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联主义理论关照下的无障碍学习探究

2015-12-21张茂聪

当代教育科学 2015年22期
关键词:关联学习者过程

●秦 楠 张茂聪

关联主义理论关照下的无障碍学习探究

●秦 楠 张茂聪

在信息化社会,无障碍学习成为教育的一场公益生态革命,互联网将信息、社会、个体、资源有效连接成一体化社会,使学习者在任何时间、地点可以免费学到需要的知识。而在关联主义理论关照下,则能够更加清晰的分析网络学习的资源、技术、交互的无障碍学习特征和阶段等,让学习者与网络学习要素之间自主、自由的无障碍交互,共同构建一个开放共享、公平的无障碍学习环境。

无障碍学习;关联主义

一、关联主义与无障碍学习

关联主义(又名连通主义、连接主义)是由乔治·西蒙斯提出的适用于网络时代的理论。关联主义理论是一种适用于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其主要原理为:(1)知识存在于节点之上,不同节点之间存在强弱连接;(2)学习是将节点相互关联构建内部网络的过程;(3)学习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工具进行;(4)持续学习的能力比当前知识的掌握更重要(即管道比内容更重要);(5)时刻建立或取消不同节点之间的关联,使其知识体系动态发展起来;(6)提升搜寻有意义节点并建立连接的能力;(7)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知识的流通;(8)决策也是一种学习。然而,学习(被定义为动态的知识)可存在于我们自身之外(在一种组织或数据库的范围内),[1]它发生在模糊不清的环境中,没有固定的要求和界限,可以选择对自己有用的内容,并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调整结构。

无障碍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突破时间、空间、资源、课堂等因素的限制,利用网络平台,使用网络学习工具进行学习的过程。张茂聪在《为无障碍教育而教》一文中提出:“‘无障碍学习’包含无知识认知障碍、无学习兴趣障碍、无学习方法障碍等,尤其是通过越来越多、越来越科学、越来越严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教育资源和传输方式,消除因经济水平、教学资源、师资水平等因素,造成的中小学在接受教育、获取知识过程中遇到的障碍。”[2]

无障碍学习是在网络发达、资源流通的现实基础上提出的,具有学习内容丰富、学习方式多元、学习渠道多样等特点,旨在突破外在因素对学习的限制,为学生提供自由、个性、公正的教育机会,与关联主义的学习观、知识观、能力观等方面实现了高度耦合。

在学习环境方面,无障碍学习需要构建一个与网络、社会时刻融合的共同体。在无障碍学习环境中,我们获得最新的、相关的、符合情境的学习内容,获得符合自己需求的学习体验。而关联主义主张学习是建立网络的过程。[3]这与无障碍学习主张的共享、流通理念不谋而合。

在知识观方面,关联主义认为学习活动就是为了促进知识流通。知识在一个交替流动的过程中得到不断地更新,它是动态流动的。知识的流动循环(见图1)主要经由以下的几个方面:从某个个人、群体或组织的共同创造开始,然后分发知识、传播重要思想、知识的个性化、实施再回到知识的创造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从而使我们的知识经历个性化的解读、内化,创新的过程。在知识流经我们的世界和我们的工作时,我们不能把它看做保持不变的实体并以被动的方式来消费,我们应以原创者没想到的方法舞动和裁定他人的知识。[4]

图1 知识流动循环图[5]

二、关联主义对无障碍学习关照的现实意义

互联网将信息、社会、个体、资源有效连接成一体化社会,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真正开放的学习世界来说,任何一个人,无论身在何方,你都可以随时随地的开展教育活动。[6]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甚至是电视机,只要有WiFi,都可以接入网络,随时随地都能使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免费学到任何的知识,打破时间障碍、空间障碍、技术限制,构建教、学一体化的无障碍学习环境,无障碍的学习环境满足了学生的知识需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空间,有利于培养个性化人才。

