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军航空战略投送的核心能力建设

2016-01-05王雪峰李冠男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运力动员我军

王雪峰,海 军,李冠男,崔 航

(1.军事交通学院 研究生管理大队,天津300161;2.军事交通学院 联合投送系,天津300161;3.沈阳军区航务军代处,辽宁 大连 116001)



● 战略投送Strategic Projection

我军航空战略投送的核心能力建设

王雪峰1,海军2,李冠男3,崔航1

(1.军事交通学院 研究生管理大队,天津300161;2.军事交通学院 联合投送系,天津300161;3.沈阳军区航务军代处,辽宁 大连 116001)

为提高我军航空战略投送核心能力建设水平,阐述加强航空战略投送能力建设的重要作用以及航空战略投送核心能力的内涵,分析我军航空战略投送核心能力建设现状,提出发展重型航空运载工具、改进机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高效顺畅统一指挥管理机制及完善民航运力动员体制建设等对策建议。

航空战略投送;核心能力建设;民航运力

战略投送是为达成一定的战略目的,综合运用各种运输力量向作战或危机地区投入兵力集团的行动[1]58。随着战争形态的发展变化以及信息化战争模式的逐步确立,战略投送能力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军队核心军事实力的重要标志,是军队遂行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和非战争军事行动必不可少的力量支撑。航空战略投送能力作为战略投送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远程、高效、快速的突出特点,为实现战略威慑、部队远程快速机动、有效遏制战略通道和维护更广阔的战略投送提供了重要保障。为此,加强航空战略投送核心能力建设,提高航空战略投送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作用。

1 加强航空战略投送能力建设的作用

1.1实现战略威慑的重要保证

战略威慑是为达成一定的战略目的,通过显示战略力量和使用战略力量的决心,以期迫使对方屈从的行动[1]58。战略威慑作为一种应付军事冲突的非战争形式的军事行动选择,在平时起着遏制危机、防止战争和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军事战略、作战任务和作战样式的调整转变,使航空战略投送对整个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已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增强国家战略威慑力的重要保证。加强航空战略投送能力建设,实现“快速实施战略投送,迅速形成战斗力”和未来战场上采取在决定性地点和时间集中优势战斗力的威力,以“决定性威力”的集中迫使对方只有招架之功,造成其强烈的心理震撼和杀伤效果,一举瘫痪对方的作战体系,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作战的胜利,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1.2遂行远程作战的重要支撑

我国幅员辽阔,疆界漫长,战略方向多、区域范围大,周边安全环境复杂多变,国家海外利益相关区域日益增多,遂行中远程作战的可能性增大,要求我军必须具备远程作战的机动能力。2000年,美国国防部在其颁布的《联合构想2020》中提出,要具备4天将1个旅、5天将1个师、30天将5个师部署到世界任何地方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正是因为美军强大的航空战略投送能力,才使其部队虽处于跨洋渡海远途兴师的不利态势,仍可在战争中取得战略主动权。事实证明,我军要实现“歼敌于国门之内,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略目标,就必须依靠强有力的航空战略投送能力。

1.3实施快速部署的重要前提

现代战争具有突发性强、节奏快、作战强度大、物资消耗大等特点,需要各军兵种快速整体协同,需要各种先进武器迅速部署到位,这对军事运输的机动性和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4 h空运1个营比3个月运1个集团军还顶用。空运速度是陆上运输的15倍,海上运输的25倍,无可置疑,航空战略投送能力作为实施快速高效战略投送的重要前提,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决定作战进程的重要因素。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在短短几天的时间内,就把3个师、2个陆战旅及其装备和补给品,从美国本土运到万里之遥的沙特阿拉伯。美军第82空降师只用了1周时间就全部部署到位,日平均空运能力达2 000余t。因此,战时实施快速机动保障离不开高效的航空战略投送能力。

2 航空战略投送核心能力的内涵

英国学者Gary Hamel和美国学者C.K.Prahaoad(1990)在《企业核心生产力》一文中首次提出“核心能力”的概念,他们认为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之源,具有长期性、战略价值性、难以模仿和不可替代等特点,企业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加强其核心能力建设。航空战略投送远不是一个单纯的航空运输问题,其所涵盖的领域较之航空战略运输更为广泛,主要涉及航空运输力量、机场保障基础设施、运输组织与指挥管理、装卸搬运设备与器材、信息通信管理以及民航运力动员机制等方面。本文认为航空战略投送核心能力是指军队为了保持其强大的航空战略投送力量所必须具备的支撑性能力,主要包括航空运载能力、机场保障能力、组织指挥体制和民航运力动员机制。对于提升军队航空战略投送能力而言,航空运载能力是基础,机场保障能力是保证,组织指挥体制是关键,民航运力动员机制是补充。

