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对重大突发事变的战略投送能力建设

2016-01-05刘永华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事变运力部队

朱 光,刘永华

(广州军区空军后勤部 军交运输处,广州 510052)



● 战略投送Strategic Projection

应对重大突发事变的战略投送能力建设

朱光,刘永华

(广州军区空军后勤部 军交运输处,广州 510052)

为在重大突发事变背景下,加强战略投送能力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分析应对重大突发事变战略投送面临的形势与任务、问题与短板,剖析瓶颈难点,提出制订应急保障预案、构建投送指挥体系、统筹投送实施形式、搭建伪装防护体系、建立动员征用机制、改善战场交通设施、加强应急保障力量等对策建议。

突发事变;战略投送;能力建设

随着国家利益拓展,海域岛礁争端升温发酵,边境擦枪走火日益频发,国内防空态势渐趋严峻,应对重大突发事变概率由无到小、由小变大,深化军事斗争准备任务日益加剧。应对重大突发事变逐渐成为摆在军队面前的一道现实课题和必须完成的“必修课”,战略投送在整个行动环节中举足轻重、十分关键,加快战略投送能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1 应对重大突发事变战略投送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应对重大突发事变涵盖境内、境外,尤其是涉外行动,具有区域敏感、对象多元、协同复杂,受地理环境、利益纠葛、局势发展影响敏感,极易升温升级等特点。为实现国家防空防线不突破、战略地位不减弱、海洋权益不丧失,必须依靠快速高效的战略投送来实现作战部署与企图。

1.1作战行动突发性强、时间紧迫,要求战略投送具备敏锐的应变能力

军交运输作为军队行动的血液命脉,是作战保障和后勤保障的中心环节,在作战中“首先登场、全程使用、最后谢幕”,应对重大突发事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必须依托战略投送来实现应急力量大规模、远距离、多方向输送。应对行动在不确定的时间、空间随机发生,行动发起具有突然性、隐蔽性、快速性,可能面临边准备、边展开、边投入,要求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部队调整布防前推部署、各类物资器材筹集调运、各型弹药装备油料输送等。无论是部队调动、人员集结、物资筹措,还是资源运送、运力统筹、组织构建,都要求投送行动一体考虑、快速应对、积极应变。

1.2战场环境复杂多样、补给困难,要求战略投送具备宏观的调整能力

一旦应突维稳控局,有可能面临局部海上冲突、陆上要地攻坚、空中封锁预警,也有可能陆海空三线全面展开。应对行动无论采取哪一种行动样式,都离不开投送,对投送的时机把握、时限要求、方式运用等都有着不同要求,不动则已,动则必快。投送范围可能涵盖陆海空,主要依托在境内,保障难点在境外,核心关键在通道。重大突发事变的多变性,决定了部队投送方式、时限、方向、规模、经路、进度等要素的不确定性。应急输送的时间、地点、规模和性质不定,随之而来的部队机动方向、兵力使用和物资数量不明。特殊地理环境的制约,需要特定的投送方式、定向的投送路径、多样的保障途径,以变应变、多手准备。

1.3行动事态变化莫测、转换频繁,要求战略投送具备快速的适应能力

应对重大突发事变,根据事态变化调整,可能面临海上维权作战、境内要地防卫、空中防线防护等,应对行动势必迅速转换,保障任务、对象、力量也随之调整。因突发情况涉及对象、范围、区域难以预测,运输保障始终处于频繁调整之中。投送时机的把握、投送部队的规模、投送通道的选择、投送区域的范围都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投送行动必须服从政治外交大局。战略投送运用是军事力量运用最直接、最有效的外在体现,通过强有力的铁、公、水、空联合投送,示形于敌、动中造势,按照事态深化演变,达到以投送为标志的示威性和针对性军事威慑行动,以投送为牵引的全面性和多维性境内空中封控,以投送为要点的快速性和持续性全面作战行动,从而实现维权保利、控局止变。

2 应对重大突发事变战略投送暴露的问题与短板

应对重大突发事变,是一种突发的应急行动,需要最大限度地聚焦物力、财力,最短时间地调整人力、运力,为军事行动提供快速、持续、稳定的投送保障。但从目前情况看,投送能力与保障需求还不相适应,矛盾问题和瓶颈短板依然严峻,突出表现在“四多四少”上。

