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参与全球治理研究——以“青年全球治理创新设计大赛”为例

2015-12-23

当代青年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联合国公民大赛

田 恒

(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一、大学生参与全球治理的社会背景

青年参与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从性质来看,青年参与的研究主要关涉社区居民的生活、经济社会发展、文化活动与国家的政治生活等领域[1]。从层次上来看,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探讨社区治理、城市治理和国家治理等层面的参与问题,而关注全球治理参与的研究则相对较少[2],探讨大学生参与全球治理的经验文献则更显缺乏[3]。实际上,在全球化及其治理的复杂背景下,青年人如何理解并参与到他们所处的世界治理体系中去从而形塑未来,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议题。全球化时代,决定人类社会进步的要素之一是成人社会能否在社会建设和未来发展规划过程中充分吸纳青年的智慧与能力贡献,尤其是青年独特的观点[4]。况且,“市场经济时代的全球化是新一代人的生活背景与社会化的背景,这也是年轻人必须面对的挑战”[5]。年轻的一代和未来的几代人将在此背景下进行社会化[6]。因此,青年尤其是大学生必须以一种更加积极的姿态和行动参与到全球治理中去,为实现全球治理的善治目标贡献智慧,推动世界治理秩序的良性变革。

然而,大学生参与全球治理绝非易事,它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国家综合国力的逐渐增强,国家和非国家行动者参与全球治理的活动呈现出增多的趋势。在这场运动中,中国大学生也正在试图通过各种制度安排在全球治理领域践行他们的理想。由复旦大学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于2007年共同发起举办的中国首个聚焦全球治理问题的世界性学生活动(青年全球治理创新设计大赛)为我们观察大学生参与全球治理过程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案例。在该案例中,我们将重点关注大学生参与全球治理的特点、向度、机制条件等内容。在此之前,我们将力图从文献和联合国的青年实践项目中梳理出大学生参与全球治理的相关理论及其可能的机制。

二、大学生参与全球治理的可能

全球治理是指“全球社会的多元行为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增进共同利益,在全球层面的各个领域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安排而采取合作行动的持续过程”[7]。全球治理的理论试图谈论如何把世界——全球化的世界——当作一个集体的存在来共同治理[8]。从理解全球治理变革的角度看,关注塑造全球治理形式中在上升的政治力量似乎是一种较为可取的方法[9]。基于这样一种认识,许多研究者将目光投向了全球公民社会的成长及其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作用与效果[10]。青年作为世界公民参与全球治理也必须置于这样的背景中去理解。那么,青年参与全球治理何以可能呢?下面将从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参与问题责任化

全球治理旨在通过具有约束力的国际规则解决全球性的冲突、生态、人权、移民、毒品、走私、传染病等问题,以维持正常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11]。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青年的参与,因为青年是未来世界的重要力量和责任主体。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1995年世界青年人口据估计就已超过10亿,或男女青年各5.24亿。其中大约有60%的世界青年人口居住在亚洲的发展中国家,约23%生活在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岸的一些发展中区域[12]。而到2007年,全世界15-24岁的青年人已超过12亿[13]。联合国发布的《到2000年及其后世界青年行动纲领》指出:“青年是社会重大变革的推动者、受益者和受害者,他们通常面临着这样一个矛盾,寻求融入现有秩序或成为改变这种秩序的一种力量。”在全球治理委员会呼吁共同信守全人类都应该赞成的核心价值(包括对生命、自由、正义和公平的尊重,相互的尊重、关怀和正直)时,还为实现这些价值就世界公民应该具有的权利和责任作了相应规定,其中,“参与各层次治理”和“做治理中积极的参与者”分别被认为是世界公民应该分享的权利和责任。从这个意义上看,参与全球治理理应成为青年责任的题中之意。再者,全球治理中的诸多问题是与青年问题密切相关的,甚至直指青年群体,如“教育、就业、饥饿与贫穷、健康、环境、药物滥用、少年犯罪、闲暇活动、女孩和青年妇女、青年充分和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和决策”等。也即是说,全球性青年问题的治理离不开青年自身的参与,因为要解决与青年相关的全球性问题最终还得从青年身上去找答案。因此,世界公民责任构成了青年参与全球治理的根本动力。