3 航空战略投送核心能力发展现状

3.1航空运载能力

所谓航空运载能力,是指利用运输机、直升机等航空运输工具,运送人员和物资的能力。从我军自身运力来看,主力机型是运-8和伊尔-76,最大载质量分别为20 t和45 t,其中能够运输大型装备物资的伊尔-76飞机数量少且多数已达服役年限。而我国民航虽然拥有数量众多的飞机,但客、货机比例失调,结构性矛盾突出。在现有的客、货机总数中,货机比例占5%左右,其中可供动员的客机约为470多架,客座总数不到9万个;货机只有80架,总载质量仅为4 000多t。从需求来看,航空投送1个特种作战大队,一般需要波音737客机12架次,伊尔-76军用运输机10架次;如果投送1个摩步师,一般需要波音737客机36架次,伊尔-76军用运输机100架次。由此可见,我军航空运载能力还很薄弱,与现实需求不相适应,可用于远程投送的大型运输机数量少,大、重型装备运载能力十分有限,尚不具备整建制部队空中投送能力。

3.2机场保障能力

机场是航空运输系统重要的基础设施,是空地联结的“桥梁”和“纽带”,是连接航空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是航空战略投送的重要支撑和保证。近年来,我国的机场保障能力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依然难以满足大规模航空战略投送需要。一是布局不合理,重点方向数量少。受历史、自然和经济条件制约,我国机场网络构成态势东密西疏,经济较发达地区比欠发达地区多,自然环境较好地区比环境差地区多。在易发自然灾害的青海、甘肃等省的部分地区甚至还没有机场,是制约部队快速投送到位的现实瓶颈。二是设施不配套、保障跟不上。例如,现有空军机场中能满足伊尔-76飞机起降的不到15%;飞行保障车辆型号杂、种类多、功能单一,基本不具备大机型、多机种保障能力;少数符合条件的综合保障基地或多机种保障基地的保障能力十分有限,特别是配备的机场升降平台、集装箱托盘等机械化装卸设备严重不足、依靠人工方式实施保障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三是依托条件差,潜力发挥受限制。我国大部分机场与铁路、公路交通网络衔接性还不强,连接机场与车站、部队驻地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比例还不高,影响铁空、公空联运效能。有的地方经济依托条件差,航油补给距离远,加上自然植被少,战时易受敌打击破坏,快速抢修恢复难。

3.3组织指挥体制

组织指挥是部队实施航空战略投送的关键环节,也是发挥航空战略投送快捷优势的决定因素。当前,我军航空投送力量由三军分别规划、建设和管理,长期以来处于分散建设管理、多头领导的状态。航空运输组织方面,军用运输机的派遣使用由空军作战部门负责,民航运力的协调使用由军交运输部门负责,而空运装备的使用管理与技术保障又分归空后、空装两个部门,没有形成“管、训、修、供、运”一体化机制,这种状态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整个航空运输系统联动不畅,相关部门之间职能交叉、协调环节多、协调关系复杂、协调难度大、整体效率低,部队缺少航空运输训练,组织指挥能力偏弱。

3.4民航运力动员机制

军民融合、寓军于民,利用民航运力的巨大潜力为军队服务,是补充军队航空战略投送运力不足、提升我军航空战略投送能力的有效途径。虽然我们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了将民用运输潜力转换为战时或紧急情况下航空投送保障实力的工作机制和办法,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往主要依靠行政干预建立起来的机制,已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诸如机场设计建造、飞机引进及改装中贯彻军事要求、民航运力动员使用、民航专业保障队伍建设与管理、动员补偿机制建立等工作,都缺乏操作性强的法规依据,致使民航运力快速动员不顺畅,动员转化能力较低。

4 加强航空战略投送核心能力建设对策建议

4.1发展重型航空运载工具

当前,我军航空运载工具结构不合理,现有的伊尔-76等军用运输机运载能力有限,民航货机军事装备空运适应性差,因此,我军迫切需要重型航空战略运载工具。2013年1月26日,我国自主研发的重型军用运输机“鲲鹏”运-20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军进入了“大飞机”时代的行列。按照战略构想、作战样式和兵力运用的要求,在不增加军队员额编制情况下,合理配备该型飞机,将使我军具备对空降兵、轻型机械化步兵和特种作战部队实施成建制航空投送的能力。但从国家安全战略和长远利益来看,我军还需比运-20更大的战略运载工具,因此,加快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重型航空运载工具,是从根本上提升我军航空战略投送能力的唯一途径。到2030年前,通过加快大运飞机研制和配发部队进程,力求使我军基本具备在整个亚太地区、环印度洋地区和欧非战略利益相关地区快速投送的能力[2]。

