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工程学院教育运行机制及其启示

2016-01-07齐静杜飞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2期
关键词:民办教育

齐静+杜飞

摘要:民办教育是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保障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发展不可缺少的社会机制和机构,这是从法律政策上统一认识的基点。改革开放后,江西民办教育得到了持续性跨越式的发展。本文以江西工程学院这一民办院校的典型案例为主线,试图探析江西民办教育自己创办、自求发展、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管理和运营体制以及未来发展的突破点,力求为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探索出一条可行性道路。

关键词:江西工程学院;教育运行机制;民办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2-0189-02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产生了民办教育。它的产生与成长是改革开放政策在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具体到江西省而言,1983年,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所民办高校——江西渝州电子工业学校(现江西工程学院)成立。1988年南昌地区成立了建国以后第一所民办高等学校——赣江大学(现南昌工学院),到1998年江西省民办高等学校达五六十所”。民办高校逐渐成为江西省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江西省重点建设和扶持、首批具有独立颁发文凭资格的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之一,江西工程学院可以说是江西省民办教育的典范。本文以该校为研究对象,试图借此深入探究江西民办教育的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

一、江西工程学院的教育运行机制

最初的民办高校普遍缺少稳定而强大的经济支撑,收取学生的学费成为主要的经济来源,在“三无”(无经费、无校舍、无教室)的基础上创办和发展。经过30多年的发展,民办教育在江西得到了持续性飞越式的进步。现已形成了纵向有幼儿、小学、中等、高等教育四个叠加层次,横向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交叉板块,并以发展职业教育为重点的育人框架。在一个经济欠发达的中部地区,通过有力的政策领导,促进民办学校的发展,不仅扩充了地方教育事业新的成长空间,而且促进了区域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形式政策的推动下江西工程学院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发展方式上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转变,发展途径上由均衡发展向特色突破转变,人才培养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能力等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为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学院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形成了其独具一格的教育运行机制。

1.以俭立校,科学发展。学校不拘泥于形式,办学形式灵活多样。最初由杨名权同志在新余市渝水区的良山、水西等乡(镇)以师带徒的形式从家电维修起步,自负盈亏,租用校舍,培训电子线路和家用电器维修人员。后经新余市教育局批准,正式成立了“新余市电子技术学校”。不但解决了城镇待业青年,农村闲散的初、高中毕业生学习和深造的问题,还为部分在职人员及业余电子爱好者提供了进一步丰富自己、增长技能的机会。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复合型职业技术人才为目标,设置课程体系,制订教学计划。既强调了专业教学计划的稳定性和法规性,又适应了社会的发展、促进了科技的进步,满足了企业要求,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可适应性。在课程结构上,要有足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适用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技能和适应岗位的能力。对课程教学大纲,要注重对基础理论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的“三基”教学。对教学模式,既要重视各学科之间的衔接性和系统性,又要注重各学科内容之间的反复性。与此同时,学校还建立了完整的工作制度和考试制度,包括对教学质量的检查、对制度的评估,并积极付诸实施;通过开展社团活动、文娱体育活动,文化科技知识竞赛等来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2.以德治校,实事求是。学校继续发扬勤俭办学、艰苦创业的精神,在较为困难的条件下,认真抓好教学质量,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并较早地建立起了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办学体制。学校始终“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职业技术人才为目标,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教学”。同时,学校还把招生重点瞄准农村、边远山区和城镇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在远远低于全国同类高校收费标准的基础上,对困难生实行“减、免、补、助、奖”等办法,帮助他们完成大学学业,点燃了这些低收入家庭学生上大学的希望之光。“凭良心办学,以品质筑学”这句话从江西工程学院这里得以真实地体现,让那些一直对民办学校的质量持怀疑态度,认为民办院校的门槛低,而且缺乏优秀教师资源,教学设施不健全,教学制度不正规,不可能培养出合格人才等社会人士的观点彻底颠覆。

