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预后的影响因素及急诊救治分析

2015-12-19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休克收缩压颅脑

周 亮

四川大竹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大竹 635100

颅脑损伤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多数患者合并多发性损伤,危害性较大,救治难度明显增加[1]。研究显示,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预后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正确的评估对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3]。本文分析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预后影响因素和急诊救治方法,为临床治疗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01—2014-06 110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男70例,女40例;损伤类型:交通伤50例,坠落伤30例,跌伤20例,刀伤10例。年龄≥60岁80例,<60岁30例。ISS评分17~50分,平均(28.8±9.3)分。

1.2 方法 本次研究采取回顾性方法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ISS评分、GCS评分、合并基础疾病和是否急诊手术及并发症等。

1.3 预后判断 主要依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级标准评估预后[4]。(1)Ⅰ级:死亡;(2)Ⅱ级:植物生存;(3)Ⅲ级:重度残疾,神志清醒,生活需要他人照顾;(4)Ⅳ级:中度残疾,生活能够自理;(5)Ⅴ级:良好,能够独立生活和学习。Ⅰ~Ⅱ级预后不良,Ⅲ~Ⅴ级预后良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取t检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预后良好65例(59.1%),预后不良45例(40.9%)。预后良好患者GCS评分、ISS评分、伤后时间、血糖、血小板计数、休克以及伴胸腹部损伤与基础疾病与预后不良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多因素分析 收缩压≤8.0kPa、GCS评分≤8分、ISS评分≥25分和伴基础疾病及胸腹部损伤、休克与伤后时间均是影响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危险因素。见表2。

3 讨论

多发伤是颅脑损伤常见的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情危重,发展较快,对患者的影响较大[5]。因此,了解预后的相关因素对其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作用[6]。本次研究发现,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预后不良率达40.9%。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收缩压≤8.0kPa、GCS评分≤8分、ISS评分≥25分和伴基础疾病及胸腹部损伤、休克、伤后时间均是影响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危险因素。入院时患者收缩压≤8.0kPa、GCS评分≤8分、ISS评分≥25分及休克均是决定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预后的主要因素,患者常合并多个脏器系统损伤及不同程度的代谢紊乱,易引起休克和收缩压下降[7-9]。伤后患者及时得到治疗是影响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及时治疗对患者的救治起重要作用。伴基础疾病和胸腹部损伤对患者的影响较大,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最终导致应激反应,加快病情发展[10]。

积极救治是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重要治疗原则,首先,应加强上述相关因素的分析,进一步加强对患者病情的了解,从而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和手术时机[11-12]。同时,兼顾脑外伤与多发伤,尽可能减少死亡,改善预后。临床救治过程中应成立多发伤救治小组,依据多发伤的基本情况选择相 关人员参加救治,尽可能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13]。临床应进行全面的评估,且从最危及生命的脏器开始评估,逐渐排查,降低漏诊与误诊,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积极控制损伤,如对头皮伤口的止血与包扎、开放性损伤脑组织保护与颅脑减压、保持排便通畅等,将危害降到最低,保证患者的后续治疗[14]。总之,影响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预后的因素较多,应针对患者实际情况采取综合治疗,提高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表1 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预后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表2 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1]张树恒.影响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预后的有关指标[J].中国实用医药,2014,4(20):61-62.

[2]恩巴,白祥军.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影响预后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8,13(2):124-126.

[3]叶方,杨志军,马继民,等.137例多发伤临床诊治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1,9(5):736-737.

[4]Sun LJ,Yu JW,Zhao YH,et al.Influential factors of prognosis in lamivudin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acute-on-chronic hepatitis B liver failure[J].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2010,25(3):583-590.

[5]王宁,白祥军,陈继革,等.120例中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救治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15(6):353-355.

[6]洪涛,尹勇,周辉,等.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216例救治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3):177-178.

[7]郭孝龙,周江朝,程小兵.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3(16):4 049-4 053.

[8]马坤.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11(5):928-929.

[9]Adamczak S,Dale G,de Rivero Vaccari JP,et al.Inflammasome proteins in cerebrospinal fluid of brain-injured patients as biomarkers of functional outcome:clinical article[J].Journal of Neurosurgery,2012,117(6):1 119-1 125.

[10]谭浩,何奇元,姚元章.32例以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救治体会[J].创伤外科杂志,2010,12(1):19-21.

[11]Janowski M,Kunert P.Intravenous fluid administration may improve post-operative course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a retrospective study[J].PLoS One,2012,7(4):e35 634.

[12]孙刚.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的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12,33(7):1 219-1 221.

[13]毛国家,胡静君,张景山,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因素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1):1 766-1 767.

[14]黄国兵,潘学武,曹盛生,等.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急诊救治探讨[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8):819-822.

猜你喜欢

休克收缩压颅脑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