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兵团经济转型过程中就业质量提升研究

2015-12-27孔令英罗兰刘追

新疆农垦经济 2015年6期
关键词:团场兵团劳动力

孔令英罗兰刘追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特别是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推动下,面向中亚、南亚市场的新型工业、重点产业发展开始起步,经济开始加快“转型”,构建了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型经济发展格局。然而,经济转型离不开人口的集聚[1]、人力资源开发、劳动力就业质量的提升。就业质量的提升既是兵团经济转型的动力,又是兵团经济转型的表现,二者具有一致性。

一、兵团经济转型对就业的要求

兵团经济转型给就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一支数量充足、队伍稳定、素质较高的劳动力队伍,是实现兵团“以就业促经济增长,以就业促兵团稳定”战略的前提,将为兵团经济转型提供强大的驱动力[2]。

(一)经济转型对就业数量的要求

兵团经济转型对就业数量有一定的要求。一是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变。2013年兵团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9.0∶41.8∶28.5,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加,这说明第二、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必将需要更多劳动力填补就业岗位空缺。二是师市合一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会带来产业支撑和人口集聚,将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2013年城镇化率为62%,预计2020年城镇化率将达到80%,第二师铁门关市、第十三师红星市、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等八座城市的设立,将会产生更多的就业岗位,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就业。

(二)经济转型对就业素质的要求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产业价值链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影响兵团经济转型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求劳动力不断提高就业技能、教育程度。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团场剩余、富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出来。但这些人就业技能欠缺,受教育程度较低,并不能满足经济转型升级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在兵团经济转型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引进和培育大量管理型、技术型及市场型紧缺人才,建立起劳动型、技术型、管理型和市场开发型等多层次的人才体系[3]。

(三)经济转型对就业结构转变的要求

在经济转型的进程中,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产业结构调整会引起就业结构的转变[4]。因此,随着兵团经济的转型,经济增长方式不断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劳动就业结构也应随之转变。由从事直接生产者为主向从事知识生产和传播为主转变,其就业性质从“体力”劳动密集向“资本和劳动”结合密集或“智力”劳动密集转变。

(四)经济转型对就业服务转变的要求

经济转型要求就业服务从过去单一的为团场转移就业提供基础条件,向为兵团“吸引人、留住人、增加就业规模”转变。通过建立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逐步消除人力资源市场的城乡分割、地区分割和户籍身份分割,全面推进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制度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落实免费就业服务、技能就业培训服务,以此促进兵团劳动力的高质量就业。

二、兵团就业现状分析

(一)就业岗位及劳动力转移人数增加

2013年,全兵团就业从业人员为125.34 万人,比上年增长4.10%,创兵团成立以来历史新高。在岗职工72 万人,比上年增长4.70%,新增就业人员8.57 万人。近几年,兵团新增就业岗位持续增加,就业吸引力不断增强,2011-2013年新增就业人数总计25.68 万人次,援助困难人员就业3.90 万人次,转移团场劳动力8.59 万人次(详见表1)。

(二)就业结构不断转变

2013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42.53 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33.78 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49.02 万人。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重由2011年的44∶22∶34 转变为2013年的34∶27∶39。第一产业从业人员较上年减少,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较上年增加。

表1 兵团就业情况一览表 单位:万人

(三)薪酬水平和职业技能稳步提升

在国家和兵团各项优惠政策支持下,兵团劳动者的薪酬水平和职业技能稳步提升。2013年人均年工资达到4.43 万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37.98 元,较上年增长17.80%;团场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14313.19 元,较上年增长18.20%。2011-2013年,兵团共完成各类职业培训66.4 万人次,技能劳动者总量达53 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达14.3 万人,团场实用人才总量达8.6 万人;职业资格证书累计持有人数31.18 万人(次)。

(四)就业服务质量逐步改善

兵团初步构建了覆盖兵团、师(市)、团场(社区)三级管理的就业服务网络,在就业服务和管理、创业服务、就业援助、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等七个方面制定了劳动就业服务基本标准,开展了“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

