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调素理论的普通话轻声调值分析模型

2015-07-30冯青青

关键词:首调阴平阳平

冯青青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210097;盐城师范学院 文学院,江苏 盐城224002)

“调素”论[1]31-39是关于普通话声调内部构造的一种理论假说,能较好解释普通话的连读变调、动词形容词的重叠变调等现象,还能提高合成语音的自然度。“调素”论也有不足,主要表现为理论阐释不够,不能解释方言中的一些现象。对此,有些学者对“调素”论进行补充[2][3]。

“调素”论也能用于轻声的研究,林华根据调素的理论研究普通话轻声的调值。[4]但她的研究缺乏实验论证,对轻声本调、变调及前调延伸只有描写,没有给出具体的轻声调值实现模型。王洪君关于轻声的深层形式和调值实现规则的研究理论阐释详尽,且给出了具体的实现过程[5]242,但对默认调的调值、去声有无浮游调、轻声的深层形式等问题还可以继续探讨。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用声学实验和心理实验方法研究轻声的调素,并根据实验结果提出轻声调值分析模型。

一、音高实验

本文从《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6]所附光盘中选择实验样本。样本分四组:阴平+轻声、阳平+轻声、上声+轻声、去声+轻声,每组包含三个样本,共计12 个。为了研究方便,每个样本里的轻声音节都是单韵母音节。这12 个样本是:称呼、舒服、窗户;含糊、财主、媳妇;姐夫、老实、寡妇;大夫、凑合、对付。

用Praat 软件对轻声样本标注。标注分两层:音节层和提取层,所有数据都由提取层获得。借助Praat 软件的脚本程序提取标注段的基频数据,按调类组合将样本基频数据汇总。本实验每个轻声样本提取10 个基频点数据,用Excel 软件求出均值。实验数据如下:

表1 各组样本轻声基频均值数据表(单位:Hz)

利用T 值法[7]对所得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各组样本轻声基频点的T 值,如下表:

表2 轻声样本T 值表

音高向不同音区的滑动变化构成声调曲拱。汉语声调曲拱样态分平、降、升、凹、角、凸、零7种[8]。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阴平+ 轻声组合里,轻声音节的起点T 值很高,处在高音区里,而多数基频点的T 值都处在低音区里。首尾基频点的斜差达到3.31 个T 值,所以阴平后轻声的曲拱类型是降拱。阳平+轻声组合里,轻声音节前三个基频点的T 值处在高音区,后五个基频点的T 值处在低音区,只有两个基频点的T 值处在中音区,根据“界域”策略[9],它们可归入高低不同的音区里。从音高曲线上看,阳平后轻声的基频走势是下降的,它也是一个降拱。上声+轻声组合里,轻声音节的基频点T 值都处在高音区,首尾基频点的斜差只有0.33 个T 值,所以它是一个平拱。去声+轻声组合里,轻声音节的基频点T 值都处在低音区,但首尾基频点的斜差达到1.08 个T 值,所以应该认为它是一个降拱。依据基频归一数据,可以得出各组样本轻声音高曲线,如下图所示:

图1 轻声音高曲线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各声调后接轻声的调值为:阴平后轻声为41,阳平后轻声为51,上声后轻声为55,去声后轻声为21。还可以发现,轻声处在阴平和阳平后面时,音高曲线虽然都是下降的,但是处于中音区的部分很短,加上轻声音节的时长较短,所以可以用两个调素标记轻声表层调值,即阴平后轻声为HL,阳平后轻声为HL,上声后轻声为HH,去声后轻声为LL。

二、听辨实验

通过音高实验可以得出轻声样本的表层调值和调型;通过听辨实验可以判定轻声中调素的时长比,并验证轻声的底层调值是否为低调L。

在Audition 软件中切音,方向为从前向后,每次切去10ms,保存剩下的部分,分别标作刺激1、刺激2……请10 位受试者听辨。把切音所得的刺激与刺激0(没有切的原始音)比较,当感知到调首的声调信息完全失落就判断为“变化结束”。我们把音的起始点到变化结束点的时长定义为首调素时长,剩下的部分定义为尾调素时长。统计方法是:以受试者选择最多的刺激为中心,向左右浮动20 毫秒作为统计范围,用刺激时长总和除以所选受试者人数,得出的平均值就是听辨项目的有效值。各轻声样本听辨结果的统计数据如下表:

