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2016-01-06吴林飞

关键词:课堂创新初中化学教学模式

吴林飞

【摘要】 初中化学是中学阶段一个极其重要的科目,化学教学的目的就是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化学知识而实现更为完善的全方位发展。化学知识所涉及的领域众多,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对于化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方位发展的学生。

【关键词】 初中化学 课堂创新 教学模式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11-028-01

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现代初中化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调动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和满足好奇的不断探索中得到知识,提高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一直提到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要在学科教学中适时渗透情感目标。每一位教师都应当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交流,从他们身边的事说起,从他们所见所闻说起,不和他们说空话、不讲大道理,而是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学习对他们个人发展的重要,力求在给学生教授学科知识的同时辅以学生一个健康的心理和积极向上的态度。如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仪器加热,尽管教师多次讲解和示范,由于学生的逆反心理,总有一些学生就不信试管外壁沾水加热会破裂,这些现象,是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实验少,不信任教师的苦口婆心,克服的办法是利用破损的旧试管让学生亲自体验并请有经验的学生现身说法,适时防范,积极引导,这将使化学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是化学课堂教学还是实验教学,都应当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进行情感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变得喜欢老师继而喜欢所教的学科,教师也能发现学生中的闪光点和可爱之处。

二、充分利用好导案学习,不断提升自主学习

导学案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完善学习方式,将传统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性学习,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导学案对于提高化学课堂的有效性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探究活动的作用显而易见。如教学《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其教学目标是:(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在导学案的设计上注重“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问题的探究引领,选取一些片断作一说明:

[学生观察]镁条、铝片具有 的金属光泽,铜片具有 的金属光泽。

[实验]分别把镁条、铝片、铜片用砂纸打磨后在空气中加热。

[观察]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铝片表面失去光泽;铜片表面变黑。请大家写出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 ;(2) ;(3) ;

[问]铁在纯氧中点燃能反应吗?若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问]根据上面的反应,我们可得出金属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

[小结]金属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

[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问]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跟氧气反应?如果不是,能举出一些例子吗?人们戴的白金、黄金饰品时间再久也总是金光闪闪……“真金不怕火炼”说明了什么?

在课堂上经过教师的讲解和实验表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不同的。如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根据上述事实,我们可判断出这些金属的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

三、充分利用好实验演示,不断提升创新精神

实验动手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于人才培养和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中的需要。学习化学知识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学习前人总结的化学知识上能够培养创新的精神,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有所创新。化学实验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能够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

如在《金属与金属矿物》这一节中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将铁钉放在硫酸铜溶液中取出后,我们只能看到铁钉表面覆盖着一层红色物质,但溶液的颜色变化不明显,若将此实验改成微型实验就能看到明显的现象。实验操作如下:取一个表面皿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然后在放入几根细铁丝(铁丝尽可能细),过一会儿就能明显的看到表面皿中溶液的颜色变化。再如面粉爆炸实验,我根据课本中的制作方法,反复制作,反复实验,都未成功。后来我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大胆试用其他材料,经过多次制作和实验终于成功了。具体改进如下:(1)实验材料及用具:带有扣盖、透明、壁厚的塑料糖果桶,透明胶卷筒,洗耳球,2根橡皮筋,蜡烛,打孔器;(2)制作过程:①根椐洗耳球尖嘴的水平高度和粗细,用打孔器在塑料桶和胶卷筒上打孔。②用橡皮筋把蜡烛与胶卷筒固定在一起,把蜡烛放在胶卷筒孔的对面,蜡烛要高于胶卷筒约2cm。③把装置组装好,此时,注意洗耳球尖嘴部分与两小孔的密闭性;(3)实验过程:把组装好的装置放在水平的桌面上,用药匙往胶卷筒内加满面粉,点然蜡烛,待蜡烛燃烧正常时,用力捏洗耳球,鼓入空气,可看到气体将面粉吹满桶内空间,面粉急速燃烧,稍等片刻,可听到“砰”的一声,把塑料盖冲出一米多高。此实验装置材料易得,制作简单,在实验进行时能让学生看到装置的内部结构和蜡烛燃烧,看到面粉喷出、燃烧、爆炸的全过程,能够充分验证面粉燃烧并能引发爆炸这一客观事实。以上两个实验明显增强了课堂演示实验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好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学习的态度,教育学生对待科学应尊重客观事实,培养了学生实是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猜你喜欢

课堂创新初中化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文秘专业“小班化”教学模式初探
生本理念下初中历史课堂创新教学探析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