三、兵团就业质量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主体趋于老龄化,内部供给减弱

兵团经济转型中所需要的劳动力,主要是为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人等中青年劳动力[5]。然而,目前兵团出现人口内部供应不足,老龄化加快等趋势,很难适应经济转型时期对劳动力的需求。1995-2013年间,兵团人口呈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趋势,总人口由1995年的228.79 万人增加到2013年的270.14 万人,年均增加不到2 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由1995年的5.53‰下降至2013年的0.79‰,详见图1。自然增长率的不断下降使得人口内部供给进一步减弱,人口再生产能力降低,中青年劳动力数量供应不足。同时,兵团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青年劳动力人口比重逐年下降,社会抚养和养老压力开始显现,人口红利逐渐缺失。“未富先老”将会加剧职工负担,并影响到职工队伍的稳定[6]。对兵团就业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也为兵团“三化”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挑战。

图1 兵团总人口与自然增长率趋势

(二)部分劳动者就业能力弱,“招工难、就业难”并存

目前,兵团的劳动力队伍与经济转型所需要的人力资源队伍仍相差甚远,“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供求结构错位。由于兵团多数师团驻地自然环境较差,与自治区和内地企业相比,兵团企业在人力资源市场竞争中没有优势,难以招录高层次就业技能人员,特别是兵团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区域内招聘竞争非常激烈,区域外引进又很困难。“就业难”主要因为团场劳动力就业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团场企业主要以第二产业为主,企业工作强度大、时间久、待遇低,团场急需的大中专毕业生很难引进。而劳务工(包括迁移到兵团的新职工)就业能力不足,文化层次、劳动技能难以满足岗位技能要求。二是团场职工子女中那些非大、中专毕业生,知识层次较低,而且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技能匮乏,就业选择空间相对狭窄,就业机会少。三是团场职工子女想拥有“职工”身份,想承包更多土地进行经营。但受“趋利”思想的影响,只想通过自有承包土地的再次流转,获得中间收益。团场土地的有限性和这种“等、靠、要”的思维极大地抑制了其创业就业能力,导致其无法转移就业。

(三)第二、三产业吸纳劳动力能力弱,就业压力增大

兵团经济转型,经济建设和社会领域的大调整、大变革对就业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随着兵团经济的快速发展,兵团三次产业结构由1995年的46∶26∶28 调整为2013年的29∶42∶29,但兵团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从1995年的47∶30∶23,仅调整到2013年的34∶27∶39。这表明兵团就业结构与经济结构并不匹配。从三次产业的整体吸纳能力来看:第一产业就业拉动不足,第二、三产业就业拉动仍有拓展空间。2013年,兵团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达到34%,而人均耕地仅为7.05亩,农业促进就业和团场职工脱贫致富空间有限。调查发现,近年来,第二产业发展动力严重不足,内部各行业就业人数增幅较低,未出现具有强大吸纳就业能力的行业。部分企业受行业的影响,出现了裁减人员,引入自动化设备来降低人工成本的现象[7]。第二、三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弱,势必导致就业不充分,第一产业剩余、富余劳动力难以转移,新增劳动力难以就业,导致就业总量压力大。

(四)团场城镇化水平低,就业环境有待改善

兵团经济转型促使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牧团场人口开始转变为城镇人口。然而,当前兵团城镇化建设大部分都以团部为中心,城镇规模小、人口少、小城镇功能不配套等问题凸显。同时,城镇化发展缺少产业支撑,没有企业聚集效应。较低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严重制约着团场经济的发展,不能对就业产生较大的拉动作用,与经济转型不相适应。即使有部分企业在团场发展,但因规模极小、工作环境较差、工作强度大,很多劳动者不愿进入这些企业工作。

(五)人力资源市场发育滞缓,就业服务水平有待加强

兵团经济转型中的体制转型,要求兵团行政管制向市场配置主导型转型。目前兵团依然处于由行政管理体制向市场体制过渡的阶段,其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力资源监控、就业信息提供和就业培训、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等管理和服务机构不完善。二是市场配置资源能力不足、手段缺乏、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低下,市场管理制度与相关的规则制定均不够健全,导致市场信息不能有效共享,就业服务水平不高,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服务兵团经济转型的就业质量提升对策

(一)实行灵活的人口政策,增加就业内部供给源动力

近年来,兵团青年劳动力人口比重逐年下降,扶养比逐年加大,人口红利逐渐缺失,将会影响兵团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兵团应实施灵活积极的人口政策,凡是在工业园区相关企业就业,无论团场职工还是非团场职工,都可以将户口落到企业或企业所在的社区内,让团场职工在辖区内可以自由迁徙流动;放宽兵团职工招聘条件,从疆内外招聘各类青年人才。通过解决住房与户口等问题,使其安心扎根兵团,鼓励其定居兵团,变流动人口为固定人口。针对兵团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的问题,兵、师、团应提高养老基础设施在兵团规划中的比重,发展适合兵团特点的社区公益性老年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整合社会资源,鼓励社会开办各种类型的养老服务机构,打造兵团老年产业,以此吸引就业。同时,鼓励有能力、有精力的退休人员继续以返聘、创业、自我奉献等方式,积极发挥“余热”,以延长老年人口红利期。通过积极灵活的人口就业政策,增加就业内部供给源动力。

