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可行性初探

2015-12-30周琳娜

关键词:人文精神培育政治

周琳娜

(1.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110136;2.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110136)

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可行性初探

周琳娜1,2

(1.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110136;2.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110136)

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与养成有助于大学精神的彰显,有助于高校掌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领导权管理权。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培育虽属不同教育范畴,但二者在教育对象、教育资源、教育目标,以及教育理念和手段上具有一致性,二者具有内在的耦合性,因此在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众多途径中,思想政治教育是一有效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精神;高校

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深刻复杂。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教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大学生是社会中较为特殊的一类群体,他们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正在接受高等教育,正在逐步养成科学精神。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有助于大学精神的彰显,有助于高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领导权管理权。

一、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途径

关于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途径问题,李瑜青提出从制度化入手建设人文精神。他认为可以以刚性的规范消除、抵制不良精神现象的发展,建立符合社会客观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机制,并注意兼顾效率与公平、他律与自律、发展与稳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2]

王成玉从教育教学活动入手,指出可以通过人文素质课、专业课的教学活动,将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大学生的人格、气质和修养,形成稳定的内在品格;同时还可以通过学校的人文环境,成为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径。[3]

陈国栋指出在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的过程中,教育者要校正教育观念,摒弃功利主义教育理念,以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教育目的。在学校教育中,改变人文教育为辅的观念,保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均衡发展。在具体操作中,应该重视人文教育,加强德育教育,注重人文精神的内化等。[4]

钟世云也提出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应依靠制度建设来完成,并从微观层面指出应该建立平等、自由的制度,以体现善良、自由的人文追求。在具体操作层面,除应该依靠人文教育课程外,还提出了应该注重培养、塑造一批与人文教育相适应的教师,教师是否能够为人师表、具有扎实的学识,直接影响着人文教育的效果。[5]

综上,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在源头上,应该改变现有的功利主义教育理念,在具体操作层面,应该依托人文素质课程、专业课程,发挥校园文化的辐射作用,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等。我们认为在课程建设中,除了人文素质课程、专业课程外,每位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日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文精神的培育中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根据张耀灿、徐志远,仓道来,陈秉公三家对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阐述,学界比较一致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施教者是一定的阶级或统治集团,受教者是其成员,施教的主要内容是与施教者的思想政治、意识形态等一致的教育内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一定的阶级或统治集团服务。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一定的阶级服务的,是阶级的伴生物,表现为较为浓烈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说到底,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价值观教育,是一种以理想价值为目标的精神生产实践活动。虽然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属于不同学科范畴,但二者具有内在的耦合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培育的耦合性

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培育作为教育范畴中两个不同的教育类型,在教育对象、教育方法、教育理念等具有相同的指向性。因此,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育对象是相同的,一个国家、社会或民族中的所有成员都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塑造良好的人文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的对象是国家或社会中的成员,主要内容是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其方法是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影响,其目的是使社会成员养成与社会要求相一致的思想品德。[6]虽然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活动内容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称名(如美国叫作公民教育,日本叫作道德教育等),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足以证明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统治阶级都要用自己的主流观点、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和教育本国家、本社会的成员,以利于巩固其统治。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是客观存在的。

人文精神的培育标志着国家或民族文明的进步程度,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都要对其成员进行人文精神的培育。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人,即使是社会文明产生的原始时期,“都可能产生某种人文精神”,按照胡银根的观点,这种人文精神因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水平较低,以至于人文精神的存在形态也比较朴素。[7]在早期的人类社会中,人文精神注重的是人的文化教养;到文艺复兴时期,由于中世纪神学和宗教的异化,人文精神主要体现的是对“人”这一本体的关怀与思考,即近代的人道主义;19世纪后期,人文精神的探讨转入微观层面,重在观照个体的情感与意志。这时期的人文精神,许苏民评价为:注重生活之艺术化与审美化[8]。当代人文精神的建设更加全面,以科学技术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建设、道德理想的建构、个人自由的尊重为核心[9],不仅注意个人的价值观的形成和人生意义的探求,而且要关照整个人类社会。

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精神培育两种活动在每个国家、社会或阶级中都具有普遍性,其教育对象为本国家、本社会或本阶级的成员,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指出一个完整的个体的人,应是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共同结合的统一体。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驾驭方式、内在价值提供了厚重的理论基石。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活动,不是盲目的、随意而为的,而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并且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和培养人,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10]。

