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松训练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生命质量影响的研究
2015-12-29张晓华梁玉荣杨碎胜董振银
张晓华,梁玉荣,杨碎胜,董振银
(1.甘肃省肿瘤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2.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 兰州 730050)
放松训练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生命质量影响的研究
张晓华1,梁玉荣2,杨碎胜1,董振银2
(1.甘肃省肿瘤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2.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 兰州 730050)
目的 评价放松训练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7例受试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常规护理+放松训练,对照组常规护理。分别在放松训练前后应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量表(QLQ-BR23)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放松训练后干预组生命质量功能领域得分明显较对照组高,症状领域中疲乏、气短、失眠等有所缓解,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 放松训练能够抵消化疗导致的心理应激,缓解疲乏、脱发烦恼和疼痛等症状,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放松训练;乳腺癌;化疗;生命质量
化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多周期、长时间的化疗给患者带来诸多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顺应性和生命质量。放松训练是一种非药物临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近年来在心理学、护理学、医学领域被广泛应用。许多研究证明放松训练能够抵抗生理、心理应激的负面影响,促进患者身心平衡和协调[1]。本研究将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音乐放松训练和呼吸放松训练安排在患者化疗不同时段,应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量表(QLQ-BR23)评价放松训练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为促进患者康复提供策略和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在甘肃省肿瘤医院乳腺科住院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入组标准:(1)预计能完成3次以上化疗,包括新辅助化疗与术后化疗;(2)女性,年龄满18周岁,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能独立完成调查问卷;(3)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年龄大于65岁;(2)既往有精神病史或同时患有其他系统肿瘤、严重的慢性疾病者;(3)本人或家属拒绝参加本研究。
1.2 方法
1.2.1 分组 按照入组标准甄选受试者87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常规护理+放松训练;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共进行3个周期放松训练,包括渐进性肌肉放松、深呼吸放松和音乐放松训练,每日2~3次,每次10~30 min。将放松训练安排在化疗不同时段。
1.2.2 放松训练实施(1)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每天早晨和晚上进行。①基本原理:通常人的心理紧张和躯体紧张是并存的,当人预感到压力源存在时,表现为呼吸变浅、瞳孔放大、心率加快和肌肉紧张。渐进性肌肉放松及时通过肌肉从头到脚有序的收缩松弛,使练习者得以全身心放松[2]。②训练程序:由专门的护士指导患者训练,首先使患者体会上臂肌肉收缩和放松的感觉,再依次做从头到脚对全身各部位肌肉群进行收缩—舒张训练,各肌肉群保持紧张感10~15 s,然后放松15~20 s,通过肌肉群放松达到心理放松的目的。需要指出的是,进行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时,练习者并非只是单纯收缩—舒张肌肉群,而要注重体会放松的感觉[3]。③训练要求:尽可能为患者创造安静无干扰的训练环境,在护士的引导语提示下进行集中训练,或在背景音乐的引导下训练,也可以让患者戴耳机单独训练,既有音乐引导又避免外界干扰,音乐选择以舒适的自然音乐最佳。④注意事项:不要在饭后2 h内进行训练;完成一个流程后,不要突然起立,以免发生直立性低血压。
(2)深呼吸放松训练:安排在化疗中进行。①患者取舒适卧位,摘掉首饰、手表、眼镜等物,闭上眼睛,清空大脑。②要领:深吸一口气憋气3~5 s,再慢慢呼出,间隔10~20 s做一次,反复多次训练。深呼吸放松训练可以缓解化疗中的紧张情绪,保持情绪稳定。
(3)音乐放松训练:在化疗前、后闲暇时间进行,根据病情每天听1~2 h音乐,通过聆听音乐来达到舒缓紧张情绪、转移注意力、缓解化疗毒副反应的目的。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选择合适的音乐,如针对失眠选择《二泉映月》、石进的钢琴曲系列等,针对乏力、疲倦选择《梁祝》《雨中的旋律》《琵琶语》等舒缓的音乐,并指导患者在听音乐的同时进行内心意象放松,想象愉快的情绪、美丽的风景,想象体内白细胞和化疗药像抗癌勇士一样与癌细胞激烈斗争的场面[4]等。
1.2.3 化疗方案 CEF方案指环磷酰胺+表柔比星+5-氟尿嘧啶;AC序贯T指表柔比星+环磷酰胺(4周期)序贯多西紫杉醇(4周期);TC方案指环磷酰胺+多西紫杉醇;TEC方案指环磷酰胺+表柔比星+多西紫杉醇;TP方案指多西紫杉醇+顺铂。
1.2.4 评价工具 一般情况调查表由研究者参考国内外文献后自行设计,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和相关临床资料调查。
1.2.5 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量表(QLQ-BR23)包括QLQ-C30(V3.0)和QLQ-BR23两部分。QLQ-C30(V3.0)共30个条目,涉及5个功能领域,包括躯体、角色、情绪、认知、社会功能;9个症状领域包括疲乏、恶心呕吐、疼痛、呼吸困难、睡眠障碍、食欲不振、便泌、腹泻、经济困难。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量表(QLQBR23),其中23个条目用以测量疾病的症状、治疗的副作用、躯体形象、性功能及对将来的看法等,适用于不同治疗方式的乳腺癌患者。
1.2.6 效果评价时间 干预前问卷调查在化疗前1~2 d进行,干预后问卷调查在完成3个周期的放松训练(相当于3个周期的化疗)后进行。
1.2.7 资料收集 共发放问卷87份(其中干预组44份,对照组43份),回收87份,有效问卷84份(其中干预组44份,对照组40份),有效回收率96.6%,3份无效问卷皆因患者中途自行退出调查。
1.2.8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采用成组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对比
干预组和对照组在一般人口学资料与临床资料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2。
