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费需求影响因素对我国需求动力结构的动态影响—基于VAR和状态空间模型

2015-12-30林锦国教授蒋清洁郭秀秀南京工业大学南京0000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徐州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25期
关键词:居民收入城镇化分配

■ 林锦国 教授 蒋清洁 郭秀秀(、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 0000、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徐州 6)

经济增长的前提是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需求及它们相互之比共同构成了拉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结构,即需求动力结构(杜淼,2014)。经济增长的背后,中国需求结构失衡的情况日益严重,使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暴露在外部风险之下的同时降低了经济运行的内在稳定性。同时,居民消费需求作为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时期总需求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社会总需求的其它两个部分会随着消费需求增加(或减少)而减少(或增加),使原有的需求动力结构发生改变。因此,寻找消费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其对需求动力结构的动态影响,对需求动力结构的调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需求动力结构的研究主要表现为现状、单个需求动力作用及其与经济变量关系的研究,但对需求动力结构影响因素及动态分析的关注较少。国内学者对消费需求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如吕月英(2013)认为宏观经济环境、居民收入水平、消费品价格、人口数量及构成是消费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赵欢(2014)认为贸易开放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促进作用;戴钰(2014)发现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呈负相关关系。总之,中国消费需求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社会和心理三类,即居民收入水平及分配、人口结构、社会保障、城镇化水平、消费预期等。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主要单独研究消费需求影响因素或需求动力结构,并未在寻找消费需求影响因素基础上,定量地研究消费需求影响因素对需求动力结构动态影响的作用大小和方向。基于此,本文运用VAR和状态空间模型实证研究消费需求影响因素对需求动力结构动态影响,以期为如何调整需求动力结构提供政策启示。

实证分析

(一)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

本文的时间跨度为1979-2012年,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世界银行数据库。需求动力结构变量均以1978年不变价格折算所得。为消除计量模型的异方差性,对各变量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

模型中的相关指标:居民消费率(CCR):最终消费需求的替代变量,以支出法核算的GDP中最终居民消费额比当期支出法核算的GDP表示;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URIG)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RRIG):分别采用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居民收入分配结构(RIDS):采用基尼系数来反映;国民收入分配结构(NIDS):选取国民收入中居民部门可支配总收入或政府财政收入分别占比来反映;人口结构(PS):以65岁以上人口占15-65岁人口比重来衡量;社会保障水平(SSL):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加人数与全社会总人口之比来衡量;城镇化水平(UL):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需求动力结构:以投资消费比(IC)和投资(消费+出口)比(ICE)分别作为投资消费结构和投资(消费+出口)结构的代理变量,分别用固定资本形成额占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和居民最终消费支出与出口额之和的比例表示。

(二)消费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解释变量的主成分分析特征根倒数和为250.8,远大于解释变量数目5倍的标准,说明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以消除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由于前三个成分的特征值都大于1,提取三个主成分能够解释原变量的95.349%。

因此,构建线性模型为:CCRτ=α0+α1F1+α2F2+α3F3+ετ

结果显示,除国民收入分配结构(NIDS)与居民消费率(CCR)呈正向变动,其余变量均与居民消费率呈反向变动,其中,影响程度最大的为居民收入分配结构(RIDS),人口结构(PS)和城镇化水平(UL)次之,影响程度最小的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RRIG)。

表1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表2 投资消费比状态空间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

表3 投资(消费+出口)比状态空间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

图1 投资消费比对消费需求变动影响因素的脉冲响应

图2 投资(消费+出口)比对消费需求变动影响因素的脉冲响应

(三)消费需求主要影响因素对需求动力结构的动态影响

1.检验分析。为避免“伪回归”现象,本文采用ADF检验各变量的平稳性,经过检验各变量均存在单位根,均为非平稳时间序列,而二阶差分后各变量都是平稳的,各变量都为二阶单整的I(2)。由于各变量单整阶数相同,它们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本文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法检验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结果显示:在5%的置信水平下,居民收入分配结构(RIDS)、人口结构(PS)、城镇化水平(UL)与投资消费比和投资(消费+出口)比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它们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为明确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在5%的置信水平下,人口结构(PS)、城镇化水平(UL)、居民收入分配结构(RIDS)都是投资消费结构和投资(消费+出口)结构的格兰杰原因。

2.脉冲响应分析。运用脉冲响应分析方法,通过计算一个标准差大小的LRIDS、LPS、LUL的冲击分别对LIC和LICE的影响,脉冲响应曲线见图1和图2。

由图1可知,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导致投资消费比的下降;65岁以上人口占比的增加引起投资消费比的上升,且产生了向上的拉动作用;城镇化率的提升引起投资消费比的下降,且产生的向下拉动作用逐渐增加。由图2可知,居民收入分配结构的某一冲击会给投资(消费+出口)比带来反向冲击;人口结构的某一冲击会给投资(消费+出口)比带来正向冲击;城镇化水平的某一冲击会给投资(消费+出口)比带来负向的冲击效应。

3.动态影响研究。VAR模型揭示了消费需求影响因素对需求动力结构的平均作用效力,不能反映动态影响关系。因此,采用状态空间模型分析动态关系。

第一,对投资消费比的动态冲击效应。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如下:

LIC=c(1)+Sv1/LRIDS+Sv2/LPS+Sv3/LUL+[var=exp(c(2))]

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Sv1、Sv2、Sv3在1%的置信水平下均显著,且Sv1、Sv2符号均为正,Sv3符号为负,表明居民收入分配结构(RIDS)、人口结构(PS)对投资消费结构产生正向作用,而城镇化水平(UL)对投资消费结构产生反向作用。从影响程度来看,人口结构(PS)的影响程度最大。

第二,对投资(消费+出口)比的动态冲击效应。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如下:

LICE=c(1)+Sp1/LPS+Sp2/LUL+[var=exp(c(1))]

由于常数项和LRIDS不显著,因此模型中剔除这两项。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

Sp1和Sp2在1%的置信水平下均显著,且Sp1符号为正,Sp2符号为负,表明人口结构(PS)对投资(消费+出口)比产生正向作用,而城镇化水平(UL)对投资(消费+出口)比有反向作用。从影响程度来看,人口结构(PS)的影响程度最大。

结论与启示

本文研究发现:首先,众多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中,除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与居民消费率呈正向变动,其余变量均与居民消费率呈现反向变动关系;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为居民收入分配结构,人口结构和城镇化水平次之,影响程度最小的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其次,消费需求影响因素对需求动力结构的动态影响方面,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和城镇化水平对需求动力结构具有反向冲击效应,而人口结构对需求动力结构产生正向冲击效应;从影响程度来看,人口结构对需求动力结构产生的动态冲击效应最大。

针对本文结论,可以得出如下启示:首先,引进城市和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扩大农民增收途径,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其次,稳步提高生育水平,优化人口年龄结构,转变传统养老思维,构建多元化养老体系;最后,合理控制城镇化速度,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兼顾硬件建设和以人为本的内涵式建设。

1.杜焱.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结构调整研究述评[J].湖南大学学报,2014(1)

2.吕月英.促进消费需求增长的思考[J].宏观经济研究,2013(4)

3.赵欢.对外贸易对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影响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14(27)

4.戴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4(4)

5.刘辉煌,李峰峰.动态耦合视角下的收入分配、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J].软科学,2013(12)

6.王雨,王建中.我国收入分配失衡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分析[J].经济与管理,2013(4)

7.聂正彦,马军敬.我国城镇化对消费需求效应的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3(35)

猜你喜欢

居民收入城镇化分配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数说陕西70年”之居民收入
遗产的分配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2018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国有经济对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效应
居民收入
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