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卓越计划”下的“卓越班”班级管理模式研究与探索

2016-01-07史文芬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2期
关键词:卓越计划班级管理

史文芬

摘要:众所周知,高效的管理及运行机制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本文将尝试总结归纳“卓越班”班级管理特点,分析“卓越班”班级管理难点,在此基础上,重点探索以卓越人才培养为目标如何切实提高“卓越班”管理质量,为“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管理力量支撑。

关键词:卓越计划;卓越班;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2-0013-0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国家高等教育教学重大改革项目,于2010年6月正式启动,旨在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据调查,“卓越计划”参与高校除个别专业以整个进入计划外,大多数“卓越计划”专业采取组建试点班的班级管理方式[1]。5年来,各试点院校立足于国情和地方发展特点,积极从培养目标定位、质量规格、培养方案、课程内容、培养方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来研究和推动“卓越计划”,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以“卓越班”班级管理作为研究对象的资料和实践相对滞后和欠缺。如何对“卓越班”试点班级进行有效管理,几乎是所有试点院校共同面临的难题。

众所周知,高效的管理及运行机制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本文将尝试总结归纳“卓越班”班级管理特点,分析“卓越班”班级管理难点,在此基础上,重点探索以卓越人才培养为目标如何切实提高“卓越班”管理质量,为“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管理力量支撑。

一、“卓越班”班级特点归纳

班级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及开展各项活动最基层的组织形式,也是学校教育管理学生最基本的单位,那么,与普通自然班级相比较,“卓越班”具备哪些独特性?客观全面地归纳独特性,是进行“卓越班”有效管理模式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1.学生素质不同。《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指出,“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可从校内各专业、各年级中遴选”。按照这一原则,各试点院校基本上都制定了各具特色的卓越工程师班学生选拔管理办法,对同一专业所有学生进行遴选,将成绩优秀、沟通能力强、心理素质好、对工程师也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聚集在一起成立试点班。可见,学生需经历层层选拔才可进入“卓越班”,综合素质高于自然班级。

2.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卓越计划”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本科卓越型应用人才“在知识结构上,强调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面;在能力结构上,强调培养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素质结构上,体现责任心、道德感、心理素质、意志品质和专业特色等”。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各试点院校要“按照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而普通自然班级,按照专业原有传统培养标准培养工程人才。

3.人才培养方式不同。“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是“卓越计划”的特点之一,高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按照《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要求,“本科及以上层次学生要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在企业学习,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参与企业创新和工程开发,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按照要求,“卓越班”一般采取3+1的人才培养模式,最后1年在企业实践学习,而普通自然班级按照学校单方制定的培养计划开展学习,大学四年基本上都在学校渡过,实践学习环节明显偏弱。在校期间,“卓越班”采取小班教学方式,配备优秀的教师,采取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授课,教学效果佳,并且多采取导师制,在学习上进行“一对一”的跟踪辅导,而普通自然班级大班教学,采取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诸多院校由于师资力量有限并没有为学生配备学习导师,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

4.班级稳定性不同。“卓越班”班级成员处于不断变动之中,按照遴选办法,不符合标准和条件的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会被调整到自然班级,与此同时,普通班级优秀的学生会经过申请、面试、考核等一定的方式补充进入“卓越班”。这样一来,“卓越班”班级始终处于动态之中,稳定性较之普通班级比较差。

二、“卓越班”班级管理难点分析

如上所述,“卓越班”与普通自然班级相比较,具有诸多独特性,这些独特性一方面有利于卓越人才的成长和培养,另一方面也给“卓越班”班级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难题。

1.共同目标难以真正确立。从“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理念来看,卓越计划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无疑是科学合理的。但是在现实教育中,“卓越计划”的实现,需要政府、企业、社会、教育界、家庭、学生个体在内的大系统多方努力、共同协作才能够完成,绝对不仅从大学开始,也不是大学四年教育所能一蹴而就的。本人从事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13机械设计制造专业“卓越班”班主任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由于多方面育教的缺乏,大学生并不明确从事工程工作的意义,对“卓越计划”一知半解,学习动力不足,从业规划欠缺,虽然热情有余,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还不能自觉把卓越工程师作为自己职业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卓越人才的培养目标难以在班级中形成共识。

2.多头管理,容易出现管理上的混乱。高校班级管理是一个有机系统,一般而言,普通自然班级的班级管理者包括学校、二级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高级管理者,也包括班主任、专兼职辅导员等形式多样的中级管理者,以及班级中班委成员等基层管理者。而“卓越班”高级管理者中可能会增加学校、二级学院分管教学工作的管理者,在中级管理者中会增加双导师(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不仅存在校内管理的问题,在企业实习的1年也存在如何进行校外管理的问题。这些管理者之间如何进行分工,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协作,牵涉到方方面面班级管理制度的确立,如果分工不明确,很容易出现管理上的混乱,最终会对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产生不良影响。endprint

3.班级凝聚力需要不断加强。“卓越班”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班级成员的频繁变动带来了班级的不稳定性,班级凝聚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补充进来的同学,在情感上对原来班级难以割舍,生活、学习、交流还是习惯性地保持原来的状态,很难在短时间内融入到“卓越班”中,而“卓越班”现有同学对新来者比较陌生,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短时间内难以接纳。这种不稳定性,影响了同学间的沟通交流,成为班级凝聚力建设的一大挑战。

