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的人民币区域化发展

2015-12-29曹志鹏马翠萍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西安710021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31期
关键词:区域化经济带汇率

■ 曹志鹏 马翠萍(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西安 710021)

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推行人民币区域化的可行性

(一)中国的经济实力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人民币区域化奠定了基础

2013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92403 亿美元,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12%,仅次于美国。2013年外汇储备达到了将近38395.5 亿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的30%以上,如此高额的外汇储备为中国对外贸易及融资提供了保障;对外贸易规模上,中国位居世界第二,在提供最终产品市场中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币值稳定性方面,币值的稳定情况主要体现在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可以通过发行国的汇率和通货膨胀率来衡量,从2005年人民币汇率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的波动幅度在2%以内,且通货膨胀率一直控制在3%左右。这些都为人民币的区域化乃至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货币体系需要人民币区域化

现今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一直处于国际货币的主导地位,任何一国货币国际化的行动如果不依靠区域内的集体合作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冰岛危机很好的说明了货币区域在抵抗经济危机表现出的优势,寻求区域合作成为各国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共同意愿。再者,近年来,人民币东亚货币合作中所体现的汇率稳定及在周边国家的流通情况,与俄罗斯贸易中进行双边本币结算的尝试与进展,到2015年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七大结算货币,且增速很快,增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国家对人民币的持有意愿与信心。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其他国家货币的不可替代性

与人民币区域化相关的是俄罗斯提出的“卢布国际化”,但俄罗斯从经济转型以来,一直面临着高通货膨胀率和币值不稳定的问题,降低了人们持有卢布的信心。根据俄罗斯联邦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俄罗斯2014年的通货膨胀率为11.4%,是继2013年通货膨胀率13.3%之后的最高水平,刘洪钟、张振家(2011)认为俄罗斯的高通货膨胀率加上转型过程中对美元的较高程度的依赖性,在加剧金融风险的同时,使其在汇率与利率方面也丧失了作为政策工具的职能;从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贸易规模上来说,俄罗斯无论是贸易规模还是进出口投资及国民生产总值上来说都不具备货币国际化的条件。虽然,俄罗斯卢布在独联体国家间结算如今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因其本身遗留的一些政治历史问题,有碍于卢布的国际化进程。故不管从币值稳定性上来说还是从贸易规模经济实力上来说,人民币都更有机会成为主要使用货币。

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人民币区域化的阻碍因素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贸易产品人民币计价能力弱

以与中亚五国与俄罗斯的贸易为例,中亚五国总占地面积400 万平方米左右,总人口将近6000万,都拥有大量能源金属矿藏储备,哈萨克斯坦更被誉为“能源与原材料基地”,在对我国与中亚的贸易结构进行分析可知,我国出口到中亚的主要是机电产品、机器配件等轻工产品,从中亚进口的主要是石油、天然气、矿产品等资源类产品;从图1中可以看到,中国进出口中亚的货物总额较俄罗斯的增速略快,但中国与其贸易主要以顺差为主,2013年俄罗斯对我国的出口还出现了下滑趋势;虽然2013年中亚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了500 亿美元,但其占中国在亚洲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例为2.3%左右,远远没有发挥其能源在中国应有的出口优势。在我国与俄罗斯的贸易中,俄罗斯是中国重要的能源进口国,虽然中俄双方正在积极推动在贸易中使用双方的货币进行计价,并在2014年签署了1500亿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但人民币与卢布之间并没有直接汇率,仍是以美元做中介进行换算。总的来说,不管是中国出口的机械类还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对石油、天然气资源类等大宗商品均是以美元计价,客观上使得在中亚及俄罗斯推行人民币自由兑换及区域化具有难度。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国家金融一体化程度普遍较低

Takagi &Hirose(2004)认为主要有7 种量度金融一体化的方法,从其定性指标市场规则限制法进行分析,市场规则限制法指的是如果没有任何约束限制资本和金融服务的自由运动,可认为两个金融市场是完全一体化的。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国家之间为更好的发挥本国货币政策的作用,对资本流动和金融服务的出境限制较多;其次,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国家主要由发展中国家组成,其经济和基础建设相对较落后,金融市场的发展还不完善,还没有实现资本的自由兑换;对其而言,发展经济是其首要目标,对金融的改革及满足金融产品多样化和自由交易,因其本身具有的风险性,持有观望和保守的态度。

(三)推动资本开放的同时保证人民币币值稳定具有挑战性

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及人们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增加了市场对人民币持有的信心。但根据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提出的三元悖论,一国的三个经济目标即独立的货币政策、稳定的汇率和资本的完全流动不能够同时实现,这三个经济目标需要在牺牲一个目标的前提下来保证另外两个目标的实现。目前货币政策是我国进行宏观调控重要且有效的工具,需要继续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资本的自由流动是我国真正实现“走出来”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怎么协调汇率稳定性和资本的流动性将是在推行人民币区域化及国际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人民币区域化的推进路径

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人民币区域化既需要各国政府加强对话,建立相关的合作机制框架,又离不开企业贸易产品计价能力的提高,同时需要金融银行类企业能够在人民币的支付及回流中提供相应的服务等相关各方的共同努力。

