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时代大学生犯罪的形成机制及预防对策研究

2017-03-02温震佀连涛��

山东青年 2016年12期
关键词:形成机制预防对策网络时代

温震++佀连涛+++��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水平的提高,网络时代大学生犯罪也呈现出手段智能化、犯罪技术化、主体差异化等时代特征。大学生网络犯罪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且大学生网络犯罪的比例逐年升高。因此,有必要从家庭、社会、学校、政府和个人等方面建构预防大学生犯罪的机制,以期预防大学生网络犯罪,维护校园环境及稳定社会秩序。

关键词:网络时代;大学生犯罪;形成机制;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真实发生在大学校园,而对大学生违法犯罪预防的探究仍是学术界及实务界研究的热点。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塑造的社会形态的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犯罪逐渐向高端化、高技术的网络犯罪发展,且网络是大学生犯罪的主要诱因。大学生网络犯罪手段智能化、主体差异明显、犯罪隐蔽性、犯罪技术化等是其主要特征,因此,研究网络时代大学生犯罪的形成机制以及预防对策研究已迫在眉睫。本文将从犯罪的表现、形成机制、犯罪预防对策三个大的方面着手,通过分析大学生网络犯罪的表现及形成机制,探究相应的预防对策,从而预防大学生网络犯罪,维护校园学习环境及社会秩序的稳定。

一、网络时代大学生犯罪的特征解析

网络时代大学生犯罪的首先体现智能性的特点。与传统盗窃罪相比,网络盗窃更具神秘色彩,同时也反映了网络时代犯罪手段智能化倾向。网络时代大学生犯罪更注重对自己专业知识的运用,通过各种智能工具的利用进行犯罪预备达到实施犯罪的目的,主要表现在通过查找网络资料信息,根据网络案例确定实施步骤、准备犯罪工具等制定详细的犯罪计划实施犯罪,充分展现了犯罪手段的智能化。

网络时代大学生犯罪的还具有隐蔽性的特点,笔者认为,这里的隐蔽性包括三方面:身份隐蔽、实施过程手段隐蔽、犯罪发现率低。为增加注册率获取巨额收益,部分网络运营者开发软件允许用户匿名注册,这无疑增加了网络用户身份的不确定性,为匿名犯罪提供了可能。且大学生的犯罪思维相较一般群体,其更懂得规避,反侦察能力更强,尤其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网络犯罪,无论是规避法律、通过代码操作规避自身的信息或者实施网络犯罪行为既遂后对残留证据的处理,手段更熟练、思维更缜密、操作更规范。

二、网络时代大学生犯罪的形成机制分析

(一) 网络对大学生犯罪的诱因性影响

网络是一个充满开放性、包容性、交互性的平台,其广泛应用为人们的交流及信息传播带来了质的变化。通过网络新媒介的发展,各种思想成果自由交流,为大学生获得知识、查找资源提供了便利的渠道。网络是一个交互式的平台,通过信息指令搜索相应的或相似的录入信息,网络平台均有相应的链条式管理机制,但不乏有不法分子,为了谋取商业利益,开发各种盗版软件,恶意弹放不良信息窗口,至今仍有大量色情信息、黄赌毒、暴力恐怖视频等充斥在浏览器、视频网站等各个播放窗口,迁移默化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最终导致大学生走向犯罪的道路。

(二)大学生能动的利用网络实施犯罪

上文提到的网络自身对大学生犯罪的诱因性影响实际上是网络时代大学生违法犯罪的间接因素,而大学生能动的利用网络实施犯罪则是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直接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形成了犯罪心理,然后在网络空间实施犯罪;另一方面,行为人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在现实社会与网络信息的双重刺激下,进而实施犯罪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利用网络实施犯罪主要有以下六种:一是利用计算机实施侵犯受害人财产的犯罪,包括利用木马程序侵入对方账户套取银行密码、直接编辑短信或设置诱惑性的网址盗取对方账户等;二是大学生利用网络实施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行为,包括侵犯著作权罪等;三是利用网络散播病毒,致使计算机瘫痪;四是大学生利用网络实施的侵犯受害人精神权利或者人身权利的犯罪,包括侮辱、诽谤、诬告等侵犯名誉的行为;五是大学生受间谍分子的蛊惑,實施的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等;六是受国内邪教组织的影响,实施的网络传销等行为。

三、网络时代大学生犯罪预防机制的构建

网络时代大学生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不容忽视,大学生犯罪的预防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大学生犯罪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尤其是大学生网络犯罪,其预防难度更大。因此,大学生犯罪的预防不能仅依靠政府的工作力量,而应破除“单兵作战”的传统预防模式,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包括家庭、政府、社会、学校作战的大学生网络犯罪预防联动机制。

(一) 政府应当规范网络秩序,完善相关预防犯罪立法

网络的迅速发展,带动了相关企业的发展,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发展,许多企业从网络中谋取大量利益,而现今网络企业良莠不齐,各种营销账号充斥网络,且中国网络技术领域专业人才相对匮乏,而有的国家机关明知网络犯罪的存在,而以犯罪涉嫌数额较小不予立案调查,导致犯罪分子逍遥法外。犯罪分子也利用法律空档,屡次涉案犯罪数额均不超过法定的追究数额,更换主体实施犯罪,并利用各种技术手段销毁证据,导致有关国家机关调查不能。隐藏在背后的还是技术缺失,立法不足的问题,因此,政府部门必须要重视对相关工作的完善,首先,在立法方面,应进行相关网络犯罪立法的完善,例如增加校园网络使用法,规范校园用网;针对网络犯罪现状,总结网络犯罪的特性,适时增补网络犯罪条文,弥补相关网络犯罪立法条文的缺失。要求政府部门及国家立法人员具有适度的立法前瞻性,过硬的专业素养,及对立法的大胆预测,制定专门针对大学生网络犯罪的立法。政府不仅要制定法,更要加强法制宣传的力度,强化法制观念,预防犯罪。其次,政府要加强对网络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网络侦查能力,弥补技术缺失带来的隐患。最后,在国家教育体制方面,当今部分大学生犯罪,一部分须归责于国家当前的教育体制,应试教育成为主流,大学生长期备受高压折磨,现实犯罪不能进而转嫁于网络犯罪,并基于当前网络隐蔽性的心理暗示,逾越法律底线,实施犯罪行为。应对此教育方式,国家应适时调整教育政策,促进学生实践与理论同步发展,部分取消考试制度,缓解学生教育压力,加强对大学生性格的养成及心理健全的培养,防患于未然。

