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科院校中国古典诗词课教学探析

2015-12-17

关键词:工科院校古典诗词教学

刘 红 红

(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内蒙古 包头 014010)



工科院校中国古典诗词课教学探析

刘 红 红

(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10)

摘要:目前工科院校大学生对古典诗词缺乏兴趣,重视程度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可采用“分类教学”和“热点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结合学术前沿,提出解读古典诗词的不同观点,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科院校;古典诗词;教学

中国古典诗词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于提升工科大学生的人文修养大有裨益。然而,在高等教育愈趋功利的当下,如何使工科大学生乐于走进古典诗词世界、接受古典诗词思想和艺术精髓,却非易事。笔者在为工科大学生讲授古典诗词课的教学过程中有所感悟,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做一些努力。

一、古典诗词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

为调动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古典诗词课程的内容设置上采用“分类教学”和“热点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分类教学”便于学生情感认知;“热点教学”以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传承为突破口,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热情。

(一)“分类教学”

这里所说的“分类教学”是指改变传统教学内容按照时间顺序讲授《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的教学模式,取代以按照文学作品题材分类的方式进行教学,即分类讲析中国古典爱情诗词、友情诗词、山水诗词、咏物诗词、爱国诗词等。采用“分类教学”对于教学效果大有裨益。

首先,不同类别的古典诗词给予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古典诗词既是特定时代、社会的产物,更是作家情感意趣的投注,人生体验的结晶。它产生的时间虽距今很远,但它所表达的人性精神是古今相通的。它所探讨的一些问题,诸如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生价值的追求等,都是古今难以回避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蕴涵着丰厚的人文精神,总是能给人一种生生不已的兴奋和感动。因此,古典诗词教学在化育人心、抚慰精神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高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面临着方方面面的人生困惑和忧虑。青春的困扰、课业的负担、就业的压力等各种问题,带给他们无数的烦恼。古典诗词教学应该了解、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困惑,重新审视古典诗词所负载的传统文化的价值,引导学生与古代优秀作品进行多重对话,进而去探寻人生的意义。如讲授爱情诗《诗经·周南·关雎》时,在对作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关雎》的爱情观:其一,“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感情节制的爱情;其二,“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以婚姻为最终目的的爱情,是一种负责任的爱情。其三,男女双方,乃是“君子”和“淑女”,是一种美德结合的爱情婚姻。通过总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避免学生走极端。教学中将那些身处逆境却能顽强向上的内容较好地融入古典诗词的课堂教学中,以培养大学生承受挫折与接受挑战的能力。刘禹锡身处贬谪之地却能激昂向上,唱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的豪迈诗句。苏轼在花甲之年被贬至蛮荒的海南儋州,却写出了“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的旷达诗篇。他们面对生命困境却永不颓唐的精神非常值得现代大学生学习。

其次,分类教学便于大学生从纵向的角度理解诗词发展的脉络,使大学生对某一类型诗词的发展线索有一个总体认识。通过某类诗词类型的学习,分析、归纳、总结此类诗词的共同点,利于工科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学习送别诗词时,通过具体离别诗词的比较,以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宋代柳永的《雨霖铃》等作品分析为例,梳理中国古典诗歌中离别的主题模式,得出结论:离别的场所、地点通常为长亭与南浦;离别的时间(季节和时令)常为春天和秋天;离别双方的心态和情感有感伤、鼓励、安慰;离别的意象有杨柳、流水、金樽、兰舟、芳草、斜阳等。又如讲咏物诗词,涉及咏月诗时,重点讲《春江花月夜》,同时要梳理古典诗词中与月相关的情感意象。其中思乡怀远意象的咏月诗有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情爱意象的咏月诗有《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欧阳修《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在介绍了这些诗词作品之后,帮助学生分析月亮意象之所以用来表达思乡怀远和爱情的原因,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诗词,而且有助于大学生知识面的拓展。

(二)“热点教学”

这里所说“热点教学”,是为提高工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以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传承为突破口,让大学生明白古典诗词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从而激发工科大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热情。之所以称为“热点”,是因为大学生对现代流行歌曲普遍接受并喜爱。以流行歌曲为引子,沟通他们与古典诗词的关系,让大学生明白部分流行歌曲流传久远的原因在于很好地对古典诗词进行了借鉴。这些借鉴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其一,内容上的借鉴。今天,有很多歌词都直接取材于古典诗词,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月满西楼》及周杰伦的《菊花台》《东风破》《千里之外》等许多歌曲的意境和文学语言来自于古典诗词。这两年热播的《甄嬛传》片尾曲《菩萨蛮》,则是据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这首词谱曲而成。此外还有一些流行歌词借用古典诗词的标题、词牌或名句作为歌名,如刘海波的《人面桃花》、费玉清的《一剪梅》、陈明的《灯火阑珊处有你》、刘德华的《浪淘沙》、S. H. E的《长相思》、薛之谦的《钗头凤》等。很多流行歌词作者将古典诗词作为一种据以再创作的素材,或者整句沿袭,或释其大意,使之与新创作的歌词有机地融合起来,从而成为当代流行歌坛上的一道道特殊的景观。黄安创作的歌曲《新鸳鸯蝴蝶梦》:“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基本上是对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句的沿袭和化用。琼瑶创作的电视剧《还珠格格》中的主题曲《当》:“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再流,当时间停住日月不分,当天地万物化为虚有,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手……”这首歌曲大学生耳熟能详,实际上这首歌曲的创作受到汉乐府爱情诗《上邪》:“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启发。

