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生考研准备与专业课程学习之间的矛盾探讨

2016-01-07谢红旗肖深根谢玲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2期
关键词:专业素质专业课程

谢红旗+肖深根+谢玲

摘要:本文指出了大学生大范围提前准备考研与专业课程学习的矛盾,从课程设置、就业压力、成才观等各方面分析了提前考研准备对学生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考研准备;专业课程;专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2-0008-02

随着大学扩招政策的持续推行,大学本科生毕业队伍日益壮大,大学教育逐步变成了大众教育,随之而来的就是就业压力的增大和社会地位的降低,同时由于研究生招生比例的扩大,本科生报考硕士研究生的比例呈逐年递增趋势,这种现象在各类本科学校都是普遍现象,尤其在省属二本学校尤为突出。据初步调查,大学大部分非就业热门专业的考研报考率都在60%~80%,而考研率上线率占30%~50%。这种现象有效缓解了多方面的压力,但也带来诸多的新问题,特别是给本科教学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合理分配考研与专业学习时间、正确对待就业与考研选择、正确理解学位与能力的关系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大范围考研准备对本科专业教学的影响

考研人数的增加一方面是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从家长到学校和任课教师都非常支持和鼓励,从国家层面来说,优秀学生立志考研,志存高远,为研究生教育、为国家科技发展提供了后备人才,符合国家教育政策;对于学校来说,能有效缓解就业压力,从数字上提高学校就业率,有利于招生宣传工作,在招生就业方面形成良性循环;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考生研究生教育层次更进一步,望子成龙的愿望得以实现,工作压力暂时得以缓解。促使了考研的热潮不断涌现。考研人数的急剧增加给考研的竞争产生了较大的压力,因此考研准备周期逐年增加,这给本科教学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1.考研准备期提前,课程偏废严重。由于近几年的就业形势不太理想,就业单位与就业待遇都低于预想期望,因此很多大学生很早就树立了考研的理想,特别是在一些二本学校,学校地位与声望相对较低,很多学生想通过考研这一途径进入到名牌大学深造。还有一些学生认为考上二本大学不是自己真实水平的反映,因此从大一开始就下定决心要考研。十年前,考研准备时间大致就是3~4个月时间,而现在最少要一年以上。有些学生从大学入校开始就有意识地选择考研学校与考研专业,因此在大学四年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在专业课程的选择上,只注重考研科目的学习,而对于非考研科目,要么不选修,即使选修了,逃课的概率非常高,即使不逃课,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这样造成了专业课程学习的不系统。

2.考研准备期提前,导致专业课程学风日下。考研同学一般是大一、大二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大一、大二学习的基本上是一些基础课程和公共课程,大三、大四才是专业课程,考研同学一直是同学学习的楷模,也是学校好学风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到了大三、大四以后,这些学习成绩优秀学生偏重于考研课程的学习,对非考研课程采取不选、逃课和到课但不听课的方式进行学习,而考研课程占专业课程的比例相对较小,考研课程往往就是三四门专业课程,而整个学科的专业课程往往都有十几门课程。在这些优秀学生的“带动”下,不考研的同学变本加厉,逃课现象更严重。因此导致现在专业课程学风日下。

3.考研准备期提前,导致课程开设不完整。由于各种现状原因,很多刚入大学的同学就被灌输考研理想,因此很多低年级学生从大一、大二选课时就有意识地多选择一些考试容易通过的课程,如与专业毫不相干的公选课,好“讲话”的老师的课程。由于现在大部分学校都实行学分制,很多同学除了专业基础课、主干课和必修课一定要学习外,大部分专业选修课都可以不选修就可以毕业,他们将大三、大四开设选修课的这段时间用于考研准备。因此现在高校出现了学校公选课选修的学生非常多,而专业选修课往往开设不出来的怪现象。甚至出现了专业老师为了吸引学生选课而降低课程考核难度的现象,这种现象导致学科课程开设的不完整。

二、大学生大范围提前考研准备原因分析

学生考研本来是应值得提倡和鼓励的事情,但现实却出现了许多问题,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比如就业压力的原因,高校研究生扩招政策的推行,学生对本科所学专业的不感兴趣,学校舆论导向缺乏适当的思想引导等各方面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现有大学教育面对突如其来的考研大军对高等教育的影响缺乏思想准备和应对措施。

