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

2015-12-29张荣丽刘永民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滴定管实验课医用

张荣丽,刘永民

(徐州医学院公共教育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4)

医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

张荣丽,刘永民

(徐州医学院公共教育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4)

实验是医用基础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本文总结医学院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经验,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医学院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医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实验内容

医用基础化学是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担负着为后续医学课程(如生物化学、药理学、生理学、卫生学等)打好基础的重任。而实验课是医用基础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综合了无机化学实验与分析化学实验,能够有效训练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独立获取知识及运用知识能力,对医学科技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1]。然而近年来,由于原有实验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落后等原因,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质量不高。为此,我们尝试对该课程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探索与实践,教学效果有了显著提高。现总结如下。

1 精选实验内容,新编实验教材

依据医用基础化学理论课时安排,将实验内容进行相应的优化整合,精选了16个实验,每个实验用5学时完成。同时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科学排序各实验项目,具体实验教学进度见表1。

我们把“溶液的配制”放在最前面,以训练学生称量、固体溶解、量取液体体积等基本操作。实验七“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可使学生初步掌握电子分析天平、滴定管的正确使用和滴定操作技术,巩固移液管、容量瓶的正确使用方法。在实验十一“水的总硬度测定”中,进一步巩固滴定分析基本操作。把实验十二“双氧水中H2O2含量的测定(氧化还原滴定法)”作为自行设计实验,掌握滴定分析在酸碱滴定中的应用后,再应用于氧化还原滴定,强化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另外通过“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实验,使学生学会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掌握仪器分析方法,学会标准曲线制作,用作图方法进行数据结果处理。笔者依据“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模式以及自身三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新编了《医学化学实验》教材,删除一些陈旧过时、重复的实验,增加相关现代化仪器分析实验内容与综合设计实验内容,达到了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且不过分依附于理论课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目标。

表1 医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进度表

2 认真做好预备实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本教研室在开展每个实验之前都会安排两位教师进行预实验。通过预实验,教师可以了解所用到的各种仪器是否正常、实验条件是否合理、药品是否失效等;能及时发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掌握实验的第一手资料,以应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在学生实验课前进行的预实验是课堂实验顺利进行的保证[2]。此外,预实验得出的结果,给批改实验报告提供了依据,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同样,课前预习实验对学生进行实验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预习,学生能够明确实验目的及原理,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动手操作前有大约30分钟的教师讲解时间,实验内容不能被详细叙述,教师必须把握住实验的重、难点。此外,在讲授中要将相关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等分解成若干个问题随机提问学生,以此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提问成绩记入学生平时成绩,可督促学生加强实验预习,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阐明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对用到的仪器,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规范的演示操作,向学生讲清操作要领和具体注意事项,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进行实验,避免出现错误或发生危险。如以滴定分析操作为例,说明其使用方法。酸碱滴定管在使用前,应先检查是否有漏水现象,如果酸式滴定管漏水,取下活塞涂上凡士林即可;如果碱式滴定管漏水,则上下调动玻璃珠位置。在装入标准溶液之前,应先用标准溶液润洗2~3次。在赶去滴定管尖端气泡和调整好液面后,就可进行滴定了。滴定时要善于控制溶液流速,刚开始反应可以“见滴成线”,接近终点时要做到需要一滴加一滴、需要半滴加半滴。当颜色发生突变且20 s不褪色时,即到达滴定终点。读数时应注意保持滴定管垂直,由于附着力和内聚力的作用,滴定管内液面呈弯月形。读数时,对于无色或浅色溶液,应读弯月面下缘的最低点对应的数值;对于有色溶液,应读弯月面上缘对应的数值。学生在使用滴定管时总喜欢左手拿锥形瓶振荡,右手操作活塞;对这个不良动作教师要演示错在何处,使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培养学生正确操作习惯。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发现学生错误操作及时给予纠正,这样既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又使学生掌握了常用仪器的规范操作方法。

4 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合理的实验考核制度可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长期以来,我们主要依据实验报告来评定学生实验课成绩,导致大部分学生不管实验成功与否,都编造与理论数值接近的实验数据及报告,以谋取高分。实验报告弄虚作假、抄袭等现象反映出以实验报告评定实验课成绩已不能适应实验教学的要求[3]。为此,根据实验课特点,本教研室对实验考核办法进行了改革,综合评定学生实验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实验考核成绩,实验总成绩按比例(约20%)计入医用基础化学期末成绩。由于每次实验表现都会影响到学生期末总成绩,所以学生能自觉完成所有实验任务。

我们对学生的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实验态度都给出了相应评分,并记入平时成绩。将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仪器不规范操作、实验纪律、实验后的清洁与整理工作等诸多方面列成条目,让学生明确每一项操作需注意的问题。对于观察到的不规范的实验操作,指导教师必须现场向学生指出错误所在,并记录下来。另外,实验考核既考操作也考理论,实验理论部分记入理论课考核中。期末结束前3周,要求学生针对本学期学习过的实验基本操作,如称量,溶液配制、移取、滴定等查阅资料,自行设计样品测定课题并交由教师审核,然后到实验室自主完成操作,教师对其进行综合考核。

通过改革医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不仅使学生熟练掌握了基本实验仪器操作,而且激发其实验兴趣和热情,极大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1]王趁义,杨金田,苏燕慧,等.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总体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高师理科学刊,2008,28(5):109-111.

[2]方苗利.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医用基础化学实验课教学质量[J].科教文汇,2012(4):59-60.

[3]李东升,史振民,巩育军,等.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2):22-24.

G420

A

1671-1246(2015)07-0096-02

猜你喜欢

滴定管实验课医用
75%医用酒精
75%医用酒精
微课在中职化学项目教学中的应用
——以“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微课教学为例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中和滴定实验探析
医用酒精如何配制
“自由”的实验课
上实验课
滴定管的10朵“疑云”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