4.“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目标本身对班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都有别于普通自然班级,无论国家、社会、学校,还是家长、学生个体对于“卓越计划”都抱有美好的愿望和深切的希望,班级管理作为“卓越计划”得以实现的一支重要推动力量,无疑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如何协助培养包含具有较强分析能力、实践才能、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较高的伦理道德及职业素养等15种品质特征的工程师后备人才,需要从班级管理者、管理内容、管理方式方法等方面不断加强,推层出新,这无疑对班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全方位、系统化地改革与创新班级管理模式

1.加强各层级管理者之间的沟通协作,选拔优秀的人才担任“卓越班”班主任或辅导员。首先,学校要制定或完善适合“卓越班”特色的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制度、导师制、校外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制度,对“卓越班”各层级管理者进行明确分工,使其各施其职,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协作,促进共识,避免管理上的混乱。其次,要选拔优秀的人才担任“卓越班”班主任或辅导员。作为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或执行人,“卓越班”班主任或辅导员要适时地吸收借鉴前沿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与此同时,要认真学习学校“卓越计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自觉主动与教学管理人员和专任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卓越计划”专业实施情况,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态、生活情况和学习效果,为开展有效的班级管理积累第一手资料。最后,做好“卓越班”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选拔具有责任心和服务意识、良好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较强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班级干部,通过各种类型的主题活动培养班级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策划能力、合作能力等,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2.从管理对象来说,重视“卓越班”学员选拔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严进严出”的原则,做到信息公开、流程规范、沟通及时,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以学生综合能力为主要参考指标,注重对学习状况和态度的考查,面向同一专业所有学生进行选拔,择优录取。在选拔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吸收那些既具备坚实的学科基础,又历来注重实践、在中小学时期就积极参与科学实践活动,在小发明、小革新、小创造上就展露才华的学生。

3.在管理内容上,突出特色、强化重点。班级管理的内容涉及到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并不一一罗列,只对具有“卓越班”特色的重点工作进行陈述。加强教育和宣传,增进目标认同,将发展目标融化成班级集体潜意识。组织专门的“卓越计划”和专业培养方案宣讲会,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利用课堂、班会、班级活动对“卓越计划”进行宣传,介绍“卓越计划”启动背景、重要意义、人才培养理念及“卓越计划”在试点专业的实施进展情况,为同学们答疑解惑,消除学生心中的疑虑,增强同学们成为“卓越班”成员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提升班级凝聚力。凝练班级文化,将班级文化建设与促进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紧密结合起来,让班级同学在无形的文化氛围中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促进班级目标和价值认同;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班级组织,充分发挥班委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同学间的沟通交流;关心关注新加入同学,与他们谈心、谈话,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卓越班”的学习、生活,尽快寻找到班级“归属感”。

持之以恒地进行以工程精神和工程意识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2]。“工程精神和工程意识是工程活动的精神动力,是社会文明的象征,是卓越工程师的优秀精神品质的集中体现,也应当是高等工程教育的灵魂”[3]。缺乏工程精神和工程意识的工程人才,充其量只能称为专门技术人才,不能被尊称为“卓越工程师”。“卓越工程师”之所以“卓越”,并不仅仅在于专业知识更丰富,也不在于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而主要在于其综合素质更高。未来卓越工程师的工程精神主要表现为:爱国主义精神、实践精神、创新精神、敬业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团队精神;工程意识主要表现为法律意识、开放意识、质量和服务意识、安全生产意识、人本意识、环保意识、全局意识、经济意识。面对一项工程,需要注意的不仅是“会不会做”,还要追问“值不值得做”、“可不可以做”、“该不该做”,这些思考需要以深厚的工程精神和工程意识为前提。因此,要在“卓越班”持之以恒开展以工程精神和工程意识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卓越班学生不仅“有才”,更要“有德”。

深入开展以提高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学风建设。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卓越计划”的显著特点。在校期间,对“卓越班”的学生,除了要求其夯实理论知识之外,班级管理者还要深度关注课外科技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相关的学科竞赛,教育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向传统挑战,提出创新观点,动手实践,鼓励学生申报创新项目,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邀请优秀的教师名师或工程师来校讲座,对学生的学习予以指导;在校外实习的1年,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严格的管理,要求学生深入企业生产实践,学习企业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切实参与企业创新和研发,提高他们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

4.在管理方式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树立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观念,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学生,因材施教,坚持个性培养;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潜能,实现学生自律、自治的班级管理模式;实行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强化班级管理保障力,在认真贯彻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细化班级行为规范,建立《班级民主参与制度》、《班委会建设制度》、《班级学风建设制度》、《班委公开制度》、《考评奖惩制度》等班级制度,建立班级档案,记录每个学生的成长;建立高效班委会,提高班级运作执行力,开展高质量班级活动提高班级凝聚力;与时俱进,利用博客、微博、人人网、邮箱、飞信和qq等电子网络手段加强班级管理,不断推进“卓越班”班级管理方式方法的研究和创新。

四、总结

本文通过对卓越班级管理分析以及教育改革创新,结合对卓越班级管理培养目标的理解,在突破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分析卓越班级管理的难点与重点,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以及行动上,探索如何改革创新卓越班级管理模式。期待与从事相关教育和指导的老师加强交流,共同提高并促进卓越计划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林超.“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集美大学学报,2014,(1):101.

[2]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76-384.

[3]徐长山,梁权,赵艳斌.工程精神论纲[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26(9):35-39.

[4]蒋洪旭,王维正,周彦文.飞行技术专业学生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目标为背景[J].学理论,2014,(6):251-252+284.

[5]马庆禄,陆百川,杨林.面向“卓越计划”的本科导师制教改探索与实践——以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为例[J].教学研究,2013,(03):74.endprint

猜你喜欢

卓越计划班级管理
“卓越计划”背景下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