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敛散性研究

2015-12-30西安欧亚学院西安710065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25期
关键词:流通业商贸区域

■ 刘 燕(西安欧亚学院 西安 710065)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内需驱动型发展模式不断深化,我国商贸流通业得到迅猛发展。现阶段,扩大内需和消费升级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商贸流通的发展方兴未艾。与此同时,我国商贸流通业竞争力相比发达国家而言差距明显,尤其是区域间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显著差距,不利于提升商贸流通业质量。也就是说,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不均衡性,可能成为影响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的一大硬伤。因此,一体化发展商贸流通业成为现阶段我国流通经济转型的一大任务。

一体化发展商贸流通业,一定程度上要求区域商贸流通业能够趋同发展。就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而言,将存在一定的收敛性。那么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是否收敛呢?国内学者大部分将研究聚焦在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区域差异特征上,忽视了对敛散性的研究。本文基于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区域不均衡的立场,探讨这种发展究竟是收敛还是发散,为以后进一步深化研究提供借鉴。

我国区域商贸流通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

(一)评价指标体系

区域商贸流通业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任务,在实际运用中,影响区域商贸流通业综合发展的指标较多。根据前人的研究,可得到区域商贸流通业的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采用因子分析对以上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的权重进行测度,最终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如表2所示。

(二)区域商贸流通业综合发展水平的测算

在确定我国区域商贸流通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及相关指标权重的基础上,本文利用加权求和法对我国商贸流通业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具体公式如下:

其中,D表示我国区域商贸流通业综合发展水平;Xi表示上述15个Ci经过无量纲化处理后的数据;wi表示相关指标的权重。

为了客观评价我国商贸流通业综合发展的区域变化,本文选取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2003年至2013年的数据进行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各省市统计年鉴等。涉及的商贸流通业相关产业包括批发与零售业、住宿与餐饮业等。

由于指标统计口径的不同,首先对相关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利用上文确定的相关权重,采用加权求和法测算2003-2013年我国各地区商贸流通业综合发展指数。为了便于观察,只列出东中西三大区域及部分地区的指数值,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商贸流通业综合发展指数差异较为明显,且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差距逐年递增,马太效应凸显,导致我国商贸流通业区域发展呈现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局面。特别进入2010年以后,北京、江苏明显处于第一梯队,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梯度差异也非常明显。

商贸流通业发展敛散性的研究方法设计

(一)理论模型与变量选取

关于敛散性模型的设定,Barro &Sala-i-Martin(1992)通过构建新古典增长的β收敛模型,为学术界的敛散性分析提供理论框架。本文基于该模型框架,构建t至t+T时期内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计量检验模型:

其中,yit表示初期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yi,t+T表示末期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α、β为模型的参数为系数,ε为随机扰动项。常数项α表示在稳态条件下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的增长率。根据Barro &Sala(1992)的理论,β即为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收敛速率,且若β>0,则表明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是绝对β收敛的,反之则为负收敛,即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是发散的。

表1 区域商贸流通业的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

表2 指标权重

表3 全国及分三大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绝对β收敛检验结果

表4 全国范围商贸流通业发展条件β收敛检验结果

表5 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条件β收敛检验结果

表6 中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条件β收敛检验结果

表7 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条件β收敛检验结果

在(2)式的基础上,又可以扩展为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条件β收敛模型,具体为引入相关变量,模型形式如下:

其中,xit即为收敛条件,一般是用于测度商贸流通业发展达到稳态的变量。

实际上,条件β收敛与绝对β收敛的判别方法基本相同,若收敛速率β>0,则表明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是绝对β收敛的,反之则为负收敛,即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是发散的。

(二)样本数据说明

以我国31个地区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研究时期跨度为2003-2013年。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区域经济之间差异明显,同时存在一定的梯度递减特征,因此在实证分析的过程中,本文将在全国范围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再将整个区域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分别进行商贸流通业发展敛散性的讨论。以上变量的指标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各地区的统计年鉴。

我国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敛散性的实证检验

(一)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绝对β收敛的实证与分析

分别以全国整体范围和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范围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绝对β收敛情况,实证结果如表3所示。

从商贸流通业发展绝对β收敛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全国整体层面的商贸流通业发展绝对β收敛系数值为0.070,并且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由此可见,对于我国整体层面,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是区域发散的,即地区之间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水平并不会趋同发展,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存在拉大的趋势。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绝对β收敛系数值分别为0.078、0.080和0.085,并且都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这也表明,不仅仅在全国范围内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是区域发散的,而且三大区域内部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也都不存在绝对β收敛的特征。

既然我国整体层面和三大区域层面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都不存在绝对β收敛,下一步本文将放开约束条件,将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敛散性放宽为条件β收敛检验。

(二)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条件β收敛的实证与分析

参考向佐谊(2012)等人的研究可知,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较多,且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市场化程度、外贸发展程度这4类因素是引起商贸流通业发展区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为此,在检验我国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条件β收敛的模型中,将逐一代入以上4类影响因素变量,分别检验这些因素对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力度。这4个变量分别记为ind、urban、market、open,分别采用非农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非农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市场化指数、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4个指标来衡量。