(一)构建参与式的学习环境

学习者正在加入一个巨型、共享的参与式学习环境,环境中的成员已经扩展到各行各业的人士、不同年龄的人群以及世界各个角落的学习者,在这个巨型的学习之网中,人与人之间的缝隙正在变小。如在维基百科(WIKI)中,全球的学习者都可以设计和发布信息,它能够拓展、改变人们对那些文化的固有的观念。学习者共同编辑同一份文档,这些访客在修改成千上万篇维基百科的文章的同时,还创造了数千篇新文章,WIKI体现的就是一种参与式的文化。WIKI像一个敞开的窗口,它使得人们得以体察观点生成的过程,了解知识是如何被提议、认同,甚至改变的。[7]

(二)提升感知、重组、再造能力

Web2.0时代大潮涌动,这是一个参与式的时代。在新的参与式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必须敏锐的感知知识片段,在大量的流动的知识中快速准确的建立联结,被感知的知识从受控的空间转移到我们学习者的学习图示中,基于个体内在知识网络体系的自加工——重组、整合,进而创造个性化理解。学习的组织不会发生在他人的学习活动中,我们自己创造自己的网络图式,我们需要的知识分散在不同的结构和空间里,伴随着新的知识急流的到来,对信息的感知、重组、再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互联网上分布着大量的软知识,它们具有动态的、边界不清的、处于流变的特点,这对学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者通过准确感知知识,在海量知识中选择有意义的知识,经过重组、再造,构建个性化的知识网络体系。

(三)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创新型人才培养要依赖创新型教育。创新型人才不仅要具备开放、动态的知识结构,打破传统的“仓库理论”,同时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我们大部分的知识都是通过不断学习才能获得的,信息技术发展使学习者突破有限的空间进行学习活动,互联网为学习者提供新鲜资源和平等的学习机会,这些都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关联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我们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无障碍学习环境提供给我们锻炼的平台,我们变成了真正意义的“发现者”、“探索者”。

三、无障碍学习特征与阶段

(一)无障碍学习特征

无障碍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理念,旨在使学习者学习效果达到最优化,实现学习的灵活性和通畅性。无障碍学习主要有三大特征。

1.技术无障碍——多样化的学习工具。随着网络及其相关学习技术的发展,使教学和学习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21世纪,各种网络工具铺天盖地,这些工具授予了学习者在教育过程中的话语权。邮件、公告板、论坛、Ipod、播客、维基百科(WIKI)、Twitter、blog以及Facebook,Myspace之类的社会性网络工具,这些技术正影响着各个教育领域,正因为这些技术,世界正变得自由、开放、共享,学习者获得公平开放的学习机会,呼应了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如果你想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只需要接入互联网,就可以免费查看麻省理工学院提供的每一门课程的学习资源,更加人性化的是,国外大学的许多免费在线课程内容已被翻译成繁体中文和简体中文,打破了语言障碍。

2.资源无障碍——建立开放互动的学习平台。数字化图书馆。世界已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Google、Yahoo、亚马逊等网站正在将世界各地的图书馆数字化。著名的网络搜索引擎Google公司在2004年正式与多个国际著名图书馆合作,旨在建立全世界最大的信息资源库,大量扫描图书,全世界用户都可以利用“Google图书搜索”功能任何时间、地点在线查阅图书资料。数字图书馆已经来到我们身边,只要通过一个终端进入图书馆,就可以获得任何领域的资源。数字图书馆打破了传统图书馆的局限,既可以进行全文检索,又可以进行图像检索,解决了传统图书馆空间、经费不足等问题,极大便利了用户。

开放、免费网络课程。随着互联网大规模的普及,远程教学、移动学习逐渐进入人们视野。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中提出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数据、信息资源的共享,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服务。如慕课、YouTube,TeacherTube等在线视频共享网站,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大规模、免费等特点,为教师、学习者、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向全世界展示自己想法和活动的平台,极大促进了人们的参与式学习。同时,学习者只要投入时间、借助技术,并且具有创作才能,那么,任何人都可以创作出优质的教育资源,这对于推动中国教育的发展,改革高等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作用。

构建社交网络平台。随着科技的发展,移动网络的普及,社交软件作为重要的社交工具已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大量互联网用户涌向这些社交网站,教育培训机构和其他商业机构已经看到了社交网络里尚未开发的潜在市场。一些常用的社交工具包括微信、微博、手机飞信、人人网等,这些网络平台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即时性等特点,使用者可以方便的实现信息的交流、发布和传递,这就为开展创新教学模式和教育管理开辟了新途径。

