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利率市场化视角的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思考

2015-12-25杜亚妮

西部金融 2015年8期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

杜亚妮

摘要:商业银行同业业务以其对资产证券化的探索而符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对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创新转型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同业业务如何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这一金融浪潮下稳健发展值得深入探讨。本文从利率市场化改革角度入手,在国内外已有研究基础上,结合陕西地区银行业同业业务发展现状,针对性地提出银行业应树立“大同业”发展理念,“客户+产品”发展主线,完善经营机制,加强队伍建设,以此推动同业业务稳健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同业业务;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5(8)-0070-04

近年来,同业业务作为我国商业银行开拓发展的主要业务领域,已呈现爆发式增长,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之一。同业业务繁荣背后,表面来看是金融脱媒、资本稀缺以及监管趋严等因素驱动,深入探究则知,同业业务的快速发展深受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影响,体现出各类金融机构在急剧变化的金融市场环境中,突破自身业务边界,谋求资源整合与借力发展的改革创新取向。

一、同业业务发展的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重对商业银行金融同业业务的发展做了深入研究。George J.Benston(1994)对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研究,认为从商业银行角度来说,其能够充分提供保险、证券、信托等多种服务。Roy C.Smith和Ingo Walter(2005)对商业银行开展混业经营带来的经营效益进行了研究,认为商业银行发展同业业务会直接促进规模效益和范围经济。

近年来,同业业务的理论与实务也成为我国金融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对同业业务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钱虹等(2009)在《农业银行金融同业合作问题研究》一文中全面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和正在开展的金融同业业务。实务研究则多注重如何大力发展同业业务以应对金融市场环境变化。农行十堰分行课题组(2012)在《银行同业业务现状及发展路径选择》中以湖北十堰分行为例,从同业业务产品方面提出了对策。伴随同业业务快速扩张的过程,严光祖(2014)、魏国雄(2014)、常晔(2015)等研究中分析了同业业务存在的监管套利、弱化宏观调控以及影响金融稳定等问题,并针对其潜在的流动性、利率等风险,以及监管面临的困局和规范同业业务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周凯(2013)等提出需要从宏观制度及微观化解渠道引导同业业务的稳健与合理发展。鲁政委(2014)提出,能够大力提高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的同业业务是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的必然选择。部分研究表明,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日渐成熟的环境下,同业业务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风险问题,商业银行亟需规范发展同业,降低业务风险。

二、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发展同业业务的意义

(一)发展同业业务是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传统业务模式冲击的重要举措

分业经营体制下,我国商业银行以存贷款为主营业务,受央行利率管制的制度性保护,利差收益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在利率市场化竞争环境中,商业银行需要提高存款利率水平以争取资金,同时,在负债业务成本提高、短期内贷款结构无法调整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对优质企业客户信贷议价能力减弱,贷款利率水平难以提高甚至有所下降。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大力发展同业业务,不断拓宽非利息收入渠道,进而提升综合盈利能力,以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利差收窄冲击。以美国经验为例,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之后,美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已达45%左右,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占比都有较大提升,其中主要的利润贡献项目如信托、资产证券化净收益、贷款转让净收入等都可归于同业业务范畴之内。相比而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不到20%。

(二)发展同业业务是缓解利率市场化之后经营风险上升的有效方法

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在大型优质客户领域的业务收益受到挤压,为保持盈利水平,商业银行不得不从主要服务大中型优质企业客户,逐步转向以中小微企业客户为主,客户群体定位也由低风险客户向高风险客户转移,客户风险结构的转化使得商业银行经营风险随之上升。而同业业务客户群体是各大金融机构,其自身都有比较健全的风险防控机制,在我国严格的金融监管制度下,其经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一般都高于其他普通企业类客户,开展同业业务的风险相对较低。因而,大力发展同业业务,可以有效提高商业银行低风险业务占比,有利于风险分散及缓解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客户信用风险上升。

