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急救援行动中的军事物流保障

2016-01-05卢正升鲍利平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救灾灾害军事

卢正升,鲍利平,董 魁

(1.蚌埠汽车士官学校 训练部,安徽 蚌埠 233011;2.蚌埠汽车士官学校司训勤务系,安徽 蚌埠 233011)



● 军事物流Military Logistics

应急救援行动中的军事物流保障

卢正升1,鲍利平1,董魁2

(1.蚌埠汽车士官学校 训练部,安徽 蚌埠 233011;2.蚌埠汽车士官学校司训勤务系,安徽 蚌埠 233011)

为有效应对突发灾害下军事物流保障需求,提高我军遂行多样化军事行动中物流保障能力,在分析突发灾害下军事物流保障存在的问题以及应急救援军事物流保障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提升救灾军事物流保障能力的对策。

突发灾害;军事物流保障;军地物流一体化

近年来,海啸、地震、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引发了频繁的军事救援行动,军事救援行动日益成为国家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和常态化课题。在历次救灾行动中,我军物流保障体系虽然经受住了考验,完成了任务,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军事物流保障模式与救灾行动的需求不相适应,突发灾害军事物流保障指挥机制不够高效、顺畅,军地物流一体化程度不够高等。深入研究救灾行动中军事物流保障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顺畅的军事物流保障体系,对于适应军事救援行动要求,更好地应对多种安全威胁,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1 应急救援行动中军事物流保障存在的问题

(1)交通网络欠发达。在突发灾害救援过程中,道路成为输送救援物资的难点问题。突发灾害情况下,地理和天气因素给输送物资增加了难度。如“5·12”汶川地震发生后,灾区与外界的交通完全瘫痪,直至5月15日,从都江堰通往震中映秀镇的约35 km水路、陆路交通“生命线”才全线贯通。据当时的新闻报道:“在成都几乎什么都不缺,目前灾区的现状是偏远的村庄和山中的某些村落由于交通不畅和通信受阻等原因,救灾物资无法送达或暂时无法送达,目前主要由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徒步送达。”

(2)保障预案不完善。从近年来几次救灾军事物流保障完成情况可以看出:部队受领任务后,加强了突发灾害预案的编制力度,但与实际结合还不够紧密;对突发灾害输送途中的地形、道路、气候、水文等情况不够了解,对可能遇到的困难预测不全面;对突发灾害预案的编写不细致,缺乏相应措施。这些都暴露出我国突发灾害指挥机构和突发灾害预案设置不系统、不完善的问题,迟滞了保障任务的完成。在汶川大地震后,总部紧急下达筹措×台发电机空运至四川灾区的任务,由于南京禄口机场缺少货机装载设备,也没有突发灾害保障方案和手段,只能将设备运至上海虹桥机场装载,增加了运输组织难度,降低了保障效率。在2008年初的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中,车辆防滑链、-10号柴油等专用物资储备、供应不到位,导致综合保障能力不强。

(3)针对性训练不够,军地协调机制不灵敏。救灾行动军事物流保障是军、地一体联动,指挥机关与一线同步展开,对组织指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目前指挥机制和手段还难以满足任务需要。如在汶川抗震救灾中,参加抗震救灾的×万部队来自全军各大单位,涵盖了陆军、海军、空军等多个专业兵种,政府、军队、武警、民间、企业等多支力量迅速聚合,铁路、航空、公路、水路和人力运输同步实施,救援、抢修、运输和保通立体推进,多种力量一体指挥,组织协调困难。近年来,各级部门主要围绕突发灾害救援进行训练,对救灾军事物流保障的训练还很少,也没有专门的训练标准、训练课目、训练器材等,保障方案不够细化,平时缺乏沟通协调和针对性训练演练。部分专业力量比较薄弱,特别是应对地震、洪水、冰雪等专业救援分队和人才较少,应对灾害的经验不足,缺乏大规模协同和远程输送的组织指挥训练,力量建设与使用需求有差距[1]。

(4)物资储备体系不完善。物资储备体系是应急救灾物流的基础。目前,我国已建立了若干个国家级的储备仓库。灾害发生后,灾区主要依靠国家调拨资源或者利用军队的资源以及国民捐赠的物资。但是,灾民的紧急需求和救援物资的到达存在时间差,还应该考虑健全家庭和社区的突发灾害物资储备[2]。此外,大量物资存储面临管理、成本和损耗问题。目前国家的物资储备品种单一、渠道单一、布局不合理。由于灾害发生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仅靠国家储备仓库的储存是不科学的,可以考虑完善市场机制、建立市场储备。

