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金融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015-12-18夏菊子
夏菊子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财务金融系,安徽 芜湖 241002 )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十八大又明确了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模式。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支柱,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及经济结构的转变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化、能够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这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一、城镇化的发展需要金融业的大力支持
城镇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一个国家城镇化率的多少、城镇发展水平的高低可以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城镇化的发展既能扩大就业,也能带动内需,促使经济健康发展。近期,城镇化是中国最大的内需。
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既包括银行信贷的直接支持,也包括证券市场的间接融资;既包括金融行业的正规渠道资金支持,也包括民间借贷的非正规资金来源。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表示,“目前中国城镇化率为53.6%,预计2020年将达到60%,由此带来的投资需求或将达 42万亿元人民币。”[1]
首先,城镇化建设需要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进步的表现之一为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供水、供电、电信、交通等城市基本的生活需要,也需要完善医疗卫生、教育、体育娱乐等改善型生活设施建设,纯粹依赖政府的财政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金融业的全力支持。其次,城镇化建设中,农民生活城镇化过程中也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中包括购买汽车等生活用品的消费信贷,购买住房的按揭贷款需要金融业的支持,再次,随着物质与经济生活的不断进步,人们对金融需求也逐步从存款贷款等传统的储蓄业务向投资理财、信用卡、商业汇兑、保险信托等现代金融业转移。以融资理财与金融风险控制为表现特征的现代金融业,对城镇化的发展给予了充分支持。
二、城镇化的发展呼唤更多的应用复合实战型人才
(一)城镇化的发展呼唤更多的应用复合型人才
城镇化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催生了诸多金融业的发展,村镇银行如火如荼地建立起来,保险公司雨后春笋地发展起来,财务公司、证券投资、证券代理人等行业都发展迅速。私营资本已允许进军金融领域,如兴业银行的十大股东已显七匹狼身影,民营股份占浙商银行的比例高达85%,自1996年民营资本控股的民生股份银行建立以来,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领域都已见私人资本的身影。
混业经营已逐步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我国金融业长期坚持分业经营的原则,银行、保险与证券业各行其事,不允许跨行业经营;2002年,中信集团、光大集团、平安集团被批准为试点从事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集团,此后,中信、招商、光大、平安四大金融机构以及信达资产和华融资产都已实现了混业跨行经营。城镇化的发展,土地征收与拆迁的现实需求,必然导致更多的金融资本投资于土地与房产地行业,混业经营成为一种现实的经济发展趋势。
金融业的飞快发展,需要大量的能够从事客户接待、柜台操作、保险推销、理财业务推广等项目的既掌握基本金融知识、又熟悉营销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相关经济法律法规的基层金融应用型人才。可是,如今高校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往往是重在培养具备突出专业知识的理论型人才,而本科教育则重在培养高层次的具备一定金融理论知识、能够掌握金融专业高超技能的富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较强国际视野的厚基础、宽口径的管理与应用型人才。
从“人才消费”的经济人利益最大化角度看,金融企业都属于追逐利润、集约化经营的资合性组织,招聘研究生及本科生对于基层的金融就业岗位而言,确实是人才浪费,且上述人才往往自以为层次较高,也不能安心工作。因此,基层的高职金融应用型人才便成了最适合金融企业需求的香饽饽。
(二)城镇化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金融实战型人才
高职类学生毕业后往往在金融行业的一线工作,从事大厅接待、柜台操作、投资规划等金融业务,学生的基本点钞水平、办理业务的熟练程度、接待客户的耐心与礼仪、理财规划业务的熟悉程度等均影响金融行业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从而对金融企业的业务发展产生影响。现在诸多的银行都在窗口设置了客户评价按键,由客户对柜台操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及业务能力进行评价,既能显示客户对银行的信任,也能显示职工在企业的服务能力与业绩。2007年开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很快席卷了全球,导致了美国、西方社会及全球经济的增长缓慢甚至是衰退。人们的眼光都瞄向了金融业,不得不反思危机的源泉及其深刻影响,“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地位得到了验证。危机过后,美国华尔街百废待举,中国的金融行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兴建等,一切都需要大量基础性的金融实战型人才。通过金融危机的洗礼,人们对金融的依赖程度加深了,他们想通过保险、银行储蓄、规划理财等多渠道规避风险、增加收益,防止通货膨胀带来的货币币值。因此,市场对金融实战型人才的需求加强了。
三、高职金融人才的培养对策