(二)进一步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提高就业技能水平

近年来,兵团教育经费投入有所增长,然而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兵团教育投资力度还相对较低,应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提升就业者就业能力。首先,采取灵活的教育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就业者的知识和技能,促使就业者能够适应劳动力市场带来的就业竞争和压力,减少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结构性失业。其次,加大对少数民族师(市)、团场基础教育资金的投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少数民族综合素质和就业市场竞争力。再次,加大职业教育,拓展大中专毕业生发展空间。根据企业的需求,依托有资质、培训效果好的培训机构,聘请大中专院校、职业技术院校、国家重点培训机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对大中专毕业生进行岗位新知识、新技能培训。

(三)加大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培训力度,优化就业结构

围绕“新三化”和“安居富民”、“定居兴牧”等工程建设,实施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实行普惠制培训补贴政策,提升就业技能,实现素质就业和稳定就业。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不断加大对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的培训力度。首先,以多元增收、转移就业为前提,打破干哪个行业就培训哪个行业的固有观念,让职工以掌握第二、三产业技能为目的,拓宽职业培训的深度和广度。其次,在团场第二、三产业培训的薄弱环节,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没有师资的从外面“请进来”,不具备办学条件的,让学员“走出去”。最后通过严格审核培训报备资料(如培训职业工种、培训学员资格、课时安排等),进一步规范培训标准,加强培训管理,完善培训模式,严格准入制度,确保培训市场的有序竞争和培训质量不断地提高,以此促进劳动力就业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优化就业环境

一般而言,等量的资本投入,劳动密集型企业创造的就业机会是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的10 倍以上。兵团应重点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特别是在团场初级农产品的加工转化、农产品的现代流通方式、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优势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研究优惠政策,落实帮扶措施,扩大发展规模,使团场企业在转移富余、剩余劳动力方面发挥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创造更多的就业需求和增收门路,提高产业集聚和人口吸纳能力,实现城镇化过程的“安居乐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通过提供一定的支持政策,发展团场中小微企业拓展经营领域,鼓励扶持团场职工子女,外来高校毕业生投身创业中去,激发其创业动力,以创业带动就业,提高创业成功率,以此提高就业质量。

(五)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提供更好的就业服务水平

把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调整产业布局、制定产业规划时,将扩大就业作为重要因素给予优先考虑。拓宽就业渠道,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团场富余、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少数民族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就业工作。加强师、团两级服务设施(设备)建设,按照整合、补缺、标准化的原则,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形成覆盖城乡、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方便可及的就业服务网络,提高服务和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加强就业、社会保险、劳动保障监察和调解仲裁等服务设施建设,新建和改扩建一批人力资源综合服务设施,改善综合就业和人力资源服务、劳动关系协调等服务的条件。建立健全覆盖全兵团的就业失业信息监测网络,完善就业信息统计和失业预警指标体系,开展就业需求预测,适时发布就业需求和失业预警信息。

[1]刘追,刘洪.兵团农牧团场人口聚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33-37.

[2]蔡金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济发展的就业优先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01):191-192.

[3]代燕,何元超,闫海燕.新疆兵团扩大就业的潜力和方向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地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学术论文摘要集[C].中国地理学会、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2012,(2).

[4]刘旺鸿.新疆兵团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1,(02):104-108.

[5]胡海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口发展研究——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J].新疆农垦经济,2013,(07):63-67.

[6]刘追,刘洪,黄卓.新疆兵团农牧团场人口聚集的影响因素分析[J].新疆农垦经济,2012,(11):60-64.

[7]闫海燕,胡小平.兵团就业结构分析:2000-2010[J].新疆农垦经济,2013,(06):43-46.

猜你喜欢

团场兵团劳动力
兵团记忆
兵团记忆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兵团10个团场摘掉“穷帽子”
团场女人
团场的冬天
兵团在
用兵团精神凝聚兵团人的梦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