(5)信息化技术程度偏低,难以满足应急物流的要求。在军队信息化建设中,军事物流信息化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军事物流是军事物流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我军在此领域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及时借鉴地方发展的成功经验,没有开放和应用相关技术。这些不仅影响到我军救灾行动的开展,而且对未来作战保障也有重要的影响。在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特大地震救援行动中,临时开设的物资转运中心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得充足的信息保障,整体机械化作业能力较低,各种装卸保障往往依赖手提、肩扛等人工作业方式,影响了作业效率。由于信息系统不够完善,信息报告不及时,缺乏一个统一的信息发布和共享平台,无法准确掌握紧急情况的详细资料以及所需物资的生产和分布情况,对运力的数量和状况了解不细致,分析判断不够准确,无法制订出正确的决策措施。由于信息传递不畅,救灾物资配送比例不高,投递还存在许多盲点。

2 应急救援军事物流保障的特点

(1)突发灾害救援行动政治性强,军事物流指挥必须围绕达成政治目标进行筹划决策和组织实施。在规模大、影响范围广的突发灾害救援行动中,国际国内媒体高度关注,各种社会问题与矛盾交织并存,不稳定因素多,容易造成社会骚乱,政治性、全局性、敏感性问题突出,对军事物流组织指挥提出了很高的政治要求。在突发灾害救援行动中,要求军事物流组织指挥必须从政治上分析、处理军事后勤保障问题,强化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

(2)突发灾害救援行动具有复杂多样性,军事物流准备必须立足全面、多手应对。不同样式、不同规模、不同地点的突发灾害救援行动,对物资品种和数量、突发灾害输送手段和时效性、人员能力和保障方式等要求都存在巨大差异。汶川抗震救灾行动中,十几万救灾部队进入震区,保障物资既有吃喝穿用等通用物资,又有直升机、工程机械等特种装备器材,装备输送和物流组织协调要求高、难度大[3]。因此,军事物流必须立足全面、多手准备、预先筹划,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非战争军事行动,筹划物资储备,演练输送手段,提升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指挥能力。

(3)突发灾害救援行动具有随机不确定性,军事物流筹划必须未雨绸缪、预有准备。突发性和不确定性是各种灾害的突出特点。救灾部队往往是临危受命、十万火急、仓促上阵、极为被动。汶川抗震救灾前期,由于预案准备不够充分和协调不力等原因,存在大量空运到机场的军用物资无人装卸或装卸混乱的局面。因此,军事物流必须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灾害事件,制订完备的行动预案,提前谋划输送手段,确保一有情况能够快速反应、迅速处置、应对自如。

(4)突发灾害救援行动具有力量多元特性,军事物流组织必须体现一盘棋、一体化思想。大规模的突发灾害救援行动往往动用多种力量,其装备各异、需求不同。军事物流保障既涉及到司、政、后、装多个部门和多军兵种后勤部队,又涉及到武警、公安、地方政府和社会专业物流队伍;既包括战略、战役层次的物流输送,又包括战术层次的物流配送。多部门、多系统和多层次的军事物流运作,各种物流力量的综合运用,各项保障行动的相互交织,要求军事物流指挥必须树立一盘棋、一体化思想,统一调度、集中使用保障力量和保障资源,实施联合组织指挥。汶川抗震救灾中,按照集中指挥、逐级负责的指挥原则,统一指挥、调度三军后勤力量和保障资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5)突发灾害救援行动具有公开透明性,军事物流指挥员必须重视媒体运用,维护任务部队形象。突发灾害救援行动往往受到国内外媒体、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高度关注,救灾部队的处置过程和言行也是各方媒体关注的焦点。注重发挥媒体作用,树立官兵形象,就能为救灾部队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因此,遂行救灾任务物流保障部队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具有准确把握舆论导向的素质能力,确保媒体宣传有利于维护我军形象,有利于任务顺利完成,要严格管理部队,督促官兵自觉维护军队的良好形象。同时,要重视对媒体的使用和管控,严格执行新闻采访、审查、发布等制度,防止敌对势力借机炒作,误导舆论,造成恶劣的影响。

3 提升应急救援军事物流保障能力的对策

(1)注重军地协调,力求军事物流保障及时到位。国家根据受灾的严重程度在不同的层次设立抢险救灾指挥部,分别成立国家(国务院) 抢险救灾指挥部,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政府抢险救灾指挥部,当地人民政府抢险救灾指挥部,具体组织实施救灾工作。抢险救灾主要依靠地方各级政府,部队起突击和骨干作用,其任务由抢险救灾指挥部分配,因此部队大多是分散用兵,有些任务还要与预备役部队和当地群众并肩完成。这种任务的特殊性、组织的复杂性、保障的多元性,要求军事物流保障注重军地协调,特别要注意与抢险救灾指挥部加强协调、沟通,及时了解救灾进展和物资供应状况,军队不便解决的问题,及时请求地方支援,力求使军事物流保障及时到位。

