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你X”的意义类型与话语推理机制
2015-12-28
“就你X”的意义类型与话语推理机制
郭奇军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10)
摘要:“就你X”是汉语口语中表主观评价意义的常见结构之一,可表示埋怨、责怪、不屑、认同、赞许等不同意义。该结构整体上表示说话人对事件“你X”的一种主观评价,其话语功能在于希望评价对象继续、停止或改变X这一行为,听话人对该结构话语功能的理解是通过回溯推理来实现的。
关键词:“就你X”;意义类型;主观评价;形成机制
我们注意到,现代汉语口语中有这样一种结构,如:
(1)张老师看都没看一眼,拿过来,顺手甩到讲桌里,十分不耐烦地说:“就你事多,还不快回座位!”
(2)吕秀才:确切地说,应该是在公众领域发表
意见的权利!
郭芙蓉:就你能,就你有学问,就你懂的多!
吕秀才:咳……我就是补充一下,又没别的意思。
(3)范英明眼睛一亮:“就你小子鬼点子多。”
以上三例中,划线部分都表示说话人对受话方的一种主观评价,例(1)中说话人埋怨唯独受话人事最多;例(2)中说话人对受话人表现出不屑态度,表意上大致相当于不只有你一个能人,不只你一个人有学问,不只你一个人懂得多;例(3)中说话人对受话人持赞许态度,只有你才能想得出这样的好办法的意义。
表现形式上,该结构常出现在自然会话中,整个结构前后多伴有“说、道”等言说动词,“你”趋向固定化,多为“你、他、你们、他们”①事实上,还存在“就他/他们X”结构,表义上该结构与“就你X”都表达说话人对X这一事件的主观评价,不同的是,该结构不具有明显的“取言之效”功能。此外,根据对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所收集例句的统计,“就你X”结构的用例远远多于“就他/他们X”结构的用例,因此在本文的论述中暂不涉及“就他/他们X”结构。等人称代词,用来指代说话人评价的对象。意义上整个结构并不陈述一个具体事件,而表示说话人对听话人或第三者所从事动作、行为等的一种主观评价,“你/他”的意义变得抽象化与泛化。试比较:
(4) a.李滨声惊呼:“咱北京眼下就你们这儿全年坚持上戏,你们再拆了,那北京就没戏唱了!”
b.吴文英笑道:“你呀,还是当年的脾气,就你活泼。”
c.昨夜闲聊,朋友笑道……,我就觉得奇怪,为什么唯利是图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了几百年,艺术品市场和证券市场也有几百年历史,怎么就没想到可以把艺术品像股票那样打包上市,拆分销售呢?别人都傻,就你聪明?②
显然,(4a)所陈述的是一具体事件,(4b)、(4c)表示说话人对听话人(所评价对象)的主观评价,(4c)中“你”已不只限于听话对象“朋友”,而指和朋友具有同样想法“想到可以把艺术品像股票那样打包上市,拆分销售”的人。
本文将在语料库的支持下具体分析该结构的意义类型,并探讨其意义形成的话语推理机制。为表述方便,在下文中用“就你X”来代称该结构。除标注外,文章所选用例均出自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
一、“就你X”结构的意义类型
(一)埋怨、责怪义
(5)“我知道你是爱那个面子!你还是天真幼稚,现在普天下谁还要面子?要面子一股子穷酸,不要面子享荣华富贵。就你小林清高?看你的穿戴神情,也是改不掉的穷酸受罪模样。
(6)“你老嚷什么?”大胖子不耐烦地训宝康,“就你烦人,没个眼力价,这会儿有你什么事?再嚷把你轰出去。”
例(5)中,说话人埋怨对方太要面子,太清高,认为在当下社会中不该死要面子,更不该独守清高。同理,例(6)中说话人指责对方太烦人,意为别烦人了。
此类结构中的X多为表示消极意义的词或短语,如“泪多、事多、烦人、没规矩、死心眼、假正经、臭讲究”等。整个结构表达“只有你具有这一消极行为”的意义。
(二)看轻、不屑义
(7)“这又是何必呢?这鱼又不是我的,是给许副主任送回家的,人家都不说,就你是人尖子,受不得一丁儿点委屈。”
(8)这家里 好像就你能,就你是个人物!才十三岁就像个小妈似的,滚一边去!
