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K与rt-P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15-12-19莫才周董自庆邹细妹
莫才周 董自庆 邹细妹
广东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新田社康中心 深圳 518103
报道[1]指出,我国急性脑梗死发病率逐年增高,且伴随患者低龄化趋势。急性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该病凶险度不及脑出血,但患病者多为老年病人,合并诸多危险因素,同样可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及早的给予治疗措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着重要意义。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中应用得较多的一种手段,rt-PA 和UK 是其主要的溶栓药物。在《脑血管壁防治指南(2010)》中rt-PA 和UK 也是作为首选药物进行推荐[2]。目前临床上关于两种药物治疗溶栓效果的报道较多,评价不一。为探讨UK 与rt-PA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实际应用价值,笔者选取我院2012-04—2013-01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04—2013-01收治的6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按《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1995)》进行筛选[3]。随机分为实验组30 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57~74 岁,平均(63.2±11.5)岁;发病时间0.6~5h,平均(3.5±0.6)h;NIHSS评分(10.27±3.09)分;Barthel指数(62.73±19.82)分;合并高血脂5例,高血压3例,糖尿病4例。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54~72岁,平均(62.8±11.0)岁;发病时间0.5~4.5h,平均(3.3±0.7)h;NIHSS评分(10.13±3.02)分;Barthel指数(61.46±20.04)分;合并高血脂3例,高血压6例,糖尿病2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4](1)头颅CT 未发现低密度影和脑沟消失;(2)治疗前脑功能损害体征持续加重时间超过30min,未取得改善;(3)发病时间不超过相应药物治疗时间窗:UK(6 h),rt-PA(4.5h);(4)无颅内出血及大手术史;(5)无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患者;(6)无既往脑梗死及心肌梗死史;(7)3个月内未使用抗凝药物;(8)排除严重不合作患者及家属不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
1.3 治疗方法 治疗前行凝血功能、头颅CT、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严格按照入选标准及禁忌证进行排除。实验组溶栓药物为rt-PA(爱通立注射粉剂Actilyse,德国勃林格殷格翰),按0.9mg/kg剂量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在最初用药1 min内静脉推注总量的10%,剩余90%在1h内经静脉泵入。对照组溶栓药物为UK(国药准字H44020647,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将100万~150万U 的UK 溶于100mL 生理盐水,30min内经静滴完毕。溶栓24h后再次行头颅CT确认是否发生脑出血,
1.4 评价标准[5-6](1)效果标准:依据《中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中关于急性脑梗死治疗效果的标准执行,依次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2)血管再通:分为完全再通、部分再通和未再通,总再通率=完全再通率+部分再通率;(3)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在治疗前,治疗后24h,治疗后30d时对患者进行评估;(4)日常生活活动功能:采用Barthel评分量表在治疗前、治疗后24h及治疗后30d时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价;(5)记录患者30d内症状性脑出血、非症状性脑出血、再发脑梗死以及死亡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2组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9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效果对比 [n(%)]
2.2 2组血管再通情况对比 2组血管总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血管再通情况对比 [n(%)]
2.3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对比 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有较大程度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时仅治疗后30d时实验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对比 (±s)
表3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对比 (±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n NIHSS 评分 Barthel指数治疗前 治疗后24h 治疗后30d 治疗前 治疗后24h 治疗后30d实验组30 10.27±3.09 5.31±1.29* 3.42±0.96* 62.73±19.82 75.69±21.48* 91.06±17.24*对照组30 10.13±3.02 6.07±1.44* 3.51±1.02* 61.46±20.04 71.35±20.42* 79.58±23.63*t 值0.873 0.430 0.157 0.552 0.346 2.754 P 值0.194 0.674 0.902 0.097 0.741 0.012
2.4 2组安全性对比 2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安全性对比 [n(%)]
3 讨论
早期溶栓是目前公认能取得较为理想效果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上世纪80年代“缺血半暗带”理念的提出为溶栓治疗奠定了基础。理论上说,缺血半暗带在缺血早期仅对神经元造成一定损伤,但在一定时间内该损伤是可逆的,而及时恢复血供可迅速改善神经元功能[7]。有研究指出,在发病3~6 h 内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血管再通率高达96.3%,而6~9h内接受治疗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75%,9~12h接受治疗的患者血管再通率仅为23.7%[8]。因此,早期溶栓治疗恢复缺血区域血供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关键。
