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技术素养教育探微

2015-12-17于宝证王章豹

关键词:技术素养教育对策大学生

高 榆 ,于宝证, 张 辉,王章豹

(合肥工业大学1.教师发展中心;2.教务部, 合肥 230009 )



大学生技术素养教育探微

高榆1,于宝证1, 张辉2,王章豹1

(合肥工业大学1.教师发展中心;2.教务部,合肥230009 )

摘要:技术的迅速更新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素养才能立足社会。我国技术素养教育起步较晚,现有的技术素养教育研究和课程改革也主要针对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对高校技术素养教育的关注并不多。高校要设置专门的技术素养课程,将技术素养融入到各类课程之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获得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技术创新活动,有效提升大学生技术素养。

关键词:大学生;技术素养;教育对策

DOI:10.13757/j.cnki.cn34-1045/c.2015.01.038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主要靠高等教育。科学技术素养是现代人才的显著标志,加强科学素养与技术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科技素养,已引起教育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较之世界其他国家的技术素养教育,较之我国的科学素养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我国高校的技术素养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拟对技术素养的内涵及其在大学生成长和发展中的作用、我国高校技术素养教育现状以及高校如何培养大学生技术素养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技术素养的内涵及其在大学生成长和发展中的作用

(一) 技术和技术素养的概念及内涵

1.技术。要厘清技术素养的含义,需要先对技术进行界定。技术是人类创新的行动,它关系到知识的产生、解决问题和提高人类能力的过程。《辞海》对技术的定义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如电工技术、焊接技术、木工技术、激光技术、作物栽培技术、育种技术等[1]。除操作技术外,广义的技术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技术学习的内容》对技术的定义是:为满足已知的人类欲望和需求而对自然环境进行的创新、变革或改造[2]。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技术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

2.技术素养。相对于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技术素养是一个较新的概念。随着技术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关于技术素养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探讨也越来越详细。其中有侧重能力的定义,如台湾技术教育专家李隆盛认为技术素养是“人类在解决实际问题以改善生活环境的前提下,善用知识、创意、机具、材料及产品等资源,以适应技术社会及在技术社会中发展的基本能力”;有侧重知识的定义,如《面向所有美国人的技术:技术学习的理论和框架》中指出:技术素养远不止是关于计算机及其应用的知识,它涉及每个公民具有某种程度的、从更广泛角度看待技术的性质、行为、力量和结果的知识[3]。为了避免将技术素养片面理解为一定的技术知识或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能力,《从技术角度讲:为什么美国人需要懂得更多的技术》一书从知识、思维及行动方式和能力这三个维度对技术素养进行了定义,认为技术素养的目标是给人类提供聪慧地、周全地参与到周围世界的工具[4]。

(二)技术素养教育的概念和内容结构

广义的技术素养教育应该是面对所有社会公民的,狭义的技术素养教育的对象包括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所有学生。技术素养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术素养、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其内容既非职业指向也非专业指向。本文探讨的则是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技术素养问题。

技术素养教育的内容结构是一个由多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体,它包括技术知识、技术能力、技术思维和方法以及技术态度和情感四个方面。①技术知识是其他三个方面的基础,比如学生不可能会操作某种仪器却不了解操作的基本知识和原理。②技术能力简单说就是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技术素养最直观也是最重要的部分。③技术思维和方法属于方法论的层次,是技术素养的灵魂部分。个体在懂得技术知识和具备技术能力的基础上,能对技术进行评价和反思;技术思维和方法也是个体技术创新的源泉,它决定了个体的创新能力。④技术情感和态度是伴随着前三者不断发展的,并不是先有前三者才有技术情感和态度。培养大学生求真务实的态度、积极乐观的情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踏实钻研的作风等,就显得尤为必要。

技术素养教育外部辐射的范围涵盖了所有与技术相关的领域,从生活到生产,从民用到军事,几乎无所不包。按社会惯例,人们将技术分为信息与通信技术、能源与动力技术、农业与生物技术、医疗技术、交通运输技术、制造技术和建筑技术七大领域。相应的,技术素养教育也包含以上所有领域,是一种技术普及教育。

(三)技术素养及其教育在大学生成长和发展中的作用

技术素养是大学生成长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之一。当代科技发展在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同时,也日益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公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技术素养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当今的社会生活。当下,技术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技术素养也成为公民立足社会的必然要求,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技术素养还能在某些方面为个体生活的安全和幸福提供保障。南京师范大学一项调查发现,受访大学生中大部分在处理生活当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尤其是在紧急情况时,这种知识和能力短板更加严重[5]。比如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汽车的安全气囊也存在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对于身高1.6米及以下的人来说,驾驶汽车或者坐在副驾驶的位置就不是很安全,万一发生撞击,气囊过强的冲击力会使个子太小的人被气囊堵住窒息而死。可见技术素养不仅关乎我们的生活福祉,在关键时刻还能挽救生命。