(二)参与主体多元化

当前,全球治理主体多元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否认和拒绝这种参与的结构性变革是不现实的。治理主体多元化意味着在全球治理中将有越来越多的非国家行为体被纳入这一治理变革的进程。正如安东尼·麦克格鲁所说:“全球治理不仅意味着正式的制度和组织——国家机构、政府间合作等——制定(或不制定)和维持管理世界秩序的规则和规范,而且意味着所有其他组织和压力团体——从多国公司、跨国社会运行到众多的非政府组织——都追求对跨国规则和权威体系产生影响的目标和对象。很显然,联合国体系、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各国政府的活动是全球治理的核心要素,但是,它们绝不是惟一的因素。如果社会运动、非政府组织、区域性的政治组织等被排除在全球治理的含义之外,那么,全球治理的形式和动力将得不到恰当的理解”。[14]这凸显了全球公民社会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全球公民社会对世界秩序的影响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球公民社会的存在(尤其是非政府组织)广泛影响着人们对事务的理解和行为方式,这种影响方式大多是无意识的分散的;二是通过具有政治动机的非政府的目的性的努力[15]。全球公民社会的成长意味着微观层面的行为体将在全球治理中逐渐发挥着特定的作用。进一步讲,“没有微观政治层面公民间协调一致的变革,宏观政治层面出现的新秩序的巨大变动就无从谈起”[16]。全球治理参与主体多元化意味着全球治理中宏观层面治理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会对微观行为体产生影响,同时也将微观行为体吸纳进了全球治理的结构体系中,为其更好地参与全球治理过程创造了机会。

(三)参与过程制度化

青年参与全球治理有赖于一种制度化途径的构建。一种可能的途径就是,公民自组织或国家以及超国家机构采取行动将公民整合进治理过程中来。在当代治理结构中,公民组织对政策制定空前规模的直接参与和超国家机构采取行动使民众组织参与到政策制定过程中去已不再是神话[17]。通过与非政府组织、全球治理机构甚至全球公司的联合,普通公众在政治过程中是有可能改变其命运的[18]。不过,目前“全球规制中的公民社会参与倾向于通过利益集团网络(尤其是非政府组织)而不是通过正式的代表制结构来发挥作用”[19]。也即是说,公民参与全球治理需要以一种制度化或曰组织化的形式作为保障。在联合国推动下制定的一系列青年政策(行动纲领)一直将青年参与(包括经济参与、政治参与、社会参与和文化参与)视作其重要议题和目标,这是一种制度化的努力。1985年,联合国国际青年年会世界会议强调,“认识到青年直接参与与缔造人类前途极为重要,青年在社会所有阶层能够做出宝贵贡献,他们愿表达关于建设一个更美好、更公正世界的想法,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他们能够实现国际青年年的目标:参与、发展、和平”[20]。随后,这些目标成为1995年第五十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到2000年及其后世界青年行动纲领》的总主题。无疑,1985年的国际青年年有助于“促使各方关注青年的现状、具体需要和愿望,增加各级在处理青年问题上的合作,采取有利于青年的协调一致行动方案,并促进青年人参与研究、决策过程和解决国家、区域和国际的重大问题”。[21]《到2000年及其后世界青年行动纲领》明确了确保青年男女的福祉和充分而积极地参与他们社会生活中的一系列原则,其中一条是“鼓励各国促进旨在培养青年具有一种国家间和平、合作和相互尊重精神的教育和行动”。1998年的《布拉加青年行动计划》更是指出,“青年的参与是全人类发展的一个先决条件”。1998年的《关于青年政策和方案的里斯本宣言》在谈到参与议题时指出,“确保和鼓励青年积极参与社会的所有领域,以及国家、区域和国际各级上的决策过程”。再如1998年的《布拉加青年行动计划》指出,“联合国应支持青年非政府组织以民主方式广泛参与整个联合国系统的决策进程”。联合国的《二十一世纪议程》将“各国和联合国应当支持鼓励和制定各种办法,使青年参与联合国的所有程序并施加影响力”列为“儿童和青年参与持续发展”的目标之一。如此看来,青年参与全球治理具有广泛的制度基础,这些制度化或曰组织化的努力为青年参与全球治理创造了可能。

