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拼贴插画在商业市场中的运用

2015-12-18张龙翔

安顺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插画商业材料

杨 涵 张龙翔

(1、2.三明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福建 三明365004)

当今的社会生活,如同罩在一个五颜六色的光晕之中,充满了数字化和想象力,人们对于信息的读取不再仅停留于文字,而更加倾向于利用图文的形式获得。在这样一个受商业化侵袭并且强调视觉冲击力的时代之中,插画无疑已成为将信息传递、人的感知、商业市场三者良好结合的艺术形式。在插画技法之中,拼贴插画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技法形式。“拼贴”一词源于法语词汇collor,原意是粘贴东西,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拼贴的概念已经延伸至文学、音乐、电影、建筑等艺术领域中,而我们本次讨论的是于绘画之中的定义,将其解释为:“一种作画技法,将剪下来的纸张、布片或其他材料粘贴在画布及其他底面上,形成新的画面”,当然,这仅是对拼贴狭义的定义,但我们由此可知,拼贴不是仅限于传统的画材完成,而是用多样的、综合性材料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重组拼合。这样 “特别”技法的插画在商业市场中应该如何展示它的优势和作用呢?

一、传承与变化

“拼贴”在绘画中的使用,在美术史中,普遍认为是立体派的艺术家乔治·布拉克和毕加索创造的。1913年创作的 《单簧管》就是布拉克拼贴的代表作,他用报纸、木纹纸在画面的中心位置拼贴出一组简洁的形状,再用铅笔在这组形状的周围勾画出线条和阴影。毕加索1921年所作《三个乐师》则是将三位乐师的形象进行分析结构,用纸张拼贴出简单、抽象的造型,再以平涂的方式对这些分解开的身体部分上色,用色夸张亮眼。观看大师的 “拼贴”作品,除了承袭立体主义追求几何形体的排列组合的形式特征,对图形进行视觉化的分析,将三维空间的画面以二维平面展现外,更是大胆地采用多种材料,将立体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综合的立体主义。“综合立体主义”与前一阶段相比,在材料的选择上大胆而丰富,除了各种纸张、字母外,更有砂石、泥土、尼龙纱网等,在当代拼贴艺术作品中,只要能想到的材料都能被运用到创作之中。这些具有实体的物品从原先的功能中跳脱出来,变成新作品中的一个视觉元素,与线条、色彩组合出新的思想主题的表达;一些原本不过陈旧、庸俗、残破的碎片,如垫桌面的旧报纸、垃圾桶里的碎瓷片等,转而成为大胆而富于想象的艺术品。

“拼贴”吸收了立体主义另一个很重要的形式特点,将不同时空的景象以几何分割重组的方式结合在一个画面之中。这个运用无形之中弱化了材料的实体性,转为意念式的合成,图像中的元素不再仅仅指运用各种真实物品材料,而是根据主题所需,把闪念之中与主题有关的图块组合起来,这些图块可以是抽取自多张图片的片段,甚至是表现不同时空的片段共同组成,使画面空间呈现多层次的魔幻效果。

二、信息传达与审美趣味

插画原指插附在书刊中的图画。有的印在正文中间,有的用插页方式,对正文内容起补充说明或艺术欣赏作用。如今重要性早已超补充文字说明的陪衬位置,以一种独立的形式,广泛用于现代设计的多个领域,涉及到文化活动、社会公共事业、商业活动、影视文化等方面。但,有一点能肯定的是,不论如何改变,插画传递信息的实用功能是不会变化的。

现代插画,特别是商业性插画的最大诉求就是能够快速地、直观地将商品信息传递给观众。商业插画不同于阳春白雪的艺术品,不能简单地看构图是否具有规律性、色彩与主题风格是否契合,而是一切以终端的利益为准。而信息量的多寡,用拼贴插画就能轻易把握。1956年理查德·汉密尔顿发表拼贴画作品 《什么使今天的家庭变成如此不同,那么迷人》,不仅标志了波普艺术的诞生,也让人们发现拼贴不仅可以在传统绘画中运用,也可以用一种时尚流行的态度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这幅作品虽然不是标准的商业拼贴作品,但在此幅作品当中,汉密尔顿将能表现主题的物件都置入画面空间之中——墙上挂着一幅 《青春浪漫》的海报:从杂志上剪下来的健壮的半裸男人,手里还拿着巨大的棒棒糖,并标有 “POP”一词;沙发上性感的半裸女郎;桌上放着一块 “罗杰基斯特”牌火腿罐头;还有电视机、录音机、吸尘器、台灯等现代家庭必需品;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边街道上的巨大电影广告;而在这一切的顶上,罩着巨大的月球……如此大的信息存于一张图中,却没有让人产生忙乱的厌恶感,并且都围绕着主题词“POP”展开,相信观者们也都能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所以,主题是否明确、信息能否顺利传递、影响是否足够广泛、观众族群能否被激起购买欲求,都是商业插画要考量到的部分。因此,好的商业插画,从最初的构思,到构图、色彩、想法的实现,都得考虑如何以简洁明了的图文显示并传送最佳的信息量。

