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2015-12-23杨艳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期
关键词:输液医护人员小儿

杨艳华

(吉林省长春市儿童医院,吉林 长春 130051)

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杨艳华

(吉林省长春市儿童医院,吉林 长春 130051)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探讨其临床的实用性。方法选取我院儿科静脉输液小儿病例100例,随机分为实验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静脉输液的病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采用人性化护理以及心理沟通。通过采用Wang-Baker笑脸量表和FLACC量表对患儿在静脉穿刺时的疼痛进行评估。结果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计量结果以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静脉输液的过程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非常理想,可有效地改善患儿在输液过程中的不适感,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和家属的满意度,值得用于临床推广。

护理干预;小儿静脉输液;临床观察

静脉输液是最常见的临床治疗手段之一,是防止以及抢救危重疾病迅速有效而且快捷的途径。但是在静脉输液穿刺的过程中会造成患者的不适感,而且由于相对成人而言,小儿血管表皮浅细,对各种物理和化学刺激比较敏感以及对穿刺有畏惧心理[1]。因此,小儿患者在穿刺的治疗过程中配合度比较差,甚至出现抗拒现象,严重影响治疗效果。随着现代医疗科学模式的改进,“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人性化护理理念是当前护理工作的重点。人性化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有效的护理模式,目的是让患者在生理上、心理上、精神上得到满足,减少不适感[2]。本研究针对观察人性化护理对小儿输液效果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搜集我院儿童输液患者100例,其中男69例,女31例,年龄在6个月~6岁,平均年龄(3.4±2.1)岁。其中上呼吸道感染43例,支气管炎32例,腹泻12例,其他12例。将上述100例小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护理观察组50例,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以及病史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根据不同年龄的患儿选择不同的静脉输液方法。如3岁以下患儿常选用头皮穿刺进行静脉注射输液,3岁以上则可选用手背皮下穿刺进行输液。

对照组患儿按照常规的静脉输液方法进行输液治疗以及给予常规的护理,而护理观察组则提供人性化的护理干预,包括:①做好患儿的输液前心理疏导,尽快使小儿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同时提升家属对静脉输液的认知;②对患儿进行评估分类可分为3类:第一类属于勇敢型,患儿表现为平静且无抗拒哭闹情况,但有轻微抵触。此时医护人员在穿刺顺利完成后给予表扬;第二类属于偏内向型,患儿表现为对父母依赖性较强,表现十分恐惧并小声哭泣。此时医护人员应先对患儿进行交谈,语气要温和亲切,获得信任后对患儿进行穿刺,但动作要轻柔,穿刺完成后对患儿进行安慰工作;第三类属于不合作型,患儿表现为极度抵触,大哭大闹、拳打脚踢以及逃跑现象。此时医护人员可举例勇敢型小孩作榜样,用严肃的语言对患儿说明输液的重要性,嘱咐家长固定患儿穿刺位置,强行静脉穿刺,穿刺成功后应对患儿进行夸奖。③加强对患儿静脉输液过程中的观察。注意患儿的表现和反应等情况;注意是否有外漏或者针头脱落现象;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滴注,对患儿造成刺激痛苦。④输液完成后拔针时,动作应轻柔,拔出后用酒精棉按压穿刺点2~3 min,减轻患儿的疼痛和出血。

根据Wong-Baker笑脸量表和FLACC量表对两组患儿进行疼痛程度评估,评估一针穿刺成功率以及输液依从性。Wong-Baker笑脸量表评分为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感越重;FLACC量表统计评分为0~10分,评分内容包括面部表情、哭闹行为、肢体动作以及安慰性,每项分值为0~1分,统计总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使用SPSS19.0对各项评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以P<0.05表示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Wong-Baker笑脸量表和FLACC量表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儿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分]

组别 病例数 Wong-Baker评分 FLACC评分观察组 50 2.21±0.5 1.23±0.3对照组 50 4.65±0.2 4.90±0.3 P值 <0.05 <0.05

3 讨 论

儿童对刺激的敏感度较强适应性较差,因此在静脉输液治疗的过程中会造成畏惧而导致哭闹和抵抗,并可能由此引发反复穿刺以致造成血管和组织损伤。有研究表明,人的情绪受疼痛影响较大,消极的情绪对外来刺激的敏感性增高,从而降低痛阈使得疼痛感更容易产生;而积极情绪则使痛阈增高,疼痛感降低[3]。儿童的意志力、自觉性和自制力都不如成年人,主要以直观表象形式对外界事物进行认知,因此儿童的行为和情绪都容易受到当时外界事物或者环境的影响而引诱、转移[4]。由此可以通过设置专门的输液室以营造舒适整洁安心的输液环境,配备适合个年龄段儿童的玩具,播放动画片,悬挂卡通图案等方法,转移或分散患儿的注意力;护士人员给予友好的微笑使患儿感觉有好,有安全感;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动作轻柔并及时安抚患儿情绪,可以减低患儿疼痛阈值;及时与患儿家属交流沟通,了解患儿的兴趣爱好,告知家属如何更好地配合护士工作,从而提高患儿的静脉穿刺成功率。通过表扬和奖励的政策,分散患儿的注意力,使得患儿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接受治疗,是疼痛阈值增高,从而提高成功率。儿童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病患群体,有着特殊的心理需求,要求医护人员具有照顾这一特许群体的素质及能力,通过对儿科的医护人员进行专门的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对儿童治疗有显著而重要的帮助。

[1]于丽,沈桂枝.负压进针法在急诊患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8(8):94-95.

[2]梁丽卿.对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对策[J].中国使用医药,2012,7(9):192-193.

[3]周燕君.小儿静脉输液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2):110-111.

[4]葛智素.输液患儿的心理反应及适时护理干预[J].航空航天医药, 2010,21(2):242-243.

R473.72

B

1671-8194(2015)03-0275-01

猜你喜欢

输液医护人员小儿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小儿涵之三事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