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基于一线辅导员的视角
2015-12-18陈晓燕黄友生查正权
陈晓燕 ,黄友生 ,查正权
(1.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2.安徽师范大学 组织部,安徽 芜湖 241003;3.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1]可见辅导员的责任之大与任务之重,而辅导员的工作量相对较大,作为一个带着两三百学生的辅导员,如何有效做好学生工作是一个难题,但是这个难题不是不可破解的,只要你本着一颗学心,本着一颗爱心,问题自会迎刃而解。那么这颗学习的心,就包括学习网络知识。现在的90后学生,接受新知识很快,在网络这块阵地,他们徜徉其间,自得其乐。所以辅导员要与时俱进,与学生接轨。尤其手机具备上网功能之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没有时空限制,我们彼此时时刻刻都暴露于网络之中,接触机会自然就多。同时网络的交流省却了面对面交流时表情、动作等身体语言的干扰,面临着如此多的学生也就不足为惧,当然网络的匿名性、隐身性等特性也会凭空生出很多恶果,给辅导员的工作带来挑战。辅导员在拥有学心的同时必须兼具爱心,思想政治工作才会做的顺畅。爱心是辅导员工作的核心,将心比心,心心相印,是辅导员工作的方法。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辅导员工作的境界。并且思想政治教育从其广泛意义和辅导员的角度来考量就是认识人、了解人并把人引向预期目标的过程。当一个辅导员能时刻保持学心,真诚灌注爱心,终究便会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指导引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运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网络的开放性能提高信息传递的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有效性
网络所具有的新颖高超的技术特性,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手段和方法都无法比拟的。互联网的即时性克服了传统媒体信息传递时效性差的缺点,以快捷的速度优势,使人们通过网络足不出户随时能知天下大事。这种迅速、及时的传播方式,有利于教育者及时传播健康、科学、正确的思想观念,而凭借迅速扩散的信息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范围大、辐射面广、冲击力强,受教育对象非常广泛,使更多的受教育对象能通过网络资源共享第一时间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影响力。
(二)网络载体的灵活性、多样性能使教育内容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形式多样、图文并茂、音视一体等特点,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具直观性和形象性,能更好激发受教育者的想象力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觉地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于心,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效果。
(三)网络的虚拟性能加强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中都是“你说我听、你问我答”的教师主导的单向方式。现在,信息网络是交互式传播的,在网络中,交流的双方能保持相对平等的心态,自由地畅谈自己的思想、观点,真实地发表建议和看法,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是否明白、接受多少均可在网上袒露无遗。这种互动式、引导性的教育,可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善于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一)博客——博采众长成一家之言
学生总是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总会开启博客,但是真正能把博客做长久做好的很少,因而很多可贵的思想可能因为随着热度的消失而淡去,辅导员在这方面就要成为典范,勤写博客,内容要丰富,题材要多样,甚至学术性的、总结计划性的文章都可以入博。一方面学生可以有了最直接的借鉴,起到了课外辅导的作用,而不至于在网上搜千篇一律的模板;另外让学生意识到博客不仅仅是玩的,原来还可以在多方面发挥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然辅导员的主要职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者,这也是辅导员工作的坚守底线,千万不能去意识形态化,辅导员在做学生工作时,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但这种想法不一定会得到同学的认可,所以辅导员自身要在博客里阐明自己的想法,对学生干部、班级活动要有自己系统的理论,既指导学生工作,又提升自己能力。例如在开学之初,可以在博客上写关于大学生活规划的问题以及班干如何开展工作的问题等,然后针对班级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考试月里,写一些关于认真备考、诚信应考的问题,既具备实效性,又具备指导性,能让学生在理论的高度上认识一个看似简单甚至熟视无睹的现象。