(一)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国家之间政治层面的政策对话

区域内的货币合作是市场推动的结果,但更是各国政府有意愿并积极参与合作的结果。不管是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还是欧盟经货联盟的成立,都是各参与国积极协商共同参与的结果。从欧元区的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到东亚各经济体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建立的危机应对机制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失效性,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进行区域合作时应加强合作机制建设的有效性和制度化,建立多边对话关系加强政策沟通,并共同设立区域货币合作的长期目标。

目前由中国主导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建设银行,对推动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国家之间的合作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它将会逐步解决类似中亚的亚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并将会广泛的募集到各个参与国家的闲散资金进行投资,并有望在资本项目下(如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债券等)推动人民币的流通。除此之外,中国与俄罗斯正在积极推进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的成立。但总的来说,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关于货币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合作内容主要是签订货币互换协议,合作的内容有待进一步加深。

(二)转变贸易产品结构以提高企业议价能力

随着丝绸之路沿线铁路的修建,各个国际班列的开通,沿线贸易成本将进一步降低,贸易时间缩短,进一步鼓舞了企业之间的贸易往来,寻求简便高效低汇兑成本的贸易,将会是沿线各个国家企业共同追求的。

产品的异质性和高科技含量是评价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也是企业在贸易出口中有没有话语权的重要指标,王琼、张悠(2013)通过对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影响因素分析得出结论,产品的异质性即产业内贸易水平的高低与跨境人民币结算额有着负相关的关系,故要成为双边贸易中的结算货币就需要出口的产品具有科技含量高、可替代性低的特点和具有一定的垄断国际市场的能力。故中国企业应逐步转变出口的贸易结构,由多以加工中间产品出口转化为技术软件专利等出口,逐渐改变在议价能力中的弱势。

图1 2012年、2013年中国对中亚及俄罗斯货物贸易进出口额

(三)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金融一体化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西北地区与中亚国家发展普遍落后,商业银行的服务能力偏低,提供的金融类产品种类少,且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没有建立对各个国家贸易结算进行统一处理的中央银行,我国商业银行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开设境外分支机构较少,据此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适当的放宽商业银行跨境设立分支机构的监管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并对其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项目建设与投资相关的贷款与担保给予优惠性的政策支持。其次,加强货币服务能力建设,鼓励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涉及国家众多且有很多小国家,可以逐渐实施人民币对这些小国家使用货币的直接报价,这样既可以给双方的贸易结算提供方便又可以避免采用第三方货币进行转换时带来的风险;同时将银行业务与互联网充分结合起来,发挥互联网在提供金融服务时快捷、简便、普遍性等优势,加快跨境人民币结算系统的对接与处理规则的制定。最后,加快人民币离岸金融体系的建设,完善人民币的回流机制。目前仅仅依靠香港难以满足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对人民币的需要,需要建立新的人民币结算离岸市场来帮助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同时加强人民币在境外流通监管与设计境外回流机制。

(四)增强汇率弹性与适应性并完善人民币的汇率机制

维持人民币币值的长久稳定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实现物价的相对稳定即通货膨胀率较低,二是有效规避因汇率的波动导致的资本投机性转移行为。为了维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使人民币长久具有吸引力,推动人民币成为贸易中的结算货币,需要增强汇率的弹性与适应性。

理论上,两国之间的汇率主要是由两国的价格水平、经济增长率和利率的差异所决定的,赵志君、陈曾敬(2009)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对一国而言,其实际汇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都成正向关系,中国的实际汇率与美国的经济增长率成反向关系,并提出要让价格在实际汇率中起主要的调节作用。目前中国逐渐推行利率的市场化,故对汇率的适应性方面应从经济增长率与价格方面着手,继续坚持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总的来说,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推行人民币区域化理论上具有很大的可行性,但因贸易中产品结构转变、金融市场的完善等阻碍因素的改进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此外,政治、军事等综合国力也是影响国际化进程的重要因素,故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推动人民币区域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应从加强贸易合作入手逐步推进,并以金融市场的改革和逐步完善以及跨境金融服务能力提高为基础来推动。

1.刘洪钟,张振家.转轨经济的去美元化:以俄罗斯与东欧为例[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1(1)

2.王琼,张悠.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影响因素的经验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3(7)

3.赵志君,陈增敬.大国模型与人民币对美元的评估[J].经济研究,2009(3)

4.张成思,胡志强.从世界主要货币国际化历程看人民币国际化[J].亚太经济,2012(3)

5.李中海.卢布国际化战略评析[J].俄罗斯研究,2011(4)

6.刘洪钟,杨攻研.“欧元乐园”的迷失与重建[J].当代亚太,2011(2)

7.李晓.东亚货币合作为何遭遇挫折?[J].国际经济评论,2011(1)

8.李建民.“丝路精神”下的区域合作创新模式[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12)

猜你喜欢

区域化经济带汇率
强化区域化管理 聚焦信息化建设
城燃企业区域化管理模式下技术创新体系搭建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阿尔金山西部区域化探数据处理方法对比研究
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何去何从
人民币汇率向何处去
越南的汇率制度及其汇率走势
前三季度汇市述评:汇率“破7”、市场闯关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职工代表区域化协作管理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