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人文精神培育的终极目标。许苏民指出:“人的现实存在……是人文精神的出发点”,任何一个人都具有认知的能力,有丰富的意志和情感,并且人类的幸福、社会的和谐,是探讨人文精神的终极目标。[11]孟建伟认为人的发展是人文精神的终极目的,人文精神的出发点以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是人类文化的最根本精神。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文精神的养成标志着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育活动以人为中心,以提升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为首要目标,旨在形成和谐的社会氛围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人文精神的培育是要将当代社会所应具有的人文精神内化为人的品格、道德修养,对人的精神世界进行全面塑造。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帮助社会成员养成正确的思想认识、观点,树立认识并解决问题的正确立场,形成良好而崇高的三观。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用共产主义精神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人文精神培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大学生良好品质、塑造美好灵魂方面是完全一致的。

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育所依托的教育资源具有共同之处。首先可以选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教育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崇高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人类文化的最根本精神。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等核心内容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来源,而且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特质,因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蕴藏的丰富资源,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要教育资源。

其次,在选取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教育内容是否符合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即意识形态的方向性问题。意识形态性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思想政治教育要大力宣传、弘扬马克思主义。中央办公厅59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校思想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等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界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坚定广大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所要养成的人文精神应充分体现国家的政治理想、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毫无疑问,人文精神的讨论也要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展开。即从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结构、运行机制的现状来认识人文精神,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指导着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因此我们要坚持正确的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共同的意识形态性。

二者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把人作为根本,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一。在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精神培育中应充分贯彻和执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首先,两种教育活动必须从人的需要出发。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历史前提是人类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满足。个人需要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同社会需要一样,表现为很多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人的利益,尤其是现实中个人的利益,调节人的自然性需求,及时满足人们的合理需求。

其次,两种教育活动要充分依赖人的主体性。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精神培育的对象,同时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教育活动中,要注重尊重人、理解人和关心人,最终要落实到满足精神文化发展的需要、实现人的价值和人的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来。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张耀灿等学者从纵向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划分为三个层次:基本方法有灌输论教育法、实践教育法和批评教育法等;一般方法有包括思想疏导法、自我教育法、比较教育法、典型教育法形象教育法、情感熏陶法等;特殊方法有心理咨询法等,以及三个层次的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这些教育方法与人文精神的培育方法是相通的。

三、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要途径

生活在不同社会、不同阶层的人其人文精神是有差别的,这受到知识储备、教育程度、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生是社会中一类比较特殊的群体,其特殊之处表现在知识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因此,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所应具有的人文精神较之于社会一般意义上的人文精神来说,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与所在社会、阶级的人文精神不是相互抵触违背的,具有一致性;大学生的人文精神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大学生人文精神应该包括科学精神和高尚的道德素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敢于担当,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能够传播正能量,自觉抵制不良思想和言论,能够有效地带动良好风气的形成。

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延展性充分体现了全程育人,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大学生在校的所有时间都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把“问题的解决”和“意义的追寻”结合起来。这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此外,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丰富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内容,引领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方向性,促进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实践转化。

[1]冯虞章. 试谈人文精神[J]. 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2).

[2]邱伟光.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33.

[3]许苏民. 人文精神论[M]. 武汉: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0:79.

[4]孟建伟. 科学与人文精神[J]. 哲学研究, 1996(8).

[5]陈晓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4).

[6]张耀灿.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M]. 武汉: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3.

[7]胡银根. 人文精神涵义等若干问题研究[J]. 天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0(3): 226-230.

[8]许苏民. 人文精神论[M]. 武汉: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0:30.

[9]杜时忠. 人文教育论[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6.

[10]李瑜青. 人文精神问题的实质、运行和途径[J]. 上海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6): 5-11.

[11]王成玉. 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途径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 2000(1): 50-51.

[12]陈国栋. 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之四———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主要途径[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0(1): 99-103.

[13]钟世云. 大学开展人文精神教育的可能途径[J]. 大学教育, 2013(2): 5-8.

(责任编辑:刘岭峰2572756826@qq.com)

Feasibility Study of Humanistic Spirit Cultivation b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ZHOU Lin-na1,2
(1. Maxism College, 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36, China; 2. Maxism College, Shenyang Aerospace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36, China)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humanistic spirit is very important.It can help the universities to grasp the ideological discourse.Whils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ities are different categories,they have same object of education,education resources,educational goals and education conception and means.Therefor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effective pathway among the many ways to cultivate the college students’humanistic spiri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humanistic spirit;university

G641

:A

:1008-018X(2015)04-0088-04

2015-04-23

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14JDSZ2026)阶段性研究成果

周琳娜(1980-),辽宁锦州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站博士后。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培育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基于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缺失与重建的新思考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