(二) 家庭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预防犯罪教育

家庭是大学生受教的第一课堂,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良好的家庭氛围密切相关。预防大学生网络犯罪首先要从家庭教育做起:一方面,父母应该适时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性,子女的人格养成经常受父母生活习性的影响,父母在为子女提供优良的生活条件时,更要从自身的综合素质抓起,提高自己的修养,增强自己的法制观念,言传身教,授之于子女。父母要不断与时俱进,学习网络知识,不仅要加强现实交流更要注重与子女的网络互动,监督大学生的网络使用,为家庭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父母应该改变对子女的学习观念,做到抓学习与抓生活并重,适度放松对子女的要求,减少大学生为为学习成绩而步入歧路的可能性,尤其避免近来出现的“考试作弊”、网络抄袭侵犯著作权的犯罪情形。家庭是预防大学生犯罪的第一道防线,家庭应承担起维护防线的责任,共同预防大学生网络犯罪。

(三) 社会应当形成监督机制预防大学生网络犯罪

在物欲横流的网络时代,各种盗版网站为谋取暴力发布不良信息,充分反映了当前网络管理存在的缺陷。在现实生活中,高校外网吧林立,违规揽客,都不同形式的诱导大学生违法犯罪。鉴于此,要求社会做到以下六个方面:第一,建立预防大学生网络犯罪的监督机制,形成监督群体,并招募大学生网络监管志愿者,促使其共同参与监督,提高大学生对网络犯罪的认识,加强网络犯罪的预防宣传;第二,社会要同有关国家机关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打击网络犯罪,整治网络不良风气,加强对网络服务机构、人员的监督;第三,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严厉打击黄赌毒、色情等不良信息的传播,努力构建一个精神文明社会。第四,建立诚信机制,将违法犯罪的大学生纳入失信档案,预防其违法犯罪;第五,规制对不良商家的恶意营利行为,将黑心商家纳入市场经营黑名单,为构建道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第六,完善就业岗位,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预防大学生网络犯罪,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为大学生创造干净、安全的社会环境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努力。

(四) 学校应改善教育环境,加强心理教育

学校是大学生人格塑造的第二课堂,其与家庭同样影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但随着高校的增多,学校之间竞争力增大,不断追求功利化,表现为仅仅关注大学生的专业教育,忽视了学生之间的情感纠纷及生活琐事纠纷,忽视了最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甚至法制教育,致使大学生心理质变,走向犯罪。因此,高校应联合起来建立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对策机制,加强高校之间的网络监督管理,促使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首先,学校应加强法制教育的宣传,引导大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建立起专业教育与安全教育平衡的教育模式,预防大学生犯罪。其次,高校应建立预防大学生犯罪中心,强化大学生守法的意识,提高大学生的抗压能力及心理素质。设置心理咨询室,定期培训导师,在高校内开展心理教育课程,及时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适时记录。再者,完善校园网络使用法,加强校园网的管理,定期对大学生开展网络教育,监督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减少大学生网络犯罪。最后,学校应建立辅导员定期谈话制度,可以采取网络匿名座谈会方式,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制定预防犯罪的措施,更要关注贫困大学生的生活状况,保障大学生的最低生活需要,切实做好高校扶贫工作。做到全方位的关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动态,预防大学生网络犯罪。

(五) 个人应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加强自身心理的疏导

网络时代大学生犯罪,归根到底,在于其自身的修養不够,心理承受能力差、抗压能力薄弱。这就要求大学生做到两个方面:首先,学生应该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参加各种科学文化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多与积极优秀的同学或长辈交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长处,弥补短处,并学会时刻反省自己,真正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多反思自己的过错,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进行自我心理疏导。学会感恩,而非抱怨。另一方面,大学生应提高自己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学会抵制各种诱惑,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自觉过滤不良信息,加强自身的法制学习,做一个知法、学法、守法的好公民。

四、结语

本文从大学生犯罪的表现、形成机制等方面综合分析网络时代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并制定了一系列的预防对策,但大学生网络犯罪的预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随着网络技术的提高,大学生网络犯罪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特点,这就需要家庭、社会、政府、学校联合起来,建立共同的犯罪预防机制,对症下药,预防并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比例,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为公众营造一个安全的稳定的社会秩序。

[参考文献]

[1] 方木金.论青少年犯罪综合预防机制之构建[J].青年探索,2014(6).

[2]周振杰.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原因与对策[J].教育法制,2012(8).

[3]胡江.网络时代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的挑战及其对策[J].法政探索,2014(6).

基金项目:本文为作者主持的山东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及其预防机制研究》(项目编号 201610424105)阶段性研究成果; 也是佀连涛主持的2016年度山东省青少年研究规划立项课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社会干预机制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DYSB160206)。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 文法系,山东 泰安 271021)

猜你喜欢

形成机制预防对策网络时代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私设“小金库”引发的职务犯罪预防对策研究
组织承诺与个体行为研究综述与展望
浙江天台县森林防火现状及预防对策
网络时代“人”的再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