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护理流程对下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的影响

2015-12-23陈在荣蒋治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期
关键词:消化道病情流程

陈在荣蒋治娟*

(1 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急诊科,重庆 400062;2 重庆市东南医院,重庆 400051)

急诊护理流程对下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的影响

陈在荣1蒋治娟2*

(1 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急诊科,重庆 400062;2 重庆市东南医院,重庆 400051)

目的观察急诊护理流程对下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治疗及护理质量的影响,为规范下消化道出血的急诊护理流程、提高诊疗水平和护理质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35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制定规范化的急诊护理流程,以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配合医师的诊疗活动。记录并评估该组患者治疗效果,并采用KolcabaL制定的简化舒适评价量表对护理质量进行测评。结果35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中,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例克罗恩病患者、2例肛裂患者经内科止血和对症支持治疗病情缓解或痊愈出院。12例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成功止血病情缓解或痊愈出院。1例直肠癌患者于围手术期死亡。KolcabaL量表评分显示,规范化护理后患者生理和心理舒适度指标较护理前显著提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规范化的下消化道出血急诊护理流程可显著提高该病诊疗水平和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护理工作者进一步总结、改进。

急诊护理流程;下消化道出血;止血;护理质量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acute low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通常指近期发生的Treitz韧带以下消化道的出血。包括小肠、结肠、直肠和肛管等部位,占到消化道出血病例的约15%,发病率相对次于上消化道出血[1]。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病因复杂,出血部位不易准确判断,便血是其主要的出血方式,并可导致患者生命体征出现波动,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对其止血治疗和护理都提出了较高要求。为规范下消化道出血的急诊护理流程、提高诊疗水平和护理质量提供临床依据,笔者所在护理团队对对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35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制定规范化的急诊护理流程,以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配合医师的诊疗活动,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35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入组患者均符合下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并经大便隐血试验、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诊。其中男性22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16~85岁,平均年龄56.32岁。其中9例为鲜红色血便,20例为暗红色血便,6例为黑便加暗红色血便。患者入院时血常规检查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其中19例患者血红蛋白<80 g/L,16例患者血红蛋白为80~100 g/L。所有患者根据病史采集和临床表现,采取直肠指检、结肠镜检查或下消化道造影等检查,诊断为大肠癌12例,大肠息肉11例,溃疡性结肠炎5例,节段性肠炎(克罗恩病)2例,肛裂2例,肠套叠1例,其他2例。排除标准:所有患者均除外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门脉系统高压、凝血功能障碍,并未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1.2 急诊护理流程:根据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我们对诊疗活动各环节制定了针对性的急诊护理流程,以提高急诊护理效率和护理质量,具体流程如下:

1.2.1 病情观察与评估流程:患者入院后立即实施病情评估与观察,主要内容包括脉搏、血压、末梢循环、面色口唇甲床睑结膜颜色,观察呼吸的频率和特点,判断呼吸道是否通畅,注意患者有无嗜睡、瞻望等神经系统症状。对于急性大出血的患者,护理工作应尽量在床上完成,留置导尿管,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每15~30 min测量脉搏和血压一次,病情稳定后,每隔2 h监测一次血压和脉搏。对病情严重的患者应设专护,如果发现患者有面色苍白、脉细速、血压下降、出冷汗、烦躁不安等表现,应立即告知医师。

1.2.2 基础护理流程:病区环境应保持安静、舒适、整洁,使患者感到身心愉快。饮食护理方面,对少量出血患者可给予易消化、少渣、营养丰富、高维生素、高热量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以利于患者机体新陈代谢并改善其免疫功能。对大出血患者应禁食水,给予静脉输液补充营养,使肠道得到休息。嘱患者卧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活动。详细记录患者每日出入量、排便量以及次数、性状、颜色,留取大便标本备检。患者每次排便后应用温水清洁肛门及臀部,清洗后涂抹甘油保护皮肤,并及时清理排泄物,减少恶性刺激。腹泻频繁时应注意患者有无脱水表现,并根据电解质检查结果及尿量给予静脉补钾或口服含钾高的果汁,防止电解质紊乱。

1.2.3 检查及治疗的护理配合流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由于急慢性失血均合并不同程度的有效循环不足,故入院后应迅速建立2~3条有效静脉通道迅速补充血容量,积极抗休克治疗,检测病情并遵医嘱合理选择、使用止血药[3]。及时抽血做血常规检查,了解患者贫血程度,根据患者病情,抽血做交叉配型试验,做好输血准备。做好结肠镜、放射性核素扫描、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等检查的护理准备工作。伴有发热的患者在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上给予物理降温。护理人员熟悉各种止血药物的作用机制,并向患者讲解该药物的作用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好药物输入记录。针对下消化道大出血临床上经常采用药物灌肠法止血,一般由医师依据病因选择灌肠药物,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灌肠技术,配合给予患者治疗。

1.2.4 止血后康复流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停止出血后,应继续给予半流质的少渣、营养丰富的饮食,禁食生硬或有刺激性的食物。对卧床时间较长的患者,应指导其经常变换体位,做好皮肤护理,以避免褥疮的发生。护理人员熟悉下消化道出血疾病相关知识,做好患者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出院后加强饮食卫生,保持大便通畅,平时注意情绪稳定,生活作息应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如再次出现大便颜色、性状改变应及时就诊。

