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急交通运输体系军民融合建设研究

2016-01-05杨喜凯刘先锋杨玉龙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一体军民应急

杨喜凯,刘先锋,刘 辉,杨玉龙

(军事交通学院 科研部,天津300161)



● 国防交通National Defense Traffic

应急交通运输体系军民融合建设研究

杨喜凯,刘先锋,刘辉,杨玉龙

(军事交通学院 科研部,天津300161)

为推进交通运输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高部队战略投送能力,阐述了应急交通运输体系内涵和应急交通运输体系军民融合建设的重要意义,并针对应急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应急交通运输体系军民融合建设应把握的重点。

应急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军民融合

应急交通运输能力,是国家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国家利益范围内处置各种危机事件、落实指挥决策、确保行动自由的基础。应急交通运输体系具有经济和国防双重属性,在国家交通运输应战应急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军队建设正在经历深刻转型,国家交通运输技术、手段和能力也在发生历史性变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应急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对增强国防交通应战应急一体保障能力和军队战略投送能力,具有十分紧迫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1 应急交通运输体系内涵

应急交通运输是适应国家安全形势发展和军队使命任务拓展,提出的一种新的交通运输保障方式。近年来,国家和军队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应急处置等领域建设,对应急交通运输的研究也随之深入,在《军民融合应急交通运输保障的基本问题》中,将军民融合应急交通运输保障内涵界定为:为应对战争和其他突发性事件,融合运用国家、军队和社会的交通运输设施、设备,运载工具和信息资源,以及军、政、民、企等各方保障力量,经统一组织实施的人员、物资运输和交通保障活动的统称。本文理解,应急交通运输是指国家、军队为应对战争和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综合运用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统筹利用军地交通运输设施资源,实施的人员、装备物资运输和交通保障活动,是特定条件下交通运输新的运用方式。与之对应的应急交通运输体系,包含构成应急交通运输功能有机整体的若干组成部分,通常有载运工具、装备技术、基础设施、体制机制、法规标准等。

2 应急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2.1保障部队实施战略投送的有力支撑

习主席指出,当今世界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不可逆转,但国际竞争的“丛林法则”并没有改变,铸剑为犁仍然是人们的一个美好愿望。我国正处在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的挑战和考验前所未有,周边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大国地缘竞争、恐怖主义威胁等问题日益凸显,因外部因素引发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的可能性不能低估。要有效应对周边安全形势,无论是遂行海上方向作战、处置陆上边境冲突,还是组织联合防空作战行动,都需要我军具备强大的战略投送能力,这既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军队转型建设的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国防交通建设发展的核心任务。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爆发全面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交通运输设施遭敌远程精确打击破坏的现实威胁不仅没有消除,而且在某些情况、某种程度更趋严峻复杂,战时交通基础设施抢修抢建任务将更加艰巨,对国防交通保障能力的要求也更为苛刻。只有加快推进应急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形成与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相匹配的保障能力,才能更好地保障战时部队有效实施战略投送。

2.2提高国家交通应急保障能力的现实要求

加强应急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恢复交通运输能力,除了有效应对战争破坏以外,更主要、更常见的是处置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从唐山、汶川、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救灾等历次行动看,应急交通运输在抢修灾毁道路、保持交通畅通,第一时间将保障人员、装备和物资快速、准确、安全送达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铁路、公路的里程长度、路网密度和等级标准实现了质的飞跃,大型交通设施目标不断涌现,极大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但交通线路一旦因事故或灾害导致中断,给经济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的影响和后果也越来越严重。近年来,我国重大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大型交通设施经常受到严重损害,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对应急交通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依赖越来越大,对交通运输应急保障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加强应急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对提升国家应急交通保障水平,有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安全畅通需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3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内容

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要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应急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是优化军民资源配置、提高平战使用效能的国际通行做法。应急交通运输体系作为国家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装备技术研发、产品订购、仓储和调用等各环节,都具有明显的平战结合、军民一体、寓军于民的特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应急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不仅是适应国家安全战略、加快提高应急交通运输能力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交通运输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高应急交通运输建设效率效益的有效途径,既可以统筹兼顾平时与战时、军队与地方、作战任务与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保障需求,又可以压减军费直接开支,避免西方敌对势力散布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确保一旦有突发情况,能迅速将交通运输资源潜力转换为战时保障的实力。

3 应急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3.1整体规划有待加强

应急交通运输安全在国家整体安全观中的地位作用还未引起足够重视,还没有从国家安全、应急应战、军地一体的高度,筹划应急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进行顶层规划设计,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补充、衔接、替代和军地运输力量的协同配合效率还不够高。

3.2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应急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运行体制机制,就无法保证其健康有序发展。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系统的应急交通运输管理运行体制机制,体系建设没有形成合力,军地职能部门作用没有完全发挥。

