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2015-12-23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期
关键词:小儿血清患儿

于 群

(辽宁省鞍山市妇儿医院,辽宁 鞍山 114014)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于 群

(辽宁省鞍山市妇儿医院,辽宁 鞍山 114014)

目的探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致病因素以及临床合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93例为观察组,同时选择9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分别针对两组样本开展相关指标检测,通过结果比较总结相关致病因素,并总结临床最佳护理干预方法。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血清铁、IgA、IgG及IgM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中仅1例患儿由于昏迷症状导致智力水平下降,其他患儿的相关症状均消失,经胸部X线检查肺部相关指标均获好转。结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不仅与抵抗例低下、喂养不当、环境污染等存在相关性,机体缺铁状况也会明显增加疾病的发生概率。针对该疾病患儿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症状改善效果,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

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致病因素;护理干预

呼吸道感染是小儿的常见疾病,其中约80%以上患儿均为反复呼吸道感染[1],伴随我国环境气候的不断变化,病原体的变异程度也有所提高,该疾病的发生率也广泛提高[2]。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相对较为复杂,在既往感染痊愈时便会存在新的感染继发,相关症状反复发作使得病情治愈难度大大增加。相关研究也表示针对该疾病患儿长期应用药物治疗后还会加重成年后肺脏病变发生概率,也会抑制到的正常生长发育,使得治疗难度进一步提高。本研究通过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与健康小儿进行生化指标检验,来判定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并根据护理干预效果分析合理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选取本院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93例为观察组,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3],同时选择9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两组小儿中均未存在肺结核、先天性心脏病等其他疾病。观察组中男童49例,女童44例,年龄7个月~5岁,平均(3.3± 1.1)岁;对照组中男童47例,女童43例,年龄6个月~9岁,平均(3.4 ±1.2)岁。两组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小儿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分别采用光度实验法与酶免疫法检验患者的血清铁以及IgA、IgG与IgM等免疫功能指标。

1.2.2 护理方法:①环境干预:保证住院病房的空气与湿度适中,定期进行通风与消毒等相关措施,保证患儿治疗过程中的良好室内环境。②发热干预:要求发热表现患儿保证良好的日常休息,体温≥38.5℃时采用擦浴等相关物理降温措施,如改善效果不当适当应用退热药物。③心理干预:在病房内摆放玩具、盆栽等相关物品,并在病房墙上张贴彩色画报,缓解小儿的恐惧等心理问题。④感染预防:针对患儿开展相应的隔离措施,避免健康儿童与之接触而激发交叉性感染。⑤生理干预:每日需对患儿进行口腔清洁操作,3岁以上儿童早晚两次生理盐水漱口,3岁以下婴幼儿营养温开水清洗。同时,定期清除患儿鼻腔内的分泌物,保证鼻咽腔清洁、通常,降低耳鼻喉的炎性反应发生。⑥日常监测:每日均开展5次体温测量,在温度骤然变化时做好相应记录,长期高温者及时进行上报。着重观察皮疹症状,完善传染疾病的预防工作。同时,针对突发高热惊厥患儿及时给予相应处理措施,减轻疾病伤害程度。⑦日常护理:要求患儿增加饮水量,一方面缓解体温上升,另一方面也可促进体内毒物排出。适量控制患儿的衣物与被褥,在大量出汗后及时进行体表清洗并更换衣物。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小儿的血清铁、IgA(免疫球蛋白A)、IgG(免疫球蛋白G)、IgM(免疫球蛋白M)等指标检测结果,并给予统计学分析处理。在护理结束后,记录观察组患儿的症状与体征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均以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儿的血清铁、IgA、IgG及IgM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护理后观察组中仅1例患儿由于昏迷症状导致智力水平下降,其他患儿的相关症状均消失,发热症状改善时间为(3.4±0.4)d,经胸部X线检查肺部相关指标均获好转,其改善时间为(10.4±4.1)d。

表1 两组患儿的相关指标检验结果比较

3 讨 论

儿童自身的免疫系统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免疫功能与成人相比具有显著的欠缺,进而在细菌侵入时便会发生多种感染疾病,其中呼吸道感染在该类事件中占据较大比重[4]。以往研究中多认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主要以机体抵抗能力低下最为相关[5],同时在喂养不当、环境污染以及先天性免疫缺陷等共同作用下使得该种疾病的发生率显著提高。该疾病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并且在病情进展后也会存在继发性其他器官损伤的风险。本研究通过对该疾病患儿的临床检测结果观察发现,患儿血清铁浓度为(13.1±2.6)μmol/L,IgA为(0.5 ±0.1)g/L,IgG为(7.0±0.3)g/L,IgM为(1.3±0.2)g/L,与健康儿童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而血清铁对患儿主要起到维持代谢功能的作用,免疫球蛋白则是小儿呼吸道的主要免疫指标,会受到血清铁不足的影响而降低,在浓度下降后会影响到免疫系统功能。进而提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与体内铁含量不足存在密切的关联。研究针对本组患儿均开展了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在护理过程中着重感染预防、日常监测、对症护理等干预内容,通过在护理结束后本组患儿的相关症状与体征均获显著改善,仅存在1例由于严重昏迷而抑制到智力水平,获得了满意的护理干预效果。

综上所述,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不仅与抵抗例低下、喂养不当、环境污染等存在相关性,机体缺铁状况也会明显增加疾病的发生概率。针对该疾病患儿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症状改善效果,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

[1]徐飞华,熊伟,冯宝爱.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免疫功能观察及护理[J].现代医院,2013,13(5):91-92.

[2]于翠云.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相关因素探讨与预防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8):137-138.

[3]刘碧英.综合护理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2):90-92.

[4]徐慧彬.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西医结合护理进展[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4,8(2):16-18.

[5]朱晓红.整体护理模式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8):151-152.

R473.72

B

1671-8194(2015)03-0266-02

猜你喜欢

小儿血清患儿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暖男”石卓:用怀抱安慰患儿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