3.开拓创新,循序渐进。由最初的小家电培训班到现在的“江西工程学院”,学校在一步一步地成长和完善。1998年,该校被中国民办高教委评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名校”,跨入全国十大声誉卓著的民办高校行列。2001年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晋升为具有独立颁发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资格,并纳入国家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的普通高校。现已逐步形成了本、专科和自学考试教育、社会学历教育、成人教育等多种教育层次与形式并存的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如今,学校又不断创新培养模式,国际化办学特色日益明显。不但引进国外先进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还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际知名大学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并聘请了许多专家和教授来校交流和任教,同时选派教师到国外进行学术交流和进修,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和科研等合作办学项目。突破了民办学校借用国办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民营企业的市场运作模式,向着教育的全球化逐步发展。

二、江西工程学院教育运行机制的启示

回顾江西工程学院的发展,总结分析江西民办教育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我认为,以下几点对于其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1.拥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无论国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存在和发展的,都要受到一定社会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江西工程学院的办学实践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对于民办学校来说,外部环境包括多个因素,如法律法规、政府政策、配套市场建设、社会认识等,是所有民办学校都要面临的。endprint

其中,政府的政策与支持对民办学校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法律规章为民办学校的合法性提供了保障,是民办学校立足和发展的法律基础。而政府作为民办学校发展的推动者,在政策上给予了支持。新余市民办教育的兴起与发展,不仅在政府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得到了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2.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外部环境带给民办学校的影响是相同的,如何在相同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契机,并抓住契机获得发展是民办学校成功的关键。即在共同的大环境下,做好内功是民办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主要依靠办学积累滚动发展,这可能是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普遍路子。在激烈的生源竞争和就业竞争中,民办院校同样面临着不进则退的生存压力。有些民办院校的主办者或是缺乏远见,或是没有紧迫感,不能把积累主要用于办学,因而失去了发展的机遇,陷于被动维持的境地。而杨名权有他独到的见解,他说: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更困难。所以他总是不停地主动地谋求发展,多招生、多积累、多投入,实现了规模效益,也实现了良性循环。

3.遵循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运行规律,民办教育亦然。作为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民办教育的运行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而作为市场主体,又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民办学校才能获得健康协调的发展。江西工程学院基本上做到了这点。对于怎样发展,学校的基本思路是瞄准市场和适应市场。一方面,满足了中学毕业生的升学、成才、就业需求,抓住了机遇,有力地占有了市场。另一方面,还应该看到,市场对人才仍然有很大的需求,关键是学校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社会发展,为此,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适应企业的需要,把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作为重点,在办学的社会效益方面取得了效果,从而实现了招生与就业的良性循环。

4.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目前的民办学校大多借用了国办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民营企业的市场运作模式,但在实际运作中,这两个模式经常发生冲突。如何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个整体,是民办学校面临的课题,江西工程学院也不例外。《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所以,在学校的日常运营中,该校根据民办学校的特点和形势需要不断引进国际、国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初步形成适合民办学校的现代管理制度和运营模式。为做到“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相结合还需进一步加大学校管理投入,主动迎接新时期发展路上的新挑战。

综上,通过探究江西工程学院这一典型民办学校的发展机制,让我们对整个江西省民办教育体制的概况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一个民间自办的学校,是如何在三十年的时间里逐步发展成为让江西乃至全国俯首称赞的大学?这并非只是“奇迹”。而是与其坚定的办学理念、独特的办学形式以及所处的优良的政策环境等是分不开的。对此江西省在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过程中,应看到民办学校对拉动内需、刺激区域经济增长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加强民办教育投入,以使其可进一步持续、卓越地发展。为兴赣富民、江西崛起、构筑江西人才高地做出崭新的、更为可观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周彬.中国民办教育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陶西平,王佐书.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中国民办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3]饶爱京.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办高等教育研究——以江西为例[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办教育
基于公共产品属性的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研究
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的困境和策略
改革中的民办学校建设
从中外教育现状探求教育改革出路
我的高等护理教育之梦
我国民办教育的生存空间及发展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