当然,在受传递信息目的制约的同时,也必须注重审美趣味,在这方面,“拼贴”插画极具优势,它所呈现的效果,极易从一堆作品中突显出来。以奢侈品牌普拉达的宣传册为例,就在每季给我们带来不同的视觉感触。从2007年开始,普拉达就以拼贴插画的波普艺术形式打造其每一季的时装宣传册,充满了超现实的感觉。拼贴的方式与每一季不同的主题相融合。2010秋冬季将拼贴与漫画结合,呈现出浪漫的气息,前景的模特照片剪贴与背景的手绘漫画拉开了一个现实与梦幻不停转换的空间,虚实之间,趣味满满;2012年春夏季则借 “时光之旅”穿越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在插画中大量拼贴式标语,标示着那个追求美国梦的蓬勃年代,充满浓郁的旧日情怀。拼贴的方式比起一般平面时装插画,更偏向于构思、构图的精巧,甚至刻意地将剪贴边缘呈现粗糙的手工质感,这在艺术绘画当中并不是 “新”的样式,在商业插画中却用它的趣味性和创新性变成亮眼的风景,使原本枯燥的图文内容变得活泼而有幽默感,它这个能吸引关注的特点,与商业需求是不谋而合的。

三、创造性与市场

在讲求个性化的时代背景下,先进的观念和思潮大大推进了传统艺术形式运用的发展与演变。在商业运用上,更要求以一种 “速食”的方式加以展现,带来直观的视觉新体验和时尚风格潮流。“拼贴插画”应该成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不局限满足于商业市场的一般要求,而有更高的人文艺术的追求,更具有创新性和创造性。创造性与市场需求并不是相违背的,这甚至是商业市场所迫切需要的,不断地打破一些既定的东西,在平庸中突出个性。“拼贴”的出现,本身就是艺术家企图打破传统二维平面绘画,借助异材料的加入,从而制造视觉虚实层次的一个创造。

1、题材

一般的商业插画强调利用鲜亮炫目的色彩、夸张的造型来刺激消费者的视觉感受,却忽略了题材内容的表达。人是感性的动物,对于具有故事性的影像能有更深刻的记忆,色彩给人带来的惊艳会在短时间内趋于平缓,而触及心底柔软的画面却会日久弥新。产品在市场中的影响力是需要长期存在的,所以题材的选择可以在关注时尚潮流之外,多运用人文性、故事性的素材。甚至可以发挥拼贴的特点,突破时空界限,天马行空地将不同文化、不同历史的人事物进行有效结合,用反差来突出作品,用对比来强调商品。

2、材料

材料对于商业拼贴来说虽不是最重要的部分,但却能创造出锦上添花的效果。从 “拼贴”出现之始至今,并没有对材料的使用有固定的要求,这给设计者增添了很多自由性,也使得设计成品的表现上有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在材料的使用上,应该突出 “层次”二字。当材料使用呈现“层次”效果时,会使观者在视觉上产生 “断裂感”,依照人视觉的 “缺失补齐”的原理,从断裂的空隙中,观者会依照自己的心理需求来进行想象填充,传统的平面插画是在单帧画面中直接交代信息,而拼贴插画利用材料空隙,让设计成品有了更多可想象的空间,让观者花费多一些时间去思考,内容也因此更加生动丰富起来。

总之,拼贴插画的形式不仅仅是物件无限次的分割和无限次的重组,它代表的应该是一种思维方式,如今,插画作为一种大众艺术,已经渗入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的社会需求和商业价值越发高涨,随着社会潮流的积极发展,拼贴插画势必也将因其时代性、创造性而满足时代的审美情趣发展和市场需求。

[1]姜峰·浅谈毕加索拼贴画风格对现代招贴设计的影响[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4).

[2]吴萍·论拼贴艺术及其当代意义[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0.

猜你喜欢

插画商业材料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商业经济》征稿通知
就要紧紧粘住你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治愈系插画:艺术中的幽默
最美材料人
无脸小插画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