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调整改革 构建新型民兵

2016-01-08李胜华薛盛屹

国防 2016年5期
关键词:后备力量

李胜华 薛盛屹



深化调整改革 构建新型民兵

李胜华 薛盛屹

内容提要:民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基本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必须顺应战争形态深刻演变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坚持人民战争思想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指导,适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要求,瞄准现代战争前瞻设计、按照体系思维通盘谋划、遵循特点规律精确分类,努力构建以支援保障打赢信息化战争为核心,肩负“服务、应急、应战”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新型民兵。

关键词:后备力量 民兵工作 调整改革

作者:李胜华,天津警备区军务动员处处长,上校;薛盛屹,天津警备区军务动员处参谋,中校

民兵是国家武装力量的基本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必须顺应战争形态的深刻演变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坚持人民战争思想指导和军民融合发展方针,以前瞻的结构设计、体系的思维理念、全新的组织模式,努力构建以支援保障打赢信息化战争为核心,肩负“服务、应急、应战”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新型民兵。

一、瞄准现代战争,前瞻设计建设

仗怎么打,武装力量就怎么建。现代战争需要民兵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现在就要把民兵建成什么样的队伍。一是根据战争形态设计,打造新型民兵力量体系。现代战争是信息化战争,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既是现役武装力量的任务,也是民兵的职能使命。民兵作为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适应信息化战争特点,按照新的制胜机理,按照战斗力生成标准,按照作战任务分工,优化力量结构和建设布局,着力发展现役部队缺少的、未来战争必需的、地方最具优势的、动员能切实落实的,以支援保障为主的力量,彻底扭转以“大陆军”为主和以人力数量为主的传统思维,形成可以有效弥补作战力量体系短板弱项、真正成为现役部队助手和后备队的新型民兵力量体系。二是根据承担主要任务,打造局部优势力量。坚持任务牵引,统放结合优化结构布局。要根据民兵的基本职能,统住民兵结构框架、整体布局和数量规模,确保民兵够用好用。同时,还要根据各战区、各军种及各地区的具体任务,放开具体的民兵分队种类、数量,集中优势资源、突出优势力量,因需而建、为用而编,打破“大呼隆”全面建设、“上下一般粗”的条框限制,避免力量冗余、资源浪费;构建重点部署、统一调度的民兵优势力量分布格局,以“分区建集中用、局部建全局用”的建设模式,有效促进任务与需求的有机结合。三是根据动员保障需求,打造精准支援队伍。越是信息化军队,越需要强有力的保障力量。越是信息化战争,越离不开不间断的支援保障。深化民兵调整转型,必须着眼联合作战特点,兼顾诸军兵种保障需求,依托科技含量高、专业性强、综合素质好的资源,对口编组专业力量,优选编组骨干人才,形成人员相对固定、专业衔接紧密、保障独具优势的民兵支援力量,进一步提高对口支援、对口保障的精准率,把现役部队助手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二、按照体系思维,通盘谋划建设

信息化战争是精兵利器的体系对抗,讲求体系要素之间无缝衔接、高效配合。民兵作为国家武装力量体系的基础,必须置身“体系”之中,提高标准、科学建设。一是与现役作战力量相匹配,确保补充补齐到位。积极防御战略方针对民兵与现役部队任务对接、行动对接确保“联合制胜”提出了明确要求,民兵建设必须摒弃“比对现役部队照搬照抄”的传统做法和“现役部队编制什么民兵建设什么”、“现役部队淘汰什么民兵装备什么”的思维定势,将民兵与现役部队统筹谋划、一体建设、同步发展。通过编制结构的相互补缺、专业类型的衔接匹配、武器装备的一体保障,使民兵真正成为现役部队强大的预备力量。

二是与其他国防动员力量相协调,确保协作协同到位。民兵与人防专业队伍以及国防动员系统其他专业队伍共同肩负军事斗争准备的重任,建设中应本着“职能互补、资源整合、突出重点、集约建设”的原则统筹协调,区分类别归口建设。要针对各类队伍性质特点,科学划分编组区域和行业领域,围绕直接参战支前和应急处突侧重抓好民兵建设,将战时勤务保障任务重点赋予人防和国防动员其他专业保障队伍,切实做到职责明确、分工合理、任务具体、优势互补,有效避免各类队伍规模臃肿、结构重叠、人员交叉。三是与地区产业发展相一致,确保优势优长发挥到位。军民融合发展是增强国家战争潜力和国防实力的根本途径,也是民兵建设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区差异,决定了民兵建设必须打破过去按行政区域均摊任务、按户籍人口限定编组的模式,顺应区域产业结构、企业技术优势要求优化建队编组。坚持立足专业领域归口编建网络攻防、电磁频谱管控等新质动员力量,借助科技研发机构、高精尖技术企业对口编组测绘、遥感等技术支援队伍,依托行业系统、优势企业人装匹配一体编组交通、医疗等专业保障队伍等,切实将蕴藏在社会、深嵌在民间的潜力资源充分挖掘出来,全面提高科技力、生产力向战斗力转化的效益。

三、遵循特点规律,精确分类建设

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决定了支援保障力量涉及多个领域、涵盖多种专业,只有科学把握规律,改变动员模式、编组方式,分类组织建设,才能确保保障实效。一是坚持定岗定编联训联管,确保无缝对接。针对专业装备技术含量高的军兵种部队精细化保障需求,注重结合保障对象编制体制实际和专装特点,以专业技术退伍兵以及地方专家型人才、技术型工人为主,跨地区、跨行业、跨单位按岗定编民兵,对口保障部队。围绕提高遂行任务能力,加强与保障单位实案对接同训合练,最大限度提高民兵作战协同、短时成军能力。二是立足预储预编自训兼管,确保高效契合。针对现役部队通用专业技术领域专业化实时化保障需求,注重充分挖掘地方科技企业技术潜力,采取“订单”保障、“契约”耦合的方式预编预储民兵。在立足企业自身开展岗位自训、以工代训的基础上,组织编组民兵力量担负作战部队日常专业技术保障任务,利用保障部队开展实兵实装驻训演练、合同演习时机,实施伴随保障,通过真演实练,磨砺民兵动员组织指挥、技术保障对接等综合能力。三是落实固化抽编统训统管,确保随备常用。针对遂行应急任务快速高效保障需求,本着减轻编组单位出兵压力,提高快速集结兵员到位率的宗旨,按照“均衡负担、分散编组”思路,拓宽编组渠道,扩大编兵范围。重点依托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遴选专业对口技术人员、退伍转业军人,相对固定编组各类应急保障队伍,由人武系统实施统一组训统一管理,确保其成为省军区系统建在身边、抓在手中、用在关键的机动应急“尖兵”。

(责任编辑:徐永汉)

中图分类号:E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2-4484(2016)05-0043-02

猜你喜欢

后备力量
浅谈技术机构中发挥人才作用的重要性
如何提升高中足球教学有效性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新思考
美国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内容、特征及启示
浅谈企业基层管理者不当督导的危害和对策
广东省游泳后备力量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调查研究
探讨新形势下我国民兵体制建设改革
中外国防后备力量培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