3.3装备设施不够配套

我国应急交通运输装备技术受研发起步较晚、使用频次低、专门开发成本高等因素影响,目前在机动化、信息化、轻量化、模块化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军民两用载运工具和站台、机场、码头等运输设施与应急应战的适应性、协调性还不够,存在保障需求不明确、建设标准不配套、建设过程不规范等问题。

3.4法规标准不够完善

加快应急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满足平战时需要,需要完善的法规标准作保障。目前,我国应急交通运输在组织实施、管理运行、经济补偿、载运工具和运输设施建设保护等方面,还缺乏系统配套、明确规范的制度标准。

4 加强应急交通运输体系军民融合建设应把握的重点

应急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具有明显的全局性、效益性和系统性,是在国家铁路、民航、通信等领域增强应急应战潜力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必须着眼全局、科学统筹、开拓创新,以更加科学高效的组织体制、完善合理的布局结构、便捷顺畅的运行保障,加强应急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推动应急交通运输能力不断提升。

4.1着眼推进融合发展,统筹军民一体的规划设计

应急交通运输体系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系统,涉及部门多,涵盖运输方式多,影响因素多,科学构建军民大融合交通运输体系,必须用体系化思维筹划顶层设计,用集约化思路组织建设模式,用社会化方式拓展建设渠道。国家在制订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时,要将应战要求一并考虑、总体规划、融合发展;军队在制订军事交通运输长远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国家安全和交通发展战略,做到军地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有机衔接,打破军队与国家、行业运输力量自成体系、自我保障的格局,通过一体筹划、一体运作、一体保障,以应战保应急、以应急促应战,不断提升应急交通运输能力。

4.2着眼发挥整体效益,完善平战一体的体制机制

应急交通运输体系植根于综合国力中,军民融合程度高,其建设运用贯穿平时和战时,涉及军队和地方,组织协调十分复杂,要谋求体系整体结构优化,实现功能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必须完善军地融合、军民一体、平战一体的体制机制。一是健全领导体制。建立国家、军队等高层部门组成的联合领导机构,对国家、军队和地方应急交通运输实施领导管理,确保统一筹划、集中领导和综合协调。二是完善管理运行体制。常设专门职能机构负责管理运行,把应急交通运输纳入国家安全发展战略,按照军民融合发展要求,确保国家和军队交通运输建设规划、资源力量互相纳入,促进合理运行协调发展。三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明确军地各级、行业和社会组织的责任、义务和权益,量化具体指标,激发内在动力。

4.3着眼履行使命任务,建设功能一体的设施装备

设施装备是应急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基础支撑。要加大军民两用装备技术研发,完善功能配套设施设备。一是加强运载工具研发。重点研发多功能军民两用高速动车货运专用平车、运输船舶、大型货运运输机等。同时,加大运载工具贯彻国防要求力度,满足军事运输需求。二是突破关键装备技术。重点研发交通设施快速检测评估、应急通道架设、快速装卸载、无人运输平台等关键装备技术,完善抢通保通技术手段。三是完善配套设施。加强重要战略方向、重点灾害地区新建、改扩建交通设施配套建设,建立军地一体设计、联合验收的制度机制,确保同步满足应急应战要求,形成保障能力[1]。

4.4着眼夯实法制基础,健全用管一体的法规标准

推进应急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确保高效运行,

必须健全相关制度标准。一是制订组织实施法规。明确军地各级在应急应战情况下的职责任务、指挥关系、工作流程、动用权限等,确保组织规范有序。二是建立经济补偿标准。明确鼓励应急交通运输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动员征用交通运输工具与设施的经费补偿标准,提高行业企业积极性。三是完善储备保护办法。明确军地各级应急交通运输物资、装备器材储备标准,完善军地共建共用运输设施保护办法。

5 结 语

应急交通运输体系军民通用、军民共用性强,

包括装卸、载运、抢通保通、调度指挥等多个环节,铁、公、水、空等多种运输方式,涉及军、政、民、企等多方力量,加强应急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不仅是适应国家安全战略,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交通运输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高部队战略投送能力的重要支撑。

[1]孙红林,武喆.深化军民融合式发展提高军交运输保障能力[J].国防,2014(10):11.

(编辑:闫晓枫)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of Emergency Traffic System

YANG Xikai,LIU Xianfeng,LIU Hui,YANG Yulong

(Scientific Research Division,Military Transportation University,Tianjin 300161,China)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of traffic and improve troops’strategic projection ability,the paper elaborates the connotation of emergency traffic system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It also proposes the key points of constructing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emergency traffic system construction.

emergency traffic; system construction;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2015-08-23;

2015-10-12.

杨喜凯(1984—),男,硕士,讲师.

10.16807/j.cnki.12-1372/e.2016.01.007

E258

A

1674-2192(2016)01- 0028- 03

猜你喜欢

一体军民应急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一体推进主题教育同频同向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Dijkstra算法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
农旅一体 激情米萝
雄浑豪迈于一体灵秀磅礴熔一炉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