(2)加强通信联络,确保指挥统一协调。指挥统一协调,就是把事关抢险救灾全局的指挥决策集中于部队抢险救灾指挥部,并通过统一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沟通,使各种保障力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协调一致地完成军事物流保障任务。在强调集中统一指挥的同时,各级后勤保障部门也要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按照总的指挥意图,对具体问题机断处置。抢险救灾行动远离营区,通信联系的通畅与否,直接影响军事物流保障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加强通信联络,提高通信能力,有利于及时了解灾情、救灾进展情况,熟悉道路、地形、社会资源情况,统一指挥协调保障力量。

(3)科学部署军事物流保障力量。在执行抢险救灾任务时,要根据部队任务和行动特点,灵活部署军事物流保障力量。在参加较大规模救灾任务时,通常应在战略后勤或战役后勤领导机关组织指挥下,以战役后勤基地为依托,以仓库、医院为骨干,采取开设兵站的形式对部队实施保障[4]。对事发地区附近的医院、仓库、修理机构和运输力量,可统一调配,定点划片,不分军种和建制,组织就近保障。根据需要组建专业保障分队,抽组其他单位的一些战役后勤力量对其实施保障。

(4)灵活采取各种保障手段,提高保障效率。一是区域保障与建制保障相结合。在总部统一的组织协调下,由灾区所在地的军区和省军区后勤部门牵头,对救灾部队的军事物流保障实施统一组织、统一调配、整体协调。二是定点保障与伴随保障相结合。在部队开进、回撤阶段,救灾部队、省军区和地方物流机构应在部队开进沿线和机场、车站开设供应站;部队到达指定地域后,及时在比较集中的地区,开设物资采购、加油等固定网点,对附近和过往部队实施定点保障。三是就地筹措与立体投送结合。对部队的生活保障物资和驻地容易筹措、部队急需的器材,如大米、蔬菜等主副食品和雨布、照明等器材,由各级后勤部门就地筹措解决,对部队紧急调动及特殊保障器材则采取直达保障。四是逐级保障与越级保障相结合。对于一般的物资供应,应尽量通过省军区、集团军后勤逐级下拨、前送;而对救灾急需的生活、医疗、野营物资等保障,则可打破建制关系,由军区后方仓库就近就便实施直达保障。在时间紧、情况复杂、条件艰苦的情况下,确保保障快速、高效。

4 结 语

突发灾害应急救援中的军事物流保障是一个体系问题,近年来不少学者在不同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由于研究起步较晚,部队在突发灾害下军事物流保障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其原因不仅涉及到部队内部,也涉及地方相关部门,问题的形式也是多个层面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突发灾害下军事物流保障能力的提高。因此,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上切实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做到平时应急、战时应战,不断提高突发灾害下军事物流保障能力。

[1]欧忠文,李科,姜玉宏,等.应急物流保障机制研究[J].物流技术,2005(9):13-15.

[2]孙悦.自然灾害挑战应急物流体系[J].物流科技,2009(2):18-20.

[3]张育益,周存璋,王桂强.浅析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的组织指挥[J].物流技术,2009(8):18-19.

[4]张毅.基于自然灾害的救灾物资物流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8.

(编辑:史海英)

Military Logistics Support in Emergency Rescue

LU Zhengsheng1,BAO Liping1,DONG Kui2

(1.Training Division,Bengbu Automobile NCO Academy,Bengbu 233011,China;2.Driver Training Service Department,Bengbu Automobile NCO Academy,Bengbu 233011,China)

To effectively cope with military logistics support demand and improve logistics support ability of conducting diversified military tasks,after analyzing the problems in military logistics support during sudden disaster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mergency rescue military logistics support,the paper proposes some countermeasures on improving rescue military logistics support ability.

sudden disasters; military logistics support; military-local logistics integration

2015-06-24;

2015-07-08.

卢正升(1971—),男,硕士,副教授.

10.16807/j.cnki.12-1372/e.2016.01.014

E92

A

1674-2192(2016)01- 0058- 04

猜你喜欢

救灾灾害军事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应急救灾工作的“侦察精兵”
千年蝗虫灾害的暴发成因
蝗虫灾害的暴发与危害
灭火救灾分秒不能耽误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救灾“吉祥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