3.2 拉近师生心理距离,提高队员思想认识。新时期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和谐的、互信的。作为体育教师,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训练方法,提高他们运动的水平,还要经常找他们谈谈心,交流情感,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多方面关心、照顾,使师生关系变得和谐。在训练队中,我们要致力营造一种广开言路的民主氛围,给他们充分的自主权,培养他们的责任感,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不断提高训练质量。对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才艺展示"、"我的好学习方法"、"学习成绩评比"、"我的理想"等主题活动,既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又促进队员从思想深处明白了学习与训练同样重要,促使他们能更加努力学好其它各门功课,提高各科成绩。
3.3 与领导共同努力,健全体育设施。广大小学体育经费困难,体育场地、器材也因此而相对简陋和缺少。体育教师要与领导共同努力,在学校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力争把钱用在刀刃上。当然,这还不够,有时还需要体育教师亲自动手,依据本校特点,因地制宜,自制一些适合本校学生课余体育训练的器材,如小哑铃、垫子、乒乓球台等。没有场地,我们可利用学校周围的地理条件,发挥农村自然资源的优势。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的场地、器材需要,为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能顺利开展扫除了障碍。
4.教学方法要创新
在目前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急需改进陈旧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小学生生理、心理的需要,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有趣味的活动中,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在不知不觉间完成学习任务,这已成为广大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那么,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
(1)运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妙趣横生的教学语言,描述活动情节、过程,以及角色对话等,使学生如临其境,尽情参与。(2)运用图画显示创设情境:即用图板(小黑板等)标示活动路线、方向,用挂图显现动作形态、过程,利用景物烘托环境氛围,以及在场地上描画"河沟"、"鱼塘"等。(3)运用歌谣口诀创设情境: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出发,把技术动作要领编写成通俗易懂的歌谣口诀,使朗诵与意念相结合,学习与锻炼相结合,尽快领会动作要领。(4)运用动作模仿创设情景:即把各种派生的角色,通过形象的动作表现出来。如象行、马奔、兔跳、鸟飞,以及人物的举止形态和走、跑、跳、投、攀、爬等活动。如学习立定跳远,采用"袋鼠跳"的形式,突出双脚起跳,双脚落地,协调用力的动作特点。(5)运用声像工具和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利用电影、电视、录音和多媒体等工具创设情境,能增强学习的效果。当我们学习比较复杂的技术动作时,有条件时常常观看技术电影及录相,分析动作要领,观后使学生直接感受技术要点。
5.要重视教师的表率
众所周知,教师的任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所以,作为体育教师,我们要注重在体育教学中的引导,作为一个合格的表率。要知道,如果教师的工作不到位,就难以服众,学生就得不到很好的审美,就难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共鸣。在体育教学当中,教师要和学生真诚的沟通,由相互信任发展到和学生们成为真正的知心朋友。只有获得了老师的信任,学生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严格律己、以身作则,在要求学生之前,自己先做到尽善尽美。真诚是沟通的桥梁,惟其如此,师生之间才会共同努力,提高学习成效,让体育教学春光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