2.1理论研究概念多实践少,各类投送方案齐而不实

大规模跨海投送作战、陆海空多维投送保障等演习演练多、真刀实剑少,没有可借鉴经验,缺少实战检验,理论研究还停留在概念上、纸面上。战备方案预案多、对接少,总部、空军、军区空军、任务部队以及军兵种之间缺少常态化协同对接机制,有些方案预案数据没有与地方联勤对接,预测估计多、准确精细少。受自然条件、国际形势、部队编成、作战样式等影响大,特别是交通运输情况变化快,大量数据问题与实际贴得不紧、不细、不实,方案笼统模糊,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2.2指挥机构分层多集成少,多种投送方式全而不均

现行体制陆海空兵种并存且各自独立、自成体系,遇有重大突发事变,各部门机构往往搞单打,只考虑自身需求,没有兼顾交通运力的通用性、全局性。由于指挥层级多,各部门之间的指挥协同关系不够明确、程序不够熟悉、运转不够顺畅。现有铁、公、水、空4种运力使用方式虽要素齐全,但各方式能力差别很大,铁路、公路运力丰富使用较多,水路相对时效性差一般使用少,空中投送为最快捷最急需的输送方式,但运输航空兵部队规模小、大中型运输机数量少、装卸载保障效率不高,整体投送能力与美军和俄军相差较大,各种运输方式运能发展不均衡。

2.3基础设施数量多利用少,交通伪装防护备而不足

铁路军专线多数已修建,但未开通的占有较大比例,尤其是空军航空兵部队、机场,油弹材等物资器材补给只能靠公路和水路。军用公路还有不少是沙土路,重点方向公路密度小,等级低的路段仍存在。具备跨海输送的滚装船虽有一定数量,但装载能力有限、易受天气影响、输送能力低弱,难以满足大规模、快速性联合投送需要。运输工程维护类保障队伍少且点散面广,部队伪装防护多数依赖自身组织,但自身交通线的修复能力弱。物资储备库多存少,交通维修器材物资储备库分布区域广、调运耗时长、储备品种单一,储备数量上远不能满足需求,快速持续抢修难度大。

2.4民用力量资源多征用少,应急保障队伍散而不统

地方国防交通支援保障队伍类型全、数量多、能量大,能为军队运力提供有力的后续补充。目前民用运力动员方案多数还停留在纸上,平时对接少、征用少,具体动员潜能、运力数质量和保障能力没有底数,运输保障联合训练也缺乏经费支撑,民用运力战时使用效能无法进行实际验证。应急征用民用运力,缺乏有效协调机制,使用基本靠“一事一协调”,力量分散难以实施有效聚合,制约了民用运力效能的发挥。多数方案只明确了民用力量配属单位及数量,但具体对接方法、对接时机、保障方式不明确。

3 加强应对重大突发事变战略投送能力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3.1制订完善符合实际、全面实用的应急保障预案

任务上,要区分日常区域防空、军事威慑布防、封边扼要防卫、境内全维防护、跨海维权应对、多维连锁反应等不同行动态势,分类别分阶段科学筹划,周密制订大、中、小3种预案,确保遇有突发情况能够及时应对。内容上,根据投送任务、保障能力、环境条件等,针对各种可能情况预先制订组织指挥、力量运用、保障方式等对策措施。要素上,有针对性地拟制重要交通节点管制预案,根据应对行动方案,区分海上、陆地、空中,对主要通道、要点目标、交通枢纽等明确管制措施;有针对性地制订重点交通目标防护管制措施,将桥梁、隧道、车站、港口、瓶颈路段纳入到战场整体防卫体系,对空中行动、地面防空、安全警戒和交通保障通盘考虑、统筹运用,明确防卫、抢修、控守区域,确保战场各交通枢纽和运输线路畅通。对接上,与总部、空军、联勤、战区、作战、情报及地方交通战备等部门协同,与作战行动任务、体制编制调整、部队担负任务协同,与作战保障方案、联勤保障力量、地方交通实力协同,做到结构合理、数据准确、要素齐全[1]。

3.2科学构建综合集成、权威高效的投送指挥体系

战略投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投送力量来自军、政、民、企,投送依托基于站、港、场与车、船、机,投送方式包含铁、公、水、空,投送协同关联境内境外,组织复杂、协同困难、效率不高,需要建立权威高效的指挥体制,理顺关系、聚合力量、统一行动。要突出军交运输在战略投送中的核心地位,成立战略联合投送指挥机构,分设陆、海、空、二炮、地方交通职能部门保障席位,加强军地之间交通资源协同、军兵种之间依托总部协同、兵种机关各部门之间依托制度协同,建立稳定的指挥渠道。按照“统—分—统—分”的模式建立保障关系,联合指挥部由总部顶层统,统一调配军地运力使用、交通资源;各军兵种成立后方指挥部,分类别负责区域内的军交运输保障行动;地方交通战备部门建立地方保障部,统筹铁路车站、民用运力、交警管制等,协同搞好军队运输保障,协助做好装、运、卸、防等工作;任务部队与直属上级、驻地沿线搞好对接,提出支援运输保障需求,在上级的统一号令下有序展开行动[2]。