(三)发展同业业务是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及提高流动性管理灵活性的重要工具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和非存款负债占比较低,单一的资产负债结构导致了较高的流动性风险。参照国际经验,在利率市场化程度更高、资本市场更成熟的经营环境中,国际大型银行均偏好于做大同业资产负债双向业务规模。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项监管制约将不断加强,中长期内货币政策也将趋于稳健,同业业务可以作为商业银行防范流动性风险的重要工具,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三、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空间逐渐压窄,而商业银行的同业业务因资本消耗低、无拨备要求、整体风险较低,盈利空间较大等一系列优势,业务规模急速扩张,业务种类不断拓展。2009年至2012年,我国商业银行同业资产规模年均增长36.4%,同业负债规模年均增长25.8%。2013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同业资产余额21.4万亿元,同业负债余额17.8万亿元。业务种类也由传统的同业存放、同业拆借、债券回购,扩展到转贴现、信贷资产转让与回购、信托收益权、买断式回购、外汇代理等新领域,银银、银基、银保、银信及银证合作不断深化。其中,经营机制更加灵活的股份制银行,同业业务表现更为抢眼。以素有银行业“同业之王”称号的兴业银行为例,其通过整合自身资源,为城商行、农信社等中小银行提供一系列产品和服务,以合作共赢的方式帮助中小银行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竞争力。2013年,其同业资产和负债在总资产和负债中的占比均超过30%,其中,买入返售资产在同业资产中的占比由2011年的34.3%大幅升至77.4%。

从陕西省来看,近年来,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模逐渐扩大,种类不断增多,产品序列日渐多元。交易客户由原来的商业银行发展为信托公司、外资银行、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等,业务种类由原来的存放同业(同业存放)发展为同业投资、同业代付、同业福费廷二级市场买卖业务等。截至2014年末,同业负债业务余额(以同业往来业务为例)477.8亿元,较201 1年增长4.5倍;同业资产业务余额(以同业往来业务为例)70.4亿元,较2011年增长1.9倍。

(二)同业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认识水平参差不齐,发展理念亟待强化。目前,陕西省银行业对于利率市场化以及同业业务的整体认识与定位还存在较大差异,一方面对同业业务的整体认识不明确,对金融同业业务合作重视不够,经营理念和重心还停留在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层面,导致地区间同业业务拓展力度不均衡:另一方面五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基层行对于总行制定的同业业务考核政策的理解深化不够,发展理念有待强化。

2、政策机制不完善,经营活力不足,中间业务收入结构不尽合理。以同业存款为例,目前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仍在于业务发展导向不清晰,政策目标统筹不足,相关政策措施不配套、权责不匹配、基层行业务经营缺乏活力,本外币同业业务拓展归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难以形成营销合力,经营机制有待完善。从业务品种收入结构来看,同业融资额度使用费收入占比较大,机构理财及其他创新型业务收入增长乏力,金融同业业务转型速度较为缓慢,创新型、可持续的业务增长模式亟待开拓;从区域收入结构上看,西安地区同业中间业务收入占到了全省银行业同业中间业务收入的80%以上,而其余地市银行同业客户开展合作的力度尚需强化。

3、同业业务条线人才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同业业务多归属于公司业务部门,客户经理数量有限、专业性人才更为稀缺,“一身数职”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业务的拓展。

四、推动同业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

商业银行要深刻认识发展同业业务对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大同业”发展理念,以“客户+产品”为发展主线,构建完善的同业业务机制,进一步延伸同业业务合作范围,深化同业业务合作层次,加强同业业务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推动同业业务稳健发展,促进同业业务市场份额逐步提升。

(一)树立“大同业”发展理念

从利率市场化角度看,同业资产负债业务都已实现市场化,发展同业业务将为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银行业经营转型积累经验。当前,各大商业银行普遍重视同业业务,并将其列为与公司、个人并列的三大主线业务之一。商业银行要做大做强同业业务,必须首先从战略上提高对同业业务的认识,树立“大同业”发展理念,并制定同业业务战略发展规划与阶段性发展目标指导业务发展。要主动对接并融入同业市场,加强与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租赁、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沟通合作,通过多层次、宽领域的本外币同业业务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功能互补。

(二)确立“客户+产品”发展主线

同业业务的客户群体有其不同于广泛而分散的零售业务客户的特殊性,应结合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实际,明确“客户+产品”发展主线。