(9)“你 以为就你有压力,就你需要咨询?”
以上3例中“就你X”表达“不只你一人具备某种能力、品质或具有某种需求”的意义,说话人否定受话方并给予评价。例(7)的句义为不要以为只有你是人尖子,实质上妻子在告诫丈夫不要自以为是。例(8)中说话人认为家里不只有她一个能人,说话人以这种方式达到否定受话方的目的。例(9)中,说话人认为不只“你”一个人有压力,不只“你”一个人需要咨询,其他人也有同样的问题。在说话者的心中,存在着一个“压力程度”等级序列,说话人正是基于这种等级序列的判断,对咨询者提出批评、责怪,如我们可以在该句子的后面加上“有人比你压力更大、更需要咨询”。
此类结构中的X在意义上常与人们的金钱、能力、学识等相关,如“懂、鬼、聪明、活泼、明白、英明、有文化、有钱、知道得多”等。整个结构前一般可以加上“好像,别以为”构成“好像就你X、别以为就你X”结构,部分句子末尾带问号表示反问。
该类结构中的X多为表积极意义的词或短语,表消极意义的词或短语较难进入该结构。少量消极意义的词语可进入该结构,但并非表示“不屑、看轻”的意义。
(10) a.就你聪明→别以为就你聪明就你知道的多→别以为就你知道的多
b.就你事多→*别以为就你事多就你死心眼→*别以为就你死心眼
c.就你倒霉→?别以为就你倒霉就你
傻→?别以为就你傻
(三)赞许、认同义
(11)范英明眼睛一亮:“就你小子鬼点子多。”
(12)他嘿嘿笑了:“大姐,就你看透了。我哪儿还敢晚上开车?我抓歹徒得罪了不少人,上次就是晚上开车让人砍了几刀。”
例(11)中范英明对听话人持赞许态度,意义相当于“只有你鬼点子多”,例(12)中,说话人认为只有大姐可以懂得的他的想法,说话人对受话方大姐的行为、观点表示认同。
此类结构中X多为表积极意义的词语或短语结构,整个结构表达“只有你具备某种积极行为”意义。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说的积极行为、消极行为并非事件本身的属性,而是相对说话人来说的,即这一行为符合、不符合说话的认知、情感、态度或对说话人有积极、消极的方面影响,它是说话人主观性①关于该结构的主观性,我们将在下文详细论述。在语言结构中的体现。
事实上,“就你X”所表示的各种意义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如说话人在表示“看轻、不屑”义的同时就带有说话人对听话人的怨责、不满态度,如上面的(7)、(8)两例。部分“就你X”结构存在歧义,具体表示哪种意义跟其出现的语境相关。
(13) a.就你事多→没人比你更事多了→*别以为就你事多
就你死心眼→没人比你更死心眼了→*别以为就你死心眼
b.就你聪明→没有别人比你更聪明了→别以为就你聪明
就你知道的多→没有别人知道的比你多了→别以为就你知道的多
c.就你操心→没人比你更操心了→别人都不操心,就你操心→别以为就你操心,有人比你更操心
就你有压力→没人比你更有压力了→别人都没压力,唯独就你有压力→别以为就你有压力,有人比你更有压力。
由上面的变换可以看出,消极意义的词或短语一般只表示“埋怨、责怪”义,而表积极意义的词或短语根据所处语境的不同可表示“埋怨、不屑、赞许、认同”等不同意义。
二、“就你X”的主观性及话语推理机制
(一)“就你X”的主观性
语言的主观性是指说话人在话语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说话人的自我成分,也就是说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时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1][2]。交互主观性是在自然语言中,言语主体通过语言结构来表达自己对听话人的态度、信念特别是“面子”和“自我形象”的关注[3]。Austin把言语活动中言语行为主体所传达的意义分为三类:“以言指事”、“以言行事”、“以言成事”。[4]“以言指事”是指说话人S向听话人H陈述某一事件X,“以言行事”指说话人S向听话人H陈述某一事件X的同时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等,“以言成事”是说话人S在说出话语X时所期望达到的结果。“以言指事”是话语字面本身所传达的意义,“以言行事”与“以言成事”都是说话人主观性在话语活动中的体现,“以言成事”强调言语行为所带来的结果,其目的在通过某言语行为达到某种言语效果,深层次上与其所要实现的话语功能是联系在一起的。
“就你X”所表达的“责怪、埋怨、看轻、不屑、认同、赞许”义并非是字面意义,而是说话人主观态度在话语活动中的表现,其功能是语用性的,主要用来达到说话的目的,因此不具备真值条件的意义。如:
(14)他怕暴漏情况,说“就你能,就你知道的多!”
