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基于教学切片诊断的课堂研究*
2015-12-21刘海生李清臣
●刘海生 李清臣
试析基于教学切片诊断的课堂研究*
●刘海生 李清臣
课堂教学切片诊断是一种融合文本分析与课堂录像分析优点的新研究方法,其操作程序分为初步切片、典型切片分析与应用典型切片等三个步骤。课堂教学切片诊断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视野下的课堂研究认为课堂教学是可分解、可训练、可优化的。课堂教学切片诊断不仅可有效弥补传统听评课之不足,而且能够突破时空限制,直观形象地研究课堂教学,能够激发一线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师专业素质提升、课堂教学高效之目的。
教学切片;切片诊断;课堂研究
长期以来,随堂听、评课的定性记录方式(主要是田野笔记即实地笔记)是专业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这种课堂研究方法主要通过两条途径获取研究信息:一是依靠听课者的感官通过短时记忆方式来获取信息;二是通过纸、笔等工具实地记录信息。由于人的感官及纸、笔等工具现场记录,由于教学时间的紧迫性与不可逆性,人的感官极易造成对课堂重要信息的遗漏,特别是人工记录与分析,主观性较大,不能全面、客观的分析课堂。而基于教学切片的课堂研究不仅可以有效地弥补听评课的诸多弊端之处,而且使得课堂教学研究更加的细致、深入、全面和科学化。[1]课堂教学切片诊断作为一种课堂研究方法,其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构建高效课堂及校本研究的功能与价值,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的高度关注。①
一、课堂教学切片诊断的内涵与操作程序
课堂教学切片诊断是一种改进教师教学行为、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要了解它的内涵及操作程序,首先要弄清楚“课堂教学切片”这一关键词的内涵。
(一)何为切片与教学切片
“切片”和“切片诊断”原为生物或医学概念。切片是玻片标本的一种,是供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的动植物组织薄片。切片诊断则是病理检查的一种,是为探讨器官、组织或细胞所发生的疾病过程,用以检查机体器官、组织或细胞中的病理改变的病理形态学方法,其目的在于检查其所发生的病变,探讨病变产生的原因、发病机理、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最后做出病理诊断。[2]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凡是切片诊断,应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切片属于定量研究范畴,它应包含要研究的对象一个或多个完整的单位;第二,切片观察意味着是仔细、微观的诊断分析。
课堂教学切片是借鉴生物、医学上的说法,利用视频切割技术,经过对教学录像进行必要的剪辑处理,生成研究所用的教学片断,也即教学切片。[3]具体而言,就是对教师的常态课堂教学录像摄制,从教师连续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分解、提取一系列典型的、包含某一教学设计的片断。每一教学切片体现了某一教学技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设计活动。
(二)课堂教学切片诊断的内涵与操作程序
所谓课堂教学切片诊断,就是以课堂教学切片为媒介并对课堂进行分析,以优秀教学设计的标准去反思、优化教师的常态教学行为,以直观、真实的方式归纳出优秀教学设计的功能与要求,并以此修正现实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的不足,最终实现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与课堂教学有效性为旨归的课堂教学研究方法。
课堂教学切片诊断是一种能够整合课堂录像分析与文本分析的新研究方法。其核心工作是聚焦分析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典型教学设计片断,分为初步切片、典型切片分析与应用典型切片三大步骤。其程序如下图。
1.初步“切片”
初步“切片”环节就是以人工观察与录像观察两种方式进行课堂观察。在这一过程中,人工观察就是凭借听课人的理解、经验及研究主题,以人工的方式记录下需要分析的教学行为也即“切片”,比如某一节课中,值得分析的教学行为有情境创设、小组合作等,需要记录这些教学行为的发生过程、操作步骤及典型效果等。在人工观察的同时,录像观察则精准的记录整个教学过程。在这一步骤中,需要考虑一个核心要素,那就是切片的范围或课堂观测点及课堂观测手段。[4]
2.选取典型切片并诊断典型的原因
“初步切片”并没有对课堂录像进行真正意义的分解,而只是记录下了值得分析的教学行为片断,为此,要围绕最核心的教学设计,将教师连续的课堂教学活动课堂录像视频分段分割,即进行真正的切片,并从诸多切片中寻找典型切片。典型的教学切片有两类:
一是优秀典型切片。优秀典型切片是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师优秀教学技能的展示,是教师长期优秀教学经验总结的成果,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对教师的指导作用大、实践应用价值高。2014年11月5日上午,课题研究团队听了河南省周口市八中F老师执教的《概率初步复习》一课。在这节课上,F老师及时把握和正确处理生成事件的技能突出,我们就把他处理生成事件的教学过程进行“切片”,然后分析生成事件的功能与处理原则,形成操作性教育理论。
二是不足的典型切片。“典型”的另一个内涵是指错误的或不恰切的“典型”,把它作为“典型”对纠正教学活动中的不足及优化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同在2014年11月5日上午,课题研究团队听了河南省周口市一中语文教师W执教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课,这位教师在教学中展示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课文,自主掌握字词;
2.逐层理解、分析论证过程,能概括论证过程;
3.多角度明确论点和论题,熟悉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
4.学习议论文由具体问题引发议论的写法;
5.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