三、大学生参与全球治理:一个案例

“青年全球治理创新设计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是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于2007年创办、复旦大学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主办的中国首个聚焦全球治理问题的世界性学生活动。大赛的口号是“我们的世界、共同的责任”。大赛以“青年·问题·世界”为主要关怀,旨在“关注全球公共问题、激发青年创新能力、唤起世界公民意识、共创人类和谐家园”。大赛面向全球所有高校大学生征集关于全球治理的智慧与创意,解决人类命运的基本问题,是目前世界上第一个以创新性和国际性为特点的超越学科、超越国界、超越传统理论的青年创意比赛。

(一)大赛的产生及其运行的基本情况

大赛最初的创意来源于2006年10月复旦师生间一次关于青年活动融入世界的设想与头脑风暴。2006年11月,在龙永图获悉该创意后,积极争取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支持并推动了第一届大赛的成功举办。此届大赛得到了沃尔沃集团(中国)的全程支持。大赛被视为复旦“国际化学生培养战略的一个具体实践项目”[22]。因此,大赛筹委会由复旦的老师和学生组成,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大赛中承担了组织和服务工作,体现了该活动推动大学生参与全球治理的基本宗旨。这对培养大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全球公民责任感具有积极作用。一是培养青年人的国际视野,不仅应该关心中国的问题,也要关心全球的问题;二是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青年人的责任感[23]。作为未来治理的主体力量,大学生参与全球治理彰显了青年作为全球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责任。

大赛活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校内初赛和校外方案初选两个部分构成,通过校内初赛和校外方案初选结果确定决赛名单,获邀团队将赴举办地进行为期5天的创意之旅。第二阶段由各团队就前一阶段的成果(初赛创意方案)进行现场展示,并参与答辩。初赛作品总得分最高的团队将被评为“最具创意提案奖”。第三阶段各国选手打破国家界限,组成新的“世界团队”,就某一全球治理议题展开“头脑风暴”,共同合作提交一份完整的解决方案参与角逐“最具价值项目奖”。获奖的创意方案经优化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最终方案后,将由大赛组委会向联合国和相关政府部门提交。第四阶段为青年文化交流活动。

表1 大赛基本程序及核心阶段

(二)大学生参与全球治理的范围及其机制

1.大学生参与全球治理的范围

在该案例中,大学生参与全球治理的范围可以从参与主体的广泛性和参与议题的多样性两个方面来考察。据表2 可知,大赛参与主体所涉范围较广,这可从参赛队伍及所涉国家和地区、出席嘉宾等方面得到体现。其实,单从申请人数亦可看出大赛参与主体的广泛性,如仅2014大赛组委会就收到近20个国家(地区)超过160 名大学生的参赛申请[24]。

表2 历届参赛队伍和出席大赛嘉宾情况

从从历历届届大大赛赛的的主主题题看看,,参参赛赛内内容容基基本本围围绕绕人人类类社社会会重重大大命命运运和和治治理理未未来来展展开开,,参参与与议议题题范范围围甚甚广广。。前前六届大赛聚焦的议题涉及教育与学习、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全球环境污染与应对、外部威胁与人类安全、金融与投资、人口流动与跨文化交流、农业、非政府组织(NGO)、未来城市治理,等等(见表3)。从问题的性质来看,其参与范围主要集中于那些非政治性的领域和议题。

表3 历届大赛参赛议题简表

2.大学生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机制

总的来看,大赛为大学生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了一个有效的过程机制。该机制是以全球治理问题和创新方案设计为中心,以大学生(参赛选手以及筹委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以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等为主)、大学/NGO(以专家学者、青年教师和社会人士为代表)、赞助机构、联合国/政府等为主体围绕全球治理议题和创新方案优化展开交流的互动过程。整个过程是以项目设计的形式推进的,项目在被提交给联合国之前经过了讨论、修正等一系列环节。这些创新设计方案的实施及其效果依赖于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系统的开放性和大学(NGO)的组织资源以及社会的支持程度。大学(NGO)和赞助机构是推进大学生参与全球治理的关键力量。

(三)大学生参与全球治理:大赛的经验

1.强调大学生参与全球治理的治理向度而非政治向度

治理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政治化的过程,在全球治理领域无不体现出治理的这种特点。大赛的经验表明,大学生参与全球治理更多聚焦于该过程的治理向度而非政治向度。淡化治理过程的政治向度并非说明大学生参与全球治理的活动不存在政治性(大学生参与全球治理本身隐含了“世界公民权”的实现),而是治理向度所蕴含的价值和内容更符合大学生的想象、理想和精力等特征,符合全球治理的根本需要。这一点可以从大学生聚焦的议题性质和大学生设计治理方案的无偏见性得到体现。前者与大赛的选题和导向有关,后者与学生的纯洁性相关联。龙永图认为这个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希望青年可以提出应对这些全球问题的设计意见。青年没有多少偏见,没有政治考虑,也不会受商业利益集团的影响。因此,青年如果提出方案,将是较为客观的。不论是联合国还是政府,如果他们真的愿意倾听这些青年人的声音,是会得到很大启发的。因为联合国是这次活动的联合主办者,如果真正最后筛选出某些好的建议,联合国将成为一个渠道,提交给相关机构作为好的参考。[25]