1.3 评价方法: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下消化道出血的康复情况进行统计,以此评估临床疗效。对本次研究护理质量的评价则采用美国舒适护理专家KolcabaL制定的简化舒适评价量表予以测评[2]。该量表包括心理、生理、环境和社会文化4个方面,共25个小项,每个项目按患者舒适度分为很好(计4分)、良好(计3分)、一般(计2分)、欠佳(计1分)、难以忍受(计0分)5个等级,可用于对疗效以外患者对护理质量主观感受的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和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止血和康复情况:本组35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中,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例克罗恩病患者、2例肛裂患者经内科止血和对症支持治疗病情缓解或痊愈出院。外科手术治疗13例,其中大肠癌12例,肠套叠l例,均成功止血。结直肠息肉患者给予高频电刀切除术成功止血。1例直肠癌患者于围手术期死亡,随访时间平均6个月,2例患者再次出血。

2.2 护理质量评价: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接受规范化的急诊护理流程后,KolcabaL量表心理舒适度指标护理前为(52.36±13.79)分,护理后为(64.78±16.44)分,生理舒适度指标护理前为(65.43±14.62)分,护理后为(78.55±12.36)分,两项指标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境和社会文化两项指标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规范化的急诊护理流程可显著提升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心理和生理舒适度,对提高该病护理质量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见表1。

表1 本组患者接收治疗和护理前后KolcabaL量表评分情况比较[(),分]

表1 本组患者接收治疗和护理前后KolcabaL量表评分情况比较[(),分]

时间 心理 生理 环境 社会文化护理前 52.36±13.79 65.43±14.62 87.41±14.62 69.54±11.72护理后 64.78±16.44 78.55±12.36 91.25±13.54 73.65±12.68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来势迅猛,病因复杂,出血部位不易准确判断,如果诊断和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患者生命体征出现波动,甚至导致死亡[4]。因此对本病的治疗和护理切不可掉以轻心。

针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工作,其关键在于对病情做出准确的评估,明确护理重点,并制定科学的急诊护理流程。首先,科室制定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抢救预案,并组织应急演练,让护士掌握急救程序,抢救工作中做到忙而不乱。因医护分工有别,护理人员不应被动等待医师的医嘱,而应迅速做好前期的病情评估、观察及抢救预案的制定,完成抢救前准备工作,冷静、果断处理各项突发事件,为抢救赢得时间。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下消化道出血的病情变化可以非常突然,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血管硬化,发生下消化道出血时出血量大,速度快,病情常常急转直下[5-6],对此护理人员必须做好应对准备,备好急救物品及药物,如氧气、静脉穿刺包、输血耗材、血管活性药、止血药、镇静剂等,且急救药品放置应符合抢救程序,标识清楚,从而提高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抢救时效[7],同时护理人员应掌握各种止血药、抢救药的用法及其不良反应。如在使用垂体后叶素时,容易出现心悸、面色苍白、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而此类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与给药剂量、速度等因素有关,护理人员对此应有所了解。

在我们的急诊护理流程中,对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情监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在完成最初的病情评估后,整个护理过程中都不能放松对患者的观察。护理人员应当注意:当患者黑便次数增加、大便稀溏,同时肠鸣音亢进;给予充分补液输血后,周围循环衰竭的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或好转后再次恶化);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和血细胞比容持续降低;在足量补液和尿量正常的情况下,血清尿素氮含量持续升高,均提示出血仍在继续[8],应告知医师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出血原因。

同时还应注意,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虽可在短时间内成功止血,但出血容易反复,应密切观察有无再出血情况。如便血次数增加,颜色从暗红转为鲜红,血压、脉搏波动明显,或一旦停止输血血压即再次下降,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计数降低、血清尿素氮持续上升,同时患者出现头晕、心慌、烦躁、出冷汗、口渴等表现,则可能出现再出血,应立即告知医师积极救治。对大出血伴剧烈腹痛,同时有腹膜刺激征及血压下降的患者,须考虑到肠穿孔的可能,应尽早进一步检查并做好术前准备。

此外,对此类患者的心理护理也尤为重要。很多患者看到自己出现血便会产生焦虑、紧张情绪,甚至出现明显的恐惧、绝望心理,对治疗将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9]。对此护理人员除必须熟练掌握抢救下消化道出血的技术外,还应注意保持病房安静,避免患者产生不良情绪,做到体贴和理解患者,耐心安慰患者,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紧张情绪和思想顾虑,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镇静剂[10]。

本次研究通过规范化的急诊护理流程,35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经内科或外科治疗,除1例直肠癌患者因并发症于围手术期死亡外,34例患者均成功止血,好转或治愈出院。同时,KolcabaL量表评分显示规范化护理后患者生理和心理舒适度指标较护理前显著提高,说明该护理流程亦有助于提高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质量。

[1]孙万日,陈玉华,王耿泽,等.下消化道出血216例诊治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3):2176.

[2]Aguilera IM,Pale D,Maeakin GH,et al.Perioperative anxiety and postoperative behaviours disturbaneeg or inhalation induction of anaesthesia[J].PaediatrAnaseth,2003,13(6):501-507.

[3]田青.急性下消化道出血104例临床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2,10(5):39.

[4]黄向阳,韩宗平,赵杰,等.急性下消化道出血68例的诊治体会[J].江西医药,2009,44(7):695-697.

[5]石卉,吴本俨.老年人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特点[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1,30(4):344-346.

[6]刘振珍,王英凯,唐岚,等.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治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5(31):1710.

[7]陈晓荣,陈海燕,李志红,等.急诊护理流程及时效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9(22):1569.

[8]金海庆.急性下消化道出血171例的观察与护理[J].贵州医药,20l0,34(2):185-186.

[9]单珍珠,周留勇.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下消化道出血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6):2776-2777.

[10]饶向东,张慧.下消化道出血176例临床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1,16(5):327-328.

R473.5

B

1671-8194(2015)03-0230-02

*通讯作者:E-mail:359845673@qq.com

猜你喜欢

消化道病情流程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观察消化内镜新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