3.3统筹谋划一情多案、一案多备的投送实施形式

着眼最复杂、最困难情况,筹划组织综合立体投送。方向上,按照战略任务向打赢海上方向局部信息化战争调整聚焦,以跨域远海投送为基准点,投送范围涵盖境内境外,准备的重点放在境内,投送的难点设在境外,发展的支点立在空中。按照“军地一体、密切协同,统一指挥、联合投送,突出重点、精确使用,就近就便、注重安全”的原则组织。顺序上,坚持“先防空部队、后进攻部队,先地面部队、后航空兵部队,先任务部队、后补给物资”的顺序组织。距离上,境内运输坚持机动距离600 km以上的部队以铁路输送为主,其他部队以公路机动为主,1 500 km以上部队、部分指挥机构和应急部(分)队实施航空运输,视情组织水路运输,铁路为主、公路为辅、水路接续、航空应急。铁路输送,距离远、通道畅的情况下,采取停开客列、最大通行、昼夜开行方式组织;公路输送,担负任务的部队、机动距离相对较近的,采取多路并进、梯次开进、超常行军方式组织;水路输送,采取多船齐用、分头装载、全程护航,将靠港部队投送到位;航空输送,采取异地转载、分头开进、多波往复方式组织。

3.4着力搭建储备充足、多法并举的伪装防护体系

应对重大突发事变,交通线抢修保通是被动的,无论何种行动、对谁作战,双方均把交通线作为其首选打击目标,双方围绕交通的斗争将异常激烈。必须把交通防卫纳入整体防卫体系,变被动修为主动防,确保交通顺畅、部队行动自由。必须坚持以我为主、自我保障的原则,前出力量,梯次部署,建立前方投送保障支撑,连接陆地海上空中,形成整体投送保障体系,确保兵力投送快、物资前运快、伤员后送快。必须组织部队开展车辆装备维护、维修、抢修训练,组建必要的战场车辆装备维修保障实体,创造车辆装备快保快修的便利条件。必须周密制订抢修抢建方案,配齐交通抢建队伍,配套完善抢修器材,力争做到此断彼通、此通彼修,保证交通线畅通。必须把后勤尤其是军交运输保障从被动“旁观者”的配角转变为主动“参与者”的主角,积极协调作战、训练等部门,将机动运输、抢修抢建、战伤救护、伪装防护等更多后勤要素纳入到战备训练、体系对抗之中,通过实练、考评来检验带动后勤保障能力,提升部队体系作战能力。

3.5逐步建立关系顺畅、权责明晰的动员征用机制

现阶段,军民融合发展还处于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期,存在顶层统筹不完善、思想观念跟不上、制度运行低层次、执行落实有偏差的问题。首先,要有底数。对战区铁路、公路、水路、救助、通信、民航等各类交通保障队伍的总数、总量、质量、实力、位置,要进行调查摸底和研究分析,建立民用动员运力资源数据库,实时掌握力量变化情况,纳入到整体作战保障方案,平时加强演练协同。其次,要有标准。建立民用运力及交通设施协调、使用、管理、对接机制,区分平时、战时两套工作流程标准,加快推进《国防交通法》立法进程,完善动员征用程序办法,规范工作流程,明确军地各专业部门在征用过程中担负的工作职责任务、经费补偿办法、指挥隶属关系。再次,要成体系。组织上建立精干高效的组织机构,改变以往“军队提出需求、交战部门协调、政府部门落实”反复走流程的分散式模式,成立军地联合办公机构,统筹铁、公、水、空运输部门为集约化管理;完善运力信息沟通机制,依托国家交通战备党政专网,建立畅通共享的信息渠道,确保运力运量实时更新、翔实准确,为动员征用提供有效的辅助决策。最后,要管长远。按照“寓军于民”的原则,军队参与到地方大项交通设施建设,平时发挥经济建设效益、战时满足军事用途需要,有计划地对主要方向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设施增加规模、配套设施整治,为战时快速通行铺好基础[3]。