关注全球问题的治理向度能够使大学生更好地利用参与机会,从而推动社会朝着民主、宽容和公正的方向前进。因为远离政治的喧嚣和意识形态的束缚,大学生将能够设计出更加无私和更具理性的方案。例如,在2008年的大赛上,复旦大学代表队的参赛报告:东亚终生学习共同体2020展望,就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最终被提交给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2.青年参与全球治理的效率离不开参与机制的构建

时下的(全球)治理对合法性、参与性、透明性、回应性、责任性等的关注要胜于以往任何时期,在此情景下的治理机制构建就显得更加复杂而重要。因此,大学生参与全球治理需要一种组织化的机制作为保障。所谓组织化的机制,就是指推进大学生参与全球治理过程的各种正式制度安排。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时代,这种组织化的机制越来越呈现出一种网络化的特征和格局。大赛组委会正是以这种组织化的机制整合资源从而推进大学生参与全球治理的。在该案例中,参与机制的构建为大学生有效参与全球治理奠定了基础。通过参与过程机制的构建,大学生被纳入了全球治理系统。进而,大学生参与全球治理的制度化关系得以构建,大学生的创新设计受到关注,公民责任得以强化,全球治理决策参与权有了保障。

3.大学生的培养和参与能力的提升需要孕育于一种过程

在全球化时代,大学生不仅应该具有一种“立足本国、关怀世界”的胸怀和视野,而且需要具备一种参与全球治理的意识和能力。全球治理的未来要靠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积极广泛的参与,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青年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直接影响着一个世界未来的治理水平,因为国家参与全球治理能力的提升和国际治理体系的优化都要靠青年去延续和推动。从学生培养的角度看,大赛构成了国际化学生培养战略的一个重要项目;从青年参与能力角度看,大赛可视作提升青年参与全球治理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透过大赛的过程来思考,我们将获得更多的启发。在大赛过程中产生的思想碰撞和行为互动,不仅有助于推动不同国家青年人相互理解,增强青年人的全球责任意识,而且有助于促进“和谐世界”深远目标的实现。联合国系统驻华协调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马和励在出席第一届大赛启动仪式时表示:之所以选择在大学生中开展这项比赛,是因为我们认为在大学生中并通过他们向整个世界推广全球治理的理念非常重要。我希望从这里毕业出去的大学生都具有这种意识,当他们成为经营者或管理者的时候,也能够以实际行动珍爱我们的地球。[26]

可见,将青年培养与青年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增强青年的责任感和提升其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无疑是青年全球治理创新设计大赛(YICGG)继续努力的方向。从这个过程而不仅仅是依据结果来审视大赛,将有助于我们更系统地看待大学生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和绩效。

四、大学生参与全球治理的思考

毋庸讳言,在“青年全球治理创新设计大赛”的成功中,我们可以看到通过构建有效的参与机制促使大学生参与全球治理的理想是可以实现的。大学生参与全球治理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体现出了它的可能性,通过制度化的参与过程实现对各种资源要素的整合从而为大学生参与全球治理创造了条件。当然,仍然有一些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虽然全球治理意味着一种治理主体多元化的趋势和事实,但这并不表示国家已经消亡,相反它更加暗示着国家在这种复杂的多层次治理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其重要作用不仅体现在国家自主性重塑上,还体现在它如何整合这种多层次治理系统中各要素以推进全球治理方面。实际上,“全球治理”并不是一个很神秘的概念,不仅青年大学生,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27],只不过大学生或者普通老百姓参与全球治理需要具备一定条件而已。这种参与条件需要由联合国、主权国家、大学、企业、NGO和公民等共同来创设和构建。关键的问题在于国家的权威和组织的资源是否恰当地被用来为大学生参与全球政治(决策)搭建平台[28]。需要指出的是,此种参与仍然是一种“前置性的参与”,即并非真正参与全球决策的真实过程,而更多的是通过创新方案的设计去启发和影响全球治理决策主体的行为。这就提出了另一个命题,即参与机制契合或者说“嵌入”全球治理决策过程的程度将对大学生参与全球治理的绩效产生重大影响。同时,虽然大学生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向联合国提交的创意方案具有潜在的巨大价值,但这些方案最终能否被应用于全球治理实践还取决于许多其他因素。因此,大学生通过这种机制参与全球治理的效能到底有多大还有待观察。同时,虽然该大赛是由复旦大学和联合国共同举办,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联合国有关机构的参与和回应的力度仍显不足。