其二,艺术上的传承。源远流长的古典诗词,在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技巧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形成了一系列相对稳定的艺术模式。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流行歌曲对传统诗歌的继承和借鉴更加明显,如采用比兴手法,讲究意境美等。由周杰伦演唱的《青花瓷》,歌词含蓄优美,继承了中国传统诗歌常用的比兴手法,使得这首歌曲具有意蕴美。歌词通篇比兴,表面上是在吟咏青花瓷,实际上则是处处在吟咏像青花瓷一样美丽的心上人。歌词多处运用了“比”的手法,把意中人的笑容比作花朵的含苞待放,来形容那一笑的美;“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兴句不仅用在开头起协调音律的作用,而且也渲染了环境氛围。歌词“比”和“兴”连用,表现出情景交融的意蕴美。而《涛声依旧》歌词的意境显然脱胎于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力图营造一种古典含蓄的怅然之感,使情感的表达富有张力。陈小奇创作的《烟花三月》融合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境,歌词中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烟花三月”、“梦里江南”,所有的景色都充满着浪漫的古典气息,如同一幅水墨画,疏朗雅致,令人神往。

二、古典诗词课程的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为实现古典诗词课程教学效果的优化,笔者试图从如下两方面着手改进教学方法。

其一,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共存。根据古典诗词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合理利用多媒体的声频和视频材料,创设古典诗词的真实情境,再辅以教师的精彩讲评,将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水乳交融,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在古典诗词教学中的作用,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现代多媒体技术用于古典诗词教学,是把视、听、形、声相结合的现代高效的语文教学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和求知欲,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能起到图文并茂、声情相谐的效果。教师可以搜集与中国古典诗词相关的经典图片,既可以此吸引学生的眼球,也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讲山水田园诗时,可以展示一些富于意蕴的古代山水田园画。除了精美图片之外,还要有一定数量的诗文诵读以及吟唱的音频、视频文件,从而达到声情相谐,生动感人的艺术效果。当讲解古典诗词的时候,播放名家、名人的诵读、赏析,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讲授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可以先让学生听一听古曲“春江花月夜”。讲析送别诗词常用意象的时候,为强化学生的认知,可播放李叔同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首歌曲将离别诗词常用的意象基本包括在内,通过多媒体音频播放这首歌曲,使学生在歌声中加深印象,效果颇好。

科学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只有将传统教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才能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多媒体不能代替教师个性化的讲解,多媒体应始终服务、服从于教学主题。比如,可以用相关图片、音乐来对诗意进行解释,营造意境,但不能取代教师的讲解与大学生的体悟,问题的思考、讨论也不可省略。教师应将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法融会贯通,将传统教法中的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融入多媒体课堂,科学设置教学过程,在直观式教学中留给学生观察思考和思维想象的空间。这样,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选取优秀的诗词作品,将歌曲、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引入古典诗词课堂教学,借助多媒体,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解了工科大学生古典诗词学习的难点,激发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了中国古代诗词课的教学水平,受到了工科大学生的普遍欢迎。

其二,结合学术前沿发展动态,提出解读古典诗词的不同观点。比如对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的解读。“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其中的“倾城”二字,一般都解释为全城出动,以显示出城打猎的壮观景象。但是近几年南京师范大学的钟振振教授提出了另一种说法,令人耳目一新。他将“倾城”解释为美人,具体而言指的是密州的官妓。钟振振教授又进一步指出“郎”是女子对自己爱慕的男子的昵称。苏轼以“郎”自居,说明与之相对应的不是全城的百姓,而是美人们。苏轼是洒脱不羁的风流才子,要将“武功”炫耀于众美人面前,通过这样绘声绘色的心理描写,一个伟大而又平凡、高雅而又世俗的苏东坡,就站在我们的面前了。这首词上阕描写出猎盛况;下阕音调激昂慷慨,抒发爱国豪情。词人将富有生活情趣、浪漫色彩的“为报”三句映带前后,使得词作刚健中见婀娜。可见,将“倾城”理解为美人也是讲得通的。又如,陆游著名的爱情词《钗头凤》,一般认为是陆游为前妻唐婉而作。近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祖美先生根据陆游保守的词学观以及《钗头凤》的词调渊源认为《钗头凤》是陆游为妾杨氏而作,并非为前妻唐婉而作。陆游恪守“诗庄词媚”的传统词学观,他把对于前妻唐婉的情意写在庄重的诗里,比如“沈园”诗、“菊枕”诗和其他多首诗歌,都为怀念唐婉的刻骨铭心之作;而词比之于诗,其地位之低下,恰如妾之比于妻。陆游此词为冶游赠妓(杨氏,蜀地艺妓,后为陆游妾)之作。而《钗头凤》这一词调及其渊源来自《撷芳词》这种带有浓重艳情色彩的章台冶游之咏。将学术前沿的最新成果及时与学生分享,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对教学大有裨益。

三、结语

综上所述,工科院校大学生在掌握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对于个人人文素养、审美观念和情感品质的养成都具有重要意义。大学教师应该在古典诗词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努力使古典诗词成为大学生受益终生的精神财富。

责任编校:徐希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730(2015)04-0153-03

DOI:10.13757/j.cnki.cn34-1045/c.2015.04.038

作者简介:刘红红,女,山西阳高人,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内蒙古科技大学文化素质基地教改项目“文化素质基地中文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收稿日期:2015-04-02

网络出版时间:2015-08-20 12:55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4.1045.C.20150820.1255.038.html

猜你喜欢

工科院校古典诗词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工科院校《概率统计》课程的几点教学体会
中国古典诗词的阅读与欣赏
体育美学对工科院校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
古典诗词在广告文案写作中的运用探讨
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育的反思与出路
趣从诗中来