首先对全国整体层面商贸流通业发展进行条件β收敛检验,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通过表4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对于全国整体层面,引入各个影响因素变量后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条件β收敛系数值分别为-0.562、-0.142、-0.096和-0.646,均小于零,并且通过一定的显著性水平。由此可见,如果单一地考虑其中某个影响因素时,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出现了条件β收敛。从4个影响因素变量的回归结果来看,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市场化程度、外贸发展程度的回归系数都为正,且分别都通过了一定的显著性水平。这不仅表明本文关于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变量选取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同时也说明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市场化程度、外贸发展程度这四类因素都显著地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并且可以单独地对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条件β收敛性的原因进行经验上的解释。

下面,分别对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进行条件β收敛检验,回归结果分别如表5、表6和表7所示。

通过表5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对于东部地区层面,引入各个影响因素变量后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条件β收敛系数值分别为-0.376、-0.114、-0.129和-0.225,均小于零,并且通过一定的显著性水平。可见若单一地考虑其中某个影响因素时,东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出现了条件β收敛,即存在一定的区域间趋同效应。从4个影响因素变量的回归结果来看,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市场化程度、外贸发展程度的回归系数都显著为正,说明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市场化程度、外贸发展程度这四类因素都显著地促进我国东部对区商贸流通业发展,并且有利于促进该区域内商贸流通业发展在地区间进行趋同。

通过表6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对于我国中部地区层面,引入各个影响因素变量后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条件β收敛系数值分别都显著且小于零,可见若单一地考虑其中某个影响因素时,中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也出现了条件β收敛,即存在一定的区域间趋同效应。从4个影响因素变量的回归结果来看,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和外贸发展程度这三个变量的回归系数都显著为正,说明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外贸发展程度这三类因素都显著地促进我国中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并且有利于促进该区域内商贸流通业发展在地区间进行趋同。但是,市场化程度对商贸流通业发展收敛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可能与中部地区市场化发展不够成熟有关。

通过表7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引入各个影响因素变量后,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条件β收敛系数值分别都显著且小于零,可见若单一地考虑其中某个影响因素时,西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也出现了条件β收敛。同时,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这两个变量的回归系数都显著为正,说明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这两类因素都显著地促进我国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并且有利于促进西部商贸流通业发展在地区间进行趋同。市场化程度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虽然显著但数值较小,对外贸易水平对商贸流通业发展收敛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不仅在于西部地区市场化发展不够成熟,同时受外贸发展滞后的影响。

结论与建议

本文采用β收敛方法,研究了我国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敛散性。通过研究,可总结出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差异的演进趋势:

图1 2003-2013年我国区域商贸流通业综合发展指数

(一)短期内区域间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差异将持续扩大

由绝对β收敛分析可知,无论全国范围还是区域范围,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处于区域发散的阶段。首先,受地理区位和总体经济水平等的影响,我国区域间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差异的基数较高,东部地区由于具有良好的经济优势和地理优势,商贸流通业发展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其次,随着全球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区域间商贸流通企业的竞争也不断激烈。市场竞争则拉大了区域间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东部地区由于基础较好,显然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因此,就短期而言,我国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差距不仅不会缩小,还可能有不断拉大的趋势。

(二)长期内区域间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差异将逐步缩小

尽管短期内我国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差距有增大趋势,但随着流通现代化不断推进,长期来看区域间差距将缩小。首先,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梯度转移,能够使区域流通发展不断协同。西部地区通过承接产业转移,经济水平、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等都会得到提高,进而刺激商贸流通业发展。其次,我国正大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这将为商贸流通业的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前面实证分析也表明,我国整体层面和三大区域层面的商贸流通业发展均存在一定的条件β收敛,这也充分表明了区域间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相对趋同的效应。

根据本文研究可知,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较大区域差距的现状在短期内将是持续存在的,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但长期区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存在趋同的可能性。因此,现阶段因抓住各种机遇,并立足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基础,通过一系列路径对策,加速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区域收敛。最后,本文给出以下建议:一是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特色化发展商贸流通业,逐步形成具有一定区域特色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态势;二是通过核心主体引导,强化区域商贸流通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商贸流通核心的辐射带动效应;三是通过政策引导,强化区域之间的流通协调,建立先行区域反哺后发区域的机制,完善区域商贸流通合作体系;四是优化农村商贸流通渠道,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商贸流通体系,加速区域协调发展。

1.Barro R.J.&Sala-i-Martin.Convergenc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2,100(2)

2.Feder G.On Exports and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83(12)

3.曹振纲,金涛,马小勇.我国商贸流通业区域差异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商业时代,2011(33)

4.向佐谊.民族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研究—以湘西地区为例[D].中南大学,2012

5.齐云英.我国商贸流通业区域差异性分析[J].商业时代,2014(32)

6.石蕾,李洋.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碳排放强度差异及其敛散[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猜你喜欢

流通业商贸区域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