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偏瘫康复操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2015-12-23明珍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3期
关键词:偏瘫功能障碍肢体

明珍华

(湖南省马王堆医院康复医学科,湖南 长沙 410006)

偏瘫康复操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明珍华

(湖南省马王堆医院康复医学科,湖南 长沙 410006)

目的探讨偏瘫康复操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符合入选条件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康复科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在此基础上干预组由康复护士给予实施个体化偏瘫康复操以提高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康复护士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和治疗4周后测量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FMA)评分和ADL(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有提高,干预组FMA评分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实施偏瘫康复操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避免和减少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

偏瘫康复操;脑卒中;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早期诊断和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的病死率显著降低,但脑卒中后约75%的存活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治疗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早期实施偏瘫康复操对减轻患者后遗症、帮助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有重要作用。为评价偏瘫康复操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现将我科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偏瘫康复操干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90例,男58例,女32例,年龄42~79岁,平均64.5岁。90例患者中脑梗死56例,脑出血34例。入选条件: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2],经CT或MRI明确诊断为脑梗死或脑出血;生命体征稳定,有肢体功能障碍;无严重的脏器疾病,无严重认知功能障碍。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45例,对照组45例。2组患者年龄、病情、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遵医嘱应用营养神经、扩张血管等药物治疗,实施偏瘫康复训练。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康复护士根据患者肢体活动情况同时实施偏瘫康复操疗法,一般每天1~2次,每次30 min。方法如下:对脑卒中早期、偏瘫肢体尚处于软弱无力阶段或肌肉痉挛刚开始出现的患者在卧位或坐位下完成偏瘫康复操共分12节。第一节:健手缕发;第二节:捏挤偏瘫手;第三节:健手击拍;第四节:组指上举;第五节:环绕洗脸;第六节:半桥运动;第七节:抗阻夹腿;第八节:跷腿摆动;第九节:直腿抬高;第十节:手足相触;第十一节:健足敲膝;第十二节:呼吸练习。对偏瘫肢体痉挛比较明显的患者可坐位或卧位下完成偏瘫康复操,共九节。第一节:搭肩上举;第二节:对角击掌;第三节:耸肩运动;第四节:合掌夹肘;第五节:跷腿运动;第六节:左右摆髋;第七节:夹腿屈曲;第八节:单腿半桥;第九节:抗阻伸肘。对肢体功能大部分已恢复,但协调控制能力较差的患者重点突出两侧肢体的主动活动,加强肢体的精细分离运动,提高肢体的协调控制能力。此期康复操的动作幅度并不大,而是加大了动作的难度,共九节。第一节:左右击锤;第二节:手膝相拍;第三节:手足打拍;第四节:下肢划圈;第五节:半桥踏步;第六节:侧位踏踩;第七节:敲击跟腱;第八节:旋转屈伸;第九节:床边摆腿。实施偏瘫康复操应注意在完成康复操的过程中,配合有节律的呼吸运动,避免过度屏气造成血压升高。患者应根据自己的体能循序渐进地从初级向高级体操过渡。不一定要做每级体操的所有动作,可一次选择其中的5~6个动作来完成。对于有高血压的患者,如收缩压高于180 mm Hg或舒张压高于110 mm Hg或血压波动较大者暂不做操。做操过程中,心率控制在110次/分以下,且保持注意力集中。

1.2.2 评价标准:分别在患者入院时、治疗后4周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肢体运动功能选用Fugl-Meyer (FMA)法:正常100分;轻度运动障碍96~99分;中度运动障碍85~95分;明显运动障碍50~84分;严重运动障碍<50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正常100分;生活基本自理≥60分;生活需要帮助41~59分;生活依赖明显21~40分;生活完全依赖≤20分。

1.2.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量表测量结果以均数±标准差,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治疗前上肢与下肢功能障碍评分均无显著差异,但干预组的患者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肢运动功能Fugl-Meyer法及ADL评分比较

3 讨 论

偏瘫患者的康复目标是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使之回归家庭,重返社会[3-4]。脑卒中患者中约有半数留有运动残疾,许多患者留有肢体明显的功能障碍,通过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有效地调动脑组织残余细胞的功能,使正常情况下没有发挥作用的亚单位发挥代偿功能,进而使脑功能重新组织和再建,减少伤残程度[5]。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残存、ADL的评分采取有针对性、个体化的偏瘫康复操,对患者偏瘫肢体的肌肉、神经、韧带和关节都进行了有效运动,加强软弱肌肉的训练,最大程度地为患者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式,减少偏瘫患者建立异常运动模式,防止偏瘫患者的关节痉挛及废用综合征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更重要的是偏瘫康复操的训练简单易行,不需借助康复辅助用具,提高患者自我训练的主动性,减低患者的依赖程度,充分发挥患者的潜能,为重返社会创造条件。

[1]王维治,罗祖明.神经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87-189.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 : 379-380.

[3]李军清,田红艳,向成玲,等.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出血术后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0,5(3):186-187.

[4]张冬惠,张冬妹,李德忠,等.脑出血微创术后肢体功能的早期康复[J].中国康复,2000,5(4):209-210.

[5]霍瑞霞.早期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7(21):15-16.

R743.3

B

1671-8194(2015)03-0082-02

猜你喜欢

偏瘫功能障碍肢体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肢体语言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护理干预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