上句的“就你能,就你知道的多”并非陈述听话人能,听话人知道的多这一事实,而是通过“不只有你一个能人,不只有你一个人知道这么多”这种说话人的主观性假设来达到制止说话人继续说下去的目的。事实上,还存在除听话人外其他人知道这一情况的可能性。“就你X”的这种假设性充分体现了以言者为中心,发言之力,取言之效的话语推理机制。
(15)“你再撵我我还不走了。”她继续嘟嘟哝哝地说,“摆什么臭架子,就你有情调?傲什么呀?”
(16)他嘿嘿笑了:“大姐,就你看透了。我哪儿还敢晚上开车?
刘大为认为,言说动词句和言语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5]“以言行事”的“事”及“示言外之力”的“力”会通过言说动词表示出来,不同的言说方式会表达不同的言语意义。“嘟嘟哝哝地说”表明了说话人对听话人的不满;相反,“嘿嘿笑”说明说话人对听话人的赞许态度。
此外,在部分句子中说话人的主观态度会通过言说方式之外的词语表现出来。如:
(17)张老师看都没看一眼,拿过来,顺手甩到讲桌里,十分不耐烦地说:“就你事多,还不快回座位!
(18)“好俺的乖孙孙哩,不哭,不哭,咱们吃浆糊,就你妈瞎积极,好好的牛奶给了人,哪怕给咱留一半哩?”
(二)“就你X”的话语功能与推理机制
Grice指出:“会话意义不是话语语言所表达的常规意义,而是指非规约的特殊意义。理解会话意义需要通过字面意义,结合语境进行推导。”[6]话语交际的语境是“一个心理结构体,不仅包括交际时的上下文、即时的物质环境,也包括一个人的知识因素,已知的全部事实、假设、信念及一个人的认知能力等”。[7]
“就你X”的主观性不仅体现在说话者陈述事件的真值与否、说话的方式与态度上,更体现在说话人以自己的认知、情感、道义、信念来衡量、评判这一事件的积极与消极上。换言之,X这一事件的积极与消极与否所体现的是说话人的一种主观评判,它是说话人“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的主观印记”。说话人是试图通过对X这一事件的评价进而达到说话的目的。即“说话人通过施行某一言语行为间接地施行了另一言语行为”[8],而听话人对说话人所要意义的理解是通过回溯推理来实现的。回溯推理是一种基于常识和事理的推理,其结论不为真,但很可能为真。[9]
1.肯定功能、认同X这一事实
(19)范英明眼睛一亮:“就你小子鬼点子多”。
(20)他嘿嘿笑了:“大姐,就你看透了。我哪儿还敢晚上开车?我抓歹徒得罪了不少人,上次就是晚上开车让人砍了几刀。”
以上2例中,听话人实施了某一行为,这一行为对说话人来说是符合他内在认知、情感、道义、信念的,整个结构表达的是对X这一事实的认同。例(19)中的“就你小子鬼点子多”起到拉近话语双方关系的作用,例(20)中“就你看透了”通过对对X认同进而起到继续话题的作用。听话人对这种表肯定功能“就你X”结构的回溯推理①这里的回溯推理过程是以听话人为视角论述的,如当听话人受到表扬时,说明他的动作行为符合说话人的认知、道义、情感等,因而听话者可以继续话题,发表看法等。肯定功能、否定功能是建立在听话人对说话人话语意图理解推理基础上的,即听话人对发话人说话意图的理解。事理是会话双方建立在会话合作原则基础的一种共同约定,否则会话过程无法顺利继续。过程如下:
回溯推理(一)
事理:如听话人的言语、行为等符合说话人的认知、情感、道义、信念等,则会得到说话人的认同、赞许。
事实:听话人得到说话人的认同、赞许。推论:听话人所实施的行为是对的。功能:肯定功能,认同X这一事实。
2.否定功能,希望改变或停止X这种行为
(21)我一听急了,冲爸爸嚷起来:忙忙忙,就你最忙,我和妈妈来北京一年多了,你从没带我出去玩过,就连学校里组织的旅游也是我跟妈妈去的。
(22)躺在床上的孙主任呵斥老婆道:“你哭啥呢!就你泪多!”