技术素养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技术素养使人具有一种终身发展的能力,具有技术素养的人更容易理解和吸收新的技术,及时跟进社会的发展,因此不容易被淘汰。尤其现在的工作越来越依赖于技术,技术素养对技术领域的从业人员如科研工作者、工程师、建筑师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对技术领域以外的工作者(如办公室文员、教师、农民、经商人员等)也是十分重要的。大学生作为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要不断更新自身在该领域的专业知识、掌握最前沿的专业技术,有意识地运用、理解、评价和反思各种前沿和相关技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技术素养能提升大学生积极参与公共生活的程度。一个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在民主社会中,公民参与社会活动、为公共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更能体现个体的价值。技术素养会影响公民参与公共生活的积极性,如针对某项技术的开发和普及项目的听证会,技术素养无形中会阻碍一部分不了解技术的人参与其中。这时,技术素养缺乏就会成为参与公共生活的“瓶颈”。具有技术素养的人不一定了解这项技术,但会试着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相关知识,进而参与听证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积极参与公共生活,更关注自己所生活的社会,并在重大技术开发项目的决策中建言献策。

二、我国高校技术素养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技术素养教育起步较晚,现有的技术素养教育研究和课程改革也主要针对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对高校技术素养教育的关注并不多。相比重视技术素养教育且成果显著的美国来说,我国大学生对技术的本质以及技术与人类社会、技术与个体发展的关系等知之甚少,他们的技术素养亟待提高。

首先,高校实施技术素养教育需要纲领性文件的保障和标准课程的支撑。

一方面,由于缺乏针对高校技术素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高校对技术素养教育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就次要或不要了,技术素养教育没有得到切实的保障和落实。与此相对应的是,美国国际技术教育协会在1994年就开始了名为“面向全体美国人的技术”项目的研究,该项目的终极目标是提高所有美国人的技术素养。1996年出版的第一份报告《原理和结构》为每个学生获取技术素养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够做什么确定了目标,2000年推出了《技术内容标准》,2003年发行了《提高技术素养成就——学生评价、专业发展和计划标准》,2008年出版了《衡量进展—评价学生的技术素养》。这一系列的文件为建立完整的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提供了重要依据。另一方面,高校技术素养教育的具体落实还需要标准课程的支撑。美国奥多米尼昂大学设置了11门与技术素养相关的课程,其中一门课程名称是《技术与你的世界》,该课程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培养对开发、选择和使用技术的批判和分析思考能力。而我国大学技术素养课程还没有普及,为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高校各专业都围绕各自的培养目标来设置课程,却缺少一些旨在培养学生技术素养与技能的课程。即使开设了这方面的课程,也存在教材更新速度慢,教学内容滞后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的问题。

其次,教师的技术素养和育人积极性有待提高。

其一,教师不仅要懂得技术素养知识,还要指导学生通过动手来了解技术和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完善设计方案,这一过程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技术素养水平。其二,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术思维和探究方法,具有参与技术活动的能力和使用产品的能力以及发展技术的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教师必须要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体系,了解最前沿的技术。其三,现有的技术素养教育内容是偏向男生的,女生在技术素养教育学习中属于弱势群体,如何着重提高女生的技术素养也是教师要考虑的问题。其四,技术素养教学需要教师耗费大量时间查阅资料,且短期内难以看到成效,因此很多教师不愿承担这门课程的教学或积极性不高。

再次,大学生普遍不理解技术的内涵和技术素养的意义。

Rose等指出,对于什么是技术这个问题,75%的人的回答是电脑、电子产品和网络。这与技术的真实定义相差甚远[6]。很多人认为自己会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就是懂技术,但是对技术的真正内涵却不了解。我国虽然暂时还没有这方面的调查数据,但高校的素质教育还往往偏重于人文素质教育,并以技术知识教育代替技术素养教育,导致学生对自身技术素养的培养不够重视。部分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最直接的目的是将来毕业后能找个比较理想的工作,而技术素养不能像毕业证、职业资格证等证书那样能在找工作时方便地展示出来。

三、加强大学生技术素养教育的对策建议

高校的技术素养教育是多维度的,既包括外显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又含有内隐的思维方法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第一,设置专门的技术素养教育课程。