3.互动交流无障碍——加入学习派对。我们已进入web2.0时代,打破一代互联网的局限性,二代互联网更加注重与用户的交互,用户既可以在网页上浏览信息,也可以为网站增加新内容,使网页更加人性化;在模式上从原来的“只读”网页转变为“可读可写”的共同编辑,由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信息的主动发出者。在网络互联的大环境下,学习用户不仅可以通过获取外在环境中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充、创造自己内在知识网络,而且可以将自己个人创造的知识网络共享给其他成员,实现数据信息的互动、共享、流动。

Web2.0时代将个体智慧汇聚成集体的智慧,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共享的时代——参与式学习时代。如由迪安·沃斯提出并创建的Chinswing正面向越来越多的群体,Chinswing突破传统文本论坛的限制,实现了一种即时通讯的感觉,学习者通过录音表达自己的观点,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语音信息进行信息交流,可以解释自己的观点或者回答在对话中出现的新问题。在Chinswing中,任何人都可以充当教师、辩论者、朋友、交流者。会话有时会很激烈,并且可能持续一周、一个月。在这个社区里,学习者能够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进行协商、互动和交流,非正式学习在任何时候都涌现出来。

(二)无障碍学习的过程

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通常,它是一个由不同部分组成的阶段性的过程。[8]学习过程即时将学习者现有的知识网络,与专业的节点进行连接并将其纳入到个人知识网络和斩断连接将专业节点剔除出个人知识网络的过程。[9]乔治·西蒙斯将学习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预备性学习阶段、学习体验阶段和学习体验后续阶段。

1.预备性学习阶段。探究、质疑、决策、选择和取消选择,恰好是我们进入学习体验之前的全部准备活动。[10]预备性学习阶段非常依赖非正式学习工具,包括互联网、基于社区的学习、会议、工作坊和同学之间的交流方面等。学习者通过非正式学习工具往往能接触到海量信息,意外发现自己需要的信息,这种信息的流动具有恒定性和持续性,获得信息的层面是多样性的、连续的。但是非正式学习工具收集的信息往往具有混沌性、分散性,并不总是有价值的,筛选技能是重要的。

2.学习体验阶段。在学习体验阶段,个体开始使用预备性学习阶段的工具和获取的资源,教师和专家在此阶段发挥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工作并不一定能完全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而是了解学生的在线学习状况后,在学生存在不足的地方进行指导,指导学生使用合适的学习工具,搜索有意义的学习资源,学习资源与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联系越紧密,学习的过程越有效。学生要采用社会的、社区的和合作的学习方法,主动建构内在网络框架,积极纳入新节点,加强充足力度,而不是在被动的接受所有相关的内容项目。

3.学习体验后续阶段。在学习体验的后续阶段,学习者通常采用评估和评价的方式来测量所需的学习是否已发生。评估和评价主要通过非正式讨论、反思和自我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者将评价学习生态过程中是否选择了合适的要素、网络中哪些要素具有可用性、哪些要素需要排除、学习过程是否具有效力和效率等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元认知(自我检测与控制)将会发生主要的作用。学习者不仅主动反思自己内在的知识网络体系是否完善,还试图改变自身网络之外的生态。网络的学习就是一个双向共享的过程,学习者从被动的内容消费者转为主动的内容贡献者,在丰富、完善、创造自己内在生态网络的同时也补充、优化了外部网络,加强了外部连接的稳定性和知识的动态性。

[1]乔治·西蒙斯.关联主义:数字时代的一种学习理论[J].李萍,译.全球教育展望,2005,(8):11.

[2]张茂聪.为无障碍教育而教[J].湖北教育,2015,(6):30.

[3][4][5][8][10]G·西蒙斯.网络时代的知识和学习—走向联通[M].詹青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7]柯蒂斯·J·邦克.世界是开放的[M].焦建利,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9]黄智超.关联主义视角下个人学习环境设计与构建[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4:19.

(责任编辑:金传宝)

秦 楠/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张茂聪/山东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关联学习者过程
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奇趣搭配
智趣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