当听话人的行为X不符合说话人内在的认知、情感、道义、信念等时,“就你X”所表达的是否定功能,即说话人试图通过对听话人的怨责、不屑进而达到制止或改变听话人这一行为的目的。例(21)中,说话人认为不只有爸爸一个忙人,其实是女儿在表达自己对爸爸的不满,埋怨爸爸没有带自己出去玩。女儿通过“就你最忙”这种反话正说的方式来达到改变爸爸不带自己出去玩的目的。例(22)中“泪多”本身为贬义色彩的词语,说话人通过陈述泪多这一事实以达到制止听话人哭的目的,在意义上等于“别哭了”。听话人对表否定功能“就你X”结构的回溯推理过程如下:
回溯推理(二)
事理:如听话人的言语、行为等不符合说话人的认知、情感、道义、信念等,则会受到说话人的看轻、不屑、埋怨、责怪。
事实:听话人受到说话人的看轻、不屑、埋怨、责怪。
推论:听话人很有可能错了。
功能:否定功能,希望改变或责令停止这一行为。
三、“就你X”各结构之间的关系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就”有加强肯定意思[10]。在《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中,“就”的其中一个义项表示限制[11],我们不妨把表示“肯定、限制”义的“就你X”结构称作限制义“就你X”结构。
“就你X”的三种表义结构在意义上大致上相当于“只有听者具备某一积极事件X”、“只有听者具备某一消极事件X”、“不只听者一人具备X”,话语功能上分别对应于“肯定某一事件行为,表示认同”、“否定某一事件行为,表示怨责”、“否定某一事件行为,表示不屑”。前者的功能在于和听者达成一致,后两者表达对听者的埋怨、不满、看轻,其话语目的在于制止或改变X这一事件行为。
不难发现,“就你X”的三种表义结构都带有“限制”这一语义成分,表示限制是该结构更为基础的意义,其余三种结构在语义上统一于“强调、限制”这一上位语义结构,换言之,表示强调、限制的语义结构中包含其他三种语义类型。如:
(23)公社教育站站长来到她家,表示希望何润菊留在村里教书。“全村就你一个多喝了点墨水,要是走了,娃儿们就成睁眼瞎了。”
(24)妻子见志艳总阻止她来广州做事,生气了:“就你原则多,人家能来,凭啥不让我来。”
(25)听到这里,姥姥拍了我一巴掌,嗔道:“就你会说。”大家都笑了。(26)范英明眼睛一亮:“就你小子鬼点子多。”上面4例中,例(23)表示单纯的强调与限制,不表明说话人的态度,仅陈述全村只有何润菊有文化这一事件。后3例所表达的是说话人对评价对象“你”的一种主观态度,实际上在传达一种言外之意,而这种言外之意的推导是建立在限制义基础上的,换言之,表限制义“就你X”结构是更为基础性的结构。
表赞许、埋怨、不屑义“就你X”结构与表限制义“就你X”并非截然分开的,它们是听者不同事件类型对言者造成不同影响的凸显。如事件X符合言者的认知、情感、道义、信念等心理结构体,则整个结构表达“赞许、认同”义;如事件X不符合言者的认知、情感、道义、信念等心理结构体,则整个结构表达“不屑、埋怨”义。不同的人对不同事件的认识是不同的,因此整个结构的表达的意义也显现出差异。然而,言者对社会常态的认知是基本相同的,如好坏善恶,人们都有相同的评判标准。对大多数人来说,“啰嗦、丑讲究、假正经”未必是好事,因此贬义色彩的词语通常情况下只表达“怨责”义。相对而言,“聪明、英明、伟大、心好”这类词语,不同的言语主体、或者同一言语主体在不同的事件框架内对它的感知是不同的,因此这些词语既可以表达“只有你聪明/英明/伟大/心好”的“赞许”义,也可以表达“不只有你一人聪明/英明/伟大/心好”的“看轻”义①从整个格式所带的标记成分来看,当整个格式表示“评价对象具备某种积极的行为事件、能力时”,语调为陈述语形式,如“就你聪明。”;当整个格式表示“不只评价对象具有某种行为事件,能力时”语调为疑问形式,如“就你聪明?”。我们认为,语调的不同是语言主体对评价客体不同认知的外在表现形式,也就是说,表积极、肯定事件的格式为原型格式,是无标记的;表不屑、看轻的格式是有标记性的格式。。
“就你X”不同表义结构统一于限制义“就你X”结构,它所表达限制义并不是词汇意义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整体,它不排除语境、社会、文化因素对语言的影响,语言结构是“基于用法的模型”。“就你X”所表达的不同意义是话语双方互动推理的结果,是说话人主观性在话语结构中的呈现,因此各种意义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为简明起见,我们把上文所论述的结果简化为下图:
参考文献:
[1]Lyons,J.Deixis and Subjectivity: Loquor,Ergo Sum In: R.J.Jarvella,&W.Klein (eds.),Speech,Place,and Action: Studies in Deixis and Related Topics[M].Chichester&New York: John Wiley,1982:101-124.