1、强化主动负债,拓宽同业存款来源。强化主动负债,不断拓宽同业资金来源,以提高市场份额。具体地,可通过银行间代理结算平台,针对银行间互补性较强、综合合作较为深入、资金充裕的战略性客户开展营销,充分利用商业银行的优势,根据各类客户的具体特点,合理使用利率手段,重点客户一户一策,大力营销同业存款,努力提高合作性同业存款稳定性。重点通过深化全面合作、扩大与各类客户的中间业务合作来增加结算性资金留存,如通过证券保证金第三方存管结算平台加强银证合作,吸收证券公司自有运营资金存款、客户交易结算资金,通过资产托管平台加强与信托公司、基金公司合作,通过代理销售平台加强银保、银信、银基合作,多方吸收非银行金融机构同业存款。运用货币市场工具,灵活使用同业拆借、票据转贴现、资产回购等货币市场工具及其组合交易,向金融同业主动借入负债,做大同业本外币负债规模。

2、紧抓市场机遇,推动资产业务发展。2012年以来,各家银行都面临资本约束和信贷规模“双紧”的形势,同业资产业务因不占信贷规模、节约经济资本、综合效益较高、客户风险较低等优势,已成为商业银行资产扩张和利润增长的重要渠道。进一步推动同业资产业务发展,可重点选择资质优良、风险可控、互补性强的同业客户进行合作,主要包括跨区域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可根据总行制定的机构类客户名单,对金融同业客户总部或辖内分支机构开展营销,大力发展存放同业业务,重点抓住重要时段、时点短期资金价格上升的时机,提高市场反应速度,提升业务收益。顺应银行业金融机构“走出去”的大趋势,积极拓展境外同业业务,在做好已有代理行业务基础上,力争在客户推介、产品创新等领域合作有所突破。

3、创新多元化代理产品,促进本外币新型代理业务齐头并进。当前,传统代理业务如现金代理、支付结算代理、政策性银行业务代理的手续费已成为同业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随着金融市场需求层次的深化,银行同业合作不断多元化,包括代开银行承兑汇票、代办国际业务、贸易融资代付业务等在内的新型同业代理业务层出不穷,本外币同业代理业务已日渐成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新的增长点。商业银行可通过代理银行承兑汇票、代开信用证、保函、代理保付加签、黄金买卖、外汇买卖、理财等有竞争力的银行产品,为合作客户提供多种服务,在助推本行代理业务创新的同时抢占营销先机。

(三)完善经营机制

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状况,在一个或几个业务领域持续发力,取得领先优势并扩大市场份额,走特色化同业经营之路。管理机制上,赋予同业业务管理部门统筹管理和资源整合的权限,建立差异化的考核机制和合理的激励机制,将同业客户关系管理、同业业务营销、激励考核等纳入同业业务平台,支持业务拓展。积极落实同业业务管理政策,通过同业融资管理(FAM)系统,按照“价高者得”的内部竞价模式,统筹资金运作,逐步实现全行本外币同业业务统一对外报价,不断扩大业务规模,构建以全辖协作营销、平台支行集中处理账务,参与各行利润分成、业务风险集中管控的集中经营模式。

(四)严控业务风险

由于目前同业业务不受存贷比考核以及信贷规模监管,不乏有银行采取高杠杆、高频次期限错配,盲目扩张同业业务以致引发危机,2013年6月发生在银行间市场的“钱荒”事件即是最好例证。2014年4月,人民银行、银监会等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银发[2014]127号),对金融机构的各项同业业务提出明确要求。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措施,保障同业业务的稳健发展。一是建立金融同业业务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风险问题;二是加强检查监督,规范与拓宽风险管理信息来源,准确把握市场信息和客户信息,增进互信关系;三是严格客户准入,择优选择同业客户,及时开展对同业客户的授信工作,防控信用风险;四是严格按照总行各项规章制度及监管部门要求、操作流程开展各类同业业务,防范操作风险。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队伍建设,确保“双量”提升。加强各经营行同业从业人员数量的配备,注重客户经理团队的培养;提升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为业务经营行选配业务技能全面、沟通交流能力强、对业务信息敏感度高、开创性思维能力强、具有一定系统管理水平的专业人才,确保金融同业业务对人员的客观要求,打造一支具有较强战略思维力、决策执行力和团队建设力的同业业务管理队伍。同时,要紧跟市场环境变化,加强对全行同业客户经理的业务培训,进一步完善全行特别是市区支行客户经理队伍建设,使之成为一支能够为金融同业业务服务的高素质队伍,打破完全倚靠上级行和个别业务主办行撑起金融同业业务的单一局面。

猜你喜欢

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2019年农商行竞争力评价报告摘要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利率市场化对中国当前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2016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陪名表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转型分析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