从这位教师展示的教学目标和现场观课我们发现,其预设的教学目标存在以下问题:“教学目标1”在课下学生已经完成,没有展示的必要;“教学目标3”和“教学目标4”实际是一个目标,可以整合;叙写的教学目标只有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任务的活动。我们就把这个教学过程进行“切片”,在评课的时候与一线老师们一起进行“切片诊断”,老师通过诊断这个“切片”,学会了正确叙写教学目标。
找出典型切片后,就要诊断典型“切片”何以典型,即归纳典型切片成功或不成功的原因,让一线教师明白何为好的教学设计,其功能是什么,课堂教学设计的要求以及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这些内容是对一线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归纳与提升,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
3.应用典型切片
基于教学切片的课堂研究,具有强大的校本研究优势,它可以学区、学校或学科组甚至教师个人为单位,进行大规模、专题性的课堂研究。应用典型切片是体现教学切片研究的生命力之所在。根据研究团队长期的实践探索,我们提出了分析典型切片的三个纬度,或校本研究的三个视角:第一,以课堂为单元线索进行整节课的“切片”诊断;第二,以某一教学技能为单元线索进行多节课的“切片”诊断;第三,以某一教师的优秀教学设计为单元线索进行“切片”诊断[4],通过对典型切片的诊断、总结,就可以形成操作性教育理论。国内还有一些地区也在探索教学切片的课堂研究,如湖南长沙老粮仓镇中心小学就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教学切片分析活动,现列举他们的做法[5],以给我们开展校本研究提供参考:
树镜子。“树镜子”指的是教师展示自己最成功的课。要求每一个学期、每个教师都要推出自己的两堂以上的公开课。对教师树立的镜子进行全程录像。“公开课——课堂录像——刻录光盘”三个程序的完成,标志着课堂教学镜子的树立。学校和教师自己共同树立的课堂教学镜子,为学校课堂教学积累了大量的共用资源。
镜头记录。课堂教学光盘记录出来以后,教师根据光盘记录的内容,写出“课堂教学实录”。这样做可以发挥三个作用,一是帮助教师回顾教学过程;二是教师在整理课堂教学实录的过程中,开始对自己的教学反思;三是提升教师的语言表达水平。
自照镜子。教师自己反复观看自己的教学光盘,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教师在总结自己的教学“得”与“失”的过程中,主要评价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精彩片段的反思”;二是“弊端片段反思”。
互照镜子。在某一个教师的课堂教学光盘记录出来以后,以教研组为单位,观看教学光盘。这就是“互照镜子”。“互照镜子”有两个途径:一是“单一”照。即对一个教师的课堂教学光盘进行点评;二是“比较照”,即把多个教学光盘进行对比。在“互照镜子”的过程中,我们开设了两个“反思栏目”:一是“同伴反思精极教学片断”;二是“同伴反思弊端教学片段”。
上述案例告诉我们,基于教学切片的课堂研究具有强大的校本研究优势与潜能,各地、各校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选取、探索合适的方式开展课堂研究。
二、课堂教学切片诊断的理论假设
任何一种研究方法都有其理论假设,从学理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切片诊断深受行为主义的影响。[6]行为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在二十世纪初创立,在格思里、赫尔、桑代克、斯金纳等的影响下,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在美国占主导地位长达半个多世纪。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只有外在的、可以观察的行为才是可以观察、研究和把握的。心理学家还信奉,人的行为与外部刺激是直接联结的,可以利用外部刺激的改变来塑造人的行为。行为主义理论在国内外的教育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7]行为主义视野下的课堂研究认为:
第一,课堂教学是可分解的。课堂教学可以分解为一个个可观察的教学行为,教学行为可以从部分到整体地有组织地加以呈现,有效的教学是“普遍有效”的教学行为的组合与排列。
第二,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可以训练的。学习是通过强化和反馈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从而使学习者产生预期的行为。[8]教学可以通过优化、强化教师的行为,来塑造教师的行为,从而打造合格乃至优秀的教师。
第三,课堂教学存在核心的教学设计。从理论上说,有多少种教学行为,相应的就可能有多少种教学设计。但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结合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以课堂教学流程的顺序,可把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核心的教学设计分成以下十个方面[9]:
中小学课堂教学核心教学设计
第四,通过优化核心教学行为,实现整节课堂教学的有效。系统论的基本观点认为,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指出,系统理论可以定义为“关于‘整体’的一般科学”。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把系统科学看作辩证法普遍联系观点的具体化、科学化。根据系统论的整体的观点、联系的观点,通过优化核心教学行为,特别是通过优化教学结构安排和线索,能够实现1+1>2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课堂教学切片诊断方法的优势
作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研究方法,视频切片诊断的课堂研究既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又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无论从教育理论的角度,还是从教育实践的角度,课堂教学切片诊断方法都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和突出的优势。
(一)融合录像观察与纸面观察之长,弥补传统观察之不足