美国的《本科生技术素养——开发标准模式》(2007)指出:如果没有学术界开发出由教科书和其他课程材料支撑的标准课程,要使全体美国人成为熟悉技术的人,并使技术素养得到广泛的接受是不太可能的[7]。因此,设置标准的课程是培养大学生的技术素养的前提条件。笔者在2012年春季学期采用了盖洛普调查法来检验前文所提到的课程《技术与你的世界》的效果,在学期开始和结束时对选择这门课的大学生的技术素养水平进行对比,调查的结果显示课程完成者对技术的理解等方面有明显改善,对某些技术领域更感兴趣了[8]。由此可见,技术素养课程对提高大学生的技术素养是有必要的。我们可以在结合自身特点的情况下适当借鉴国外大学的课程设置方法,增设一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技术素养的课程,如技术与人、技术与环境、技术发明与创造、技术史、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科技写作等。还可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举办技术普及讲座和相关技术学科的学术讲座,让学生了解技术创新前沿课题和最新技术发展动态。

第二,将技术素养教育融入和整合到各类课程之中。

高校应利用自身学科门类齐全、专家教授和专业教师众多、图书网络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横向学科整合,将技术素养教育纳入到教学计划之中,将技术知识、技术能力、技术思维和方法、技术态度和情感等的教育融入数学、科学、工程、设计等专业课程和学科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技术素养的跨学科本质决定了它和其他知识领域必须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任何单一学科或课程都不可能实现技术素养教育的目标。这种教育的结果是使学生掌握的不再是零散的技术知识碎片或最多是单一的学科技术知识,而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的具有广泛联系的综合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理解技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了解各个部分如何协调工作,从而逐步学会系统思考。

第三,丰富高校技术素养课程资源。

技术素养课程资源包括专业的教师、教学仪器设备、实践场地和技术素养知识资源库等。高校应为学生技术素养的提高创造实践提供以下条件:组织和培养一批有良好技术素养、有责任心的教师组成技术素养教研组;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设备,合理利用各个学院现有的实验室资源;提供专门的实验室、实践场所及设施,建设技术素养教育基地或具有技术普及功能的博物馆;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资源建立学校自己的技术素养知识资源库和专门的技术普及网站,方便学生查阅。

第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技术素养教育获得更丰富的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共享性等特点能让大学生接触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优秀的技术素养教学资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9]目前,一些教育大国推出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使传统课堂教学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向多元化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高校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自主学习,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提高技术素养,同时应重视信息技术的研究。

第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技术创新活动。

技术素养的情境性特征决定了其养成机制离不开活动,因为只有活动才能赋予技术素养养成的情境。[10]大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组织引导学生成立各类技术兴趣小组和技术类社团,开展各种技术比赛和技术创新活动,能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这些活动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技术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技术创新热情,并让有特长的学生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技术创新往往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要达成目标需要智慧、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等多方面因素的结合,因此团队成员要学会合作与分工,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他们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辞海编委会. 辞海[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669.

[2] 国际技术教育协会. 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技术学习的内容[M]. 黄军英,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42.

[3] ITEA. Technology for All Americans: A Rationale and Structure for the Study of Technology[R].1996.

[4] NAE, NRC. Technically Speaking: Why all Americans Need to Know more about Technology [M].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2002:3.

[5] 南师大研究生一项调查发现:大学生技术素养普遍“不及格”[EB/OL].(2013-10-8)[2014-8-30].http://kb.dsqq.cn/html/2013-10/08/content_298113.htm.

[6] Rose,L.C., Gallup,A.M, Dugger,W.E.,& Starkweather,K.N. The second installment of the ITEA/Gallup poll and what it reveals as to how Americans think about technology: A report of the second survey conducted by the Gallup organization for th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J]. The Technology Teacher,2014,64(1).

[7] John J.Krupczak,David Ollis. The Technological Literacy of Undergraduates: Developing Standard Models[C].37th ASEE/IEEE Frontiers in Education Conference ,2007.

[8] Kimberly G. Baskette. Technological Literacy for All: A Course Designed to Raise the Technology Literacy of College Students[J]. Journal of Technology Education,2013,25(1).

[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7-29)[2014-8-30].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201008/93785.html.

[10] 冯雯雯.夏建国. 技术素养:一个值得关注的高等技术教育领域的问题[J].职教论坛,2011(34).

责任编校:汪沛

网络出版时间:2015-03-02 2:51:25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4.1045.c.20150302.0952.038.html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730(2015)01-0161-04

作者简介:高榆,女,湖南岳阳人,合肥工业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教师,硕士;于宝证,男,山东高密人,合肥工业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张辉,男,江苏海门人,合肥工业大学教务处副教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王章豹,男,安徽桐城人,合肥工业大学研究员。

基金项目:安徽省振兴计划项目(2013zdjy013)。

收稿日期:2014-09-08

猜你喜欢

技术素养教育对策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幼儿告状行为状况及其对策
浅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通用技术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实践活动的探究
技术文化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
翻译技术在MTI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