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及免疫分析

2015-12-23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期
关键词:免疫调节大叶病毒感染

刘 锦

(锦州市中心医院呼吸科,辽宁 锦州 121000)

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及免疫分析

刘 锦

(锦州市中心医院呼吸科,辽宁 锦州 121000)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免疫治疗。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支原体感染的患者30例,EB病毒感染的患者30例,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患者30例,对三组患者进行血常规、肺部影像学等检查,并统计结果。结果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的患者的ALT、肺部大叶实质肝功能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以及EB病毒感染的患者,粒细胞的降低数量也显著高于支原体感染和EB病毒感染的患者。结论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的患者与仅支原体感染或者EB病毒感染的患者相比肺部的感染情况更加严重,并发症更多,这二者对肺部造成的损伤是因为免疫反应导致的,因此在治疗时调节免疫反应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肺炎支原体;EB病毒;免疫反应

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与仅支原体感染或者EB感染的患者病情更加严重,临床表现更加复杂,而且在临床上十分普遍。支原体感染时肺部的改变不明显,给治疗造成困难,二者合并感染时,当EB病毒感染能够确证时往往因为无法确证支原体感染而给治疗造成困惑[1]。支原体肺炎的免疫学的发病机制细胞因子参与了免疫和炎性反应,其中白细胞介素-6在继发性的损伤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本文随机选取支原体感染、EB病毒感染、肺炎支原体合并EB感染的三组患者对其常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二者感染之间的关系,期望寻找到针对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患者良好的免疫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在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支原体感染的患者30例,EB病毒感染的患者30例,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患者30例。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对研究结果不造成影响。

1.2 研究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在常规检查前均没有使用免疫蛋白或者干扰素等,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早晨空腹采血检查血常规和肝功能,并进行肺部影像学的检查。

1.3 统计学分析:所有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都使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如果P<0.05则认为研究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的患者有10例粒细胞降低,异常比例达到了33.33%,与支原体感染、EB病毒感染患者相比比例明显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患者有11例ALT高于正常值,比单纯的支原体感染、EB病毒感染患者都高,有明显差异(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患者有20例肺部大叶实质出现改变,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的结果[n(%)]

3 讨 论

肺炎支原体是造成肺炎的最重要的病原,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春秋季为高发性季节,最常见的临床特征是发热、咳嗽并会引起血液、消化、泌尿系统出现损伤。由于人体的肺部、肾脏等组织器官与支原体存在相同的抗原,当支原体感染后机体产生抗体,对相应的靶器官形成损伤。EB病毒是疱疹病毒属的DNA病毒,是呼吸科一种最常见感染性的病毒,其传播主要是经过口腔接触,进入体内后侵蚀淋巴细胞,使其表面细胞抗原出现改变,进而导致T细胞出现防御反应,引起一系列的炎性反应。患者感染EB病毒后可以造成多个脏器和系统出现损伤,比较常见的有肺部感染、紫癜、病毒性脑炎、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疾病。

本研究结果表明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患者的粒细胞、ALT、肺部大叶实质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仅支原体感染和仅EB病毒感染患者。分析其特点如下:肺炎支原体合并EB感染患者的肺部感染严重,肺部大叶实质的改变明显高于单纯的支原体和EB感染患者,EB病毒侵蚀B淋巴细胞进而诱发一系列的炎性反应,同时支原体导致免疫出现紊乱引起肺部组织出现损伤。二者合并感染后对肺部组织造成更严重的免疫损伤[2]。

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体内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含量越高,肺部的感染情况就越严重。因此患者血清的白细胞介素-6的高低可以反映出机体损伤的情况,支原体造成的损伤主要是由于免疫反应引起的,这为我们治疗支原体感染提供了新的思路,即采取调节免疫治疗。

针对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是通过免疫反应引起机体出现损伤的,因此免疫调节治疗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上的免疫调节作用是通过服用糖皮质激素类并注射IVGG(丙种球蛋白)达到目的。糖皮质激素可以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出现免疫损伤时可以产生免疫抑制、抗炎等作用降低其造成的损伤。由于临床上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安全性不高,所以需要合并使用IVGG以达到免疫调节的作用[3]。当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时IVGG的使用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支原体和EB病毒都可以直接对多组织和器官形成免疫损伤,而IVGG中含有大量的克隆抗体,机体免疫紊乱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中的抗原可以与其结合,并被巨噬细胞吞噬,同时IVGG还有中和病原体、调节免疫能力的作用,因此糖皮质激素合并使用IVGG所起到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更好的控制病情,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1]叶中绿,庞伟君,黄秀兰.EB病毒感染患者细胞因子水平与T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J].现代预防医学,2009,35(12):2306-2308.

[2]叶新明,钱克俭.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6、 IL-8、IL-10水平观察[J].南昌大学报(医学版)2010,50(4):72-74.

[3]韩静,庞保东,王秀兰,等.支原体肺炎患者T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0): 2696-2697.

R563.1

B

1671-8194(2015)03-0182-02

猜你喜欢

免疫调节大叶病毒感染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中药混合粉对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基于淋巴管系统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探讨新冠病毒致肺损伤的机制及中药干预作用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绞股蓝多糖对MFC胃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抑制及免疫调节作用
虫见大叶
大叶胡枝子根皮抗炎镇痛活性部位及其机制
密蒙花多糖对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