1.学生缺乏正确的成才观。部分同学考研的目标不明确,考研纯粹是为了缓解眼前就业的压力,而没有认识到目前用人单位重视学历,但同时更注重你的素质能力。有些人想考研是为了自己的梦想也有人想继续拓展本专业领域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并借此提高自己的就业起点,而不是纯粹为了文凭而考研。如果单纯为了考研而考研,甚至为了复习考研而放松专业课学习和素质能力的锻炼,造成社会适应能力差、综合能力不高的现象,那就与大学教育的成才观背道而驰了。如果缺乏全面的专业学习和素质教育,即使考上研究生以后,有机会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专业课知识的不系统、基础知识的不扎实也必然制约硕士研究生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限制个人的发展和成果的创新,对于研究生教育也是一大弊端。

2.教师和学校舆论导向所致。现在的大学,尤其是存在招生压力和就业压力的高校,都将考研率作为学校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和宣传亮点之一,一是切实缓解了学生大学毕业后就业的压力,同时也增加了具有硕士学位点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招生生源,并且也是对外宣传和评价主管部门政绩的重要指标。因此在学校,部分教师从学生入学第一天就要求学生树立考研的目标,在专业课的讲授期间,也针对考研的最新动态有意识地选择与考研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讲授。而到大三后,专业课教师对学生放弃一些非考研科目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学校也将各单位的考研率的高低作为评价教学和目标管理的指标之一,这无形中给了学生和教师以及学生辅导员较大的压力,因此也助长了学生重考研、轻专业的思想势头的上升。endprint

3.学校和教师缺乏足够的应对措施。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教育问题,学校和老师都缺乏有力的应对措施,部分教师对这种现象只认识到其中积极的一面,而忽视了其负面作用,因而成为这种现象的推波助澜者,有部分教师虽然对这种现象比较反感,但只停留在怨天尤人的阶段,想不出有效的方法去进行引导与应对。从学校角度来看,没有从更高层面来分析解决为题,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的修订跟不上新形势的变化,没有就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研究和采取有力的措施应对。

三、应对措施的建议

1.学校要正确面对招生与就业压力。新形势下,招生与就业压力是不可避免的,真正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提升学校自身内涵入手,任何牺牲教学质量而临时解决招生与就业压力的行为都是短视行为,无异杀鸡取卵,得不偿失,对学校的长远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只有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毕业生才是学校发展的唯一途径。

2.教学管理部门修改培养计划与教学方案。在国家政策引导下,逐年增加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同时大学本科生就业压力的存在,本科生考研率的提高是大势所趋,学校不能对该现象视而不见,对由于考研出现的新问题只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将负面效应降到最低,同时利用考研现象的积极因素来推动学风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现在大部分学校都实行学分制,部分同学正是利用学分弹性制的特点,在大四之前就将所需学分全部修完,很多专业课都安排在大三第二学期和大四第一学期,因此学生选修的部分课程都是与专业不相关的课程。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专业培养计划和教学方案也要适应新时代的变化做相应的修改,放宽专业选修课上课学期的限制,使学有余力的同学能提前选修专业课程。

3.教师要严抓教学质量与管理。教学质量的好坏,教师这一环节尤为重要,只有教师把好了教学质量这一关,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学生,其实学生考研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大程度是由任课教师造成的,有些任课教师对考研学生网开一面,特别是一些公选课的教师,只要学生选修了该课程,就能给学生学分。这样导致了大一大二的学生喜欢选修一些考核不严的教师的选修课,只图得到相应的学分,这造成了学风日下的现象。因此只有从教师教学、管理、考核这一源头出发,狠抓教学管理,严把教学考核关,才能营造好学风,提高教学质量。

4.学生端正心态。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树立考研的理想是符合现代教育政策的,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支持是必要的。然而由于提前准备考研导致本科基础不扎实,并非可取之举。其次,成才之路千万条,在中国这一发展中国家,需要大量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扎实的实践技能的本科毕业生,毕业后如果能结合自身岗位工作不断自学,不断积累经验,完全可以取得骄人成就。并且众多企业需要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才,早点就业,不仅更能积累工作经验,在某些领域还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和就业优势。因此学生应根据自己的专业基础、兴趣爱好及特长进行综合权衡后做出是否考研的慎重抉择,不要都走考研一条路。在大学不管考研与否,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定的创新意识才是大学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陶珍东,张颖,王介强.关于本科生考研问题的再思考[J].高教论坛,2010,(3):39-40.

[2]尹剑华,赵雨云.引导大学生考研对高效学风建设的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9,(10):172-173.

[3]朱石生.大学生考研热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4):7-9.

[4]金圣才.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试题详解[M].中国石化出版社,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专业素质专业课程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以提升艺术生专业素质为导向的学生活动设计探索
博物馆讲解员的专业素质培养研究
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笔试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基于现代学徒制视野下汽修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