表3 各调素时长统计数据表(单位:ms)

阴平+轻声组合里,三个样本的首、尾调素都不等长,首调素短于尾调素,平均差值有12ms。三个样本首调素的平均时长为42ms,尾调素的平均时长为54ms,比值约是1:1.3。阳平+轻声组合里,样本“(媳)妇”的首调素只比尾调素长1ms,其他两个样本的首调素都比尾调素短,可见首尾调素仍不等长。三个样本首调素的平均时长为44ms,尾调素的平均时长为49ms,比值约是1:1.1。上声+轻声组合里,三个样本的首、尾调素都不等长,首调素都短于尾调素,平均差值为12ms。三个样本首调素的平均时长为59ms,尾调素的平均时长为71ms,比值约是1:1.2。去声+轻声组合里,三个样本的首调素都比尾调素长1ms,平均差值也为1ms,可以认为首、尾调素时长接近。总体来说,阴平+轻声、阳平+轻声和上声+轻声组合里,轻声音节的首、尾调素不等长,都是尾调素长于首调素;只有去声+轻声组合里,轻声音节的首、尾调素时长接近相等。

三、音高验证

前文已经确定用两个调素表示轻声的表层调值,现又得出两个调素的时长比例,就可以提取每个调素的音高数据,验证各轻声的表层调值。

对每个实验样本标注两层:音节层和调素分析层,在第二层里根据时长比例标注首调素和尾调素,每个样本调素提取五个基频点数据,按调类组合将样本基频数据汇总。利用T 值法对数据进行基频归一化处理,得到轻声样本里首尾调素各基频点的T 值,如下表:

表4 轻声各调素T 值表

阴平+轻声组合里,首调素中前四个基频点的T 值处在高音区,第五个点的T 值虽处在中音区,但根据“界域”策略,也可算在高音区里;尾调素五个基频点的T 值都处在低音区。所以,阴平+轻声组合里轻声样本的首调素可用H 表示,尾调素可用L表示。阳平+轻声组合里,首调素五个基频点的T值都处在高音区,尾调素五个基频点的T 值都处在低音区,轻声样本的首调素可用H 表示,尾调素可用L 表示。上声+轻声组合里,首尾调素五个基频点的T 值都处在高音区,尾调素略高于首调素,轻声样本的首尾调素都可用H 表示。去声+轻声组合里,首尾调素五个基频点的T 值都处在低音区,首调素比尾调素高一些,轻声样本的首尾调素都可用L 表示。通过实验验证,上面得出的轻声表层调值是可信的。

四、轻声调值分析模型

阴平+ 轻声、阳平+ 轻声和上声+ 轻声组合里,轻声音节的首调素都是H,只有去声+轻声组合里轻声音节的首调素为L。单字调里阴平、阳平和上声的尾调素也是H,去声的尾调素为L,它们是对应相同的。“边缘调素脱落论”[1]31-39认为,在由音节组合而成的音步里,边缘调素如果不属于音步尾部,它在连读时会脱落。轻声音节和前字音节组成一个音步,由于前字音节的尾调素和轻声音节的首调素都不处于音步尾部,它们都不稳定,容易脱落。由于协同发音的作用,前字脱落的尾调素占据了轻声音节原有首调素的位置,成为轻声音节现有的首调素,因此才会出现轻声音节现有的首调素与前字音节的尾调素对应相同的情况。由于轻声音节始终处在音步的后面,它的尾调素从不发生脱落现象,是轻声音节的固有调素,即底层调素,它与轻声音节现有的首调素组合,构成轻声的表层调值。

