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合学研产人才培养模式的教改探索
2015-12-25黄炼
黄炼
【摘要】本文基于当前高等教育育人模式变革的紧迫需要,重申了学产研人才培养模式的命题,并以湖南农业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探索为例,就农业类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如何契合学产研人才培养模式的八个方面作了实例推介。
【关键词】学研产;人才培养模式;环境设计
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转变,不仅仅是招生规模的扩大,同时也是高等教育价值观、质量观、办学主体、办学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由单一向多样化的转变过程。目前,我国的大众化高等教育面临着结构失衡的问题。一方面,所培养的管理型、研究型人才面临“高能低就”问题,即高文凭、高能力的大学毕业生只能从事低文凭、低能力的人就能胜任的工作;另一方面,实用型技术人才严重缺乏。因此,如何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实现育人模式与人才市场需求接轨,已成为各高校必须深入探索的问题。于是,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便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产学研合作被认为是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手段。而农业类院校环境设计专业作为培养实用性人才的专业,理应高度契合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紧扣自身的办学特色打出“特色牌”。
近年来,我们根据农业院校特点,坚持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精心设计契合学研产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和教改方案,得到了许多有益启示和成功经验。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探索
我们所确立的人才培养基本目标是:凭借农业类院校涉农学科多、影响大、积累深的特殊优势和人才资源,在专业设置上坚持以广义农学为学科支撑,体现涉农特色,着力培养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装置艺术设计、陈设艺术设计、公共环境小品、创意设计与推广等方面的宽口径高级设计人才。在培养这类学生的过程中,实现“三个取向”(即技术类人才、研究类人才、环境设计拔尖人才)的培养目标,坚持“两个注重”(即注重提高学生理论水平的全面提高,更注重其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的教学导向,培养具有“传统文化视野、国际文化视域、市场经济视角”的高端技能型和创新型环境设计人才。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强化人才市场需求导向。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就业履职适应能力,应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专业课程,同时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和修改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融入新农村景观规划、建筑、景观及室内设计行业企业技术标准的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岗位要求对接,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设计流程对接。
二是精心配置专业课程体系。通过企业调研、职业岗位分析、召开实践专家座谈会,行业动态分析、召开课程分析会议等方式调整精心配置专业课程体系。此外,将引入景观设计师、室内设计师标准,将其职业资格认证融入课程体系,推行双证书制度;并将学科竞赛纳入专业课程体系,将参与学科竞赛计入学分。
三是加大专业课程所占比例。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中,将进一步加大专业课程尤其是专业主干课程所占总课程的比例,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接受专业训练。
三、校企合作方式的探索
对接产业发展,继续探索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以小区景观设计、新农村规划、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生态旅游开发和城镇化建设、居住与公共空间设计与施工项目为载体,校企合作建立校内專业设计工作室、实验室和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三引、三进”(企业引入校园、工程项目引入课程、企业骨干引入教学团队和教师进企业、学生进工作室、教学进现场),实施以工作室项目为载体的“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推行“项目+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四、实践教学变革的探索
因本专业的实践性较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强化实践教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建议加大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延长毕业实习的时间,应不少于3个月,将原有的9周更改为12周。
二是将原有的施工图纸设计、项目策划与设计更改为竞赛专题设计l与2,并将周数由原来的2周增加至4周,分两个学期开设,主要内容为根据各类行业竞赛的要求,完成设计作品并参赛。
三是将原有的采风与专业考查更名为传统文化考查,主要对我国传统民俗、民居文化等进行专业考查,以更好地突出本专业特色,指导学生的设计实践。
四是深化推行生产性实践教学改革。通过现有的模型与工艺、需新建的家具与陈设、光与空间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发一批具有本土文化特色和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实训项目,引入企业及行业的技术标准,打造生产性实训环境,将学生在建筑模型制作与工艺、家具与陈设设计等课程内完成的成果和课程作业市场化、产业化。
五是将在一些环境设计较发达的城市(如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等)设置一系列实践活动基地,满足本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的需要。
五、完善教学内容的探索
在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空间设计、家具与陈设设计等课程中进一步强化项目教学。通过项目教学的开展,一方面对培养学生的设计、预算、施工、工程管理等职业技能和素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和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另一方面也可扩大学校、学院和本专业在社会的影响力。
实施项目教学,授课地点将不再局限在教室,可带领学生前往设计现场、施工现场、材料市场、家具市场等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这样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项目及教学内容的理解,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掌握新材料新技术,使学生更形象地了解施工细节,明确设计与施工的关系。
此外,将通过开展集体备课、集体听课、积极进行教研教改等方式,更新课程内容,在专业课程中不断增加环境设计的前沿知识,使课程内容做到与时俱进。
六、改进教学方法的探索
一是与企业合作,共建教学资源库,包括专业主干课程资源包、合作开发施工工艺、材料与工程预算等相关虚拟实训资源,聚集设计案例、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设计素材、教案、课件、视频、资讯等。
二是依托学校数字化工作平台,与蓝莲花环境设计研究院等搭建校企数字传输课堂,将企业工作流程、施工过程等实时传递到课堂,使企业兼职教师在工作现场可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校企联合教学。
三是通过课程展览和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环境设计行业竞赛的方式,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加强与省内外其他院系的交流。
四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加强课程的信息化建设,规范课件制作,探讨制作慕课及微课,建设好学校网络课程,加快教学手段的改革。
七、优化师资队伍的探索
一是发挥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的作用,建立环境设计的相关工作室,落实教师进入工作室的制度,每年不少于6个月,主持或参与项目不少于3项,提升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二是有计划地选送优秀教师到有关高等院校、企业进修深造,每年2人次以上,进一步提高其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使专任专业教师双师素质达lOO%;三是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在职博士研究生,进一步提高学历层次,力争用3年时间,使专任教师中的博士研究生比率达到lO%,高级职称比例达16.6%,使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更趋合理;四是争取引进1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培養1名专任的专业带头人、1名企业兼职专业带头人、多名骨干教师,更好地完善师资队伍结构;五是进一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与学术研究活动,使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六是建立兼职教师和客座教授资源库,聘请企业设计骨干、在业界享有一定声望的教授参与教学,对教学中的实际项目进行指导,并定期聘请知名专家教授进行专题讲座。
八、创新管理制度的探索
一是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校内建立由学生、教师、督导形成的督教督学制度,校外建立质量反馈及跟踪调研的网络平台,建立由企业、协会、学生及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质量评价制度,形成对培养方案修订-执行-修订的闭环系统。
二是改革授课方式。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多种授课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教学,授课地点可以是设计现场、施工现场、材料市场,或搭建远程视频系统,使企业教师在生产、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此举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积极性,另一方面可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设计的全过程。
三是改革教师管理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工作室建设,可对外承接景观设计、建筑设计、新农村规划与设计、室内空间设计、模型设计与制作、室内陈设设计等业务,并通过工作室的设计业务,把项目引入课堂教学,这样对实施项目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师生积极性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上述探索,我们取得了一系列高度契合学研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成效,建成了一批优质核心课程和优质教学资源,教学团队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实践证明:契合学研产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吸引生源,有利于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性技术人才,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就业率。因而,这种探索值得加以提倡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健.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综合培养体系探析[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0,(8):108-112.
[2]李焱焱,叶冰,杜鹃等.产学研合作模式分类及其选择思路[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10):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