[2]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与“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 (4) :268-275.
[3]Traugott,Elizabeth Closs.From subjectification to intersubjectification.In Raymond Hickey(ed.),Motives for Language Change [M].Oxford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124-139.
[4]Austin,J.L.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Oxford: Clarendon Press,1962.
[5]刘大为.言语行为与言说动词句[J].汉语学习,1991(6) :16-22.
[6]Grice,H.P.Logic and Conversation[M].Oxfor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5.
[7]Sperber.D.&Wilson,D.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Oxford: Basil Blackwell,1986.—“Inference and Implicature.”Davis,S(ed.),Pragmatics: A Reader[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8]Searle,J.Indirect Speech Acts[C]∥Cole&J.Morgan.Syntax and Semantics: Speech Acts (Vols).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75.
[9]沈家煊.语用原则、语用推理和语言演变[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4) :243-251.
[10]中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K].北京:商务印刷馆,2012:733-734.
[11]张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K].北京:商务印刷馆,2003:355-356.
(责任编辑:袁宇)
Semantic Types and Discourse Inference Mechanism of the Structure“Jiu Ni X”
Guo qi-jun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10,China)
Abstract:“Jiu Ni X”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structures in oral Chinese to express one’s subjective assessment,and it can contain various meanings of complaint,blame,disdain,approval,recognition and compliment.Generally speaking,the structure“Jiu Ni X”represents the speaker’s subjective assessment of the event “Ni X”,whose discourse function lies in the hope that the assessed can continue,stop or alter the event in question and that the listener’s comprehension of the discourse function of the structure can be realized through recall inference.
Key words:“Jiu Ni X”; semantic types; subjective assessment; formation mechanism
作者简介:郭奇军(1982-),男,甘肃秦安人,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语言理论、现代汉语语法、社会语言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5-05-26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310(2015)-08-01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