阴平+轻声、阳平+轻声、去声+轻声组合里,轻声音节的尾调素都是L,可以认为轻声的底层调素是L。上声+轻声组合里,虽然轻声音节的尾调素是H,但它本质上仍是调素L。因为当上声和轻声组合时,由于“边缘调素脱落论”的制约,上声音节的尾调素和轻声音节原有的首调素都脱落,剩下的调素形成一串连续的低调,即LL +L。林华结合人的生理结构认为,发音器官在语流中一般不允许连续出现过长的低调,普通话中应该有这样一个“低调制约规则”,即语流中不能连续出现两个以上低调素。[1]31-39王洪君在对普通话的连上变调实验后也提出,连上变调的性质和动因是音高方面的低调异化为高调,这种情况在世界各种声调语言中颇为常见。[5]228可见,上声+轻声组合里,由于调素脱落后形成的LL+L 低调串不符合人类的发音习惯,会出现异变为高调的情况。我们认为是轻声的底层调素发生异变,而不是上声的调素发生异变,这是因为上声+轻声的组合音步里,重音在上声,不容易发生变化,而轻声底层调素不承载重音,相比于前重的上声,它更容易发生异变。可以看出,虽然上声后轻声的表层调值里尾调素是H,但它是由底层调素L 经过异变后产生的。

此外,阴平+轻声、阳平+轻声、去声+轻声组合里前字尾调素脱落与上声+轻声组合的前字尾调素脱落并不一样。前三种组合里的前字尾调素脱落之后,剩下的调素串不违背“低调制约规则”,不会发生调素的异变,因此不影响声调内部的结构面貌。这种对声调内部构造不产生作用的调素脱落可称为虚脱落,虚脱落调素的声调信息仍然存留在原字调上。而上声+轻声组合里前字尾调素脱落后,剩下的调素形成低调素串,违背“低调制约规则”,轻声的底层低调通过异变为高调实现调整。所以,上声尾调素的脱落破坏了原有声调组合的内部构造,需要发生重大调整才能保持结构的平衡。这种对声调内部构造产生作用的调素脱落可称为实脱落,实脱落调素的声调信息完全离开原字调,转移到其他位置上。

朱晓农在研究上海话声调右扩展的语音实质时提出“基频抻伸”和“基频移位”两个概念,前者指一条曲线沿着时间轴成比例地抻长,后者指单字调曲线沿着时间轴往右平行移动(并留下调头在移动中的轨迹)。[10]虽然普通话的轻声变调与上海话变调的本质不同(前者为调素变化,后者为基频变化),但两者的实现过程有相同之处(都有抻伸和移位),因此可以借鉴上海话声调“右扩展”的过程描写普通话轻声调值的实现过程。

我们定义“调素抻伸”为虚脱落的调素信息延伸到轻声首调素上,定义“调素移位”为实脱落的调素信息转移到轻声首调素上。阴平、阳平、去声后的轻声调值实现过程为:首先是前字尾调素和轻声首调素脱落,然后前字虚脱落尾调素抻伸到轻声首调素位置;上声后的轻声调值实现过程为:首先是上声尾调素和轻声首调素脱落,然后剩下的低调素串受到制约而使轻声的底层调素L 异变为高调素H,最后上声实脱落尾调素转移到轻声首调素位置。普通话轻声调值的分析模型如下:

(X 表示轻声的首调素;①②③④表示轻声表层调值的形成顺序)

[1]林华.“调素”论及普通话连读变调[J].中国语文,1998(1).

[2]张旭.汉语语流变调的理论释说问题刍议[J].天津师大学报(社科版),2000(1):69-75.

[3]刘俐李.汉语声调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0-33.

[4]林华.普通话轻声调值的综合分析[C].第四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1999:175-183.

[5]王洪君.汉语非线性音系学(增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7]石锋.天津方言双字组声调分析[J].语言研究,1986(1):77-90.

[8]刘俐李.汉语声调的曲拱特征和降势音高[J].中国语文,2005(3):255-268.

[9]刘俐李.基频归一和调系规整的方言实验[J].中国语音学报,2008(1):221-227.

[10]朱晓农.上海话声调右扩展的语音实质[J].语言学论丛,2005(31):176-194.

猜你喜欢

首调阴平阳平
河北沧惠片“阳平上”三调类方言的单字调与连调
偷渡阴平
太谷方言阴平阳平教学初探
“首调唱名法”的推广对基础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研究
“首调唱名法”在基础音乐教学中运用之探索
解析首调与固定调唱名法间的关系及在课程中的实际运用
调域和时长对韩国学生感知阴平和去声的影响
养子
试论唱名法
再谈“字正腔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