UK 和rt-PA 是目前溶栓治疗中应用得较多,临床效果也较好的两种溶栓药物。UK 是一种蛋白水解酶,人肾组织和尿液中均可获得。UK 在溶栓治疗中主要通过促进纤溶酶的生成而发挥作用。纤溶酶对纤维蛋白凝块、凝血因素Ⅴ、凝血因子Ⅷ以及纤维蛋白原都有降解作用,具有良好的溶栓效果[9]。但UK 对纤溶系统的作用不具有特异性,也可刺激其他血液循环中纤溶酶原生成纤溶酶,用药不当常导致出血、低凝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临床用药时必须考虑用药剂量,避免造成颅内出血等危险事件的发生。与UK 不同,rt-PA 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对纤溶酶原的刺激有选择性和区域性。因此,rt-PA 可仅作用与栓塞局部,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相比之下发生出血、低凝等并发症的风险更小。有报道指出,溶栓治疗中rt-PA 造成出血风险较UK 低7.62%。但rt-PA 价格远高于UK,极大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10]。而目前医保仍未将其纳入报销药物清单,因此临床上更多的患者选择UK 进行溶栓治疗。
研究指出[10],采用UK 作为溶栓药物在发病后6h内是安全有效的,rt-PA 作为溶栓药物时则在发病后4.5h内能取得理想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也将此作为入选标准。Toyoda[11]等通过对103 名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发现rt-PA 组血管再通率为94%,治疗总有效率为87.2%,而UK 组血管再通率为89.5%,治疗总有效率为84.7%,rt-PA组综合治疗效果略好,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血管再通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和血管再通率均为9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文献报道的结果较为一致,再次表明两种药物在治疗效果上比较相近。本次研究还对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进行了对比,2 组治疗后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有较大程度改善(P<0.05)。2组NIHSS评分、治疗后24h时的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药物对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都有着良好且相似的恢复作用。有研究证实两种药物NIHSS评分相近,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作用相似,与本次研究结论一致[12]。但本次研究中治疗后30d时实验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rt-PA 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功能恢复效果优于UK。出血是溶栓治疗常见的并发症,本次研究中笔者对症状性脑出血和非症状性脑出血进行统计,结果2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再发脑梗死和病死率也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种药物的安全性比较接近。
总之,UK 和rt-PA 用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均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rt-PA 能更好地促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的恢复。但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和患者经济能力进行选择,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
[1]陶先明,胥明,谢勇.尿激酶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40 例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1,40(19):1 938-1 939.
[2]韦冲,陈昌枝,何翠玲,等.尿激酶丹奥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2):294-295.
[3]田洪,张玉波,牟长河,等.rt-PA 和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前瞻性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11,21(9):940-942.
[4]李战辉,何志聪,陈赞.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抗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7):713-716.
[5]张国鲁,张微微,黄勇华,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5):507-510.
[6]刘保茹,牛平,朱瑜龄,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1,24(3):223-225.
[7]Culp WC,Flores R,Brown AT,et al.Successful microbubble sonothrombolysis withou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 a rabbit model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J].Stroke,2011,42(8):2 280-2 285.
[8]肖凯文,唐玉兰,张先龙.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23):2 595-2 597.
[9]Kidwell CS,Saver JL,Carneado J,et al.Predictors of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in patients receiving 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J].Stroke,2002,33(3):717-724.
[10]黄银辉,林友榆,陈振杰,等.rt-PA 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115 例疗效比较[J].海南医学,2013,24(20):2 979-2 982.
[11]Toyoda K,Koga M,Naganuma M,et al.Routine Use of Intravenous Low-Dose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 Japanese Patients General Outcome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From the SAMURAI Register[J].Stroke,2009,40(11):3 591-3 595.
[12]Sugiura S,Iwaisako K,Toyota S,et al.Simultaneous treatment with intravenous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and endovascular therapy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within 3hours of onset[J].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2008,29(6):1 061-1 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