4.2改进民航机场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我国民用机场的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机场保障能力日益增强,在维稳、戒严、抢险救灾、兵员投送等重大军事运输任务中发挥了快速抢运作用,已成为部队应急投送的重要力量。但在应急救援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民用机场基础设施建设国防功能不足,平战结合程度低,应急保障能力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等。因此,在改进机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加强贯彻落实国防要求。一是在机场新建和扩建上要充分兼顾军事空运的需求,力求使机场跑道各项指标,场内停机坪、加油坪、进出机场道路的布局和数量等,能够适应大型运输机的起降及多批次吞吐的需要;二是机场加油、充气、通电、通信、飞机检修、装卸机具及其附属设施设备的建设和配备,应当充分考虑大型运输机装卸和大兵团空运的需要,改变现有设备配备不全、机动性能差、兼容性弱等问题;三是加强应急通信导航能力建设,在原有导航设备遭到破坏时,利用移动导航设备进行导航,并建立地下空管指挥所;四是加强机场的伪装防护和抢修抢建能力建设,提高机场的战场恢复能力和自救能力。

4.3建立顺畅高效统一的指挥管理体制

航空战略投送全局性强、衔接环节多,保障对象涉及诸军兵种部队和各种物资装备,保障力量来自军队和地方,需要统筹使用军地交通运输力量,组织指挥与协调任务十分繁重,必须有顺畅高效统一的指挥管理体制作保证。一是按照作战部门提需求、军交运输部门定规划、行业系统分头建的原则,建立具有权威性的、统分结合的领导管理体制,保证航空战略投送能力建设的统筹协调和有序推进;二是按照三军一体、军地一体、集中统一、顺畅高效的原则,对作战指挥、国防动员、应急处置等军地职能部门指挥机构进行系统整合,建立军民结合、平战一体、统一计划、归口管理三军运力的工作机制;三是在总部建立航空战略投送指挥中心,在相关主要战区设立对应的投送指挥机构,负责对军地运力的统筹协调和指挥使用,实现航空战略投送力量联合作用、资源融合配置。

4.4完善民航运力动员机制

民航运力已经成为我军航空战略投送力量体系中一支不可小觑的重要力量,完善民航运力动员机制,坚持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是提升我军航空战略投送能力的必然选择。一是健全动员法规体系。以《国防交通条例》《民用运力国防动员条例》为基础,通过制定和颁布法律法规,规范军民兼用、平战结合的基本标准,将国家的航空综合运力纳入战略投送力量体系轨道,提高融入工作的法制化水平,充分发挥政策法规在军民融合发展中的导向、调控和保障作用,使航空战略投送军民融合式发展尽快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3]。二是加强航空预备役力量建设。根据军委、民航总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明确预备役部队战时可能承担的任务和隶属指挥关系,制订、完善和落实各种战备制度。按照新的军事训练和考核大纲的要求,以不影响民航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要结合民航企业生产、抢险救灾和部队行动,采取以运代训等组织形式联训联演,增强平战转换能力。三是制订民航货机军事装载标准。当前出台的《航空军事运输装载标准》,仅对利用军队航空运力装运军事装备的方法、数量及要求进行了规范,缺乏民航货机装载军事装备物资的统一标准。因此,迫切需要制订民航运力装运军事装备物资装载标准,为民航和军交运输部门编制航空运输方案和保障方案提供技术指导[4]。

5 结 语

提高航空战略投送核心能力就是要着力提高航空运载能力和机场保障能力,进一步优化组织指挥体制、完善民航运力动员机制。本文从发展重型航空运载工具、改进民航机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军地运力以及完善民航运力动员机制建设4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为加强我军航空战略投送核心能力建设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1]全军军事术语管理委员会,军事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

[2]海军,程龙.对加快我军航空运输装备建设发展的若干思考[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14(4):4-6.

[3]赵占平.加快推进我军战略投送能力建设[N].解放军报,2008-09-23(6).

[4]肖越强.航空战略投送能力建设军民融合式发展研究[J].国防交通,2013(3):42-44.

(编辑:张峰)

Core Capability Construction of Aviation Strategic Projection in Our Army

WANG Xuefeng1,HAI Jun2,LI Guannan3, CUI Hang1

(1.Postgraduate Training Brigade,Military Transportation University,Tianjin 300161,China; 2.Joint Projection Department,Military Transportation University,Tianjin 300161,China; 3.Military Representative Office for Narigational Matters in Shenyang Military Region,Dalian 116001,China)

To improve the core capability construction level of aviation strategic projection in our army,the paper elaborates the important function of strengthening aviation strategic projection capability construction and the connotation of aviation strategic projection core capability.It also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viation strategic projection core capability construction in our army,and puts forward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developing heavy air vehicle,improving airport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establishing efficient unified comm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completing civil aviation transportation mobilization system.

aviation strategic projection; core capability construction; civil aviation transportation

2015-04-24;

2015-06-08.

王雪峰(1986—),男,硕士研究生;

海军(1963—),男,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0.16807/j.cnki.12-1372/e.2016.01.002

E234

A

1674-2192(2016)01- 0006- 04

猜你喜欢

运力动员我军
《突破口》,道出我军制胜密码
从我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看联合作战卫勤动员准备
音乐迪斯尼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全球二十大集装箱船公司运力排名
“缺少衣物难过冬,动员亲朋送春风”等十二则
全球集装箱船运力发展趋势
一段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