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北现象”下固定资产投资的困境与对策
2015-12-28齐贵权
齐贵权,张 亮
(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长春 130000)
随着宏观经济步入“新常态”,作为中国重要老工业基地的东北地区经济增速在2014年开始出现大幅回落,甚至以“断崖式下滑”形容情势之紧迫。当前在出口不振、消费放缓的背景下,稳投资对于东北经济来说至关重要,这不仅可以阻止东北经济的持续惯性下滑,更可以为经济提质增效和调结构转方式赢取时间、奠定基础。近期,国家已经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其中重点加大了对东北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持力度。下一步,如何谋划好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从而进一步释放投资活力,实现投资结构的调整优化以及效率的提升,对于东北地区经济的长远发展和转型升级可谓至关重要。
一、东北固定资产投资“新常态”下凸显新难题
在拉动东北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可谓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定海神针”作用。以2013年为例,辽吉黑三省投资率分别达到62.6%、69.6%和65.6%,分别高出全国14.8个、21.8个和17.8个百分点,充分显示出东北地区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但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运行进入“三期叠加”阶段,经济发展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支撑东北经济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动力开始出现不足。
(一)投资增速持续下滑
自2003年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地区依托投资拉动战略,有效推进了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了配套较为完善、运转较为高效的基础设施体系,为促进经济实现赶超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近年来随着东北地区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却呈现出了后劲不足的态势,尤其是随着国内经济增速下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东北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更是愈加明显。
图1 2003年-2014年东北三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单位:%)数据来源:根据各年度东北三省统计公报整理得出。
图2 2003年-2014年东北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与全国比较(单位:%)
上表数据显示,2003年以来在国家政策红利支持下,东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2003年的20.4%迅速提升至2006年的39.8%,且比同期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5.9个百分点。之后投资增速又经历了四年的稳定期,增幅均保持在30%以上的较高水平。进入2011年,东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开始呈现下滑趋势,增速较上年下降6.3个百分点,其中辽宁降幅达13个百分点,但整体增速仍高出全国2.7个百分点。2012年以来,随着国家宏观经济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步伐加快,东北固有的经济结构及体制机制矛盾开始加速暴露,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就是增速直线下滑,且降幅明显快于全国,2013年和2014年东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低于全国1.2个和5.7个百分点。
(二)投资结构性矛盾突出
近年来东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具体表现在:一方面,投资的外延性扩张特征明显。从2011年-2013年东北地区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看,新建扩建项目投资比重分别达到59.6%、79.6%和81.6%,与之相比技术改造方面的投资明显偏少,显示出固定资产投资整体技术水平不高。另外,从能够体现出技术进步意义的设备以及工器具装置购置投资方面看,2011年-2013年东北地区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该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仅为24.2%、24.7%、22.8%,而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比重则分别高达67.6%、64.1%和65.1%。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东北未来经济发展潜力的大型投资项目偏少。对于当前东北地区整体的产业结构特点和经济发展所处的成长阶段,大项目仍是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和基础。
表1 2008年-2013年东北地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占比单位:%
单从数据上看,2008年以来东北地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投资额在500万元至1亿元区间的比重一直较大,平均占比在30%以上,而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的大型项目平均占比都在20%以下,且这一比重自2010年还呈现出逐年下滑的趋势。
(三)投资效率不断走低
投资效率是固定资产投资成效的重要反映,通常用增量资本产出率(ICOR)指标予以衡量,具体定义为当年的资本增量与当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量的比值。通过这一指标可以计算出一个单位产出增长所需的投资量。研究中如果使用ΔK和ΔY分别表示资本存量的增量和总产出的增量,那么计算ICOR的公式就可以表示为ΔK/ΔY。这一公式的弊端是将总产出的增量都归结于投资的贡献,另外就是忽视了投资对总产出的贡献所存在的时滞问题,但从实际运用中发现,这一指标不仅计算方便且较为直观,更重要的是实践中发现比较符合经济运行的实际。该指标为逆指标,即ICOR值越大,表明投资效率越低,相反ICOR值越小,则投资效率越高。值得注意的是,在计算投资和产出增量时需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和地区生产总值均折算成以2002年为基期的实际价格。根据ICOR公式计算的东北地区投资效率数据见表2,趋势图见图3。
从上表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2003年国家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至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初现端倪,东北地区的投资效率较为稳定,ICOR均值在3.55左右,与全国平均水平大体相当。进入2008年,随着金融危机波及范围蔓延全球,导致国内投资效率较上年同期明显下降,ICOR值同比提高1.46,但危机对东北地区投资效率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2008年东北ICOR值较上年还下降了0.2。之后,随着国家四万亿刺激政策的推出,东北地区与全国的ICOR值又都快速走高。随后的2010年和2011年,东北地区和全国的投资效率又迅速回升,与危机前水平基本相当。但自2012年以后,东北地区投资效率迅速下滑,ICOR值陡然走高,且与全国的差距逐年拉大,2012年-2014年东北地区ICOR值分别10.2、16.7和21.9,分别高出全国0.7、5.8和8.1。
表2 2003年-2014年东北地区增量资本产出比(ICOR)
图3 2003年-2014年东北地区和全国增量资本产出比(ICOR)趋势图
二、支持东北经济振兴发展的固定资产投资策略