课堂教学研究中,研究者应该以怎样的方式进行课堂观察,怎样有效的得到课堂教学数据是课堂观察的关键。[10]传统的纸面观察与录像观察各有其优点,但也各有其不足。纸面观察虽然灵活,但是不能“全息”记录、无法复现教师的教态、语言、手势等方面的行为;录像观察虽然准确、客观、详细,但是记录教学现场时缺乏一定的灵活性。而课堂教学切片诊断融合了录像观察与纸面观察的优点,弥补了传统观察的不足,既真实客观,又机动灵活。
(二)突破时空限制,直观形象地研究课堂
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可以对教学进行详细的观察。课堂教学切片真实而客观地记录了课堂教学的情景与过程,不仅可以对教学过程进行详细、全面的观察,而且教学切片诊断能突破时空限制,切片视频可以随时回放、复现。对于研究者来说,等于把“课堂教学现场”搬到了眼前,可以让研究者从横向和纵向多维度地进行比较评课,准确捕捉上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能更为有效地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11]对于执教的教师来说,事后也可以观看自己课堂的录像,通过切片进行自我诊断,体会教学过程的得失,发现隐藏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层问题;它不仅为研究者提供事实依据,避免研究者遗漏重要信息和主观的不准确分析,而且使得课堂教学成为可反复观察、多次研究的资料。
(三)运用多媒体及计算机技术,操作简单、有效
课堂教学切片诊断虽然是一种先进的课堂研究方法,但是,它对研究条件和手段的要求并不高。其基本的过程工具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录像机或者数码摄像机(DV机),另一个是视频展示平台。这样的设备操作简单、有效,不像微格教学所需要的设备那样昂贵、操作复杂。一般经济条件的学校都有这样的硬件配置。多媒体及计算机技术,为课堂教学切片诊断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四、运用视频切片分析进行课堂诊断取得的效果
运用视频切片分析进行课堂诊断有着其课堂诊断方法无可比拟的直观性、形象性、真实性等优点,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克服了传统课堂诊断的走过场、平淡肤浅、泛泛而谈,或面面俱到、主次轻重不分等弊端。近一年来,我们坚持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课堂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里以笔者追踪研究的L教师教学目标设计技能为例,通过对比说明研究效果。
培训前,L教师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普遍问题是:照抄、照搬课程标准中的目标;目标主体错位,使用动词不当;内容笼统,表述随意;目标不全面,缺少过程目标或情感目标。运用视频切片分析进行课堂诊断后,L教师这些问题大部分都得到了解决。
课堂教学研究是中小学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是最具代表性和最为真实的教育实践。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研究方法,教学切片诊断很好地解决了理论者的极端——理论的实践乏力和实践者的极端——实践者的理论乏力问题,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它不仅告诉实践者何以如此这般地教学的理由,而且指导和告诫实践者应当如此这般地教学,这即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或操作性特性。[12]
教学切片诊断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因此更为有效,更有生命力。正是由于教学切片诊断有突出的优势,所以运用教学切片诊断开展课堂研究,已成为教师培训、开展教研活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注释:
①基于教学切片的课堂研究,为河南大学魏宏聚教授提出并在实践中探索的一种课堂研究理念,本文作者为该理念研究团队的核心成员,本文是根据魏宏聚教授讲座、前期研究成果及本文作者的理解整理而成的,在成文过程中又得到了魏宏聚教授的指导,特表谢意。
[1]赵伟丽.课堂教学录像研究:一种新的课堂观察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7).
[2]切片,[EB/OL].[2015-03-28].http://baike.baidu.com/view/2774953.htm.
[3]魏宏聚.教学切片分析:课堂研究的新视角[R].2015,(3).
[4][6]魏宏聚,孙海峰.教学技能视频训练的内涵、原理与步骤[J].教育理论与实实践,2015,(1).
[5]吴升华.“镜面反思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dd1e362a0066f5335a8121c9.html,2013-04-05.
[7][8]赵丽.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开展高一化学教学设计实践与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9][11]魏宏聚,杨润勇.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研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200.
[10]吴书丹,李敬.体育课堂观察困境与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17).
[12]郝志军.教学理论应当是什么?[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3).
(责任编辑:刘君玲)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农村学校发展困境及治理研究”(课题编号:BHA14008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刘海生/周口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教学基本理论、基础教育改革
李清臣/周口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教学基本理论、教师教育、基础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