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中职化学项目教学中的应用
——以“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微课教学为例

2019-04-04余光忠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玻璃珠锥形瓶读数

余光忠

(湛江卫生学校,广东 湛江 524037)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开展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项目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真正的主人,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索新知识,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某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本文以“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为例开展项目教学,并在项目教学中应用微课,现介绍如下。

1 教学要求

正确使用碱式滴定管,确定待标NaOH溶液的浓度,将项目分为8个子项目(碱式滴定管的洗涤操作、碱式滴定管的检漏操作、操作溶液装入滴定管操作、碱式滴定管赶气泡操作、控制滴定管中溶液流速操作、滴定管的滴定操作、滴定终点的判断操作、滴定管的读数和计算),针对每个子项目制作一个微课。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项目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巩固碱式滴定管操作的理论知识,掌握碱式滴定管的洗涤、检漏、装液、赶气泡、滴定、读数等技巧。

2.2 教学过程与方法

通过项目教学,让学生在教师以及同伴的帮助下,了解碱式滴定管的洗涤、检漏、装液、赶气泡、滴定、读数等一般工作流程,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项目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以“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为例,在这个项目中,笔者将碱式滴定管的洗涤、检漏、装液、赶气泡、滴定、读数等相关实例结合起来,以酚酞为指示剂确定终点,最终得到NaOH溶液的准确浓度。本项目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和同学交流合作,用不同的方式达到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

教学重点:碱式滴定管的洗涤、检漏、装液、赶气泡、滴定、读数。在教学过程中,用微课演示碱式滴定管的操作流程,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得NaOH溶液的准确浓度。

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1)原则上,大部分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可自行完成项目;(2)对于基础较差的个别学生,教师可给予其更多帮助,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4 教学策略

(1)播放微课。本项目共有碱式滴定管的洗涤、检漏、装液、赶气泡、滴定、终点确定、读数等8个子项目的微课,教师在教学中播放微课并解读,以降低学生操作碱式滴定管的难度,如有疑问,学生可要求重新观看某一子项目的微课,每段时间为 1~2 min。

(2)现场操作演示。观看微课后,每组抽选一名学生进行现场操作演示,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其他组学生对其操作情况进行评价。

5 教学评价(见表1)

表1 学生现场操作演示互评表

6 教学过程

采取观看微课和现场操作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课前把8个子项目制作成微课,课上将8个子项目以视频形式向学生展示。

微课1:碱式滴定管的洗涤操作。使用碱式滴定管前,应检查橡皮管长度是否合适,是否老化、变质;玻璃珠大小是否适当,玻璃珠过大则不便操作,过小则会漏水。

用洗液对滴定管进行洗涤,洗涤后,先用自来水将管中附着的洗液冲净,再用蒸馏水涮洗2~3次。洗净的滴定管的内壁应完全被水均匀润湿而不挂水珠,否则应再用洗液浸洗,直至洗净。

学生演练1:碱式滴定管的洗涤操作。

微课2:滴定管的检漏操作。使用滴定管前,必须严格检查,确保不漏。将碱式滴定管装满蒸馏水,之后直立5 min,若管尖处无水滴滴下即可使用。检查漏液的滴定管,重新装配,直至不漏。对于检漏合格的滴定管,需用蒸馏水洗涤3~4次。

学生演练2:碱式滴定管的检漏操作。

微课3:操作溶液装入滴定管操作。将试剂瓶中的操作溶液摇匀,使凝结在瓶内壁上的液珠混入溶液。将操作溶液小心地直接倒入滴定管中,不得用其他容器转移溶液。在加入操作溶液前,应先用少量此种操作溶液洗滴定管2~3次,以除去滴定管内残留的水分,确保操作溶液的浓度不变。倒入操作溶液时,右手拿住细口瓶往滴定管中倒入操作溶液,让溶液沿滴定管内壁缓缓流下。每次用10 ml操作溶液洗滴定管,用操作溶液洗滴定管时,务必使操作溶液洗遍全管,并使溶液与管壁接触1~2 min,每次应注意玻璃珠下方的洗涤,并尽量放尽残留溶液。

学生演练3:碱式滴定管装入操作溶液操作。

微课4:碱式滴定管赶气泡操作。用操作溶液清洗滴定管后,将装满溶液的滴定管垂直地夹在滴定管架上,左手拇指和食指放在稍高于玻璃珠所在部位,并使橡皮管向上弯曲、出口管斜向上,之后往一旁轻轻挤捏橡皮管,使溶液从管口喷出,再一边捏橡皮管,一边将其放直,这样可排除出口管的气泡,并使溶液充满出口管。