(二)QQ空间或微博——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微博和QQ空间的好处是字数少,这很符合当代青年学生追求新奇和相对浮躁的心态。他们常常会有意无意地展露自己的心情,或者记录一些琐碎。这就需要辅导员倾注爱心,通过QQ空间的签名或者微博,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当学生把自己新的想法,以及经历的新鲜事在微博上展现时,辅导员就要通过QQ空间签名的变换或者微博的更新来判断学生的状态,好的积极鼓励,不对的及时指正。特别对于原则问题要分类指导,这就是所谓的大德不逾闲[2],比如2010年10月份,日本右翼势力反华游行,同时国内掀起了反对日本的游行,有的地方甚至发生骚乱,一些城市的广场聚集了很多游行群众,焚烧日本国旗。反日游行是蓄谋已久的一次行动,一般是打着爱国的旗号,但实质的动机与意图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是非常含糊的,同学们转发或者分享图片与评论也是处于一种好奇心,但是一旦这种好奇心没有被正确、及时引导,可能就会造成不正常的强化,从而腐蚀这个社会。笔者关注到学生在QQ空间里转载、分享了当时的一些画面的情况,马上在他们的空间里评论“爱国需理性,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规范下进行爱国活动”。当然事后还得找他们谈话,以免天真好奇的学生被坏人利用。当然也有学生会发点无厘头的笑话或者冷幽默,我们也不必太认真,反而要夸他们思维开阔,辅导员甚至也可以运用流行的淘宝体等体裁来写作,拉近学生的距离,这就是所谓的小德出入可也。[2]有些学生爱在网络上发表一些很有哲理的话语,这时老师也要关注,给他们鼓励,或者配上相应的语言,这样学生会感到原来老师是这样的关注我,从而会喜爱老师也会热爱学校。
(三)QQ群——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把具有共同特质的人聚集在一起,具有共享性。辅导员利用群就是要深入群众体察民情,然后从群众中来采取对策,再深入群众循环往复。QQ群的好处是只要愿意,都可以发言,并且每个人的发言都能相互看到。这样就会有不同思想的碰撞,理越辩越明,在群里就是敞开心扉说话,利用群这个工具可以公开讨论学生遇到的困惑,比如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初到实习单位后有些同学不能适应环境和角色的转变,消极应对,甚至有同学要鼓动集体罢课。于是我们就在群里公开讨论,正视碰到的问题和挑战,对于学生的合理要求会向学生承诺和企业有效沟通,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实习的意义,正确应对所面对的困难和挑战,而辅导员也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给予他们理解和倾听、鼓励和打气。当然在群里有的同学不免有过激的语言,辅导员要学会及时地引导、疏导,特别对于爱钻牛角尖的同学,适当的时候抛出问题让他们反思,这样就会取得好效果。
三、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施途径
辅导员不惧学心不止,更不怕爱心泛滥,但由于网络是现实生活虚拟的反映,有时高于现实生活,甚至比现实生活更复杂,在网络里想到的往往还真能做到。但是网络无论怎么神通广大,它永远离不开现实的生活基础,“全部社会生活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3]辅导员运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三结合两主动。
(一)三结合全面发展
1.看和写相结合。辅导员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空间签名和博客,还要对他们的签名和博客进行评论,无论是心平气和的交流,还是斗志昂扬的激励,学生都会觉得老师在关注他,从而在心里对老师有好感,也缩短大学师生见面之少而造成的交流鸿沟。尽管是在网络上写,也算是白纸黑字,这要求辅导员敏于言且精于写,让每一句话都富有感情每一个字都充满哲理,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学高身正的恩师形象。
2.公开和隐蔽相结合。如果学生不愿就一些问题在群里讨论,教师就要和学生进行私聊,这样可以保护学生隐私。如果有内向的学生,可以把好的方面适当公开,以获得其他同学的认同,以增强他(她)的自信心。如果发生的事件具有示范性或者典型性,则可以通过化名,用个案解析的方式来做警示教育,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隐私又教育了一大片。
3.言和行相结合。网络的局限在于仅仅通过文字来传递信息,形成于文字的过程中,需要的思考比说话时的思考更多,因而也更精当,但是缺少面对面交流有隔靴搔痒之嫌,所以有必要根据学生呈现问题的特点以及问题发生的地域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能在网上解决的就在网上解决,当然,思想政治教育是全方面、多维度的教育,网下依然需要继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方便在网上解决的就在网下解决,以实际的行动来干预、协调学生。重大问题在网下解决之后,还需经常在网上关注,做到疏而不漏。
(二)两主动先拔头筹
1.主动抢占先机。网络最大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一旦疏忽,使其扩散将一发不可收拾,即使事后打补丁,也是陷于被动处处掣肘。这就要求辅导员要有政治敏锐感,先发制人抢占舆论的制高点,谣言止于智者,避免事态的扩大。
2.主动吐露自己的想法。掌握交流的主动权,首先要自己主动,主动晒自己的思想,甚至是苦水也可以倒出来,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辅导员也有自己工作方面的难处,从而学会理解、更加配合辅导员的工作。比如有次我在QQ说说上写“批评了,但仍有期待”,立刻有学生回复“批评不是本意,只是因为您有期待,只是您希望我们能走的更稳走的更好,只是因为我们做的还不够好……我们会努力的!”切记,作为一名思政辅导员要有政治敏锐性,不要发牢骚,辅导员站的高度应该比学生要高,辅导员所处的角度要比学生的全。
当然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也会异彩纷呈。随着高等教育由大众化向普及化发展,大学生的问题也会与日俱增,网络既会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困难,也会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契机,只要我们辅导员以学心求上进,以爱心促发展,网络和思想政治教育将会相得益彰,真正实现“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4]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J].中国高等教育,2004(20):3.
[2]袁庆德.论语通释[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14.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4]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 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