表1 干预组与对照组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n(%)]
表2 干预组与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n(%)]
2.2 生命质量对比
干预前对比:干预组和对照组生命质量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对比:干预组生命质量功能领域得分明显较对照组高,症状领域中疲乏、气短、失眠等有所缓解,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见表3。自身对比:干预组干预后生命质量功能领域得分明显升高,尤其是功能领域的总体健康状况方面,显著提高(P<0.05或P<0.01),症状领域躯体形象、未来看法和脱发烦恼等方面得分也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功能领域的增分和症状领域的减分差异不明显,仅情绪功能、总体健康状况、躯体形象得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见表4。
3 讨论
3.1 化疗的意义
化疗是乳腺癌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双向作用,一方面通过化疗杀死残存的癌细胞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命;另一方面化疗造成的副作用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常见的化疗毒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脱发、疲乏、月经失调、口苦、腹泻/便秘、发热、关节疼痛等。化疗毒副作用不但影响患者的治疗顺应性,而且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影响患者情绪,可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不利于康复[5]。
生命质量是患者个体对躯体症状、心理、社会各方面良好适应状态的综合评价[6]。现代肿瘤治疗模式不仅注重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更关注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并将其提高到与生存率同等重要的位置[7]。研究结果显示: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更易受到化疗的影响导致生命质量下降[8]。因此,关注和提高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生命质量是广大医护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研究应用的生命质量量表(QLQ-BR23)是专门针对乳腺患者设计的,经万崇华等[9]在国内应用证明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表3 干预前、后前两组患者者生命质量的对比(x2±s)
表4 干预后两组患者生命质量的自身对比(x2±s)
3.2 放松训练的意义
放松训练又称松弛疗法、放松治疗,是按照一定的练习程序,使患者有意识地控制或调解自身生理、心理活动以达到降低机体唤醒水平,调节因紧张而紊乱的功能[10]。研究证明,放松训练可以降低交感神经张力,使机体紧张水平下降,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活动维持在一个良好的平衡状态,有利于对抗各种应激反应[11]。放松训练在促进健康、缓解疼痛、改善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及心肺功能、减轻手术和化疗患者心理压力等方面的疗效是确切的,因此,被广泛应用在癌症、手术、高血压、糖尿病治疗和分娩中。临床常用的放松训练方法有渐进性肌肉放松、引导想象、音乐放松、呼吸放松、按摩等。
本研究将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呼吸放松训练和音乐放松训练安排在化疗过程的不同时段,由专职护士引导患者正确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生命质量功能领域得分明显较对照组高,症状领域中疲乏、气短、失眠等减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通过系统、规范的放松训练,使患者学会控制负性情绪、适应角色,用积极的心态应对化疗造成的心理应激,提高患者治疗顺应性;缓解化疗导致的疲乏、脱发烦恼和疼痛等症状,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放松训练作为临床心理护理有效的干预措施,简单易学、医疗费用投入少、疗效肯定,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况,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康复,而且能够缓解医护人员自身的工作压力,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能[2,12],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周晓蓉,刘美丽,高春燕,等.心理干预中放松训练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3,5(18):399-400.
[2]姜宏,王志红,严进,等.渐进性肌肉放松在控制焦虑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5,19(10):2084-2085.
[3]Phillip L R.健康心理学[M].胡佩诚,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4]李漓,王兵,刘雪琴.认知行为技术在癌症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1998,14(9):487.
[5]孙红,王皓,马瑾路,等.乳腺癌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2):99-100.
[6]李艳青.心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应对方式的影响[D].兰州:兰州大学,2011.
[7]Marcus S M,Flynn H A,Blow F C,et al.Depression symptoms among pregnant Women screened in obstetrice setting [J].J Womens Health(larchmt),2003,12(4):373-380.
[8]李红丽,赵海平,马莉.乳腺癌根治术后化疗期患者应对方式与活动参与功能的关系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4,3(11):32-34.
[9]万崇华,杨铮.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BR53中文版的应用评价[J],肿瘤,2006,26(2):184-187.
[10]郑延平.生物反馈的临床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1]杨银,杨斯环,张莉.放松训练对脑电、心率变异及情绪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8):522-524.
[12]周晓蓉,张尚军,李晓梅.放松训练的应用研究及对护理工作的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129-131.
R737.9
A
1671-1246(2015)07-01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