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NA和ALP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研究(附42例报告) *
2016-01-07杨志坚,刘宇明
PFNA和ALP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研究(附42例报告)*
杨志坚1,刘宇明2*
(1.咸宁市中医医院,湖北 咸宁 437000;2.团风县人民医院骨外科)
摘要:目的 探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我院采用ALP髓外固定和PFNA髓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的42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 PFNA治疗组平均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术后髋关节Harris 评分和临床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ALP治疗组(P<0.05)。结论 PFNA髓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操作简单、出血量少、固定牢靠、疗效显著。
关键词: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疗效
通讯作者`*,E-mail:liuyuming@163.com
中图分类号:R68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4646(2015)04-0302-02
收稿日期:(2015-05-12)
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发生于股骨颈基底到小转子水平内的Ⅲ、Ⅳ、V型转子间骨折骨折,目前主要手术治疗的方式有髓外固定和髓内固定两种[1]。我们回顾性分析42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髓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合理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为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2例,均符合1994年版《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标准》中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纳入、排除标准。其中男18例,女24例;年龄47~67岁,平均56.8岁;车祸伤10例、高处坠落14例、行走时跌倒18例; Tronzo-Evans分型:Ⅲ型19例,Ⅳ型20例,V型3例。按治疗方法分为PFNA组(22例)和ALP组(20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ALP组: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ALP)治疗,常规术前准备,患者取仰卧位,腰硬联合麻醉,取髋关节外侧入路,逐步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筋膜,充分显露骨折端,结合X线透视对骨折进行解剖复位,再按照股骨近端ALP的操作规程进行骨折内固定。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大小的ALP贴在患者股骨大转子股骨干的外侧,通过钢板顶端的预留孔用克氏针临时固定[2]。在导向器的辅助下,把锁定螺钉沿着股骨颈的方向,从钢板上端螺孔内钻入股骨头和股骨颈内, X线透视下观察复位情况。股骨颈中后方沿着导针方向分别拧入3枚长度适当的锁定螺钉和钢板,在股骨远端固定4枚皮质钉。邻近骨折端解剖复位后,各用l枚非锁定螺钉进行固定。
PFNA组:采取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常规术前准备后,取仰卧位,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患肢轻度内收,小腿内收以纠正前倾角。X 线透视下进行骨折牵引复位,选择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在大转子顶端中点向下方做一个5cm切口,钝性分离臀中肌与臀小肌,暴露大转子的顶端作为进针点,向髓腔内打入导针,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 PFNA 主钉,在X线透视下调整 PFNA主钉的插入深度。然后通过瞄准器将1枚导针打入到股骨颈内,导针应位于股骨头软骨下5mm,并根据导针长度选择合适的股骨颈螺钉,然后打入并锁定螺旋刀片,通过X线机判定PFNA 位置,拧入尾帽固定[3]。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等指标,随访时间1~2年,记录术后髋关节Harris 评分[4]、骨折临床愈合时间[5]等情况。
1.4统计学分析运用 SPSS 17.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手术相关情况比较PFNA组与ALP组比较,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FNA组明显优于ALP组。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情况比较
与ALP组比较,*P<0.05
2.2两组术后髋关节Harris 评分与临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术后髋关节Harris 评分PFNA髓内固定组明显高于ALP髓外固定组,临床骨折愈合时间PFNA髓内固定组明显短于ALP髓外固定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与临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与ALP组比较,*P<0.05
3讨论
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好发于伴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发病率近年来有增长趋势,本组也已老年患者居多。由于老年患者骨皮质的厚度变薄,松质骨的密度降低,骨小梁的强度减弱,即使受到轻微的外伤,也会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随着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卧床时间的延长,压疮、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提高,并且患者骨质疏松的情况会随卧床时间的延长加重,严重危害老年患者身心健康。非手术治疗骨折愈合时间漫长,长期疗效不佳,并发症发生率高,因此,在患者可耐受手术的前提下尽早手术治疗获得了临床广大专家、学者的认同。尽可能早的手术治疗可以有效规避术中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术后骨折愈合时间、降低病死率。
ALP髓外固定主要适用于体质较差或要求快速手术的患者,其能抗剪切和防旋,有效避免髋内翻畸形发生,但ALP为多钉固定系统,3枚自攻螺钉呈现品字形穿过Ward三角区,需多次定位,增加了X线放射暴露的次数,另外ALP对于分离明显的骨折端无加压作用,骨折复位后往往出现较大间隙,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延长,这些都限制了此方法的使用。从生物力学角度,PFNA髓内固定系统更适合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6]。PFNA在股骨近端髓内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用独特的螺旋刀片代替股骨头颈螺钉,有效的防止螺钉旋转,提高了内固定物的角度稳定性和抗旋转性,防止髋内翻的发生,也降低了股骨头和股骨颈的旋转;PFNA螺旋刀片宽大,逐步旋转进入股骨头、股骨颈和周围的骨质,能增加周围骨质密度,减少骨丢失,提高了骨折的愈合率;PFNA还具有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操作简便,不扩髓,不剥离骨膜,手术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我们比较了这两种方法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也证实了PFNA髓内固定治疗组平均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术后髋关节Harris 评分和临床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ALP髓外固定治疗组(P<0.05),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明宇,王效东,郑江.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手术疗效的比较[J].美中国际创伤杂志,2009,4(8):40
[2]许庆山,刘寿坤,苏郁.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20例[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25(4):366
[3]苏松森.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0):28
[4]王春辉,吴兵,何方生,等.三种不同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99例的随机对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39):7323
[5]陈孝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926
[6]黄国平,徐永金,王俊新,等.LCP、DHS、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的比较[J].医学综述,2014,22(20):4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