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射频靶点热凝治疗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2015-12-23孔凡国韩松辉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期
关键词:热凝根型椎间盘

孔凡国 韩松辉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2)

经皮射频靶点热凝治疗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孔凡国 韩松辉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2)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射频靶点热凝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大型C型臂引导下经颈前路血管鞘和气管食管鞘之间穿刺入椎间突出物靶点,感觉、运动神经测试后,对突出物靶点进行射频热凝,设定温度为70、80和90 ℃,时间各60 s,于治疗后24 h、3 d、3个月进行疼痛VAS评分,并与术前对比。结果操作成功率100%,治疗后24 h、3 d、3个月进行疼痛VAS评分与术前相比显著改善,优良率达88.3%,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穿刺射频靶点热凝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颈椎间盘突出;射频热凝;神经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着广大患者的生活质量[1]。自2010年至2013年以来我科采用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射频靶点热凝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2]:①颈痛伴上肢放射痛;②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肌萎缩,肌力减退;③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和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④颈椎X线可见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椎间孔变小;⑤MRI可见椎体后缘神经根管变窄。其中①、④为确切诊断标准,②、③、⑤为辅助诊断标准。

1.2 入选标准:复合诊断标准,年龄18~70岁,男女不限;颈椎CT及 MRI显示为C3/4,C4/5,C5/6或C6/7椎间盘突出,突出类型为中央型、旁中央突出、侧后方突出,临床表现以一侧或双侧颈、肩、背疼痛,或伴同侧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表现一致。

1.3 排除标准:脊髓内异常信号病例;颈椎前方严重骨质增生;椎管严重骨性狭窄;颈后纵韧带或椎间盘钙化;严重心肺疾病;凝血功能异常;甲状腺肿或甲亢患者;颈动脉斑块或有TIA病史;颈动脉窦敏感患者等。

1.4 临床资料:符合上述标准神经型颈椎病患者60例,男性44例,女性16例,年龄30~66岁,病程2~12个月,均经2~6周保守治疗无效。术前VAS平均值为(7.15±1.716),60例均伴有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其中单侧48例;双侧12例),13例伴有单侧或双侧上肢肌力3~4级;影像检查显示突出节段C3/415例,C4/522例,C5/636例,C6/7椎间盘突出17例,其中单节段39例,两节段12例,三节段9例,共90个椎间盘,根据临床症状判断靶椎间盘78个。

1.5 治疗方法

1.5.1 术前准备:所有患者进行血常规、凝血四项、心电图和胸片等常规检查;术前对颈部血管鞘与气管食管鞘间隙进行训练性按压练习2次,每次3 min;手术前禁食水6 h;术前30 min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结合临床症状及影像检查判断靶椎间盘,并明确靶点位置。

1.5.2 手术方法:仰卧位,肩膀垫高,颈部粗短或低位椎间盘病例行双上肢牵引以便于侧位显露椎间隙,透视定位椎间隙,穿刺点位于靶点对侧,靶点位于中央者选择左侧穿刺点,C臂正侧位透视下以20 G射频控温针,经颈前血管鞘和气管鞘之间穿刺入靶椎间盘,并根据术前设计的靶点位置调整进针方向及深度,直至针尖部位于靶点中心。给予感觉测试(50 Hz,0.8~1.0 mA)和运动测试(2 Hz,0.8~2.0 mA)无误后,进行射频热凝,由70、80、90 ℃递增,时间各60 s,治疗过程如出现患者难以耐受的疼痛或灼热感,则降低温度或退针少许继续治疗。

1.5.3 术后处理:术后床头备气管切开包,绝对平卧2 h后可翻身,卧床24 h后颈托保护,患者下地活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48 h,术后疼痛较重者口服赛莱昔布。

1.6 评价标准:疼痛评价采用VAS评分法;临床疗效评价标准采用改良Macnab标准[3]。优:症状完全消失,无功能受限,恢复正常生活、工作;良:症状基本消失,能做轻微工作或减持工作;可:症状改善,但仍有较明显疼痛,无法正常工作;差:仍有神经根受压表现,甚至较治疗前加重。优良率为优和良之和;失败率为差和无效之和。

2 结 果

60例患者(78节靶椎间盘)均在大型C型臂引导下完成颈椎间盘射频靶点热凝治疗,手术操作成功率100%,无血管损伤、声音嘶哑、饮水呛咳、肢体无力等并发症,术后16例患者出现患肢疼痛症状加重,2例患者出现患肢灼烧感,给予口服赛莱昔布对症处理,均在24 h后缓解,术后24 h、3 d、3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了随访,并对疼痛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术后不同时期疼痛评估(表1)。治疗前VAS评分(7.15± 1.716),治疗后24 h、3 d、3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3.02±0.948)、(2.95±0.910)和(1.48±0.725),治疗后各时段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且随访3个月与治疗后24 h及3 d相比显著减低(P<0.05)。