学生演练4:碱式滴定管赶气泡操作。

微课5:控制滴定管中溶液流速操作。控制滴定管中溶液流速时,左手拇指在前、食指在后,捏住橡皮管中玻璃珠所在部位稍上的地方,向右挤橡皮管,使其与玻璃珠之间形成一条缝隙,从而放出溶液。注意不能捏橡皮管中玻璃珠下面的地方,以免松手时空气进入橡皮管,形成气泡,也不要用力捏压玻璃珠,或使玻璃珠上下移动,否则不能放出溶液。

控制滴定管中溶液流速的方法:(1)使溶液逐滴流出;(2)只放出一滴溶液;(3)使液滴悬而未落。

学生演练5:逐滴加溶液,先只加1滴溶液,再加半滴溶液。

微课6:滴定管的滴定操作。滴定通常在锥形瓶中进行,锥形瓶下垫一块白瓷板为背景,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瓶颈,瓶底离瓷板2~3 cm。调节滴定管高度,使其下端伸入瓶口约1 cm。左手按前述方法操作滴定管,右手运用腕力摇动锥形瓶,使其向同一方向做圆周运动,边滴加溶液边摇动锥形瓶。

在摇动锥形瓶时,要注意不要使溶液溅出,不要使瓶底碰到白瓷板,更不要前后摇动。一般在滴定开始时,瓶中颜色无可见的变化,此时可加快滴定速度,一般为10 ml/min,即3~4滴/秒,滴到一定时候,滴落点周围会出现暂时性的颜色变化。

每次滴定最好从读数0.0 ml开始,也可从0.00 ml附近的某一读数开始,这样可减小误差,提高精准度。

学生演练6:碱式滴定管的滴定操作。

微课7:滴定终点的判断操作。在离滴定终点较远时,颜色变化立即消逝。临近终点时,变色甚至可以暂时地扩散到全部溶液,不过在摇动1~2次后变色完全消逝。此时,应改为滴1滴,摇几下。等到必须摇动2~3次后,颜色变化才完全消逝时,表示离终点已经很近。此时,可微微转动活塞,使溶液悬在出口管嘴上形成半滴,但未落下,用锥形瓶内壁将其沾下。然后将瓶倾斜,把附于壁上的溶液滴入瓶中,再摇匀。如此重复,直到刚刚达到终点时出现的颜色不再消逝为止。一般30 s内不再变色即到达滴定终点。

学生演练7:滴定到终点,学会判断终点颜色,训练加1滴、半滴的操作技能。

微课8:滴定管的读数和计算。滴定开始前和滴定终了都要读取数值。读数时可将滴定管夹在滴定管架上,也可以从管架上取下,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滴定管上部无刻度处,使滴定管自然下垂,两种方法都应使管保持垂直。滴定管中的溶液会形成一个弯泫面,即待容量的液体与空气之间的界面。无色或浅色溶液的弯液面下缘比较清晰,易于读数。读数时,使弯液面的最低点与分度线上边缘的水平面相切,视线与分度线上边缘在同一水平面上,以防止视差。因为液面是球面,改变眼睛的位置会得到不同的读数。

为了便于读数,可在滴定管后衬一读数卡。读数卡可用黑纸或涂有黑色长方形的白纸制成。读数时,手持读数卡放在滴定管背后,使黑色部分在弯液面下约1 mm处,此时便可看到弯液面下缘的最低点。

注意读取初读数与终读数时应采用同一读数方法。刚添加完溶液或刚滴定完毕时,不要立即调整零点或读数,而应等0.5~1.0 min,以使管壁附着的溶液流下来,使读数精准可靠。读数须精准至0.01 ml。读取初读数前,若滴定管尖悬挂液滴时,应该用锥形瓶外壁将液滴沾去。在读取终读数前,如果出口管尖悬有溶液,此次读数则不能取用。

学生演练8:练习滴定终点的读数操作。

7 结语

以“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为例开展项目教学,并辅以微课,创设项目教学情景,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程知识,掌握操作技能。学生以学习小组方式开展学习,完成项目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把微课和项目教学联系起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创新的艰辛与乐趣。

猜你喜欢

玻璃珠锥形瓶读数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玻璃珠去看海
玻璃珠去看海
“0”的读法和要领
关于游标卡尺读数问题易错点的剖析
隔空灭火
我玩“老”游戏来健身
吞吞吐吐的瓶子
仪器工作原理决定了仪器的读数规则
氨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