在网络化治理时代背景下,非国家行为体公共参与的范围逐渐从地方治理的有限参与扩展到全球治理的广泛参与。全球治理的民主化趋势也要求将那些非国家行为体以组织化的方式纳入进治理过程,以强化全球公民的意识和责任。与此同时,正是全球治理实践存在多领域性和多层次性,其治理过程具有无与伦比的复杂性,而这种复杂性无论是在宏观微观还是时间空间上都为青年参与全球治理过程提供了无限可能。在这种并不局限于国家界限的治理框架中,将有助于激活大学生的参与需求和想象力。大学生在参与全球治理中,能够更好地表达关于建设“和谐世界”和公正世界的想法,其治理方案往往具有极高的创新价值。

因此,大学生参与全球治理过程表现出了一种参与机制的有限性与创新思想的无限性的双重特征。前者意味着大学生参与全球治理离不开联合国、主权国家、大学、企业、全球公民社会组织和青年自身的合作与努力;后者则表明在有效的全球治理参与机制中,大学生将设计出更具创新性和更加理性的全球治理方案。拓展和推进大学生参与全球治理,为大学生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更多的机会,激发和增强大学生创新设计的意识和能力,有赖于一种更加整合的治理体系的构建。

[1]田科武.中国青年参与:历史与现实[J].青年研究,1994(1):42-45.

[2][28]S. Sassen. The Participation of States and Citizens in Global Governance[J].Indiana Journal of Global Legal Studies, 2003(10):5-28.

[3][4]董小苹.全球化与青年参与[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194.

[5][6][12]让—查尔斯·拉葛雷.青年与全球化:现代性及其挑战[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55、349、247.

[7]刘清才、张农寿.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分析[J].国际问题研究,2006(1):48-52.

[8]庞中英.关于中国的全球治理研究[J].现代国际关系,2006(3):60-62.

[9]马丁·休艺森、蒂莫西·辛克莱.全球治理理论的兴起[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1):43-50.

[10]叶江.试论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的途径[J].国际观察,2008(4):16-24.

[11]俞可平.全球治理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1):20-32.

[13]United Nations. United Nations World Youth Report 2007.[EB/OL]. http://undesadspd.org/WorldYouthReport/2007.aspx, p. xxxv.

[14]戴维·赫尔德.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70.

[15]保罗·韦普纳.全球公民社会中的治理[A].俞可平.全球化:全球治理[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94.

[16]詹姆斯·N·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317.

[17]斯图尔特.解析全球化[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164.

[18]M. Keck, K. Sikkink. Activists beyond Borders: Transnational Advocacy Network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M].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8.

[19]迈克尔·爱德华兹.公民社会与全球治理[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3):49-56.

[20][21] 联合国.国际青年年:参与、发展、和平[EB/OL].http://www.un.org/chinese/esa/social/youth/resolutions.htm.

[22]陶韡烁.第四届“全球治理创新青年设计大赛”在复旦落下帷幕[EB/OL].http://www.gs.fudan.edu.cn/_s83/86/09/c3434a34313/page.psp.

[23][25]王靓、龙永图:中国国民有全球视野非常重要[N].东方早报,2007-01-23.

[24] 李沁园.共话全球治理创意,共享跨文化交流盛宴——2014青年全球治理创新设计大赛在复旦拉开帷幕[J].上海经济, 2014(9): 64-65.

[26][27]田辉.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全球治理”[EB/OL].http://www.jfdaily.com/.

猜你喜欢

联合国公民大赛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论公民美育
联合国呼吁提供55亿美元以免3400万人陷入饥荒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联合国提议2015年召开第五届世界妇女大会等5则
说谎大赛
朝韩“打到”联合国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