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移动时代的创新

2016-01-01王健赵天洋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移动信息教育工作者心理健康

◎王健 赵天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移动时代的创新

◎王健 赵天洋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移动信息快速发展的全新时代。作为新时代的实践应用者,大学生是时代的前行者,在其学习生活中,移动模式无处不在的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本文通过分析移动时代的特征入手,分析浅析移动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众所周知我们现在处于以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为载体,微博、微信等等一系列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移动时代”。作为“移动时代”最积极的体验者和践行者,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正在悄然转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何顺应这种转变,如何在“移动时代”背景下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性和实效性的提升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的课题。

移动时代及其基本特征

移动互动性。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随时通过移动设备获取信息知识,可以通过移动通讯软件相互进行交流沟通、分享。在相互交流的同时,信息的反馈传递分享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目前主要流行的是微信、微博以及个人博客为主要的信息传播交流工具。其主要的特点是传受一体、去中心化、双向互动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特点,能够使个人信息传播能力最大化,在这个环境中个人的主体是不可忽视的。

移动个性化。这是一个个性化的时代,移动的时代也是个性化表现的主要特征。在这个信息发展的时代,信息传播的碎片化、互动化是主要的表现特征,这与传统的信息传播的手段有着较大的差异。传统媒体对于技术要求较高,在信息发展的时代,技术是共享的,人人可用,只要有移动终端和相关的软件就可以随时交流。这就实现了互联网技术与人相互融合的加的时代。信息的发展,移动时代的到来,每个人都是一个媒体的触发点,都可以是一个个性的移动媒体热点,也可以随时表现、表达自己的观点。

移动社交化。移动互联网时代环境中的个体,对于社交的需求会进一步的加强。移动时代的交互化特征决定了移动信息时代的社交化程度。每个人的个性发展都会在移动时代得到充分的体现,个体的言论都会一定程度上得到不同群体不同圈子的肯定和否定。正如唐泰普斯特在其著作中所说“虚拟社群又称虚拟社区,是互联网衍生出的社会群聚现象,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人们,以高涨的热情进行某种公开的讨论,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形成的个人关系网络。”移动信息时代,网上网下也可以是合二为一的,个体的表达在移动信息时代得到了充分的放大,个体的情绪也在移动信息时代得到了认同。

移动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

教育工作者的新挑战。对于移动信息时代的心理健康工作者来说,需要能够及时、准确的把握教育对象的心理动态。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性的教育工作,才能在这个时代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信息发展的时代,移动信息的发展有利有弊,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能够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特点,找出学生的心理需求点,找出学生的症结。这就需要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准确把握新时代的教育特点,是机遇也是挑战。

教育内容的新挑战。教育工作者需要在移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挑战机遇。对于教学内容要根据需求,进行有针对性、创新性的心理教学内容,才会有成效。在这个移动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图文、视频内容的信息传递,给予我们带来信息发展的便捷和感官的刺激。在这个信息发展的时代,移动信息的发展传递也吸引着学生的参与,点点滴滴影响到了学生的习惯,教育工作者就需要根据时代的需求转变教学思路,改变教学内容与学生形成共鸣。

教育方式的新挑战。信息时代的发展也带动着教学方式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阶段教学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机械的讲究授课,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对教学内容通过图文、音频、视频、游戏等形式,进行全方位全时的教学,可以对相关的主题进行内容设定,对学习方式进行改良,让学生自然的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中去。充分发挥移动时代的信息传播的快、全、多的优势,创新教学方法,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移动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应对措施

移动时代教育理念的变革。移动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教学,需理念先行。在移动时代的个性化、交互化的特征,冲击着教育工作者的主导权与话语权。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紧跟时代步伐,树立互联网加移动信息时代新的教学理念。首先,要通过移动信息技术手段及时引导学生对于信息正负的分辨能力,引导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其次,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主,树立以学生的学习为主导的理念。通过变化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通过理念先行,提高实践的效率。

移动时代教育内容的更新。教学内容需要贴近现实。在移动发展的时代,心理健康教学的内容需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的习惯。网络的发展,信息的泛滥,移动时代的到来,在这个多元、多样的时代,我们教育工作者,要顺势而为,通过对话题的引述进行实时的心理教学辅导,以达到心理教育的目标。鼓励他们运用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论、原理进行解释,这样就能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感染力与吸引力,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热情,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成效。

移动时代教育方法的创新。教育需要方法,方法需要随着时代的转变而转变。在新的移动时代的背景下,高校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来开展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在教育教学的课堂上,以学生为本,进行相关的心理教学内容,课堂中充分实时的挖掘热点问题结合课堂中的教学目标进行融合教学。在教学方法上,能够走出去、引进来,虚拟现实、线上线下充分结合,及时了解、把握学生心理变化,有效开展针对性强、成效明显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移动时代,信息的发展突飞猛进,每天都在变化着,我们作为时代的潮流者,需要顺势而为,理论先行,实践出真知,充分运用时代信息践行学生的心理教学。充分运用微信、微博的移动工作来开展心理教学工作。移动信息时代,大学生的心理教育面临的诸多挑战,也同样是机遇,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开拓进取抓住机遇,创新方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习的水平和素质。

(作者单位:武警北京指挥学院)

猜你喜欢

移动信息教育工作者心理健康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移动信息门户发展模式及应用技术研究
基于情境感知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研究
基于泛在理念下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