术后3个月临床疗效优32例,良21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88.3%。

表1 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n=60,)

表1 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n=60,)

注:*与其余各组比较P<0.05;**与术后3 d比较P>0.05;***与其余各组比较P<0.05

组别 VAS评分术前 7.15±1.716*术后24 h 3.02±0.948**术后3 d 2.95±0.910术后3个月 1.48±0.725***

3 讨 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颈椎病,多因椎间盘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出现颈、肩、背及上肢疼痛、麻木、无力等不愉快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所以解除神经根的直接压迫是治疗该疾病的根本所在。基于此,广大学者开展了复位、牵引、微创治疗、手术等一系列方法,而复位牵引疗效有限,手术治疗因为风险较高及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使其应用范围逐渐缩窄[4],在此情况下微创技术获得飞速发展,常用的有臭氧消融、低温等离子、射频热凝、激光减压、椎间盘旋切、胶原酶溶盘等,这些治疗方法中,除射频治疗可精确靶点热凝外,其余均为广泛髓核减压,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加速了髓核的退变,且有些方法如激光、胶原酶等并发症较多,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射频热凝消融技术是近10年来广泛开展的新型微创治疗技术,2000年7月被FDA批准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其原理是通过射频电极在椎间盘内产生射频电流,使局部温度升高对髓核蛋白而产生热凝效应,缩小突出物体积而达到减轻压迫的目的。该方法的优点是:①治疗前进行运动、感觉测试,避免了射频针作用时对神经的损伤;②作用范围局限,可进行靶点治疗,对整个间盘髓核组织损伤小,减少了手术造成的髓核退变加速风险;③专用控温针作用段仅5 mm,其有效作用半径亦为5 mm,且随着距离增加而减弱,故其对周围神经组织,微循环、终板等损伤小;④有研究表明局部温度在短时间内增高,可改善局部循环,减轻局部的炎性反应[5],治疗后不适症状可很快减轻或消失,本研究60例患者,术后24 h VAS评分显著降低,也证实了该方法的即可疗效;⑤费用较低,疗效/花费比值较高,易于接受和推广。但是由于人体颈椎前区解剖结构复杂,有许多重要的器官组织,如颈动脉、颈内静脉、气管、食管、甲状腺、喉上神经、喉返神经等,穿刺过程中有可能造成损伤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穿刺过度则会造成脊髓损伤,同时射频有限的作用范围,也对靶点穿刺的精确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笔者认为穿刺需注意以下几点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①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同时合并颈部前方组织器官病变患者不宜采取此法;②必须熟悉颈部各种器官组织的解剖位置及走形特点;③穿刺时以食指和中指分别固定血管鞘及器官神经鞘,且穿刺过程避免针尖不同方向滑动,避免穿刺造成血管、神经、食道和气管;④术前明确靶点位置,术中严格按照术前计划,全程在影像设备监视下进行,直至到达靶点中心;⑤操作过程中必须全程生命体征检测,准备好一切抢救措施;⑥必须在感觉和运动测试无误后再射频热凝治疗;⑦严格无菌操作,术前应用抗生素,坚决避免射频控温针重复使用;只有严格按照以上几点来进行操作,才能真正保障安全性。

综上所述,C臂引导下经皮射频靶点热凝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但适应证的把握要严格,操作要规范、谨慎。

[1]强刚,董琪,雷鹏鹏,等.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1):51-52.

[2]孙宇,陆琪福.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 1993,31(8):472-476.

[3]Macnab I.Negative disc exploration.An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nerve-root involvement in sixty-eight patients[J].J Bone Joint surg Am,1971,53(5):891-903.

[4]周伶,李荣春.CT引导下臭氧联合经皮射频热凝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2,18(7):391-394.

[5]孙琳,杨晓秋,周泽军,等.DSA引导臭氧联合射频热凝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评价[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9(1):3-7.

R681.5

B

1671-8194(2015)03-0088-02

猜你喜欢

热凝根型椎间盘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微波热凝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54例的临床观察
射频热凝靶点术治疗不同腰椎间盘变性程度患者的术后观察比较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取穴规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
特殊针法联合循经取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影像学诊断
椎间盘退变及其血管化的磁共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