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CT脑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2015-12-19李淑静
李淑静
济南市中心医院 济南 250000
本文主要对我院神经科收治的40例疑脑动脉瘤患者进行三维CT 脑血管造影检查,将检查结果与DSA、手术证实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诊断准确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神经科2012-11—2013-11收治的40例疑为脑动脉瘤患者,就诊原因主要为突发性或间断性头痛、蛛网膜下腔出血、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等。男21例,女19例,年龄34~72岁,平均(50.4±1.3)岁。
1.2 检查方法 采用GE 公司的16排螺旋CT 扫描仪,层间距10mm,层厚5 mm,并根据扫描部位不同适当增加厚度,矩阵512×512,FOV 30cm×40cm,电流300mA,电压120kV。患者取仰卧位,头部固定,对头颅进行常规扫描,扫描6~10cm,从颅底向颅顶方向扫描。处理图像,以层厚1.2mm 重建间隔0.6mm 的标准重建容积数据,并将其传输至工作站[1]。然后利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等技术重建脑血管图像。采用GE 公司数字血管造影机,利用Seldinger技术从患者右侧股动脉穿刺,并经动脉鞘插进造影导管,行造影摄片[2]。
1.3 观察指标 通过三维CT 脑血管造影、DSA 检查,统计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的瘤数,观察动脉瘤的大小、部位、结构,分析图像的清晰度,与手术证实结果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2.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法与手术结果比较 2组检出率比较无明显差异(χ2=28.63,P=0.056)。见表1。
表1 三维CTA、DSA 检查与手术证实结果比较
表2 DSA、CTA 各种图像处理后对脑动脉瘤的显示情况 [n(%)]
2.2 CTA 图像处理后和DSA 对脑动脉瘤的显现比较 在检查≤3mm 的动脉瘤方面,CTA 的诊断率大于DSA(χ2=38.21,P=0.043)。见表2。
3 讨论
三维CT 脑血管造影作为一种特异性、高敏感性检查技术,可确定动脉瘤的存在,并清晰显示动脉瘤位置、大小、组织结构等,与DSA 诊断相比,图像显示清晰,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次研究中,CTA 检查的准确率93.3%,DSA 诊断率91.1%,CTA 高于DSA,但无明显差异。
三维CT 脑血管造影对患者头颅进行CT 扫描,并通过容积重构(VR)、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处理原始图像,可对CT 阈值进行调节,通过自动分割法编码将颅内、颅骨非血管影像干扰排除,通过MIP 重建,充分显露观察区域,从最佳角度观察动脉瘤,进而了解动脉瘤的大小、形态[3]。在此基础上,VR 重建图像数据,根据不同CT 值设置合理透明度,从而进一步观察图像,观察动脉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载瘤动脉与瘤体的关系等。本次研究中,三维CT 脑血管造影具有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图像空间分辨率高,易检查出≤3 mm 动脉瘤。
此外,三维CT 脑血管造影检查的主要优点:(1)扫描快速、复查方便,可观察血管壁有无钙化,瘤腔内有无血栓,并可对脑实质的继发性改变进行清楚显示[4]。(2)图像后处理功能强大,可对瘤颈、瘤体进行清晰显示,并为医生观察瘤颈与颅骨、周围血管间的关系提供参考。(3)图像空间分辨率高,可显示直径较小的动脉瘤,显示颅骨结构。
综上所述,在脑动脉瘤诊断中,三维CT 脑血管造影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且无创、快速,并可清晰显示颅骨结构,为手术入路设计提供方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李玉林,于昭,程凤燕,等.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与三维重建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2):93-95.
[2]郑卫,加沙热提.用多排螺旋CT 脑血管造影术诊断脑动脉瘤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183-184.
[3]史晓蓓,王成伟,张林,等.64层螺旋CT 脑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6):1 143-1 146.
[4]刘乔.16层螺旋CT 血管成像在脑动脉瘤夹闭术前诊断及术后动脉瘤残留和载瘤动脉通畅评价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9):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