3.6不断改善制约瓶颈、影响通行的战场交通设施

按照“固点强网”的思路,把交通战场设施建设成有支撑、有扩展、有补充、有骨干的配套体系。积极向总部、空军机关和国家交通战备部门协调申请,在“十三五”规划中,以推进跨海铁路输送危险品运输、增大过海铁路船舶数量等为切入点,健全完善码头、港口、调度等基础设施;以推进高速、高等级公路建设等为着眼点,加紧完成国道升级改造,增大境内路网密度,逐步建立连通纵深与前沿的战场公路网络;以推进完善沿海港口和内河港口布局等为基准点,对民用大型船舶贯彻国防要求,疏浚港道;以推进军用机场为主导、民用机场为辅助的空中投送保障基地建设等为导向标,建成具备部队空中投送保障、大宗物资储存转运、信息化物流控制调度、航空与铁路、公路、水路联运等功能。按照战时应战、平时应急、急需先建、分步实施的原则,以应急机动作战部队、作战保障部队和边远艰苦地区雷达、技侦、观通基层分队,以及军事指挥工程、战略后方仓库等为重点,加快铁路军专线、军用公路以及车场、驻地车辆装备集结场地、车辆监控指挥所等军运设施建设,确保战场交通设施达到最佳状态。

3.7逐步加强体制健全、设施配套的应急保障力量

目前,部队建制汽车运力车辆装备普遍老旧、运载能力低,机场油料运输需求量大、应急运油车数量少,难以满足战时应急支援运输保障抽组任务。围绕应急运输保障需求,按保障功能、管理层次优化部队建制运力、沿线军交运输队伍和地方交通保障队伍,按保障区域、保障对象和保障任务构建区域综合、小型多能的合成力量,解决现有投送队伍力量分散、建用脱节、多头管理问题。围绕实战保障训练需求,按部队类型、投送任务,明确铁、公、水、空输送装运卸能力建设标准、运输战备等级转化、训练保障标准,建立与部队投送能力相衔接的训练、保障、考核、评估体系。围绕联合投送训练需求,统筹联勤运力支援保障和动员民用运力应急保障,立足平时、着眼战时,搞好与军区联勤、地方交战等部门协调,在组织演习演练时,有意识地动用联勤、民用运力,数量从少到多,范围由小到大,首先迈出“用起来”的第一步,在行动中理顺协调运行机制。围绕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之机,依托任务牵引充分研究论证,科学合理编制运输保障分队,解决有需求、无依托的问题;加强机关部门之间沟通协作,根据形势任务适时更换新型保障装备,增配加大加长运输车、运油车,解决公路运输能力不足的问题;强化一线机场飞行外场车辆保障能力建设,在前沿机场预置运输机等多机种车辆保障力量,提高部队应急保障能力。

4 结 语

虽然当前国际形势整体平稳缓和,处于和平共存发展的大环境,但既合作又竞争、既对话又摩擦的关系不会改变。必须以应对重大突发事变为牵引,反思我军战略投送能力建设中面临的复杂环境、能力现状、困难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寻解对策,为提高战略投送能力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1]赵占平.加快推进我国战略投送能力建设[N].解放军报,2008-09-23(6).

[2]岳贵云.加强我军战略投送指挥能力建设的思考[J].军事学术,2013(1):53.

[3]王铁牛,海军,王爱勇,等.做好新时期航空军事运输工作的思考[J].国防交通,2012(3):27-29.

(编辑:张峰)

Construction of Strategic Projection Capability for Dealing with Major Unexpected Incidents

ZHU Guang,LIU Yonghua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Department,Air Force Logistics Command of Guangzhou Military Region,Guangzhou 510052,China)

T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strengthening strategic projection capability construction in major unexpected incidents,the paper analyzes the situation and tasks,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of dealing with major unexpected incidents,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rom following aspects:establishing contingency support plan,constructing projection command system,planning projection implementing form,building camouflage protection system,setting up mobilization mechanism,improving battlefield traffic facilities,and strengthening emergency support force.

unexpected incident; strategic projection; capability construction

2015-09-05;

2015-11-03.

朱光(1979—),男,副处长.

10.16807/j.cnki.12-1372/e.2016.01.001

E234

A

1674-2192(2016)01- 0001- 05

猜你喜欢

事变运力部队
俄部队军演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向中国东北农业移民的舆论因应
儿在部队又立功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老部队
好事变“坏”事
全球二十大集装箱船公司运力排名
全球集装箱船运力发展趋势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沈阳“九一八”事变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