目前东北经济正处在动力转换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速的下滑使得原有的体制机制性矛盾以及结构性矛盾叠加效应更加明显,最好的解决途径就是用发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对于目前来说就是要稳定经济增长和社会预期,进一步发挥好固定资产投资的“稳定器”作用。未来一段时间里,东北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应更多地在“精准发力”方面下功夫,不仅要实现总量的稳步增长,更要在结构和效率方面布局谋篇。
(一)以扩大投资总量为基础,实现经济平稳增长
2015年以来,东北地区的经济下滑态势仍然持续,从上半年数据看,东三省的经济增速均在全国排名靠后,稳增长的压力愈加突出。在外需疲弱、消费难以短期大幅提振的情况下,投资对于稳增长的意义重大。应该说,保持投资总量的适度增长,不仅是由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所决定的,更是东北地区所处的地理环境、产业结构特点以及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所决定的,未来一段时间,固定资产投资无疑是调结构、促改革,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接下来,东北地区应在抓好项目落地基础上,深入做好协调和推进工作。一是围绕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统筹谋划一批事关全局、利与长远的投资项目,尤其是要抢抓国家新一轮东北振兴与国内产业承接转移重大机遇,立足东北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强化市场研判和技术论证,选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同时,在项目布局方面,要注重统筹协调,既突出东北三省各自的区位特色,又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避免区域内的同质化竞争。二是简化项目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通过协调工商、土地、环保、规划、金融等部门加强信息共享,形成支持重点项目发展的联动机制。同时,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市场分析报告,争取立一项实现一项,确保项目做实。三是深入推进银企对接,一方面,政府部门通过对重点项目和企业的贷款需求进行梳理、论证、筛选、分类,将符合条件的项目及时向银行推介;另一方面,金融监管部门应充分发挥好窗口指导作用,通过定期召开银企座谈会、项目推介会,以及利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前景好的项目增加信贷投入。
(二)以改善投资结构为重点,实现经济跨越发展
在保持投资总量稳定增长的前提下,重点要将投资重心向结构调整方面转变。一是严控新增投资投向落后产能。对于新增的投资,要严格把好准入关,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以及涉及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建设。同时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对新增项目要实行严格的节能节耗的评估审查,并实施环境影响评估,对不符合节能标准的项目不予审批。二是侧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对于东北地区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方式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东北新一轮振兴举措的实施上,要明确将投资重点投向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生物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着力构建东北产业协调发展规划,突出区位优势和特点,明晰各自发展方向,避免投资的盲目性和产业的同质化,防止出现新一轮的产能过剩与资源浪费。三是重视技术改造投资。加强以节能减排降耗为内容的技术改造投资,采用税费减免、财政贴息等方式引导支持企业加大对信息网络、工艺流程改善、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结构优化、节能节水、安全生产、自主品牌升级等在内的技术改造项目的投入,促进集约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四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发挥区域产业优势和成本优势的先导,是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基础。一方面要继续增加城市管网电网建设和改造、城镇通信设施建设、污水垃圾处理、棚户区改造、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要实现区域间均衡发展,着重加大对落后地区道路交通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投入,降低商品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成本,改善落后地区的投资环境。
(三)以提升投资效率为核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目前,市场对于鼓励固定资产投资仍有顾虑,担心经济重走过度依赖投资的老路,从而放慢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这一担心不无道理,要想避免重蹈覆辙最为关键是要改革投资体系,实现投资效率的提升。一是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比重大是东北地区的主要特点,由于缺乏市场活力,依托于国有企业的项目建设投资效率普遍低下,因此要提升投资效率首要需进行国企改革。要加大企业兼并重组的力度,东北地区统筹推进,突破省区划界限,依托各省优势,推进跨省区重组,促进国有资本流向优势企业。要加快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引入民营资本和外资参与企业重组,形成投资主体和产权的多元化。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让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二是大力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资本、劳动力和技术创新是支持区域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其中尤以技术创新为要,国外经验已表明,技术创新不仅可以实现经济的集约化,还能带来更为强大的生产力。东北要实现赶超发展,必须在科技创新投入方面下功夫,要在培育科技型龙头企业基础上,大力支持企业增加科技和技术创新投入,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后劲。政府部门要将科技投入作为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予以重点保障;要安排专项的技术创新项目基金,支持科技项目和科技企业孵化。三是鼓励民营资本投资。相比于政府主导的公共投资,民间投资的效率更为高效,在当前政府财政收支矛盾加大的情况下,应通过破除制度性障碍、降低准入条件、推广PPP模式等方式,积极吸引民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城市建设等领域,制定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民营资本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四是拓展企业投资资金来源。一方面以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上市门槛降低的机会,加强政策指导培训,鼓励更多企业在不同层次市场上市融资;另一方面应结合实际,制定推动债务融资工具发展的扶持政策,大力发展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
[1]杨佐平,沐年国.ICOR:固定资产投资效率与经济增长方式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9):13-16.
[2]姬 超.投资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考察—基于中国经济特区的差异比较分析 [J].财贸经济,2014(3):91-99.
[3]张 红,宋文飞,韩先锋,魏 轩.山东省固定资产投资效率的演进轨迹及影响因素分析:1981-2011[J].华东经济管理,2014(1):21-25.
[4]王 婷.中国区域投资效率的非均衡性分析[J].经济纵横,2011(8):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