(一)科学定位高职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高校都将金融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金融理论知识与优秀的实务能力、具有较高文化素质与道德品质的高级金融人才。有些本科类院校则规定本专业培养具备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这种人才目标的定位并不适合于高职金融专业。首先,高职金融院校应该以“必须与够用”为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高职金融学生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基础课本身就差,其学习能力明显差于本科学生,大学阶段,如果再学习较为复杂深奥的理论知识,则确实免为其难。其次,从就业导向看,高职学生毕业后基本上从事技术工人式的业务工作,能够掌握本专业基本的理论知识与常用的实践性操作技能便能满足日常的工作需要。从应用性角度看,高职院校主要培养学生的谋生手段,要求每个学生在学校掌握一门实用技术。从这一点上看,高职学生与师傅带徒弟学习技能具有一致性。因此,在金融理论与实务方面,高职院校只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与够用的实务技能,以便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加以运用便可,学校便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市场化的金融营销能力的培养。
(二)面向市场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具备综合心理素质与熟练操作能力的金融应用型人才,企业趋利性的本质促使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层次性,职工综合素质的优良彰显了企业的外在形象,对企业服务质量的高低有着显著的决定作用。高职阶段,金融理论知识与实务技能的培养以“必须与够用”为立足点,以便留下大量的时间培养学生道德素质、市场营销能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际能力。与一般的本科类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具有更多的社交培养机会。本科类院校开设学科门类比较多,对理论知识的要求比较高,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死记硬背英语单词,以备四语四级与六级考试之需。而高职类院校,则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必须”为出发点,学生有着大量的时间去参加社会活动,而且高职院校一般与社会企业及单位联系紧密,或者设立培养实习基地,或者直接聘任熟练员工来任教。
(三)创新实践型教学方式
高职学生在金融领域主要从事应用型工作,实践能力的高低对于其今后的工作水平及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1.试行合作教育实践型教学模式“世界合作教育协会给合作教育下的定义是:将课堂上的学习与真实的工作结合起来。学生为真实的雇主效力,而且通常能获取报酬,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增长的见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分析和思考。”[2]西方国家的合作教育,一般是每年三学期,分为学习学期与工作学期,学习学期主要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工作学期,学生一般在企业中工作,有一定报酬。在我国,解放前,许多仁人志士不远万里去西方勤工俭学,其教学模式本质与合作教育相同,从而造就了一大批学业辉煌的革命家科学家,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合作教育其重要特点是将理论知识及时运用到实践中去,并从实践中加深理解,发现欠缺。现阶段,我国诸多高校并没有真正重视合作教育的实践价值。学期中,学生往往利用课余时间去社会参加本专业或非本专业的实践或打工,这种做法,并非学校的统一安排与部署,其实践内容与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学大纲的要求并不一致。第五学期结束,许多高职院校要求学生自己去联系单位参加一学期的社会实践活动。由于实践活动往往是学生自己联系,学校不作具体的管理与指导,学生实践效果达不到预期目的,于是,大多数学生流于形式,只是找单位作个评价。因此,高职院校可以试着采用合作型教育模式。学期中,一定的理论知识点完成后,可由任课老师带着学生去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然后再继续进行理论课的学习。
2.推行顶岗式实践模式
高职院校应该与银行、证券、保险等多家金融单位联系,每年安排一定的课时让学生去金融企业顶岗实习。其实,有许多院校,自己花费庞大经费建立金融模拟实验室,让学生在实验室中模拟金融业的操作。这种做法毕竟只是模拟而已,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一定的金融操作技能,顶岗实习不失为可取的做法。这既能解决金融企业人才短缺现象,也能使学生直接能够面对客户,了解市场的金融需求情况,便于及时掌握基本业务能力。为了让学生掌握与了解金融业的基本业务流程与知识,高职院校可以每年轮换让学生在银行、证券或保险等不同的金融领域进行顶岗实习,熟悉不同行业的业务操作规程,也对自己理论学习的理解与深化奠定基础。
3.实行课证融合的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学生金融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业务知识,便于今后从事金融工作。现在,要想从事金融行业,须获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因此,金融专业的学习,首先要面向专业证书。现在,我国高校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学校教育与职业教育区分开来,学校教育的培养内容是素质型的,让学生掌握本学科基础的理论知识与前沿创新知识,但该理论知识与相应职业证书的培养差别较大,学生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参加职业证书的培训,还要去听讲对于职业证书没有多大关系的课程。这种现象,在高职院校中也时有发生,我们应该明白的问题是,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一门技能,我们传授的知识应该方便学生顺利获得职业证书,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因此,须改革金融高职院校的教材,使其内容直接面向相关金融证书的考试要求,以便学生顺利的通过考试,获得金融就业的必须技能。除了教材内容要迎合职业证书考试需要外,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案例型、问题型、直观型等教学方法,方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1]财政部.城镇化建设资金缺口或达42万亿 运用 PPP融资[EB/OL].[2014-10-20].http://money.163.com/14/0925/09/A6VQN89T00253B0H.html.
[2]陈解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经验借鉴[J].北京联合的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6):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